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专利技术系列 >

第49章

专利技术系列-第49章

小说: 专利技术系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打印的错别字都留在那里。 米尔柯公司因此向他提起索赔780万美元的诉讼。阿里士为此编造假证,反告米尔柯公司偷窃他的技术,后因证人坦白了伪造证据的事实,致使阿里士失败而入监狱。50年代中期,阿里士又化名萨特在加拿大专利局申请了“改善汽车润滑油质量的化学组成物”的专利,三年后颁发了专利权。 并将专利转让给奥利公司。 此外还向美国申请了相同专利。罗姆公司发现该专利内容是本公司的发明要起诉。阿里士又将与上述组合相同的资料卖给一家法国公司,并鉴定利润分成合同,一次就获得1。

    7万美元。 这份情报是由罗姆

 515

    专利引进系列 574

    公司的职员用相机反拍下来的。在马萨诸赛州,阿里士又雇用一名帮手,将斯布拉哥电子公司的电子计算机正钽电容器生产工艺的情报盗了出来。这家公司指控阿里士将他们的正钽电容器机密卖给了许多国外竞争对手。在多方面指控下,阿里士被捕,在铁的事实面前,阿里士认罪了。 这个害群之马终于被关进了监狱结束了阿里士的工业间谍生涯。

    变幻莫测的竞争

    高技术激烈竞争在专利战中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企业竞相追逐获取更多的专利,以创记录的速度掀起一场高技术专利申请热潮。利用激光手术校正人眼视力,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阳谷的Visx公司和康涅狄格州门罗的Taunton技术公司之间激烈争夺的项目。 为此,美国专利和商标局已开始依照法律程序来审理这起旷日持久的专利权纠纷。当今高技术竞争的一个特点就是,竞争者既是对手,又往往是合作伙伴,既竞争又联合。 昔日的竞争对手今日携起手来进行合作,已是屡见不鲜。 然而,纠纷案没有结束。 就在两家公司将要宣布合作开发这项技术时,问题复杂了,又出现了一家与这项技术有关的“第三者”——马萨诸塞州水城的Sumit公司。 这家公司获得了一项能包含前两家公司

 516

    674世界专利战

    关于用激光手术重整人眼角膜的基本方法专利技术权。 尽管有人说他侵犯了他们的权利,但Sumit公司的经理说,这项新的专利技术能使他的公司成为一项新的许可证协议中的一员。 对此,Visx公司和Taunton公司表示,将继续对此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变幻莫测的高技术竞争中,专利的垄断性驱使各企业想方设法对每一项符合专利性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使得企业专利战如同军备竞赛一样逐步升级,不断充实新专利,加强自己的专利武器库。 这场专利权争夺战会这样结束吗?

    一念之差

    霍尔发明了铝电解法,但若将其付诸实施则需要有大量的电力供应。霍尔首先找到当时颇具实力的考尔斯兄弟公司,准备与之合作,不料遭到拒绝。 与之相反,胆识过人的梅隆一眼看准了这一极具发展前景的专利技术,不失时机地毛遂自荐,进入了霍尔的匹兹堡电解铝公司,并立即进行增资,很快把资本的40%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公司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紧接着梅隆向考尔斯兄弟公司展开了强大的专利攻势,以他们违反专利权为由提出了诉讼。 通过这场官司,考尔斯兄弟公司遭到惨败,从而失去了竞争能力。 可见、市场如战场,一着失误、全盘皆输,悔之晚矣。现在铝业公司成为美国梅隆财团中的佼佼者,成为一家享有绝对垄断地位的公司。 事实告诉我们,持有专利权与未

 517

    专利引进系列 774

    持有专利权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美国的技术引进

    当今世界各国的企业,公司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争夺专利权的竞争,衡量一个企业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它拥有专利项目的多少,利用和吸收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把世界上已经达到的科技水平作为自己的起跑点,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成功的捷径。日本从50年代开始大量引进技术,到了80年代,日本已成为一个科技大国时,每年仍不惜花费20多亿美元向国外购买200多件专利技术,以保持其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美国是国际上最主要的技术输出国,尽管如此,为了发展本国经济,美国仍然大量引进技术。19世纪,美国的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它非常重视从欧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1825年英国修了第一条铁路之后不久,美国立即引进了这项技术,成了世界上最早有铁路的国家之一。1837年,英国发明了电报,次年美国就引进了这项技术,并在全国推广使用,美国开始工业化的时候,从国外引进如蒸汽动力、炼铁、运输、机器制造技术等。 从英国引进的蒸汽机,首创性地用于船舶上,使发展水路运输走上世界各国的前头。 机器制造业从单项引进工作母机,到发展组合技术、系列化、标准化,以至整个行业的生产自动化,使之成为美国在19世纪末叶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支柱。应用、消

