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渤海高氏通史论 >

第8章

渤海高氏通史论-第8章

小说: 渤海高氏通史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便羁留下来,有些还在本地定居,娶妻生子,成为华侨。另一方面,此时国内正处在明清易代之际,政治动乱不已,不但有很多华商百口迁昔日本,并且另有大批不肯事清的明朝遗民东渡,避难于日本,他们重要定居在长崎。据《炎黄源流史》载:明朝末年,福建漳州府医士遐龄觉迁日本长崎。寿觉的儿子高超方于公元1643年任日本“唐大通事”(充当翻译和认真处理惩罚华民与日方之间的事件)。因其属渤海高观之后,故改为日本姓名渤海久兵卫,成为日本人渤海氏。高超方的次子高玄岱,号称“日本才子”。



    5。美洲:



    高氏最早移居美洲的时间,史料缺乏记录。至少在辛亥革命过去高氏在美洲已有相当一部分人数了。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正式创建后,为了进一步扩大革命宣传,将华侨中创建的兴中会分会,同等改为同盟会分会。辛亥革命时期外洋创建的同盟会分会构造约有九十三个(不完全统计)。高氏华侨中有两人创建了同盟会分会并任会长:高云山在加拿大的域多利、高廷槐在美国的滑慎威利都创建了同盟会分会。他们利用这个构造,积极向外洋华侨宣传同盟会的宗旨,并积极为辛亥革命的武装叛逆筹集经费。高氏华侨也为中国的辛亥革命做出了肯定的孝敬。



    据美国官方统计,移居美国的华人(不包括华侨)约有八十万人,仅占美国总人口的0。2%,但是华人专家学者却已成为美国科学技能和教诲范畴中的一支紧张力气。美国有十二万余最高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此中华人约占四分之一。在美国八十多所大学里,华人传授就有一千五百多人。美国有名大学系主任(分外是物理系和数学系)的三分之一是华人和华裔。在这批精良的美籍华人中,高氏也涌现出高锟如许一个典范代表人物。出生于上海的高锟,将光纤应用于调频带传送介质,在当代资讯传播范畴中作出了庞大孝敬,1985年得到了被称为电机工程诺贝尔奖的“马尼可奖”,还是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分外会员,美国光学会会员。1974年返国访问讲学。1983年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约请再次回中国举行讲学交换,其后又任美国国际德律风及电报电子显微部分副总裁兼总工程师。



第10章姜姓高氏世代谱系



    01世齐太公(姜尚,字子牙)



    02世齐丁公(姜彶)



    03世齐乙公(姜得)



    04世齐癸公(姜慈母)



    05世齐哀公(姜不辰)、胡公(姜静)、献公(姜山)



    06世齐武公(姜寿,献公子)



    07世齐厉公(姜无忌)



    08世齐文公(姜赤)



    09世齐成公(姜说)、公子高(文公次子)



    10世齐庄公(姜购)、公孙癸受(高子)



    11世齐厘公(姜禄甫)、高傒(癸受子,字祖望,谥敬仲)



    12世齐襄公(姜诸儿)、齐桓公(姜小白)、高庄子(虎)



    13世齐惠公(姜元)、高倾子(顷)、高酀



    14世公子祁(惠公子,字子高)、高宣子(顷子,名固)、高式(酀子)



    15世姜虿(字子尾)、高厚(固子)、高偃(款式)



    16世高强(姜虿子,字子良,后代不详)、高子丽(厚子)、高张(偃子)



    17世高止(子丽子,字子容,出齐奔燕)、高良夫(张子)



    18世高竖(止子)、高柴(良役夫,厚余堂始祖)



    19世高鱼(竖子)



    20世高彄臧



    21世高石



    22世高般



    23世高赫、高赭



    24世高宽(赫子)、高穹(赭子)



    25世高大、高量(宽子)、高严(穹子)



    26世高奉名(峻子)



    27世高鼎



    28世高邑



    29世高成



    30世高则



    31世高不疑、高不识



    32世开心(不疑子)



    33世高然



    34世高晖



    35世高洪(东汉渤海太守,渤海高氏始祖)



    36世高茂



    37世高瑞



    38世高褒(字宣仁)



    39世高韦



    40世高承(韦子,字文休)、高悝(瑞曾孙,广陵高氏始祖)



    41世高延(承子,字庆寿)



    42世高纳(字孝才)



    43世高达(字式远)



    44世高约、高乂、高隐、高汉



    45世高瞻(约子,渔阳、辽东高氏始祖)、高庆(隐子)



    46世高展、敬、泰(庆子)



    47世高谠、颐(展子)、高韬、高湖、高恒(泰子)



    48世高佑(谠子)、高允(韬子,北魏宰相)、高真、各拔、谧、稚(湖子)



    49世高振(佑子)、高树、高翻(谧之子)



    50世高表(振子)、高欢(树子,东魏宰相)、高琛(树子)、高岳(翻子)



    51世高衡(表子)、高澄、洋、浚、淹(欢子,北齐帝王)、高劢(岳子)



    52世高冯(衡子,字季辅,唐朝宰相)、高德素(淹子)、高士宁、士廉(劢子,唐初名相)



