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书读完了 金克木著 >

第4章

书读完了 金克木著-第4章

小说: 书读完了 金克木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括翻译文献,试试看能不能理出一个系统来。凡是系统都有漏洞。没有网眼不
能成为网。但是有建构就容易看清楚。当然这是“但观大略”,好比格式塔心理
学的看法,一眼望去看那张脸,不必仔细分辨眉毛眼睛鼻子嘴的几何图形,就立
刻能看出是美人西施还是丑女嫫母,不论她是微笑着还是皱眉毛。这样一眼望去
其实并不是模糊笼统,而是积累了无数经验,包含着经过分析综合成立的不自知
觉不必想到的“先识”的,否则就下不了格式塔(完形)的判断。婴儿初生,可
以认识乳,但要分辨出乳以外的母亲和其他女性还需要积累。他不会说话,用的
是非语言思维。我这样用心理学比喻,正像国际上近几十年不少人试从逻各斯去
说非逻各斯那样。其实这也是中国从前人用语言说明非语言那样的。以上我所说
得太简略,不能再展开,对于已知近几十年中外有关情况的读者来说,不论他们
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怎样,都会知道我所说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说。每人
心中都有自觉和不自觉的自己的思维线路,网络系统。我所说的可能对别人有参
照的价值。
    简单说,我想从文献中追中国传统思想之根,追到佛“法”的“六经”和孔、
老的“道”的“六经”。先说“法”,后说“道”。文献中只列出“经”,因为
这在事实上和理论上都是思想的根。蔡伯喈的《郭有道碑》文中说:“匪唯摭华,
乃寻厥根。”可见现在常用的“寻根”一词在文献中也是有根的。莫看枝叶茂盛
四方八面,追到根只是一小撮。人人知道的才是根,但是彼此题目相同,作的文
章不一样。
   先说外来的佛法的根,只看译出来又流行的经中六部。
    一、《妙法莲华经》。这是一部文丛。思想中心是信仰。任何宗教离不开信
仰,没有信仰的不是宗教。有信仰,不叫宗教也是宗教。信仰属于非逻各斯或非
“道”,不能讲道理。讲道理无论讲多少,出发点和归宿处都是信仰。有理也信,
无理也信。信的是什么?不用说也说不清楚。讲道理的方式多是譬喻或圣谕。对
一个名字,一句话,一个符号,无限信仰,无限崇拜,这就是力量的源泉。这部
经从种种方面讲说种种对佛法的信仰,不是讲佛法本身。信仰是不能分析的。信
仰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这就是非结构性语言。妙法或正法如莲花,也
就是莲花。经中有大量譬喻。通行鸠摩罗什译本。读任何一品都可见其妙。有原
文本,但不一定是鸠摩罗什依据的本子。这类文献在古时都是口传和抄写流通的。
    二、《华严经》。这是更大规模的文丛。思想中心是修行。仅有信仰还不成
为宗教,必须有修行。修行法门多种多样。修行有步骤。经中说明“十地”、
“十迥”、“十行”、“十无尽藏”,“十定”、“十通”、“十忍”、“十身
"以及”五十三参“、”人法界“等等境界、层次、程序。不管怎么说,切实修
行才知道。空口说信仰不能算数,要见于行动。没有行为,一切都是白说。修行
境界如何美妙,那就请看”华严世界“。”华严“就是用华(花)庄严(装饰)。
汉译有八十卷本流行。还有六十卷本、四十卷本。部分有原文本。
    三、《入楞伽经》。这也是文丛。和前两部经的兼有对外宣传作用不同,这
部经好像是内部高级读物,还没有整理出定本。思想中心是教理,要求信解,本
身也是解析一切,所谓“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宗教也要讲道理,佛
教徒尤其喜欢讲道理,甚至分析再分析,但不离信仰和修行。这是逻各斯,又是
非逻各斯,是神学中的哲学,所以难懂。不是入门书,不是宣传品,仅供内部参
考。讲信仰的,讲修行的,道理比较好懂,然而“佛法无边”,所以讲宗教道理
深入又扩大到非宗教,其中包孕了种种逻各斯和非逻各斯道理,可以用现代语言
解说,也就是说很有当代新义,几乎是超前的预测。对比另一部同样专讲道理的
《解深密经》,就可以看出,那经后半排列三大菩萨说教,是整理过的著作。《
楞伽经》的涵量广大,辨别佛法与外道的理论同异,更可显示佛法要讲的道理的
特殊性。经中少“中观”的破而多唯识的立,又有脱离语言的“不可说”,在中
国曾有很大影响,出现过“楞伽师”。译文有四卷本、七卷本、十卷本。有原文
本,不是译文所依据的本子。各传本互有歧异,详略不同,可见原始面貌尚未确
定。鸠摩罗什、真谛、玄奘都没有译,若为更多读者需要,应有一个现代依据文
整理并加解说的本子。
    四、《金刚经》(《能断金刚》)。这像是一篇文章,是对话记录体。思想
中心是“智慧”,要求悟。这种智慧是佛法特有的,或说是其他宗教含有而未发
挥的。讲的是逻各斯和非逻各斯的同一性,用现代话说,仿佛是理性与非理性的
统一。这与《楞伽经》的分别层次不同。经中一半讲深奥的道理,一半宣传信仰
本经。所说的道理不是一项而统一于所谓智慧即般若。本经编在更大的结集《大
