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专利技术系列 >

第50章

专利技术系列-第50章

小说: 专利技术系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模仿与发展

    模仿似乎是一种低级的,甚至令人所不齿的盗窃行为,然而,模仿也发展,而且发展速度奇快。

 525

    专利引进系列 584

    日本靠模仿他人技术,迅猛崛起。 战后,日本技术比较落后,在现代科技领域是微不足道的。 然而,通过模仿,日本一跃成为今日世界举足轻重的科技大国,令世人刮目相看。当那些曾经为探索现代技术付出过许多辛苦的国家,还没意识到自己牢固的市场地位已经遇到空前的威胁时,日本已很快以其维妙维肖的仿制品闻名于世。 其实,日本当时的仿制品并非因技术先进和质量优良而走红国际市场,而主要是因为其价格比较便宜。仿制终非长久之计,在仿制中求发展,当为日本人的希望。 随着仿制的熟练,日本人也开始研究其技术问题,站在巨人肩上看得当然远一些,快一些,不久,日本人生产的产品,在很多技术领域都以其技术先进和质量优良,而在国际市场上引人注目,甚至无可争议地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尽管日本工业早已告别了艰难的仿制阶段,并在许多现代技术领域中出类拔萃,但是仿制的烙印已深深扎下了根,他们不断地吸取现有技术知识,然后加以革新和发展。 日本人的专利意识极强,一旦将革新成功,立即申请专利。 稳扎稳打的专利战略,是被仿制国家所不及的。日本人精明之处,就在于在仿制中求发展,然后再用专利保护自己,扼制他人,即通过仿制研究出新的技术,并申请专利保护,这样反过来又限制了被仿制者技术的发展,为自身发展拓宽了道路。日本人运用这种专利进攻战略,不断开拓市场,跻身于国际市场。

 526

    684世界专利战

    醉翁之意不在酒

    目前,专利信息已被视为新技术情报,那么专利情报的分析、研究、开发便与企业的存亡密切相关了。日本昭和电工研制的氧化丙烯专利是在美国哈尔昆公司申请该项专利之前,哈尔昆公司为了弄清昭和电工的技术潜力,决定与昭和电工,住友化学工业合资100亿日元办合营公司。 通过合作、吸收、消化昭和电工的技术,从而在该项基本专利的基础上引出了一系列的新发明,这种战略为哈尔昆公司带来了巨大效益。在合资的100亿日元中,有49亿日元是哈尔昆公司协作单位大西洋利奇菲尔德公司以专利使用费的形式提供的。哈尔昆公司的技术部长塞卡阿离开日本时,在羽田机场说:“敝公司完全彻底地领受了昭和电工的技术。”

    这时昭和电工才恍然大悟,真正是追悔莫及。哈尔昆公司的策略说明,是善于利用对方的潜力,吸收、消化对手企业的技术,分析专利情报,确定合适的协作对手。而对已取得的技术成果,如不能正确评价,中断开发研究,则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经验告诉我们半途中止的发明,往往是很有发展潜力的重大发明。

 527

    专利引进系列 784

    声东击西

    现在的时代,是企业在技术方面进行竞争的时代,同时又是在战略性的技术方面进行竞争的时代。 如何从战略上开展技术竞争,决定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如果自己不去占领市场,市场就会被竞争对手抢占。日本政府为本国的摩托车工业争占国际市场,所采取的技术战略可谓精明之至。 他们放弃购买外国专利与技术的方法,而在全国招聘200名有丰富经验的,研究能力的摩托车工程技术人员,编成12个小组开始出访世界各国有名的摩托车生产厂家,每到一处就声称:日本决心发展自己的摩托车工业,一是买一部分数量很大的产品,二是请你们帮助我们设计一个工厂。 他们参观现场,详尽了解摩托车的性能、构造,并购买样机,说是带回去货比三家再签合同。 这下可好,外国老板们唯恐失去签合同的时机,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产品。一年后,这12个小组回来了,他们不仅得到了大批科技、专利资料,还带回了170多个样机。 回国后的考察小组博采众家之长,设计出日本自己的新型摩托车,从出国考察到建厂投产,只用了四年时间,产品投放市场后,倍受青睐。 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市场。

 528

    84世界专利战

    聪明反被聪明误

    一项产品发明或方法发明要想获得专利保护,必须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各种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形式条件和实质性条件,其中实质性条件是指申请专利的发明必须同时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是取得专利权的主要的和先决的条件。 采用先申请制的国家规定:申请日以前已经公开的技术即不具备新颖性,不能授予专利权。美国新泽西州的华尔德曼父子公司准备将“改良的防水发条手柄”同时申请法国和日本专利,但听信其委托的专利代理人所说的,据一般经验而言,法国从批准专利到公布专利说明书大概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的一面之词。 于是,申请人在1957年10月先向法国提出专利申请后,直到1959年底才向日本提交专利申请。然而,法国在1959年2月批准了该专利,之后仅6个月就公布了该专利的说明书,结果,申请人自己在法国的专利申请的公开,使其在日本的专利申请丧失了发明的新颖性。 从而失去了获得日本专利的机会,后悔晚矣!