    53世高推行、质行、真行、纯行、审行、慎行(士廉子)



    54世高璇、高瑾(推行子)



    55世高绍、高术(璇子)、高丕、高迁(瑾子)



    56世高卿、高崇文(唐威武王、渤海郡王)、高翮(字子羽,迁子)



    57世高质(卿子)、高暄(子羽子)



    58世高伯祥(质子,京兆高氏始祖)、高岳(暄子)



    59世高郢(伯祥子,唐朝宰相)、高登(岳子)



    60世高定、大作举(郢子)、高仲武(登子)



    61世高顺励(文举子)、高冕(仲武子)



    62世高思继、高思祥(顺励子)、高霸(冕子)



    63世高行周(思继子)、高行圭(思祥子)、高乾(霸子)



    64世高怀德(行周子,北宋武将)、大作玉(行圭子)、高琼(北宋烈武王)



    65世高处恭、高处俊(怀德子)、高继勋、高继忠、高继伦(高琼子)



    66世高永能(文玉孙,北宋武将)、高遵裕、高遵甫(琼孙)



    67世高世亮(永能子)、高士林、高士宏、高耀祖(继伦孙,闽粤高氏始祖)



    68世高昌裔(世亮子)、高公绘、公纪、公泰(琼玄孙,江浙诸支始祖)



第11章唐朝高士廉家族



    唐太宗李世民时为相的高俭,是唐代高姓第一位名流。高俭,字士廉,渤海蓚人,为高洪18世孙、高傒42世孙、姜尚52世孙。高士廉生于北齐亡国的那一年,即承光元年(公元577年)。祖父为高欢堂弟、北齐清河王高岳,父为北齐乐安王、隋洮州刺史高劢。因北齐皇室高氏几遭北周诛尽,故后代渤海高氏以高劢一系最为郁勃。高士廉仪表堂堂,一表人才,自幼聪慧过人,读书一览成诵,善于占对,为人宽弘大量。士廉因出自北齐宗室,不肯和隋朝官吏来往,隐居于终南山下。在吏部侍郎高孝基兴奋奉劝下,于仁寿年间(公元601─604年)得中文才甲科,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补任治礼郎。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杨广亲征高丽,司徒杨素之子、礼部尚书杨玄感和武贲郎将杨玄纵趁机起兵谋反。失败后,兵部侍郎斛斯政因参加策划,畏罪逃往高丽。高士廉因与他和睦受到诛连,被贬为交趾(今越南北部)朱鸢县主簿。士廉因母亲年老力弱,不克不及适应南边热带气侯,就把老婆鲜于氏留下奉养,自已只身南行,担当交趾行军司马,帮忙太守丘和击退了钦州俚人的扰乱。此时隋朝已去世亡,由于路途迢遥,消息还没能传到交趾。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高祖李渊遣使来交趾招降,高士廉代表丘和至长安上表归附。这时,太宗李世民正担当雍州牧(地方主座),就保举士廉担当雍州治中。早在隋未亡时,士廉把寄养在家中,年方十三的外甥女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加上士廉的才学声望,因而此时世民对士廉极为敬重。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太子李建成和其弟齐王李元吉因妒忌秦王李世民的战功和声望,诡计加以毒害,同时,对秦王部属臣僚或加以利诱拉笼,或加以打击毒害,两边干系形同水火。世民妻长孙氏的兄长、比部侍郎长孙无忌和尉迟恭、程知节、张公谨、侯君集等秦王臣属兴奋主张先发制人,诛杀太子和齐王。高士廉和其后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等都参加了策划。六月四日,长孙无忌率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九人随世民埋伏在玄武门旁,待建成和元吉到来时,一齐冲出,世民手刃建成,尉迟恭追上发箭射去世元吉。建成、元吉的部将率兵来攻玄武门,程知节、秦叔宝则率秦王的部属来支援。高士廉也领兵打开牢门,武装起犯人,一同赶到芳林门和世民等相呼应。此时,尉迟恭把建成和元吉的头拿来示众,二人的部属见局面已去,一哄而散。尉迟恭披甲提枪去宫中向正在荡舟的高祖李渊报告讨教变乱的颠末。三天后,高祖立世民为太子。这便是有名的汗青变乱“玄武门之变”。变乱后,李世民照功行赏,长孙无忌、高士廉分别被任命为左、右庶子。八月九日,高祖公布逊位,世民承继皇位,这便是唐太宗。长孙氏则成为文德皇后。十月,太宗对元勋大加封赏,高士廉和秦叔宝、程知节、宇文化及四人同为食七百户。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又封士廉九百户,授侍中(宰相)之职,封义兴郡公。后受诛连出京任安州都督,不久改任贵州多数督府长史。士廉在川中任职时期,为本地百姓做了不少功德。本地迷信紧张,以至父母病危,后代不克不及亲手奉养,只能把食品挑在棍子上,递给父母。士廉兴奋加以诱导,终于革除了这种鄙俗。秦代李冰创定都江堰,使本地人民世代受益,但水边良田全被大富之家占据。士廉采取步伐,发动百姓在主渠道外增挖多种渠道,使更宽大的大众受益。士廉还兴奋搀扶文教,临时学校大兴。由于政绩甚佳,士廉于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被召回京担当吏部尚书,进封为许国公。太上皇李渊去世后,士廉担当司空,认真构筑陵墓,竣工后被加授特进、上柱国之衔。



