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密码:清宫隐史 作者:隋邦森隋海英-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回《刘老老一进荣国府》原文: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王成……其子,小名狗儿。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刘老老听了谢过,遂携了板儿,绕到后门上。
刘老老一家的命名颇有讲究:(1)“祖上……王成……”——根据商王成汤,隐射“汤”字。蔡元培《石头记索隐》认为隐射汤斌。其实是隐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
(2)“板儿”——隐射扳手做助产手术,得到一个小儿。顺治七年皇太极死了。孝庄皇太后于顺治元年九月十九日进京,顺治六年二月八日下嫁多尔衮。顺治七年皇太极死了。
但只一件,老老有所不知,我们这里又不比五年前了。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都是琏二奶奶管家了。
——隐射孝庄下嫁多尔衮不久。顺治六年四月孝端皇太后去世,从此孝庄主宰后宫。
孝庄皇太后当年就怀孕了,但不足月,却有流产先兆。汤若望闻讯,立刻从南教堂赶来帮忙。(刘老老忙说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石头记》第六回《刘老老一进荣国府》就隐写此事。
刘老老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老老“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说着,都迎出去了。
——隐射孝庄在上午八九点钟,“奶奶”流“下来了”一个胎儿。并未用得上汤若望的助产术——所以“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时在顺治六年十月,第六回云“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尽管如此,孝庄皇太后还是重赏了汤若望。(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顺治七年八月初三(贾母的另一个生日:生孩子的日子),孝庄为多尔衮生下一个女儿(大姐儿——巧姐儿——探春),也是请汤若望进宫,做了人工助产术。这是刘老老二进荣国府的故事(第三十九回《刘老老是信口开河》)。
《石头记》第七十二回:贾琏未语先笑道:“因有一件事,我竟忘了,只怕姐姐还记得。上年老太太生日(生孩子),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汤若望)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拂手助产),因老太太爱,就即刻拿过来摆着了。因前日老太太生日(顺治十三年二月八日),我看古董账上还有这一笔,却不知此时这件东西着落何方。古董房里的人也回过我两次,等我问准了好注上一笔。”
——追述当年“外路和尚”汤若望来做助产手术(佛手),孩子生后半年,多尔衮死了(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皇宫档案馆(古董房)不知道在玉牒上如何记载这个孩子。顺治皇帝(贾琏)请示苏麻喇姑(鸳鸯)。
从《石头记》上看,这个女孩子就是“大姐儿——巧姐儿——探春”。皇宫档案馆(古董房)的玉牒上当时记载是权势极大的多尔衮(贾政与周瑞)的女儿(探春)。多尔衮死后她又被说成是多尔衮大福晋(赵姨娘)的女儿(降为庶出的地位),从小(巧姐)由孝庄(凤姐)抚养,格格的身份(《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地位),远嫁蒙古(“千里东风一梦遥”),当了“王妃”(“日边红杏倚云栽”)。孝庄(王熙凤)死后落难,被刘老老第二(图海大学士)援救,削了爵位,成了富家婆(第五回《红楼梦》曲子: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3)“青儿”、“狗儿”——隐射孝庄与福临。
刘老老一家,隐射顺治朝大清国第一家庭:刘老老汤若望是王夫人孝庄皇太后的“义父”,是顺治皇帝贾宝玉的“爷爷”(玛法)。“狗儿”隐射顺治皇帝,是孝庄(文皇后)与孔有德(贾敬)二人苟合的儿子。“敬”字从“苟”从“文”;“青儿”隐射大清国第一女儿孝庄皇太后。
一部《石头记》故事,从刘老老起(第六回:且说荣府中,合算起来,从上至下,也有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没个头绪可作纲领。正思从那一件事那一个人写起方妙,却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这一家说起,倒还是个头绪),到刘老老止(第一百十九回:正闹着,一个婆子进来回说:“后门上的人说,那个刘老老又来了。”)。由此可见,《石头记》对“外路和尚”汤若望带给17世纪中国皇室的新思想,是何等重视。
