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喀麦隆的传统节日有玛卡人的岳母节、传统舞蹈节等。
赤道几内亚的著名传统节日是芋头节。
苏丹的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是摔跤节。
索马里的传统节日有打棍子节,点灯节等
塞内加尔的最主要的传统节日为棒打节。
埃塞俄比亚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是“马斯卡尔”节。
安哥拉罗安达人的狂欢节罗安达人的狂欢节起源于 17世纪的宗教节日
和圣日。非洲人很快就高兴地参加了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舞蹈和游行吸引
了他们,到19世纪70年代,节日的舞蹈已以非洲舞为主了。非洲的舞蹈家
和音乐家们从19世纪70年代起,每年为狂欢节创作歌曲和舞蹈。庆祝活动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洲人模仿欧洲人的穿着和行动举止。罗安达人的狂
欢节庆祝活动在1880年至1910年间最为热闹,甚至可以和里约热内卢的狂
欢节相比。
(2)衣食住行
非洲各国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民族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带有某种
区域特征的衣食住行方面的习俗。
①服饰。北非 北非的埃及、苏丹、摩洛哥、利比亚等国家都处在世界
著名的撒哈拉大沙漠之中,这里的人们喜欢穿又宽又长的袍子。这种长袍长
到踝部,颜色多为白色或深蓝色,里面穿背心和过膝的长裙。北非的风大沙
多,于是长袍的袖子可遮盖头和脸,以挡风沙的吹打。长袍白天为衣,晚上
又可当铺盖。男子头上有一条头巾,或戴一项毡帽。妇女则蒙面。妇女外出
时,在黑色面纱上扒开一道小缝以便看路。
西非 西非地区,由于气候炎热,人们的衣着相对简单,传统的衣服是
一件长袍。这件长袍与北非不同,无领无袖,穿在身上裸露肩臂;颜色有白、
黄、蓝、红等;长袍肥大,多用棉布做成,穿起来凉爽、舒适。西非的妇女
爱穿长裙,上身为色彩艳丽的罩衫,头戴五颜六色的包头。
中非和东非 中非的一些国家如中非、乍得等国家的居民穿长袍,无领
有袖、长至下摆拖地,袖宽有1、2尺;布料以平纹或绸料为主;长袍的颜色
多为白色。妇女的长袍上印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中老年妇女习惯上穿汗衫,
下穿“巴依”筒裙。裙子由颜色和图案不同的三块布组成,分三层巧妙地束
在腰间,必要时,其中的一块可解下来背小孩,晚上又可当铺盖。
东非的一些国家如坦桑尼亚,青年妇女最爱穿一种“加乌尼”的无褶长
裙,裙长至膝。还有一种叫“康加”的围身花布,她们将它从胸或腰一直围
到腿脚部。花布上还印有柳树和田园风光的图案,穿起来美观而大方。
… Page 88…
除了地区性的服装风格外,非洲的一些国家还有本国独特服饰。
埃及人的服饰 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埃及人不分贵贱都穿长袍。20
年代以后,西服进入埃及,在城市里开始出现了穿西装的趋势。而农村的服
装仍是传统的,男子穿蓝袍,缠头巾,赤脚;妇女穿黑色长袍,盖头巾,戴
手镯,戒指。
