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智慧的灵光 >

第34章

智慧的灵光-第34章

小说: 智慧的灵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态度不是一句话能表达的,像这样的公式使我激动和震颤,正如当我走进美第奇教堂新圣器收藏室,看到“昼”、“夜”、“晨”、“暮”诸神(米开朗其罗作,立于G.美第奇和L。美第奇的陵墓之上)的庄严之美时感到的震颤,这两种感受是没法区分开来的。 

  再举一个大不相同的例子,说的是玻耳兹曼对麦克斯韦一篇论述气体动力理论的文章的反应,在那篇文章中,麦克斯韦阐明了如何精确求解气体迁移系数(在那里分子间力是分子间距离的负5次幂的函数)。玻尔兹曼说: 
  一个音乐家听出几个小节就能认出莫扎特、贝多芬还是舒伯特,同样,一个数学家读几页就能看出是柯西、高斯、雅可比、赫姆霍茨还是基尔霍夫。法国数学家以形式优雅超群,而英国人,特别是麦克斯韦,则具有戏剧性的感觉。例如谁不知道麦克斯韦关于气体动力学理论的论文?……首先是对速度变化的庄严壮丽的论述,然后状态方程从一边进入,有心场中的运动方程从另一边进入。公式的混乱程度越来越高。突然,我好像听到定音鼓,鼓槌四击“敲定N=5”。邪恶的精灵V(两个分子的相对速度)消失了;就像在音乐中一样,一直突出的低音突然沉寂了,似乎不可超越的东西好像被魔术般的一声鼓鸣超越了……这不是问为何这个或那个代之而起的时候。如果你不能与那音乐一道同行同止,那就把它放在一边吧。麦克斯韦不写注释的标题音乐……一个结果紧随另一个结果,连绵不断,最后,像一阵意外的旋风,热平衡条件和迁移系数的表示式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紧接着幕落了! 
  我一开始就举这两个简单的例子是想强调,不一定要在最宏大的画布上寻找科学美。但最宏大的画布确实提供最好的实例,这里我就举两例吧。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发现被赫尔曼·韦尔称之为思辩思维力量的最高典范,而朗道和栗夫西茨认为广义相对论大概是现有物理学理论中最壮美的。爱因斯坦本人在他论述场方程的第一篇文章的末尾写道:“任何充分理解这个理论的人都难逃避它的魔力。”我回头再讨论这种魔力的根本所在。现在我要拿海森伯发现量子力学时的感受与爱因斯坦表达的对他自己的理论的反应相对照。幸运的是,海森伯有自述,他写道: 
  ……我明白了到底要用什么取代专门研究可观察量级的原子物理学中的玻尔——索末菲量子条件。有了这个补充假定,我给量子论引入了一个关键的限定。然后我注意到能量守恒原理的适用性还没有保证……于是我致力于阐明守恒定律成立;一天晚上我达到了这样一点:就要确定能量表(能量矩阵)中的各个单项了……第一项似乎合乎能量守恒原理,我激动不已,于是开始犯无数的算术错误。结果当我算出最后结果时已是凌晨三点了。能量守恒原理对于所有的项都成立,我不能再怀疑我的计算显示的那种量子力学的数学一致性和协调性。起先,我惊得目瞪口呆。我感到我透过原子现象的表面看到了奇美无比的内景,想到我现在就要探察自然如此慷慨地展列在我面前的数学结构之财富,我几乎觉得飘飘欲仙了。 
  看到爱因斯坦和海森伯的这些关于自己发现的言论,回想海森伯记下的海森伯与爱因斯坦的谈话,那是很有意思的。以下是一个摘录: 
   
  当自然把我们引向具有极大的简洁性和优美性的数学形式——形式指一个由假说、公理等构成的融会贯通的系统——引向前所未见的形式时,我们不禁要想到它们是“真的”,它们揭示了自然的真实特性……你一定也有这种感想:自然突然在我们面前展现各种关系几乎令人生畏的简洁性和整体性,我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的准备。 