汤若望被写成孝庄的助产士有人认为汤若望被写成孝庄的老情人,实在是误解。此处不愿意索解,又不得不索解。因为这样的索解文字,人人看了都不舒服。
刘老老到荣府弄点好处,为什么要通过周瑞呢?周瑞家的是王夫人(孝庄)之陪房。周瑞曾为争买田地之事,多得狗儿之力。“争买田地”指入关初期的“圈地”,“多得狗儿之力”指两白旗从两黄旗手中多得了许多好地。周瑞的身份是宗人府宗人令。他的女婿冷子兴是皇家玉牒馆官员(古董行贸易)。周瑞家的说:“我们男的只管春秋两季地租子,闲时只管带着小爷们出门子就完了。”
刘老老汤若望第一次奉诏来侍奉孝庄皇太后,当然要找周瑞家的(多尔衮大福晋)。而且要走故宫的后门“神武门”——那里距故宫皇家幼儿园(东六所)最近,经常有许多皇子皇孙,包括孝庄的孩子在玩闹戏耍——刘老老听了谢过,遂携了板儿,绕到后门上。只见门前歇着些生意担子,也有卖吃的,也有卖顽耍物件的,闹吵吵三二十个小孩子在那里厮闹。刘老老便拉住一个道:“我问哥儿一声,有个周大娘可在家么?”孩子们道:“那个周大娘?我们这里周大娘有三个呢,还有两个周奶奶,不知是那一行当的?”刘老老道:“是太太的陪房周瑞。”孩子道:“这个容易,你跟我来。”说着,跳蹿蹿的引着刘老老进了后门,至一院墙边,指与刘老老道:“这就是他家。”又叫道:“周大娘,有个老奶奶来找你呢,我带了来了。”
注解:
“周大娘”所住的地方,显然位于故宫东北角的“东六所”附近,刘老老汤若望从荣府后门(故宫神武门)进去,经故宫东北角的贞顺门以西,就到了东六所。这里是废黜后妃与闲散老宫女居住的地方。顺治的静妃、康熙的宜妃、光绪的珍妃被废的日子,都是在这一带打发的。这个地方就是《石头记》里所谓的“梨香院”。“周大娘”与“周瑞家的”指睿亲王多尔衮的正妻,也是孝庄的妹妹。她无儿子。姐姐孝庄下嫁后,要流产了,她入宫料理,接待汤若望。
按《石头记》作者的“荒唐”说法,汤若望(刘老老)经常进宫,一是为国事。二是为孝庄与顺治的后妃接生、引产、流产或看玻并无男女苟且情事。“奸”情是望风扑影。
《石头记》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从本回刘老老要木头杯子起,到第四十二回宝玉派小丫头将成窖五彩小盖钟送与她,其间写了多种杯子。而第三十八回贾母说:“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凤姐接着说:“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贾母孝庄以“木”(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为隐射符号,她的“头”,就是“木头”。“木头杯子”隐射孝庄的嘴。凤姐所谓的“盛”,是说饮水或接吻。至于“黄杨根(皇娘根)整抠的杯”,显然已经写得很下流了。清朝宗室文人说《石头记》是“天下淫书之最”,纯属冤枉之词。索隐派将上文索解成“头”、“嘴”、“接吻”、“皇娘娘”,纯系无中生有。引用如上,读者自有公断。
汤若望(1591—1666年),西方传教士,明天启二年(1622年)来华,崇祯三年参与修订历法,编成《崇祯历书》。崇祯十五年(1642年)奉崇祯之命,为抗清监铸大炮。清兵入关后,投归清朝,任钦天监监正。曾为孝庄侄女、顺治帝后“治脖,甚为孝庄、顺治宠信,经常出入宫禁。仅顺治十三、十四两年,顺治皇帝即24次亲临汤宅,“作较长之晤谈”。在1559年劝阻顺治亲征郑成功,1661年册立长命天子康熙等重大问题上,汤亦有甚为重大作用。索隐派将汤若望说成孝庄很重要的一个野男人,借以表现孝庄全靠野男人创建维持大清国。刘老老一进荣国府是为二进荣国府搭台的。三进荣国府才换了角,显然是望文生义。
汤若望对17世纪中国的进步做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他与明朝的利马窦、乾隆时代的郎士宁一样,都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冤枉汤若望,与“宁愿中国无新历法,也不能有外国人”是同一个思想脉络。
第25节 汤若望在中国的一生(1)
醉金刚倪二从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上场,到第一百四回(《醉金刚小鳅生大浪》)退场(从顺治六年到康熙五年),几乎与《石头记》相始终。刘老老从第六回(《刘老老一进荣国府》)上场,到第一百十九回(《沐皇恩贾家延世泽》)退场(从顺治六年到康熙二十六年),也几乎与《石头记》相始终。
醉金刚倪二与刘老老,共同隐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中国的一生,说明汤若望在顺治与康熙早期对清朝朝政的影响很大。《石头记》作者十分重视西方政治、经济与文化思想,对17世纪中国上层社会的深刻影响,直接记录在案,这个现象实在令人惊讶。