 518

    874世界专利战

    化、吸收和创新,从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是世界上引进技术收效最大、受惠最多的国家。在1987年以前的8年中,美国从技术进出口中的得益,每年均在8倍以上。在炼钢技术方面的13项重要发明,没有一项是美国发明创造的;欧洲在激光、低温、复印机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发明,也大量地被美国的大公司所采用。 技术落后国家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即使是世界上技术先进的国家,也仍然需要不断地吸取其它国家的先进技术。

    诚实的代价

    专利是巨大的财富,是软黄金,因此,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发明大盗,发明者稍不留心,就会被盗贼盗去发明权,诚实的发明者更应小心谨慎。 著明的化学家、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就因诚实而换来了终生遗憾。诺贝尔从1862年开始研究炸药,他从硝酸甘油入手,很快发明了雷管、硅藻土炸药等,成为化学界的一颗新星,进入欧洲名流之列。1875年,诺贝尔发明炸胶后,开始研究炸胶在军事上的用途。 当时各国都在研究炸药,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诺贝尔在此期间,先后荣获瑞典北极星勋章和法兰西勋章等,184年被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英国有一著名化学家,在火药棉研究方面有卓越的贡献,于1865年,建立了测定硝酸甘油和硝

 519

    专利引进系列 974

    化纤棉素纯度的测验方法,为火药棉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阿贝尔的研究,使火药棉与他一样有名气,人们常称火药棉为“阿贝尔棉”。但是,他在炸药方面的研究却很平常。 由于会议和洽谈商务等,阿贝尔与诺贝尔多次会晤,并就炸药研究的进展进行了交流。 这种交流使他们一直保持通讯联系,但这一切都是秘密的。187年,诺贝尔发明了无烟炸药,188年,该发明在英国获得专利权。188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炸药委员会”

    ,阿贝尔和杜瓦被聘为委员,这个委员会的职能是调查各国研究炸药的最新动向,研制用于军事目的的炸药,并向军事当局提供咨询。阿贝尔得知诺贝尔发明了无烟炸药后,就向诺贝尔索要技术资料。 诺贝尔是一个诚实的学者,根本未想到还会有专利大盗存在,他毫无保留地将炸药的配方及工艺、制造经过等如实报告了英国炸药委员会。由于得到诺贝尔的技术情报,阿贝尔于189年也研制一种炸药,并申请了专利权,同时将专利权转让给了英国政府,炸药委员会建议英国军事部门生产阿贝尔发明的这种炸药。设在苏格兰的诺贝尔炸药公司,按诺贝尔的专利许可书生产无烟炸药。 当得知英国生产阿贝尔炸药时,认为其成份与诺贝尔炸药相似,实属侵权行为。 诺贝尔曾向英国厂家提出了抗议,后又多次交涉,但均无结果,遂于1893年向法院起诉。鉴于二位化学家的身份,伦敦地方法院将此案转呈英国最高法院和贵族院。 第一次审判就对诺贝尔不利,最高法院

 520

    084世界专利战

    的一位推事卡耶怀疑判决的公正,责令两位化学家验证各自的专利,结果得到的炸药基本相同,只是方法略有不同,实属侵权行为。 此案当时轰动英国,各家报纸竞相对英国政府提出尖锐的批评,社会舆论支持诺贝尔。在舆论的压力下,最高法院又进行了取证和调查,但最后仍判诺贝尔败诉,阿贝尔未侵权。诺贝尔同阿贝尔的诉讼直至1895年2月才结束,由于败诉,诺贝尔不得不支付2800英镑的诉讼费。在法庭玩的文字游戏下,诺贝尔败诉了。 由于气愤,诺贝尔忧郁成疾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于1896年12月10日病逝,终年63岁。

    知彼有术

    企业间激烈的技术竞争,使得企业的技术贸易往来不断增多,据有关资料统计,当前全世界技术贸易中的85%以上涉及到专利技术。 因此,企业在引进、购买专利技术时,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专利文献,做到决策正确,避免出现盲目引进现象。 首先企业在选择贸易伙伴时,要对候选对象进行技术合作领域内的专利文献普查,考察各方的技术实力。一个企业拥有专利量的多少是衡量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志,可从掌握各方拥有专利量的多少来判断各方技术实力。 其次考察各方的竞争力,可通过对各方专利垄断范围的调查,判断各方占有市场状况,就会明了各方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521

