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石头记密码:清宫隐史 作者:隋邦森隋海英 >

第48章

石头记密码:清宫隐史 作者:隋邦森隋海英-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难以管束。她十分清楚,如果因废后而使蒙古贵族不满,导致满蒙联盟的瓦解,对刚立国的清王朝意味着什么。清王朝和蒙古贵族的强固纽带,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联姻。满族皇帝和蒙族皇后共襄国事,对蒙古贵族无疑是一种精神安慰。位居九五之尊的顺治竟然不懂这一点,似乎还与母后对着干,着实令人恼怒。

  无论从政治或情感上,孝庄皇太后都无法接受董鄂妃,何况三个董鄂妃同居后宫,简直成了董鄂氏满族小部落。除了蒙古后妃外,皇太后特别喜爱康妃佟佳氏。佟佳氏是名门闺秀,有大家风范。更重要的是,她生了个非常出色的儿子。尽管这孩子出天花时落下一脸浅浅的麻子。

  佟佳氏康妃和董鄂氏皇贵妃的儿子先后出生,当时董鄂氏皇贵妃荣宠已极,生下的儿子受封荣亲王,而且被视为皇储。佟佳氏康妃和儿子玄烨却无此待遇。但孝庄皇太后却青睐佟佳氏康妃,时常召见叙话。在顺治帝的后妃中,佟佳氏康妃是个深藏不露的人物。在顺治18年执政期内,后宫争斗都找不到佟佳氏康妃参与的痕迹,可她却稳稳地坐在了下一任皇太后的交椅上。

  佟佳氏康妃非常聪慧,她知道如何处理和各种人物的关系。她是汉人,不可能拥有满蒙女人们的先天特权。但她在朝中有手握重权的佟氏家族,这又是其他汉族妃嫔、甚至一般满族妃子无法与之抗衡的优势。她无须与别人去争权夺势,只要在后宫安居无事,就足以和朝中的佟家人构成权力网络。

  她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亲近孝庄皇太后。太后信佛,她也信佛。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既是对佛祖,更是对太后的孝敬与亲近。顺治皇帝对佟佳氏康妃似乎从未格外垂青。董鄂氏皇贵妃入宫前,他从不去皇后的寝宫,却经常光顾庶妃巴氏的卧榻,因而巴氏接连为他生了一子二女,而佟佳氏康妃则只生了一个儿子玄烨,从此再未受过孕。

  佟佳氏康妃在成为皇太后之前的十余年间,看似无事安闲,实则险象环生。太监们奴大欺主,以各种狡猾阴险的方法对付她,使顺治几乎忘记了佟佳妃的存在,根本不宣她侍寝,多年空房独处,寂寞凄凉,这对年轻少妇来说无异于守活寡。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账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李纨佟佳氏康妃)

  第18节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4) 这种情况正是太监们一手导演的。清朝内宫沿袭明朝的制度。皇帝每晚须定侍寝后妃,由太监捧着托盘,内置所有后妃姓名的象牙牌,皇上翻过哪块牌子,太监便按照牌上姓名通知侍寝。同时通知起居注册官员详加记录。太监想报复某妃嫔,只需在皇上阅牌前将她的象牙牌暂藏袖内,待皇上翻牌后再将牌子放回,不过举手之劳,该妃嫔就永远别想见皇上的面。

  〔晚韶华〕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李纨佟佳氏康妃)从上述资料来看,《石头记》里的李纨确实隐射康熙皇帝的母亲。她的一生没有完全写在大观园的故事里,主要写在第五回影射李纨的曲子与图画里。曲子词句并不都应在李纨身上,而是一半隐射在李纨身上,一半隐射在王熙凤身上。将贾珠与李纨夫妻有一个男孩子贾兰,贾琏与王熙凤有一个孩子“出痘”,合而为一,再结合《红楼梦》曲子的判词,就形成了康妃佟佳氏与幼年康熙母子俩的完整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既然隐射清朝皇宫的大观园里只有两个男人,一个是顺治皇帝贾宝玉,一个是皇储玄烨贾兰,而贾宝玉与贾珠是一是二,都隐射顺治皇帝。贾宝玉与贾兰当然就是爷儿俩。