    精明的日本人

    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利申请数量也随之逐年增多,

 529

    专利引进系列 984

    各国专利局要处理的申请案积压较多,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了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许多日本厂家利用早期公开不进行实质性审查之隙,而向专利局提出防卫性申请。 即他们在发明中间阶段,一旦认为这是一条通向新发明的“可靠道路”

    ,虽然有些是尚未成熟的技术,甚至假想,构思等也积极进行专利申请公开。 因为这些技术一旦公开,就失去了新颖性,而几乎所有国家的专利法都把发明的新颖性作为获得法律保护的首要条件。 这些精明的日本人目的是排除其它企业的专利对本企业的限制,防患于未然。 同时破坏了他人就同一技术内容申请专利的新颖性,使其他企业不能取得专利,从而使这一技术领域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有效地防止了他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开发,为自己赢得了充分的时间,可以安心地致力于该项研究,进而全面占领这一技术领域。精明的日本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上确实机关算尽,他们的这种专利进攻战略,使其竞争对手自叹不如。

    蚕  食

    各国的专利法都有维护本国利益的目的,美国的先发明制就很好地限制了国外发明者,因为该发明制仅适用于美国公民,而非美国公民必须申请在先,申请在先也会被后来的美国公民的先发明夺得专利权,这算是鲸吞战略。 与美国相比,日本人则趋于小巧细腻,他们会在一项大发明的基础上,

 530

    094世界专利战

    进行一些外围小发明,逐步将此大发明用小发明专利网束缚住,使之就范,这就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占领大发明技术,这就是蚕食战略。日本的蚕食战略起初很不起眼,但蚕太多的时候也会出现惊人壮举。 比如,某个外国人发明了一种新型自行车,想在日本转让该技术,那么日本人就会针对自行车这件发明的外围申请专利,如自行车的脚踏板分别出现了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专利申请,外国人出售这些颜色脚踏板的自行车,就得向这些持权者支付专利使用费,或者允许这些日本人也生产销售自行车本身,一项技术就这样被日本人蚕食了。日本专利法若不是如此细腻,就很难应付外国在日本的申请了。日本的蚕食战略不光体现在某一项外来技术上,而且在各学科的技术领域中都能体现出其微妙的优势。 超导技术材料在世界上算是热门研究课题,各国之间的争夺极为激烈。美国虽然鲸吞有力,但日本的蚕食更令人肃然起敬。 对一个时期内的调查表明,在欧洲公布的最早提出的专利申请中的76件中,59件来自日本,10件来自美国。 在日本超导专利中,申请量更是令人惊诧万分,其中仅住友电气工业公司就提出了700多件申请。 各国专家虽然都知道,日本的专利申请是一些很小的项目,但也不得不为其申请量的巨大而担心,因为这许许多多的小项目也会限制竞争者,迫使其让出大量专利技术,以换取使用日本的小部分专利。蚕食的专利战略,已经使日本迅速地强大起来,再蚕食下去,别国将如何发展呢?值得人们深思。

 531

    专利引进系列 194

    三次风险

    由于技术不断革新和超工业化的出现,各行业的技术正急速地进行更新。 技术竞争就是获得新技术的竞争与利用新技术的竞争,就是在抢先进行开发,抢先获得新技术和利用新技术方面的竞争。日本索尼公司及其创始人井深大以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而闻名于世,“索尼”和井深大的历史就是不断开创新技术和竞争力极强的新产品的历史。 索尼公司也因此而成为闻名全球的大公司。他们研制开发的第一件产品是收音机的变频器,把它安装在收音机上可收听短波,产品刚一上市就销售一空。50年代起,井深大带领“索尼”开始了冒风险的三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风险是研制、生产磁带式录音机。 他们先后解决了制作录音带的材料和磁头材料两大问题,最重要的是在解决录音方式时,他们买到了东北大学永井健三和五十岚悌二等发明的高频率偏压法专利,解决了试制中的难点,并为最终成功打下了基础,研制出体积小、重量轻的皮箱式录音机。到1951年,索尼的销售额高达1。

    3亿日元,利润为900万日元。第二次风险是研制晶体管收音机。1952年,井深大赴美考察市场,偶然得知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晶体管技术准备转