    专利引进系列 184

    最后考察各方的发展潜力,通过对各方专利申请史的调查,可判断其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或没落态势,以便对各方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作出评估。这样通过对比,可选定强有力、有前途的贸易伙伴。 美国铝业公司在进行技术引进时,慎之又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60年代,美国铝业公司决定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建设甲醇生产厂。 在选择引进哪家技术上,他们进行了周密的调查研究。 首先,他们成立了一个有技术人员,企业家和销售人员参加的小组,先用一年多的时间查阅了全世界已有的关于甲醇的专利资料,从中比较分析,筛选出德国和英国各一家公司的技术。 然后,他们进行现场考查,并同这两家公司分别签署了提供资料和负责保密的合同。 双方的专利律师就许可证贸易进行了谈判,最后决定从英国引进。作为科学技术都很发达的国家,美国官方和私人企业都认为利用专利文献引进科学技术是一种好办法。 这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

    最佳时机

    对一项发明创造进行专利申请,把握最佳时机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而这种时机的把握却越来越难。 如果专利申请时机超前,就会过早泄露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形中给竞争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信息。 再有,某些高科技成果从研制成功到实现商业化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有可能在进入商业

 522

    284世界专利战

    阶段时,专利权的有效期已过,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失;如专利申请滞后,恐怕被对手抢先申请,而导致自己的研究成果反而受制于人。 所以进行专利申请,不仅要注视社会的近期需求,商业价值,还应预测其潜在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英国人珀西。 肖由于准确地把握了专利申请时机,而赢得了巨额利润。1937年,珀西。 肖通过调查发现,当时的路标反射器是用玻璃制成的,因其容易被尘土弄脏而失去应有作用,所以不受欢迎。 为克服这一致命的缺陷,他潜心钻研,终于发明了一种叫“猫眼”的路标反射器,即在玻璃眼球上加装了一块橡皮“眼皮”

    ,这个“眼皮”能自动开闭,可擦去玻璃上的灰尘。 当时的社会形势是世界各地战事趋紧,而这项发明特别适合于战时使用,他预计到自己的这项发明将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便及时申请并取得了专利权。 果然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期间的汽车为隐蔽而不得不在黑暗中闭灯行驶,而“猫眼”能在夜间闪闪发光,指示道路,因而极为畅销。

    刻骨铭心的教训

    两位英国科学家白白地放弃了自己发明应有的权利。 因为他在匆忙之间公开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一举动也使英国对一项牲畜饲养方面的革命性的发明失去了应有的权利。

 523

    专利引进系列 384

    这项技术是由斯宾塞和威廉斯两位博士研究成功的。1981年发表在《Animal&production》杂志上,主要介绍了促进牲畜生长的免疫方法。 用此方法能使羊体重增加的速度提高到正常速度的两倍,而且还能改善肥瘦肉的比例和提高食物在肠子中的吸收效率。这项发明是对牲畜饲养技术的重大变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然而按照英国的专利法,由于他们预先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因而丧失了新颖性,所以就无权在英国申请专利了,但在美国还有可能在下一年申请专利。 由于英国负责专利申请的政府组织没有及时得到关于此项发明的消息,所以,他们再想申请专利,已是南柯一梦。英国牲畜健康部门的一位官员说:“我们研究机构的发明权被白白放弃,这对英国产业造成的损失令人愤慨。 当科学家们的研究出成果时,没有人指导他们应该怎么办”。

    这个教训提醒了其它科学家,也提醒了一些政府组织。科学家在发明出成果时,应学会用法律这把利剑来保护自己。而一些政府组织的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愿所有的科学家都能拥有自己发明所应有的权利。

    窍  门

    技术竞争,是抢先获得新技术的竞争。 靠专利文献的借鉴、综合、分析,是发明创造的一条捷径。众所周知,专利文献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世界上各个时期

 524

    484世界专利战

    的科学技术水平,它记载着解决一项技术难题(如方法、产品、设备、用途、工艺过程等)的技术构思或设计方案,同时也记载着因种种原因而中途停顿的极有价值的发明。 只要认真地加以分析,就不难发现,并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意想不到的成功。英国加勒比印刷公司的温菲尔特博士,对尼龙的发明者——美国杜邦公司的卡罗瑟斯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调查,收集了他所发表的全部论文,然后对专利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到了卡罗瑟斯研究的半途而废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终于研究出了重大发明——聚脂。美国哈尔昆公司氧化丙烯,也是用这种方法研制成功的。日本昭和电工取得了在含碱的金属氧化物触媒上,使丙烯、氧和过氧化物气体等原料接触,制取氧气丙烯的专利,可惜后来中止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哈尔昆公司在企业间你死我活的竞争中,注重专利情报的分析并善于利用对方的潜力,吸收、消化对手企业的技术,使自己获得成功,哈尔昆公司开发出氧化丙烯的大型生产技术后,从该项基本专利引出了一系列的发明,为哈尔昆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模仿与发展

    模仿似乎是一种低级的,甚至令人所不齿的盗窃行为,然而,模仿也发展,而且发展速度奇快。

 525

    专利引进系列 584

    日本靠模仿他人技术,迅猛崛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