  海森伯的这些话与济慈的几句诗前呼后应: 
   
  美就是真, 
  真就是美; 
  这是一切你知道的, 
  这是一切你应该知道的。 

  现在我想回头讨论我前面说到的福雷的问题。即如何看待一个美学上令人满意同时又相信它不真的理论。 
  戴森曾引用韦尔的话:“我的劳作是努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如果我不得不选择其中之一,我常常选择美。”我要问一问戴森:韦尔是否举过他为了美而牺牲真的例子?我了解到韦尔举的例子是他的引力度规论,这个理论是在他的《时空问题》中提出来的。显然,韦尔确信这个理论作为一个引力理论是不真的;但它是那样美以致他不愿意放弃它,因此他为了它的美不让它消亡。但很久以后,度规不变性的形式系统被纳入量子电动力学,证明韦尔的本能直觉是完全正确的。 
  另一个韦尔不曾提到但戴森注意到了的例子是韦尔的两分量中微子相对性波动方程。韦尔发现了这个方程,但由于它违背宇称不变性原则,约有30年未受到物理学界的重视。但结果再一次证明韦尔的直觉是正确的。 
  因此我有证据说明,一个科学家凭异常高超的审美直觉提出的理论即使起初看起来不对,终究能够被证明是真的。正如济慈在很久以前看到的:“凡想象认作美的东西一定是真理,不论它以前存在与否。” 
  确实,人类心灵最深处看作美的东西变成外部自然中的现实,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 
  凡是可理解的,同时也是美的。 
                        (朱志芳 译) 
    
美来自深邃的苍穹,还是无底的深渊?

    
作者:冯·魏扎克

   
  冯·魏扎克(1912——),德国物理学家、哲学家。1933年入哥廷根大学,毕业后在威廉皇家研究所从事研究。1942年后,历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教授,汉堡大学哲学教授,以及慕尼黑大学教授。主要在天体物理、天体演化和宇宙学等领域从事研究。 

  美啊,你是从深邃的苍穹降临,还是由无底的深渊涌现?我们这不免一死的生灵,绵亘在天国和地狱这两个无限之间的有限生命,对于渗透一切的美的力量,究竟应当向两者之中的哪一个感恩戴德? 
  默里克曾写过一首诗谈论美: 
   
  献给一盏灯 
  美丽的灯啊,依然不动如故, 
  仍用精美的吊链悬持在天花板上, 
  这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可是这里却无人关注。 
  那又何妨? 
  因为凡是美的, 
  其本身就会洋溢着完美的幸福。 