  按正史来看,顺治皇帝是满蒙混血儿,康熙皇帝是满汉混血儿。但按《石头记》作者的说法,顺治是汉族“天下第一家”孔子的后裔,从血统上顺治皇帝显然是一个假宝玉(贾宝玉)。

  《石头记》原文:如今且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传原告之人来审。那原告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这拐子先已得了我家的银子,我家小爷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这拐子便又悄悄的卖与薛家,被我们知道了,去找拿卖主,夺取丫头。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

  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不令他发签之意。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雨村听了,如雷震一惊,方想起往事。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欲投别庙去修行,又耐不得清凉景况,因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热闹,遂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

  隐秘解读:

  此处“补授了应天府”的贾雨村隐射顺治二年(1645年)的摄政王多尔衮。“应天府”隐射刚入据北京的清朝朝廷。门子指从龙入关的八旗劲旅。葫芦庙小沙弥指盛京天聪时代的清朝八旗劲旅。当时的贾雨村隐射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未改国号的皇太极。从天聪九年到顺治二年恰好九年。所以门子说:“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

  所谓“忘了”,所谓“雨村听了,如雷震一惊,方想起往事”,是因为贾雨村换了人,从隐射皇太极改而隐射多尔衮,故此“雷震一惊,方想起往事”。

  此处的薛蟠隐射当时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被打死的冯渊隐射闯王李自成。两人争夺的“丫头”,其艺术原形当然是大名鼎鼎的陈圆圆,但政治含义则为甄士隐丢失的掌上明珠——真应怜:明朝的传国玉玺甄英莲。争夺的地点与事件是发生于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二日的“石河会战”。“我小主人竟打死了”隐射李自成大败而逃,大顺国一天而亡。

  《石头记》原文加注:雨村因问方才何故有不令发签之意。这门子道:“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十护官符’来不成?”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我竟不知。”门子道:“这还了得!连这个不知,怎能作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隐秘解读:

  “荣任到这一时与“护官符”——隐射多尔衮贾雨村既然入主中原,当了皇叔父摄政王,必须有一张“护官符”,旨在依赖并保护全国(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与“本地大族名宦之家”。

  从“护官符”囊括的四大家族来看,计有:(1)满洲八旗亲贵(贾不假的真贾家=爱新觉罗•;皇太极与多尔衮的清朝皇室)。(2)蒙古科尔沁亲王吴克善为首的蒙古族亲贵(出了好多清朝后妃的“金陵王”博尔济吉特氏家族)。(3)汉族“天下第一家”孔府孔有德家(“保龄侯”指历代沿袭的衍圣公,“尚书令史公”家指定南王孔有德的老祖宗孔子,史老太君孝庄的汉族婆家)。(4)还有汉族薛公之后吴三桂家(祖籍在“丰年好大雪”的东北辽宁省)。

  “这四家皆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隐射满蒙孔吴是明亡清兴的四股主要政治军事力量。其中包括了孔家——也隐射着要团结利用汉族士大夫的意思。

  第19节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5)

  《石头记》原文:门子笑道:“不瞒老爷说,不但这凶犯的方向我知道,一并这拐卖之人我也知道,死鬼买主也深知道。待我细说与老爷听:这个被打之死鬼,乃是本地一个小乡绅之子,名唤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三日后方过门。谁晓这拐子又偷卖与薛家,他意欲卷了两家的银子,再逃往他剩谁知又不曾走脱,两家拿住,打了个臭死,都不肯收银,只要领人。那薛家公子岂是让人的,便喝着手下人一打,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家去三日死了……门子冷笑道:“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他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小姐,名唤英莲的。”雨村罕然道:“原来就是他!闻得养至五岁被人拐去,却如今才来卖呢?”