阿尔及利亚男子的面纱阿尔及利亚的图阿雷格族有奇特的习俗,女子不
戴面纱,男子要戴面纱。男子到了16岁时,家中便举行授面纱的仪式。父亲
亲手将面纱授给儿子,同时也授他一把传统的双锋利剑,表示他已成为成年
的勇士,被授予的面纱,年满25岁时才能戴。
塞拉勒窝内人的服饰 塞拉勒窝内的克里奥尔人喜欢漂亮的服装,妇女
们穿着用箍扩衬着的裙子和高腿靴子。体面的男人向伦敦东区的裁缝那里订
购那些本地报纸或《非洲时报》上登着广告的使人心动的服装。裁缝是殖民
地少数的几项技术性行业之一,1871年进口了第一架缝纫机。
塞内加尔人的服饰 塞内加尔某些民族现代早期的服饰有以下一些。
布一孔崩人穿着有红色条纹的蓝色或白色短上衣,还带一块遮羞布。布
一邦康人和迪埃人围着一条皮制的三角形围裙。巴萨里人使用豹、牛、羊的
皮作为衣服。莫巴人、古尔马人和芒普鲁西人常见的妇女服装是由新鲜树叶
编成的;她们的下嘴唇常穿一个孔,佩带一块白色石英制的锥形小片;男人
只戴用皮或棉布做成的阳具套子,用绳子系在腰部上,作为遮羞布,肩上披
一张兽皮,头戴一项红色小帽;汤贝马尔男人的全部服装只有一只阳具套叫
“喇叭筒”。比·约贝人在行割礼之前都过着裸体生活。在割礼后,他们用
罗尼埃树叶做成的绷带包扎阳具末端,而后戴上一个棕榈树纤维做的阳具套
子,还穿一块布制的围裙称为“库科伊”遮挡臀部。有地位的男子戴棕榈树
纤维帽子和围库桑加缠腰布。缠腰布是由染成深蓝色的棉织带子缝制而成,
中间一条颜色较淡。缠库桑加腰布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几内亚巴布亚布人的围兜 几内亚巴布亚布人唯一的衣服叫“柯牧卡”,
是一种围兜。围兜是用晒干的植物杆做成的长筒,长筒上端狭小,穿时用细
绳系在腰上。妇女穿的是植物纤维织的短裙,背上经常背着一个编织袋,用
来背婴儿或装东西。
扎伊尔妇女的裙子 扎伊尔妇女的裙子很简单,用两块围腰布,一块围
在腰间,另一块盖在上面即可。这种裙子既没有带子也没有扣子,只要把两
块布的一头掖在里面就行了。两块布都印有图案和小花与裙子相配,上身穿
一件月牙背心,到了晚上裙子和背心脱下来就成了被子。
埃塞俄比亚人的服饰 埃塞俄比亚的传统民族服装,男子穿高领长窄袖
衫衣,袖口处有许多褶,窄裤子和上衣相配,肩披方布披肩。寒冷天气则穿
无袖带风帽的斗篷。妇女一般穿又长又瘦的衬衣,外罩称为“沙美”的披肩
或斗篷,喜欢无数细小发辫的发型。
埃塞俄比亚的奥莫人从不穿衣服,也不知衣服为何物,无论男女腰间仅
围一块兽皮。
苏丹努尔人的草裙 努尔人居住在苏丹的南部,这里气候炎热,旱季气
温常在摄氏40度,所以努尔人无论男女都裸露全身,一丝不挂。但是未婚女
子下身要围一块兽皮。很多姑娘在腰部围一条花色带子,带子上挂一些芭蕉
叶,远看好象一条绿色的草裙,除草裙外,在小腹处的带子上还挂一些小铁
链,走起路来叮作响。直到姑娘结婚,才把这些小铁链摘下来,换上山羊
… Page 89…
皮,表明她已是有夫之妇了。
发型种种 几内亚男人的发型是在头顶将头发盘成鸡冠形,以显示男子
汉的勇气和力量。
中非粘粘部落的居民平时很注意将头发梳理整齐,但如果家里有人作
古,他们会毫不吝啬地将头发剪掉,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
刚果小女孩和姑娘的头型会“说话”。如小女孩头上梳一个小辫子,表
示失去了父亲;扎两根小辫子,表示他失去了母亲;如果扎三条小辫子则表
示父母双亡,自己成了孤儿。姑娘如果剪去额前至后脑勺的头发,并把从左