  批判传统是伟大的欧洲传统之一,因此毫不奇怪,对于美的怀疑在西方思想中必定有其渊源,这可以追溯到希伯莱的先知、古希腊的哲学家以及头脑冷静的古罗马人。我们至少从传统上就知道对美有四种非难——认为,美不是有用的;美不是公正的;美不是真实的;美不是虔诚的。 
  这四种非难,如我所知,都是有意义的具有部分真理性的看法。可以把他们全部归结为一种,即认为美不是真实的。 
  但是,我倒反而要坚持美是真理的一种形式,美的鉴赏是对实在的一种鉴识,即对实在的一种特殊的知觉能力。把美指明为真理的一种形式,我岂不是主张主观的东西是客观的、非理性的东西是理性的、感情就是理智吗?我回答:“是的。”一点不差,这正是我所主张的。非理性的东西有一种理性存在,更确切地说,感情有一种理智存在,在感情之中主观的东西正是由于他的主观性而表现出是客观的,表现出是知识。 
  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向我们表明,知觉和活动的统一怎样是观察事物的原始的、简单的和容易得到理解的方式。在经验的高度复杂的方式中,现象有它自己的根源,我情愿把这一根源称为更高级的协同知觉,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那么一种这样的协同知觉就是美的鉴赏。伴随着每一个单独的感觉印象,每一个单独的判断,每一个单独的情感,我们人类就同时意识到某种更高级的永久有效的事物,没有这种事物,就不可能有这一印象,这一判断,这一情感。但是,我们往往很难将更高级的东西与特殊的东西分开,并说明我们所协同知觉的这种更高级的东西是什么。在每一个真命题中,我们觉察到关于现象的真理;在每一个我们所要求的善行中,我们觉察到道德的规则;因而也在每一个美的印象中,在每一件美丽的工艺品中,我们觉察到隐藏着的美的真实性。 
  美,是对于维持生活所必需的一种协同知觉,让我们从基本的维持生活所必需的那类利益谈起。我们这个技术时代方才开始想到这类利益。当我躺在山坡上的时候,我知觉什么呢?大自然的宁静,这种安宁的情感仅仅是主观的吗?或者,它是对某种现实的知觉吗?这是一种知觉。它知觉的是现代科学家所谓的“生态平衡”。如果他体验到这个平衡是美的,那末这是因为他知觉到了这种感官呈现出来的和谐,没有这种和谐,他就无法生存下去。 
  人类忽视了自然景色和平衡中的美,把它看成在经济上无关重要而加以恣意破坏,这是成了疯子的人类。在这样做的时候,人类差不多总是犯经济上的错误,而一旦出现错误,那就为时太晚了。当然,我并不是说人类不应当改造自然——那将是荒谬绝伦的。而是说,人类有了美感,就能使得他用另一种尺码来衡量自己的工作,这种尺码与他在盲目的金融性活动中认为有用的尺码是不同的。古代的田园景色是何等壮丽。当我第一次从北美归来时,我被康士坦丁湖周围或安布利亚那儿的景色之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那些地方,多少世纪以来,每一棵树,每一所房屋都树立在人们凭美感而安排的地方。在美国,今天的危机在不小的程度上是像清教徒那样瞧不起美的人们所造成的危机。 
  美,是从深邃的苍穹降临还是由无底的深渊涌现?波德特尔在提这个问题时没有想到自然景色的和谐,而是在最低限度上只想到艺术。他想的是肉体美的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美迫使我们不能不有强烈的爱情。爱,也是我们从动物祖先继承下来的部分遗产。为了爱,动物用五彩缤纷的外衣和奇异风格的礼仪装饰起来——这些外衣和礼仪不仅是无用的,甚至对于个体的自我保存还是有害的。性爱有意成为使人兴奋和光彩夺目的。从自我保存的角度出发,每一种动物在它的一生中必定会一度发疯。 
  默里克说:“凡是美的,其本身就会洋溢出完美的幸福”——这并不是与我有关的幸福。诚然,美的灯是为了人而做出的手工艺品;但是,我们在制作这个对象或是沉思这个对象时的幸福不过是共享它的幸福。在大自然中,木头的纹理、贝壳内部面层或晶体内部面层——它们并未存心要给人看——虽则如此,它们的美也都不亚于蝴蝶的翅膀或鸟儿求偶的鸣声。大自然总是存在着神秘的道理,或许这就是美存在的缘由。 
  美好像时而来自天国,时而来自地狱。美是真,又不是真。它使我们从概念的盲目性中解脱出来。但它又不可以与理性决一雌雄,理性从它当中学会理解。伦理学与美之间的鸿沟并未架上桥梁。我们应当铭记不忘:美缺乏道德性,单单的公正也不总是仁慈的。我们必须从作为某种表现的美,重新回到实用这个牢固的基础上来。甚至身处宴会之中,我们也不应不看见这个事实:话题是“世界粮食问题”。甚至在我们为面包而工作的时候,莫扎特的美妙旋律也一定会给我们以痛苦的祝福。 
                        (杜云波 译) 
    