《石头记》第二十四回原文:只见旁边转出一个人来,“请宝叔安”。宝玉看时,只见这人容长脸,长挑身材,年纪只好十八九岁,生得着实斯文清秀,倒也十分面善,只是想不起是那一房的,叫什么名字。贾琏笑道:“你怎么发呆,连他也不认得?他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芸儿。”宝玉笑道:“是了,是了,我怎么就忘了。”因问他母亲好,这会子什么勾当。贾芸指贾琏道:“找二叔说句话。”宝玉笑道:“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贾琏笑道:“好不害臊!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就替你作儿子了?”宝玉笑道:“你今年十几岁了?”贾芸道:“十八岁。”……原来这贾芸最伶俐乖觉,听宝玉这样说,便笑道:“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贾琏笑道:“你听见了?认儿子不是好开交的呢。”
注解:
此处的贾琏与贾宝玉,变脸错位,表演多尔衮。贾芸隐射尚未亲政的顺治皇帝。“十八岁”隐射顺治十八年福临就死了。
“后廊上住的五嫂子”——隐指盛京时代皇太极后宫第五位后妃庄妃。她的“儿子”隐指福临。
“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这是顺治当年卑躬屈膝对皇叔父摄政王讲的原话。
“宝玉笑道: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隐射摄政王多尔衮自称皇父,就是要将顺治当儿子看待。
《石头记》第二十四回原文:贾芸进去见了贾琏,因打听可有什么事情。贾琏告诉他:“前儿倒有一件事情出来,偏生你婶子再三求了我,给了贾芹了。他许了我,说明儿园里还有几处要栽花木的地方,等这个工程出来,一定给你就是了。”
注解:
大观园里“栽花木”,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树木树人”隐射顺治(贾芸)想要学习汉学并亲政。贾琏(多尔衮)口头上答应了。
《石头记》第二十四回原文加注: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一路思量,想出一个主意来,便一径往他母舅卜世仁家来。原来卜世仁现开香料铺(“群芳髓”铺子),方才从铺子里来,忽见贾芸进来,彼此见过了,因问他这早晚什么事跑了来。贾芸道:“有件事求舅舅帮衬帮衬。我有一件事,用些冰片麝香(都是使女人绝育的药)使用,好歹舅舅每样赊四两给我,八月里按数送了银子来。”
注解:
母舅卜世仁即后文的王仁,隐射顺治的母舅科尔沁蒙古亲王吴克善。卜世仁奚落外甥贾芸,还哭穷。隐射吴克善亲王等满蒙亲贵奚落小顺治皇帝。多尔衮时代,蒙古四十九旗处境艰难,帮不了顺治多少忙,也不愿意帮忙,简直不是人。顺治皇帝一生不喜欢蒙古后妃与蒙古亲戚,由此而起。
《石头记》第二十四回原文加注:贾芸笑道:“舅舅说的倒干净。我父亲没的时候,我年纪又小,不知事(六岁丧父)。后来听见我母亲说,都还亏舅舅们在我们家出主意,料理的丧事(蒙古王爷帮助孝庄)。难道舅舅就不知道的,还是有一亩地两间房子,如今在我手里花了不成?”
注解:
“一亩地两间房子”隐射长城南北一统天下,盛京与北京两处皇宫。此乃顺治童年的写实之笔。
《石头记》第二十四回原文:倪二听了大怒,“要不是令舅,我便骂不出好话来,真真气死我倪二。也罢,你也不用愁烦,我这里现有几两银子,你若用什么,只管拿去买办。但只一件,你我作了这些年的街坊,我在外头有名放账,你却从没有和我张过口。也不知你厌恶我是个泼皮,怕低了你的身份;也不知是你怕我难缠,利钱重?若说怕利钱重,这银子我是不要利钱的,也不用写文约。”
注解:
“倪二”隐射汤若望,来华传教是放高利贷,但对顺治皇帝“不要利钱”。
《石头记》第二十四回原文:倪二大笑道:“好会说话的人。我却听不上这话。既说‘相与交结’四个字,如何放账给他,使他的利钱!既把银子借与他,图他的利钱,便不是相与交结了。闲话也不必讲。既肯青目,这是十五两三钱有零的银子,便拿去治买东西。”
注解:
“十五两三钱有零”,隐射崇祯十五年三月汤若望授权帮助明朝制造红衣大炮,参与山海关防务。“有零”隐射汤若望于顺治元年归顺清朝,一切先进技术,包括西洋新历法,都交给了清朝政府。孝庄认汤若望为义父,顺治认汤若望为爷爷(玛法)。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忘年之交。
第26节 汤若望在中国的一生(2)
《石头记》第二十四回原文:一直走到个钱铺里,将那银子称一称,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
注解:
数字和为二十四。又特意写在第二十四回,隐射顺治皇帝24次到南堂,接受不要利钱的汤爷爷教诲。顺治的“世法平等”、“满汉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