耳至右耳的头发也剪成一道道细沟,然后用黑丝带把头发扎成许多小辫子,
这是未婚的标志。
马里人和巴姆巴拉人喜欢把头发梳理成一个公羊角,摩尔人则把头发编
成骆驼峰一样。另外还有伞型发型,各种图案发型等等。
在刚果的伊拉族武士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的一种称为“伊苏苏”
的发型。这种发型是用武士本人的头发和其妻子的头发编成的一种高高的带
尖角的发式。这种发式在20世纪20年代后便无踪影了。
各种装饰 非洲的本戈部落原以羽毛、木棍和草杆插在嘴唇、鼻子和耳
朵上作装饰。有了金属以后,这些便被金属项圈、手镯、戒指与耳环代替。
本戈部落的妇女戴铁耳环的特点是整打地戴,为了多戴,甚至把耳朵上穿许
多耳孔。有的妇女,鼻子上也常常穿孔戴铁环。
戴手镯和脚镯是许多非洲妇女的习俗。但非洲中部的一个部落,妇女手
臂上戴着铜镯、头发上佩有许多珠串,却常光着身子走路。
在埃塞俄比亚,奥莫族妇女喜欢装饰。她们手上戴着黑亮的象牙或铜制
镯子,脖子上的铜项圈也一个压着一个。他们还有一种奇特的装饰即唇饰。
凡年轻的姑娘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用刀把下嘴唇与下巴割开,并把嘴唇用
力拉长,拉圆,然后用木盘支撑下嘴唇,直到刀口长好为至。也有的姑娘把
下唇穿透,穿上铜或金链子来装饰自己。
南非的马可洛洛部落的妇女都带一种叫“呸来丰”的铁制或竹制的唇环,
以此为美。
生活在南非森林中的布须曼人,他们把打来的鸡头割下来,经除血加工
后直立着安在自己的头上作为装饰物。
莫桑比克人以白净为美,每天在太阳出来之前,姑娘们便对镜梳妆,在
脸上抹上一层层用当地的“面包树”磨成的白粉。这种白粉是莫桑比克姑娘
们最喜欢的美容化妆品。
扎伊尔妇女最奇特的装饰是铜护腿。居住在温达地区的巴库图族妇女,
腿上常戴有铜护腿。护腿是从脚部到膝盖,都用铜片包着。铜片被擦磨得金
光闪闪,看上去就象古代欧洲宫廷卫士,显得很健美。据说每副护腿有十公
斤左右,是请专门的工匠用铆钉铆在腿上的。戴上这种铜护腿不仅走路非常
不便,而且影响身体的发育和健康。但巴库图的已婚妇女却非常希望得到它。
因为在巴库图人中实行多妻制,失宠的妻子是没有权利戴这种护腿的。当护
腿被工匠砸开取下时,妇女走路就会遇到很大困难,甚至要很长一段时间,
借助拐杖,才会慢慢习惯而恢复正常。
生活在非洲丛林中的匹格尼斯人,他们的生活仍处于原始状态,平时无
论男女只用一块树皮遮体。妇女们为了装饰自己,便把奶水和植物汁合在一
起,制成黑色的染料,并用这种颜料画出各种装饰图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Page 90…
雕牙与纹身 在东非玛孔德男子中保留着一种雕牙的习俗,雕牙是雕刻
师用锋利的刀把牙齿雕成象锯子一样的槽沟,经雕过的牙常会患各种牙病,
甚至脱落,但玛孔德人却一直认为雕牙是一种美,而保留着这一习俗。
玛孔德女人有纹身的习俗。纹身时先由黥师在身上用刀划出图样,过一
段时间后再正式黥刺,并涂上炭灰,这可使花纹终生不退。纹身的花纹很多
如平纹、斜纹、直纹、波浪纹等,并有各种图案。玛孔德女人以纹身为美,
男人认为不纹身的女人不聪明,男人不会爱她。
西非人也十分热衷于纹身,他们把纹身看作是勇敢的标志。西非人的纹
身极讲究,条纹的深浅、宽窄、长短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刻画。凡本
