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心理学-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次,某个机构曾使用小型的卡式录音机,窃听社区主妇们的闲谈,经过调查分析后,发现她们闲聊的内容,绝大部份是有关陌生人的事情,大约占了百分之四十,其次则按照小孩、丈夫、以及她本身作为闲聊的话题,可以说,几乎有一半的话题是有关完全陌生的第三者。
此种将完全无关的陌生人作为话题,而聊得非常起劲的人,大都是缺乏朋友,因而觉得孤独寂寞,想藉着聊天来忘记自己的孤独,社区的主妇由于大楼的结构,与邻居甚少来往,才会产生此种情形。
以轿车为话题,是否与性有关
以上讨论的是,从发言人本身和话题的关系,而看透的深层心理。但是,前面也会经提及,我们的兴趣与关心,并不一不定会表现在话题上,因为,社会的结构越复杂,每个人意识上所受到的抑压就越强,一个人受到抑压,他的意识便以其它形态表向外现,对于话题也一样,在许多情况之下,人不会率直地说出内心的感情和欲求,而在内容完全不同的话题里,发泄出他内心真正的感情和欲求,因此,如果能够探知意识和话题之间,具有“弯曲”的路径,在人类的深层心理上,将会有更新的斩获。
譬如说,年轻男孩子最关心有关轿车的事情。据说,全世界的杂志中,最畅销的是轿车和音响的杂志,如果与一个年轻男子提及轿车,他会滔滔不绝地述说一部轿车的行车距离、时速、马力等等,这也就是一般女孩对她的情人或丈夫最大的不满,因为男孩始终聊起轿车的话题,毫不关心她的事情。曾有一家美国杂志在“交友专栏”上回答女性的此种不满:
“或许各位不相信,但是,他们以轿车来隐男子性器官的大小与力劲。由于敢肆无忌惮地放言大谈此种话题,于是只好辗转热衷于轿车的话题,因此,千万不要表露出不悦的表情,静静地倾听他们的聊天,如此才不致损及男友的自尊心!”这是我实际阅读而且至今仍记忆犹新的一段记述。
这种轿车与性的结合,并非荒唐无稽的谬论,根据深层心理学的分析,轿车就是男性性器官的象征,而内部的空间则代表女性的性器官,因此,有人认为,曾经风行一时的车中作爱,是极其自然的趋向。
小伙子们不敢当众公开讨论有关性的问题,于是,在无意识中热衷于轿车的话题。因此,过份热衷于轿车话题的人,可认为他对性的关心极大;同样情形,一个女孩侃侃而谈“恋爱”时,也可视为具有同样的心理,由于她不敢明目张胆地放言大谈“性”,因此,用罗曼蒂克的“恋爱”作为外壳。尤其是中年女性,当她热衷于谈论“恋爱”时,虽然她本人或许未曾察觉,但是的确可认定她的性欲未能获得满足。
不满对象不一定和心底一致
一般而言,心中受到抑压,不只是由于性欲的不满足,不少来自工作的欲求不满,于是,绝大多数的人将心中所受到的抑压,采取不满的姿态向外表露,并且,视其外露的姿态,就能探知欲求不满的内容为何。
置身于行政区域的餐厅中,所听到的一定都是与各个机构、各个部门有关的不满,令人怀疑这些薪水阶级人士的话题竟然那幺少,很显然地,此时此地,他们的弱点暴露无疑,然而,那些发牢骚的人,并未发现出自己意识受到抑压而发出牢骚的真正原因。
瑞典的学者曾作过有趣的调查,分析表面上出现的不满和心中真正意识之间的关连。他曾接见过二面个女性员工,结果发现,对待遇不满的人,工作越不起劲,她们的借口是,由于待遇不好,因此无法热心工作,但是,经过深入地调查,才发现有不少人真正的意识是讨厌工作,却以待遇低的不满当借口。
