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9年第11期 >

第23章

长江文艺 2009年第11期-第23章

小说: 长江文艺 2009年第11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孤独相伴;女性小说流溢出的是体验到的浓郁的女性生命的痛苦。从成长过程中性格形成、男女两性的“性沟”、时代的孤独、精神上的失望和生理上被剥夺的婚姻、最亲爱的人撒手而去对死亡等等的体验;拨开女性小说理智尖锐的内核;看到的是一片破碎与忧伤;缕缕痛苦的寒风不断吹拂。张洁借吴为之口表达出“没有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言人生”的破碎心声;谋合了黑格尔“任何生命都是矛盾和痛苦的过程”的论断。女性的痛苦不仅来自社会;来自异性等外在的诸多因素;也来自于与生俱来的性别特性;来自于女性复杂的心理矛盾;来自于对男女两性和谐定命的迫切向往与离此定命相去甚远的矛盾上。同时女性所追求的理想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攀升;以往理想的实现与新的理想的生成;使女性不断处于奋斗与不满之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和冲突;既是推动女性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又是造成女性永无止境的忧郁、痛苦的终极根源。体验女性的孤独;直面女性的痛苦;使女性小说获得了内在的动力、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女性小说表现了诸多个体生命的痛苦或悲剧;却组成了女性群体意识下文学创作生命的凯旋;通过表现女性个体精神的炼狱之痛;达到了对女性生命的终极关怀。在20世纪初觉醒的女性意识观照下的女性文学到了21世纪;以女性意识的自觉开始构建起女性小说的诗意美学。其诗意不是莫名奇妙的多愁善感;也不是强装欢笑的自作多情;更不是无病呻吟的自哀自怜;而是来自于女性超越的渴望;来自于坚定的自信、崇高的理想;来自于对存在无畏的谛视;不仅不躲避污秽、孤独与痛苦;反而能从这一切中升华出创作题材资源与心理积淀。 
   
  注释: 
  ①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1994。第134页 
  ②王春荣《现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独特价值及审美衍进》;《辽宁大学学报》1995。3。 
  ③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 
  ④胡亚敏《女权主义批评》;王先霈主编《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⑤鲍晓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三联出版社;1995。第126页 
  ⑥陈染、萧钢《另一扇开启的门》;《花城》1996。2。 
  ⑦赵如安《女性的艰难与人的艰难》;《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3。 
  ⑧王春荣《现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独特价值及审美衍进》;《辽宁大学学报》1995。3。 
  ⑨陈占彪《论路遥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9。 
   
  责任编辑易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