  ……雨村低了半日头,方说道:“依你怎么样?”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一个极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原凶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定要将薛家族中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令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下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就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因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魂追索已死。”……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应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疏,不过赖此欲多得些烧埋之费,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

  隐秘解读:

  “死鬼,乃是本地一个小乡绅之子,名唤冯渊,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这一段话隐意复杂。

  《石头记》中先后出现四位似乎相互无关的冯姓人物:冯渊、冯胖子、冯唐、冯紫英。联系起来分析,冯唐相当于李自成的父亲,“本地一个小乡绅之子”冯渊、“永兴节度使”冯胖子、“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三人共同隐射李自成。

  “冯渊”何以会是李自成呢?李自成乃山西省米脂县人氏,《罪惟录•;李自成》记载:“李自成……为双泉堡马户之子。”因为“冯”字从二从马。“二”源于“双泉堡”的“双”。“马”源于“马户之子”的“马”。“二马”者,“冯”字也。

  冯渊为争夺甄英莲,被薛蟠打死。前文已经指出,是写李自成与吴三桂争夺陈圆圆,政治含义是争夺朱明王朝的传国玉玺。《石头记》作者以冯姓隐写李姓,是用籍贯与出身间接隐射的,读者理解起来很不容易。于是改用诱导启发的方法,将李自成的字命名为“渊”。冯渊系根据李渊而来,李渊大名鼎鼎,家喻户晓,读者会立刻联想到冯渊与李渊的隐射关系,因为历史上名之为渊者不多,而李渊与李自成又颇为相似,都是改朝换代时揭竿而起的风云人物,仅据籍贯、出身与改朝换代的豪杰李渊,就可能隐隐猜到:冯渊者,李自成也。况且后文又引用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典故中的“冯唐”,说《石头记》里的冯紫英,乃“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双层影射,相互引证,证明冯渊与冯紫英皆隐射李自成,李渊是隋末唐初的枭雄,李自成是明末清初的豪杰,一个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名垂青史。一个是短命大顺朝的开国皇帝,只坐了一天金銮殿就落荒而逃。

  被薛蟠打死的人“名唤冯渊,自幼父母双亡,又无兄弟”——李自成父母双亡,确乎没有亲兄弟。

  冯渊“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历史上的李自成不好色。所谓“酷爱男风”,并非说他有“龙阳”之兴、“断袖”之僻,其实是指出于争帝之需要而喜交江湖好汉也。

  “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结交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甄英莲表面上隐射家喻户晓的陈圆圆,其实是指李自成与吴三桂争夺的明朝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到手,自然“不再娶第二个了”。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主要隐射顺治皇帝的董鄂氏皇贵妃死了,顺治皇帝贾宝玉心痛得“急火攻心,血不归经”,“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另一个顺治皇帝贾珍“哭的泪人一般”,神魂颠倒,不能理丧。新皇后小博尔济吉特贾珍之妻尤氏“又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只好由母亲王熙凤孝庄协理。

  “贾珍(顺治皇帝)见父亲(其实隐射母亲孝庄皇太后)不管,亦发恣意奢华”,就隐射大清国开国后首次规模最大的国丧。在追封程序中,请“大明宫太监戴权”办理手续,无意间又提到李自成。戴权道:“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短了两员,昨日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我,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到我家里。你知道,咱们都是老相与,不拘怎么样,看着他爷爷的分上,胡乱应了。还剩了一个缺,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来求,要与他孩子捐,我就没工夫应他。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来。”

  “戴权”不肯将前程许与冯胖子,实则不肯将北京皇宫交给这个烧杀掳掠的纵火犯。代表满洲八旗势力的葫芦庙门子,也说李自成造反的目的“不过为的是钱,见有了这个银子,想来也就无话了”。

  第二十六回,薛蟠(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以“姨夫”(义父)的名义,将贾宝玉(顺治皇帝所代表的多尔衮正白旗部队)哄出来(带领至山海关内外的阵地)。小厮来回,“冯大爷来了(与李自成部迎面接战)”,“宝玉便知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来了”。(战后)冯紫英(李自成)“面上有些青伤”,显然“挂了幌子了(受伤挂花)”,说是“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山海关外石河地区)教兔鹘捎一翅膀(受了炮火伤)”,说是“三月二十八日去的(李自成部从北京出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