这和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葡萄理论一样,那支狐狸想跳起采食树上的葡萄,无奈葡萄长在高高的树上,使劲地跳仍然无法采到葡萄,于是愤愤然说道:“那些葡萄一定是酸的!”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叫作“合理化”,由于自己的努力失败,得到不愉快的经验,于是提出一套能够为自己辩护的理论。或许在你的身边,也有不少同事,一有机会就向你抱怨待遇低,此与寓言中的狐狸一样,把自己不想好好工作的心理“合理化”。
薪水阶级人士的不满,不少是对上司不满,他们发牢骚的话题,也具有“合理化”的作用。一个蓄意毁谤上司:“课长是由于娶董事长的女儿为妻,才连连晋升,可谓无能之辈。”他急欲晋升,却又缺乏能力,于是自我安慰,找出上司的无能(当然不是客观的判断),来个“合理化。”应用此种思考方法,探出“话题的分析”,就能透视一个人在他心理所隐匿的真情。
一个中年职员已经无法适应岗位上的工作时,只好求救于“猛提当年之勇”
即不能以其它话题进行“合理化”,又不敢下面说出心中的不满,于是,累积的欲求不满使得心理受到强烈的抑压,必须以特殊型态外现。例如,借题发挥,声东击西,或在谈笑间挖苦对方,在酒席中借故酒醉,而以谈笑方式大放厥词,指责在场的上司等等情况,都可以认为他在伺机发泄对上司日积月累的不满。
在谈笑间伺机谩骂对方,倘若对方认真起来,他必然会运用不负责任的推词,说来是极卑鄙的手段,可是,由另一方面看,此种借题发挥,在经过一番发泄之后,就能多少减轻对对方的敌意和憎恨,不论如何,在谈笑之间,总会表现出真意。
有时,一个人的不满,不采取不满的态度向外表露,而以“猛提当年勇”的型态表现出。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公司中的中年干部,向年轻职员大吹大擂地夸耀他以前成功的经验,虽然他本趾高气扬地非常愉快,但是周遭的年轻人必然觉得索然无味。
从深层心理学的立场看来,此种提当年勇的情形,证明那人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晋升无望,或是已经无法胜任岗位上的工作。
譬如一个幼儿在弟妹出生之后,无法再充分享受双亲的爱,就会再度出现已经不再有的尿床情形。“提当年勇”也具有同样道理,根据佛洛伊德所说,这是一种退行的现象,以凝人说梦话般的表情,滔滔不绝地提及当年之勇,心中必然隐藏无法挽救的欲求不满。
缺乏论理思维的人,话题毫无脉络
前面曾提过,人的深层心理不但会出现在话题的内容里,同时也会经由话题的展开而表露无遗。
通常最让人觉得讨厌的,莫过于不管别人正在谈论何事,在途中插进一脚,提出毫无关系的话题的人。例如,在会议帝上,大伙儿正在讨论库存管理,突然,一向独裁的董事长,在中途插了一句:“哦,对了,你去取消明天的会议,我要去打高尔夫球!”而使得秘书大费周章。这些人的支配欲及自我显示欲特强,不懂得为他人着想,更不懂得体贴他人,因此,有了此种同事,很难与他分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
此外,还有一种支配欲及自我显示欲也很强的人,他会一再地变换新的话题,可以说,他讨厌对方掌握谈话的主动权,非站在对方的优势不可。听取与外国人接洽机会多的实业家谈话就可豁然明了,由于自己对外语毫无自信,而踌躇不前,不敢提出自己的话题,于是,主动权操在对方手中,任由对方一一提出话题,当自己全神贯注,试图了解对方时,话题又转变了,一切任由对方予取予求,如此,话题的主动权操在对方,必然外于劣势而导致失败。
如果话题在进行到一个段落才作改变,尚无大碍,如果毫无脉络地辗转改变,必然使得听的一方摸不着头绪。躁病的患者,在进入病发状态中,往往会在提到一个话题之后,由于声音相似,而转到另一个话题。精神医学上有个专用语,叫它为“意相奔逸”,这是病患的情形,但是,一般人也会有话题毫无脉络,不断改变话题的情形,那是注意办不集中的缘故。这类型的人,与其说他话题丰富,不如认为他在论理上无法作有系统的整理。