    唐太宗为牢固李氏王朝,开始筹划怎样减弱自两晋以来不停位居高位,拥有强大社会底子的山东(指太行山以东的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世家王谢团体,分外是此中的代表,所谓“四姓”──崔、卢、王、谢。这些世家大族为了保持其良好的社会职位地方,标榜本身的“纯洁”炎黄血统,严格实行团体内部通婚,把以李唐皇室为代表,混有鲜卑、匈奴等外族血统的西部关陇团体排挤在外。于是,太宗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命高士廉领衔认真编辑当时贵显家属谱系的搜集《氏族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百卷《贞观氏族志》编辑完成,书中把皇族和当代最高级官员的姓氏宗族列为第一等,高祖和太宗母系亲戚列为第二等,山东王谢崔氏等列为第三等。从而低落了山东士族的职位地方,把当时的职位曲折和社会职位地方同一了起来。太宗为表扬士廉的孝敬,赏赐绢千段,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太宗颁令封授14位会建国元勋世袭刺史之职,许国公高世廉也在其列,为申州刺史,改封申国公。另13位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李孝恭、尉迟敬德、李责、段志玄、程知节、刘弘基、张亮。这年,改任尚书右仆射(仍为宰相)。至此,士廉自祖父高岳起,三代官居仆射高位,为时人所称赞。太宗巡幸东都洛阳,命太子监国,以士廉为少师,帮手太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衔。士廉恳求卸任,被答应打扫尚书右仆射一职,但仍以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身份掌宰相职权。十七年仲春,太宗命在凌烟阁摆设24位元勋的画像,此中又有高士廉。别的23人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尉迟敬德、肖禹、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责、秦叔宝。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时,仍命太子驻定州(治今河北定县)监国,以士廉为太傅,帮手掌管朝政。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高士廉病逝于长安崇仁里私宅,享年72。士廉抱病时期,太宗两度亲临高府探视,共同回想平生往事,以至太宗泪流满面。士廉亡后,太宗要亲去吊丧,司空房玄龄以为太宗龙体不佳,正在服药治疗,不宜亲往,苦苦劝阻。太宗说:“我不但是为君臣之礼,另有素友爱深、姻戚义重,你不要再多讲了。”对峙在数百骑士保护下,由兴安门出宫,行至延喜门,侍中长孙无忌敬拜在马前,说亡舅高士廉曾有遗言,要劝阻太宗亲来吊唁。太宗仍不听,长孙无忌嚎陶痛哭,跪伏不起,太宗才转回宫中,仍面向南哭泣,下诏赠授士廉司徒、并州都督之职,谥号“文献”,准予陪葬昭陵(太宗为本身预设的陵寝)。出殡之日,灵榇颠末横桥时,太宗又登上宫城西北楼痛哭目送。二十三年,太宗逝世,太子李治登基,也便是高宗,追赠士廉为太尉,和房玄龄、屈突串通附祀于太宗庙堂。太宗生前曾对长孙无忌等近臣下赐与中肯的评价。对付高士廉,太宗评价说:“涉猎古今,心术聪悟,临难既不改节,为官亦无朋党;所少者骨鲠规谏耳。”



    高士廉生有六子:推行、至(一作质)行、纯行、真(一作贞)行、审行、慎行。此中推行、真行、审行较有名。推行以孝驰名,为太宗女东阳公主驸马,袭爵为申国公。高宗文徽元年(公元650年)任户部尚书、检校太子詹事、太常卿。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和其父一样,出任益州多数督府长史,也有很好的政绩。因表兄长孙无忌遭皇后武则天党徒许敬宗诬陷而受株连,降为洪州(治今江西南昌)都督,又转任永州(治今湖南零陵)刺史,去世于任上。真行官至左卫将军。调露年间(公元679─680年),武则天知己、正谏大夫明崇俨被人刺杀,武后猜疑高宗之子章怀太子李贤为幕后教唆人,将其废为庶人,放逐到巴州,其后还教唆左金吾将军丘神责逼李贤自尽。因此事株连被贬官的有十几人,高真行之子高岐也在其列,真行也被贬为睦州(治今浙江建德)刺史。审行曾任户部侍郎,后贬为渝州(治今四川重庆)刺史。真行五世孙高重,字文明,历任侍讲学士、国子祭酒、鄂岳观察使、太子来宾、检校户部尚书等职,去世后追赠太子少保。(见《旧唐书&;#8226;高俭传》、《新唐书&;#8226;高士廉传》、《旧唐书&;#8226;三宗诸子》)



    高士廉的八世孙高璩,字莹之,在懿宗时(公元860─874年)也曾出任宰相。高璩的祖父高集为太原少尹、御史中丞,是高重的堂兄。高集生四子:允恭、少逸、元裕、允诚。此中少逸历任侍御史、谏议大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