般若经》中,有玄奘译本。另有几种译本。通行鸠摩罗什译本。有原文本,不一
定是翻译依据本,但歧异不大。《楞伽》、《金刚》都说要脱离语言文字,而语
言越说越繁、术语越多。
    五、《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或《般若神咒》。这是一篇短
短的咒语体的文章。思想中心是“秘密”,或用现代话说是神秘主义。经中网罗
了佛法从简单到复杂的基本思想术语而归结于神咒,或般若,即“智慧”。这本
来是六波罗密多即到彼岸法门之一,现已成为独立大国包罗一切。这可以说是佛
法道理的总结本而出以咒语形式。不仅末尾几句不可译,全文都是咒语。咒语就
是口中念念有词,把几句神谕不断重复以产生无边法力。我们对此并不生疏。不
过真正咒语读法是要有传授的。“心”,是核心,不是“唯心”的心。有多种译
本,包括音译本。通行玄奘译本。有原文本。音译本也就是用汉字写的原文本,
或说咒语本。
    六、《维摩诘所说经》。这是一部完整的书,可以说是教理哲理文学作品。
《心经》是密,对内;这经是显,对外。看来这是供非出家人读的。思想中心是
融通。中心人物是一位居士维摩诘。他为种种人以种种方式说法。说法的还有散
花的天女。经中故事和道理都可以为普通人所了解接受。若说前面五经都是内部
读物,《法华》、《金刚》不过是包括了对外宜传,这经就是对外意义大于对内。
有三种译本,通行鸠摩罗什本,文体特似中国六朝文。玄奘译本未流行。未见原
文本,有藏译本。我不知道近年有无原文发现。
    以上佛法六经,分别着重信、修、解、悟、密、显,又可互相联系结合成一
系统。这里不是介绍佛典,只是查考深入并散播于本土传统思想之根中的外来成
分。伏于思想根中,现于言语行动,不必多说,读者自知。
    现在再说中国本土自己思想在文献中的根,也是六部经。因为是我们自己的,
所以只需要约略提一提。书本情况和佛典的原来情况类似。传授非一,解说多端,
影响极大,寻根实难。
    一、《周易》。这是核心,是思想之体,不必远溯殷商,从东周起一直传到
如今。这是一部非常复杂而又有相当严密的程序或体系的书。有累积的层次,又
可说是一个统一体。累积上去的有同一性。思想中心能不能说是乾坤即天地的对
立统一?统一于什么?统一于人。人也就是自然。统一中的基本思想是一切有序
又有变。“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真妙!这一思想成立之后就绵绵不绝持续
下来,或隐,或显。“《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优患乎?”
(《系辞》)这话好极了,千言万语说不尽。
    二、《老子》。《易》是体,《老》是用。这在两汉是不成问题的。司马迁
的父亲司马谈讲得很明白。汉文帝好“黄、老”之术。所谓汉武帝崇儒术不过是
太学中博士的专业设置,是士人的做官途径,与帝王官吏无大关系。皇帝喜欢的
照旧是神仙。《易》、《老》都是符号的书。《易》密,《老》显,所用的代码
系统不同。两者都是一条一条的竹简书,不过《易》可以有序排列,而《老》似
乎无序。两书相辅相成,是中国传统思想核心的两面,都是上供帝王下供世人用
的。如果古人不通密码,也像现在的人一样连文字都看得那么难懂,怎么能传下
来?早就亡了。古人当然也是各傲其所懂,不懂就尊为神圣。由《易》、《老》
发展出两翼:记言,记事。
    三、《尚书》。西汉初的伏胜是秦朝的博士官。主要由他口传的《尚书》二
十八篇是政府原有的和增加的和构拟的档案,自然有缺失。这是甲骨钟鼎刻石以
外的官府文告集,也就是统治思想大全,是《易》、《老》的具体发展验证。这
是记言的书,包括了政治、经济、法律、军事,还有和《易》的序列思维同类的
《禹贡》九州,《洪范》九畴、五行等等。
    四、《春秋》。《公羊传》本,参照《毂梁传》本。《左传》本另案办理。
这本来是鲁国记政事的竹简书,一条一条的,依年排列,是有序的档案,是记事
的书。由《公羊传》发挥的《春秋》的事加上《尚书》的言,是秦汉思想发展《
易》、《老》的两方面。《公羊》尊王、一统、“拨乱世,反诸正”等等思想贯
串于全部中国历史。
    五、《毛诗》。西汉毛亨所传本。本来不是官书,从东汉起,官定的齐、鲁、
韩三家《诗》不传,独传下《毛诗》,成为《诗经》。这是官民合一的又一传统
思想表现。《书》记言,《春秋》记事,《诗》记情。《风》是中原各国民谣和
个人创作由官府选集配乐舞的歌词。《雅》、《颂》是帝王的雅乐,专业歌手及
官吏的作品。后来天子失势,大约从东周起,中央政府便没有这种文化职能了。
所以《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而后《春秋》作。”这是
说,中央政府名存实亡,统一的天子的“采风”(汉代又建乐府)没有了。各国
不编集诗而记自己的政事了。孟子说的绝不会是没人作诗了,没有民谣了,说的
是政府。《毛诗》的思想中心是官民一致歌颂帝王统一天下。《毛诗》的《序》
就是说明诗的政治用意。《大序》还说:“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讽)。”这也许就是四家《诗》中《毛诗》独存之故吧?这传统一直未断。四
十年前,我们不是全国上下都是诗人,民谣铺天盖地吗?