前面所讲的是提出话题的情形,但是也有下面倾向的人,他下意识地不提出话题,经常迎合对方的话题,一位优秀的接见者,往往自己不提出话题,而帮助对方扩大所提出的话题,使得对方信心十足侃侃而谈。一般而言,接见者应该是非常健谈,不过,也不乏专听他人诉说的一型,此种人由性格看来,对他人的了解很深,慈悲为怀,宽宏大量,有其亲切温柔的一面。
话题有时能够伪装自卑感
最后在提到的是,由某个人对某个特定的话题的反应,而探知此人的深层心理。最容易看到的是,下意识地躲开话题的反应,当人们面对自己具有强烈欲望或自卑感的对象,诸如金钱或异性时,其躲开话题的反应程度便会越强烈,那是因为唯恐被人察觉出,所以在无意识中会避免与它接触。有的女孩下意识地对于有关色情方面的闲谈,即为比例。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情况,真正形成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人与他人没有二样地参与共同的话题,然而事实上,此人的心中隐藏着特殊的心理。
学生时代。有个同学由于秃头而经常邦着头巾,于是,“头巾”的绰号不胫而走,平常,同学们开他玩笑时,他总是笑容可掬,因此,没有人察觉到,原来他对于自己秃头而产生的自卑感,竟然那幺严重,最后,他将自己强烈的自卑感写在遗书上而自尽身残死。那就是,每当同学以“头巾”作为话题时,他不敢显示出特别的反应,唯恐被看透他的真心,因此,他以笑脸加以隐瞒,防止同学们看出他心理深处的苦恼。
然而,无论如何伪装,应该都会出现破绽,以“头巾”的例子为例,倘若稍为多加注意观察,应该可以在他的笑脸中找出一点不自然的成份。
(话题在深层心理中的实用例)
(1) 话题偏向自己本身、家人、公司的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2) 追根究底打听他人的事情,证明他意图掌握对方弱点,而想全面支配他。
(3) 热衷于谈论陌生人的事情,证明他朋友少,心里觉得孤单寂寞。
(4) 年轻男子在女性面前,热衷于轿车的话题,可知他很想提到有关性方面的话题。
(5) 一位已过少女时期的女子,始终不离“恋爱”的话题,表示她内心抑压着性欲的不满。
(6) 经常抱怨待遇不好的人,很可能是对工作没兴趣,而以待遇低为借口。
(7) 越是激烈地批评上司,表示他的晋升欲望越强。
(8) 在谈笑间伺机借题发挥,是对于累积的欲求不满的一种发泄。
(9) 面对年轻职员,一味地提当年勇,证明他已经无法适应时代潮流的变化,无法胜任目前的工作。
(10) 忽略他人的话题,提出毫无关系话题打岔的人,自我显示欲、支配欲特强。
(11) 一再地转换话题,表示他具有比他人优异的意图。
(12) 谈话毫无脉络,经常辗转改变话题的人,缺乏有头绪的思考,不能作有系统的整理。
(13) 本身不提出话题,而迎合对方的话题,是宽宏大量、体贴入微,并且亲切温柔的人。
(14) 极力避免有关色情闲谈的女子,有时反而对性的关心特强。
(9)语调
显示出人类本性的五大用语
与初次见面的人交谈,大都彼此会保持距离,而一本正经的交谈,但是,随着时间的消逝,姿势和话语都会渐渐地松懈下来,而出现原来的真面目。
曾有一家大饭店的经理,与新进人员面谈时,故意表现出毫不拘束的态度,那些接受面谈的新进人员,一开始一本正经地答话,但是,不过一会儿,由于受到经理的影响,于是,原形毕露,心声随之脱口而出。