族的人相见,可以从脸上,手上的花纹得知此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婚
姻等情况。西非人纹身,男孩从5岁开始,女孩从11、12岁开始,是集体进
行的。
在西非的贝宁,一般少女身上都要刻12套花纹。在月经期刻6套,以后
停一年再刻6套。有的女子为显示勇敢一口气将6套刻完,也因此受到人们
的敬慕和男子的爱情。
在马里,黑人把黑色视为一种吉祥和最美的颜色,因此他们有将手和足、
牙齿染黑的习俗。
②饮食。从近代向现代的过渡中,非洲的饮食习俗变化不大,基本上是
传统式的。同时也象他们的服饰一样有着一定的地域性。
北非一些阿拉伯世界国家的饮食习俗基本类似于阿拉伯人。例如阿尔及
利亚的饮食习俗就与阿拉伯人相同。
西非人以“萨尼奥”做主食,这是一种近似中国高梁的耐旱作物。西非
人将其米粒捣成粉末,倒入一个有许多细孔的胡芦瓢里,将瓢架在盛水的铁
锅上,用火烧、水蒸汽将粉蒸熟,用肉或菜汤拌着吃。
东非和南非人则爱吃烤玉米,也爱吃用玉米糊、高粱糊加牛奶酪成的大
饼。
中非人的传统主食是木薯粉糊、小米粥和烤玉米。木薯在当地产量很高,
可分为苦甜两种。人们爱吃甜味的。木薯中含有氢氰酸,食用过量会引起甲
状腺肿。因而非洲人把木薯在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晾干捣碎,煮的时间也很
长,使氢氰酸破坏,吃起来就好多了。
除了各地区的传统食品外,一些非洲国家还有自己的独特食品。
突尼斯的待客食品 每逢过节或招待客人,突尼斯人都要吃“库斯库斯”
和“布里克”。“库斯库斯”是将面粉洒上水,放在细筛子上搓成小米粒状,
晒干后放在笼屉上拌以牛羊肉丁、葡萄干、巴旦杏仁、松子等干果蒸熟后,
用肉汤浇食。“布里克”是把一个去壳的生鸡蛋用春卷皮裹成三角状,放进
油锅里稍炸即成,吃时先咬中间的部位,以防蛋黄流出。在招待最尊贵的重
要客人时,还要吃烤全羊。
驼奶待客 毛里塔尼亚有用骆驼奶待客的习俗。每当贵客光临,他们就
会牵来骆驼,拿出大葫芦瓢,当场挤出大碗大碗的驼奶,让客人们轮流喝。
科特迪瓦人的饮食 在科特迪瓦北部林区的居民也吃一种“库斯库斯”
的食品,它是把高粱和谷子捣碎,加上一些蔬菜、花生米、青豆、辣椒等煮
成粥状,用手抓着吃。而西部和中部林区居民则以大薯、木薯、山芋、普兰
丹蕉等为粮食。
科特迪瓦人自古以来有吃刺激品的嗜好,例如吃可乐果。他们认为可乐
… Page 91…
果是万能的,尤其是刺激性机能。
赤道几内亚布比人的饮食 布比人主要食品有木薯、芋头和芭蕉,特别
是木薯最多。他们喜欢吃烤木薯,也常把木薯加上棕榈油调料倒入些海水煮
着吃。比布人的肉类食品有羊肉、猪肉或从林中猎来的猴、松鼠、羚羊等野
味肉食。布比人还特别喜欢吃海龟和海龟蛋。布比人喜辣,几乎所有的菜肴
都加辣椒。布比人用棕榈树上的雄性花蕊酿成酒,作节日和举行仪式时的饮
料。
苏丹人的饮食 苏丹人普遍以玉米和谷子为主食。他们爱吃一种称为“扎
拉尔”的食品,先把玉米摊开用太阳晒,晒时常浇水,直到长出一拃高的芽
时,再将其晒干,磨成粉后加入苏丹啤酒和一种称为“依卜里亚”的饮料即
成。
苏丹人还特别爱喝咖啡。他们先将咖啡豆放在茶杯中,用火慢慢烘干,
再倒入木钵,用石锤舂成粉末。第二步是把奶酪烧开,放入咖啡豆粉,煮沸
后倒入有柄的高木杯中晾凉,而后再加入少许水煮第二次,这样重复三次,
再倒入杯中,便制成了美味可口的苏丹式咖啡。
埃塞俄比亚人的饮食 埃塞俄比亚产一种称为“提夫”的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