 532

    294世界专利战

    让的消息,他决心进一步研制晶体管收音机,并马上派人赴美签订转让合同。 当时许多美国同行劝他放弃,因为当时美国不少厂家在这项研究中接连失败,但井深大并没动摇。 回国后,他将公司最好的技术研究力量投入晶体管的研究当中。接连失败后,井深大也曾犹豫过,但很快又下定决心,最终获成功。 根据井深大的“小型化”方案,研制出了“六三型袖珍收音机”。

    这是个人用收音机的第一代产品,在国际上十分畅销,创造出口50万台的世界纪录。美国半导体技术当时在世界上属一流水平,拥有许多重要专利。 但索尼公司的江崎玲於奈不畏艰难,解决了半导体结晶技术这一大难题,诞生了江崎二极管,使日美的半导体技术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索尼在这一基本发明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应用性研究,将应用发明的专利网撒向了更广阔的电子领域。第三次风险是向彩色电视机的领域进军。60年代起,索尼公司开始向彩色电视机领域进军。 当时领先的是美国无线电公司,它拥有大量的专利和技术秘密。 日本东芝公司一度曾想与之较量,但刚一交手就被打败。 此后,几乎所有生产彩色电视机的日本公司都购买了该公司的专利技术,只有索尼不肯。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井深大得知一种未引起他人注意的名为“贺罗马特隆”的关于新型彩色电视机结构的发明专利,井深大对之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买下了这项技术。索尼公司在该专利的理论构思的基础上苦心钻研,制成了新型的彩色电视机。 并不断创新,终于在原有的基础上,成功地创造出了用一只电子枪发射红、兰、绿三色电子束的单枪三

 533

    专利引进系列 394

    束彩色显像管,产生了清晰度极佳的彩色画面。1968年,索尼的“KV—1310B型单枪三束彩色电视机”

    开始投放市场,其画面的清晰和明亮程度震动了全球,美国无线电公司已难以与之匹敌了。三次风险为索尼成为名扬天下的大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智的投资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各国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和科技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面对这种形势,日本的产业技术研究开发政策也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其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日本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借助科技力量巩固日本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192年4月,日本内阁通过了新的科技政策大纲。193年日本政府加大了科研投资。193年度日本政府科研预算总额为22600亿日元。 比192年增加132亿元增长6。

    2%。 文部省的预算总额为10463亿日元,其中大学的科研经费为736亿日元,比192年增加90亿日元。 增长13。

    9%,其中197亿日元用于最尖端技术研究;23。

    96亿日元用于扩充学术研究工作基础设施;70。

    5亿日元用于奖励青年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通产省的预算总额为2819。

    9亿日元,比192年增加228亿日元,增长8。

    8%。

 534

    494世界专利战

    日本政府如此看重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下了如此大的本钱,真是明智之举。 有独创性的基础研究,无疑是给综合国力加了保护层。 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才会稳定有力应付各种变化。 技术开发也在不断地充实国力。 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都是高投入的项目,同时也是产出的,它的产出一定会使日本更加富强,也更具有竞争力。

    日本的专利战略

    日本在许多现代技术领域里出类拔萃,令世界瞩目。 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得利于日本的专利战略。日本很有战略眼光,早在1904年就将发明和革新做自己特殊使命来完善它。 很早以前日本就很重视发明。 发明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制定一系列措施鼓励发明。1904年日本建立了发明与革新研究所,该所在全国各地都设分所,这一庞大机构为从事发明创造的人提供方便,包括建设儿童发明俱乐部,设置发明者实验室,举办科技争鸣和博览会。 开办有关的专利知识,培训、发明者咨询的及专利纠纷调解等等。由于该所的宣传教育,日本人的专利意识更浓了。日本全国的专利申请量极为庞大。 1978年至1987年日本的专利申请从16092件增加到341095件。1988年申请量超过3500件。日本在国外也大量申请专利,从德国专利局统计来看,从1949—1960年,日本在德国专利申请总共为12646件。而1988年日本在德国专利局和欧洲专利局申请专

 535

    专利引进系列 594

    利总共为12503件,日本在美国专利局申请的专利数已从1981年的1409件上升到1988年的28357件。从专利申请数上看,日本有用专利统治世界技术市场的宏大战略,各国或许还在沉睡中,世界的技术市场已被日本抢光了。日本企业将专利做为自己称霸市场的有利武器。 日本企业寻求通过一个完整的专利体制,使其新产品的生产和旧产品的改进得到法律保障,以防止竞争者避开一个已得到的专利保护的发明,通过其它途径窃取或改进这一发明,多严紧的攻防术。 他可设法改进你的发明,你却很难攻破他的专利防线。在国际竞争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