的确,语言能够显示出一个人的宝贵情报来源,譬如说,每个人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所使用的语言也不同,又,例如,著名的电影“窈窕淑女”中,描述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孩,为了进入上层阶级的社交界,特地接受语言训练,由此点可知,不论任何时代,“语言可显示一个人的境遇”,是不变的真理。
语言确实可以表示出一个人的出身以及生活环境,对于那个人的人格形成极大的影响,然而,除了由于阶级或地域之别而有不同的讲话方式之外,个人的水准不同也能够表现出不同心理的讲话方式。
语言既然是自我表现的手段,当然在不知不觉之中,会反映出一个人的深层心理。不论一个人想要表现的自我肖像如何,往往会出乎意料之外地,与表面上的表现恰恰相反地出现了那个人的实在肖像,这都是经由讲话的方式分析而获得的。一个人本来在下意识中,并没有讲话方式的特征,可是,却比讲话的内容更明显地表现出自己本身。
能够显示出人类深层心理的语言,可分为五类:
(1) 表现“我”,最能显示出自己意识的“人称语”。
(2) 把自己心理托付在他人句子中“借用语”。
(3) 与他人的关系中,表示出个人意识的“敬语”般的“人际关系语”。
(4) 这五类表现人类深层心理的用语,将一一分述于下。
话中出现“我”,内心隐藏着什幺?
首先要讨论的是,指着自己称呼第一人称的“人称语”,当然,由此可反映出一个人内心的意识,并且提供各种深层心理的情报。例如,在大众传播工具上出现的某个要人的谈话,经常使用第一“人称语”,好象“我是这幺想,但是却困难重重,我的确很想如此作,然而只靠我一个人的力量……”就是第一“人称语”的叙述法。
当一个人运用第一“人称语”叙述法时,语里会经常出现“我……我……”。有个棒球专家,每当提及自己培植的强打者,就会“是我那样说的”或者“是我那样指导他的”一般,不断地强调自己,可以说,自信十足,个性极强,而且强烈自我显示欲的性格暴露无遗。
经过美国心理学家利比特和怀特的研究,“专制独裁”的人们,语题中出现“我”,而“民主主义”的人们,容易在话题中出现“我们”的,亦即,经常在话中出现“我”的人,自信心、独立性较强,而经常在话中出现复数“我们”的人,以个性内向、随和型居多。被抨击为无伙伴就作不了事的现代年轻人,在说话时,经常“我们……我们……”即为此例。
权威主义者,喜欢发挥“光晕效果”,藉知名之士的光芒来光耀自己
第二项的“借用语”所指的,不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还有其它各种不同的表现法。一般人往往以为所谓出的言语确是出自处创的,殊不知在潜意识里,已经借用了别人或其它行业其它阶层的句子,而表现出想要成为自我以外的人的自我扩大欲,于是,我们顺延着此路线,逆向探进,必能探知雌的心底。
例如,讲话时喜欢使用令人难解的语言或外国语,让人迷惑无法了解,实际上,这些人藉着令人疑惑的语言,以掩饰自己的弱点。一般而言,听众的发问大都集中于演讲内容较为容易的部份,因此,如果不愿意接受发问,就可以在平凡的内容中,插进令人难解的语言或外国语,使得听众哑口无言,此种情形大都是对自己知识能力产生自卑意识的一种反映而已,这是以语言作后盾而掩饰自卑感的情形。
此外,东方人崇拜欧美的倾向较强,于是,藉着外国语和他们的权威,加强自己的份量,此为“哈罗效果”(光晕效果),引用知名之士的话,也同样具有光晕效果,虽然仅仅是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但如果是知名之士所讲的话,听来就格外有意义,且倍增光彩。
女孩子常见的引用僻好,就是藉着母亲的语言,而表现出自己的意志,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