玄愁

    
作者:刘易斯·托玛斯

  据说,现代的、工业化社会里的文明人有一种独特的倾向,那就是特别的紧张,一触即跳,对未来抱有史无前例的不安,对现在感到沮丧绝望,想起不久前的过去就夜不成眠。所有这些,都归因于包围着我们的复杂技术和机器噪声,还有我们建造起来把自己同大地隔开的那冷酷坚硬的钢铁和塑料的装置。根据这种看法,无休无止的忧虑乃是现代的一大发明。何以解之?惟有关掉所有引擎,爬回乡野去。原始人戴着玫瑰的花环,睡得香甜。 
  我不大信。人一向就是特异的多愁动物,有着几乎尚未开发的忧虑能力;这是使人区别于其他生命形式的特有禀赋。无疑,在人的大脑深处,有一个神经中枢来协调这一功能,就像专管饥饿感和睡眠的中枢一样。 
  史前的人,尽管没有工具也没有火供他思虑,也必定是所有动物中最忧愁的。他在光线微弱的洞穴里到处摸索,使劲地想,他该干些什么;感觉到了逼到眼前的神圣责任——制造工具。那时,他必定花了好长时间冥思苦想他的拇指,并且为之着急。我想象得到,他会怎样盯着自己的双手,惊讶地把拇指尖跟其他指头一一相对,想,老天爷,这一点是把我们跟野兽区别开来的东西;随之而来的是苦苦的思索:它们生成这样,到底是为什么?一定有许许多多个难眠的长夜,脑子里全是拇指。 
  假如得知曾有一些史前的古老委员会,我是不会感到惊异的。这些委员会举行集会辩论说,拇指可能正在让我们走得太远。假如不是有拇指而是多有一个平常的指头,我们的生活会过得更好。 
  忧虑乃是人类功能中最自然、最自发的。现在是承认这一点,甚或是学会更好地忧虑的时候了。人是忧患的动物。这一特征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大多数人容易忽视这一活动,生活在忧虑的薄冰上,但从不深钻下去。 
  要完全沉浸于一种纯粹的、给人启迪的烦恼之中,我可以推荐一种改造了的超级坐功。我在读一本学术性很强的杂志时碰到了关于那一功夫的文章,并躬亲实践了一番。在我的后院、有棵山毛榉树。树下有条翻倒的破独木舟。我坐在里面,按说明中的指令,一丝不苟地如法作起。放松,目微闭,调习气息,默念一字真言,此处是“哞……”,一遍又一遍。这些要求对山野散人是颇适合的;我的意识,通常东游西浪掷时间,抓住什么是什么;现在已经准备要一念顿断,随风飘逝了。可这时,屋里丁铃铃电话响起,也不管你气息调匀念那“阵”字真言,响了好几遍后戛然而止。此时此时,我一下子发现了玄愁功法。 
  玄愁功法简便易行,任何人,不管其年龄、性别或职业状况,几乎任何场合都可以作。对初学者,我建议20分钟为一节,上午上班前作一遍,深夜失眠之前再作一遍。 
  要作的是坐在某处,最好是单独一个人,绷紧全身肌肉。假如你开头就使自己适度不舒适,比如,坐进独木舟的底部,紧张就会自然出现。现在合上眼、集中注意于这一点,直到合眼的努力引起眼皮的轻微跳动。然后呼吸,分析的思考呼吸涉及的肌肉活动。最好,尝试用单侧鼻孔呼吸,两鼻孔交替使用。 
  现在,念动真言,真言是“愁……”(worry)、快速重复。这个字本身就很有效,因为这个字的历史使之有暗示性同源语。这样,一边念,一边就横插进一些回忆,记起它原来来自印欧语词根,意思是弯曲动欲求逃避。这个词到了古英语成为wyrgain,意为窒息而死,其近亲包括weird(离奇的),writhe(苦恼,扭动),wrestle(摔跤)还有wrong(错)。“错”是同样有用的真言,理由也与“愁”字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