    六、《论语》。这不是官书,是孔子办私学传授礼,传授《诗》,传授《春
秋》以后,各派弟子一传再传下来的言行杂记。在汉代不显。好像与《易》、《
老》不合,其实孔、老思想之间有渊源脉络可寻。唐以后成为首要典籍。东汉郑
玄合编三种传本为一部以后有种种解说。元、明、清三朝由帝王钦定朱熹一家《
集注》独尊。为什么在佛教思想进来以前和以后《论语》地位大变?此问难答。
除思想有特色外,还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文体。书中有很多对话,不属官府,
而属民间,还不限于师徒。有一些个人思想感情活动的简要生动记录。人物性格
相当鲜明,不是道具。书中包含了最初的小说戏剧片断。不过多数仍是君臣、师
徒对话,不是地位平等的讨论,所以和前五部经一样,陈述及判断多,缺少推理
论证。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有了一些未完整表达出来的推理而不是名家的悖论。例
如有子论“本”、孔子驳冉有等等。这是古籍中稀有的,是中国式逻辑。此经的
思想中心可以认为是说理。二十多年前此书还是“大批判”的对象,可见至今还
是一个幌子。
    以上六《经》中,《易》、《老》用的是符号语言。《尚书》记言,《春秋
》记事,用的是官府语言,另有一种密码本。《毛诗》用了官民间通行的带暗示
性的艺术语言以配合乐舞。这对于由中原而达全国的通行语“官话”的形成有很
大作用,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又说:“诵《诗》三百,使于
四方。”独有《论语》与众不同,声名后起而一千多年来影响最大,甚至进入谜
语、笑话。其中原因有一条是不是由于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改变以及文体更接近
外来的佛经对话?《论语》比前五经更确认个人是显然的。此点应重视。
    佛法六经和儒、道六经相比,差别显然。佛法的个人性明显,倾向于分散。
儒、道这方面则政治性极强,倾向于全体,集中。也可以说,双方的轴线一致而
方向相反。佛法是从个体到全体,无序。孔、老是从全体到个体,有序。《老子
》骂统治者绝不是反政治,倒是提出了一套更高明的政治见解。所以汉、唐、宋
大皇帝都自以为懂得并且欣赏这一套。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小单位如公社更有利
于大帝国天子的统治。工商业交通发达,诸侯强盛,帝国就不容易照原样维持安
定了。中国的神仙也是非常世俗的。印度本土缺少大皇帝。佛法赞转轮王,佛国
气魄浩大,更接近中国的多方一统。在印度,佛法除在三个大帝国时期兴旺以外,
终于灭亡,传到中国反而发展,尤其是为兴盛起来的少数非汉族民族的帝王崇奉。
孔、老思想离不开天下和天子。佛国无量构成“世界”,可以合于“天下”。至
于逻各斯和非逻各斯,双方都有两套,前面已说过了。
    以上云云不过是老人闲谈。以下列出两个图式:
    图式一:本土的,偏重逻各斯。
    从全体到个体:体《周易》用《老子》言《尚书》行《春秋》情《毛诗》理
《论语》
    图式二:外来的。偏重非逻各斯。
    从个体到全体:信《法华》修《华严》解《楞伽》悟《金刚》密《心经》显
《维摩洁》一九九五年八月
    评日:大题小作不算小,说来说去一张表。
    *文末有“评曰”的,系金克木在文章重印时加的评语。下同。


    “古文新选”随想
    闲来遐想,《古文观止》的流行大概截止了。那是元明清四书义八股文时代
古文读物中的畅销书。古文是对“时文”即八股而言,继承但不等于韩愈的和唐
代时文骄文对立的古文。这个以唐宋八大家为主流的框架并未被桐城派、阳湖派
等所突破。突破者是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它不但突破了姚鼐的《古文辞
类纂》,而且突破了第一部文学选集、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萧统声明
不选经、史、子,而曾国蕃选了。这部《杂钞》实际上是清代后期一些人对中国
文化思想史作总结倾向的开端。将古籍平等对待,不把古文当作“时文”或“骄
文”的对立物,名为选文章,实为选思想。(洪秀全的上帝教没有作文化总结。)
这部书不很流行,但是有影响。现在的古文选本好像还没有真正突破它。其中原
因恐怕在于难得打破它对文化思想史的看法。颠倒不是打破。破多于立或套用外
国人的说法也不是真破。把古文当作“古代汉语”不是依照古今语言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