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顾松园医镜-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 一人患病抽痛,手不能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此由伏痰在内,中脘停滞∶四肢属脾,脾滞而气不
下,故上行攻臂作痛。以茯苓丸治之,得愈。方书云∶有人为痰所苦,夜间两臂如人抽牵,两手战掉,
不能举动,服者遂愈。痰药多方,惟此立效。
四 一人遍体如虫螫,口舌糜烂,朝起必见二鬼执盘飧以献。士材诊其脉,乍大乍小,疑其为鬼祟。
细察两关弦滑而大,遂作痰饮治。投滚痰丸三钱,虽微有所下,而患病如故。更以小胃丹与之,〔即十枣
汤之芫花、大戟、甘遂各五钱,加制大黄一两五钱,黄柏三两,白术煎膏丸,如卜子大。临卧白汤送下
四、五分,取膈下湿热痰积。欲利、空心下一钱。〕复下痰积十余碗,遍体之痛减半,至明早,鬼亦不
见矣。更以人参三钱,白术二钱,煎汤服小胃丹二钱,大泻十余行,约有二十碗,病若失矣。乃以六君
子为丸,服四
斤而痊。
五 一人患寒湿,不食久之,势甚危。以治寒热剂投之,不应。仲淳作饮症治之,立愈。盖饮症原
有作寒热之条,故治饮病自去矣。
六 一妇因作家郁劳,患饮症,每发呕吐不已,肠如欲出,所吐俱清水盈盆,日夜不止,不思
饮食。医以健脾消痰,行气开郁药投之。愈剧。仲淳即以前方加人参三钱,一剂吐止,再剂霍然。随食
粥,脾气渐复。至后每病作,检方服之即平。
卷十二·书集
喘
属性:喘病无不本于肺。故经曰∶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盖肺主气,气逆则喘。肺位最高,故曰属上也。
巢氏、严氏、本《内经》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之说止言实热。独王海藏辨华陀肺气盛为喘,《活人书》气
有余则喘,二语云∶气盛则当气衰,有余当作不足。若肺气果盛,果有余,则清肃之令下行,岂复为
喘?皆以火入于肺,炎灼真气,真气衰与
不足而喘。所谓盛与有余者,乃肺中之火,而非肺之真气也。斯言诚超出前人。然余观昔贤之论,悉有
所本,不可偏废。审果实热有余所致者,则从巢之诸说治之。审果火烁肺金,真气不足所致者,则从海
藏治之。故因风寒者解其邪;因暑湿者,涤其烦;火实者,清之;气郁者,疏之;痰壅者,开之,食滞
者,消之。气虚而火入于肺者,补气为主;阴虚而火乘金者,壮水为急;肾虚气不归原,纳气归根;肾
虚水邪泛滥,逐水下流。如上诸款,皆其大纲。然致喘之因甚多,须一隅三反,方不愧为明通之医矣。
x疏邪利金汤x〔见伤风。〕
此治风寒致喘之剂。
x竹叶石膏汤x〔见伤寒。〕
此治伤暑致喘之剂。
x泻白散x〔见火。〕
加茅根。〔肺热喘急,一味煎饮如神。〕
此治肺热致喘之剂,实火加苦寒,虚火加甘寒。
x沉香降气散x
真沉香 砂仁 苏子 橘红 郁金 枇杷叶〔治喘蜜炙,治呕姜炙。〕白茯苓 麦冬〔皆
下气降逆之品。〕肺壅喘甚者加甜葶苈,〔以泻肺气之壅逆。〕挟热者加茅根,〔凉金定喘。三、五
两。〕煎汤煎药。
此治气郁致喘之剂。
x顺气开痰饮x〔见中风。〕
或加二冬、沙参之属。
此治痰壅致喘之剂。按士材云∶《内经》论喘,其因众多,究不越于火逆上而气不降。斯言
深得要领。所以仲淳云∶喘病属肺虚有热,因而痰壅,此方可宗而加减用之。若果属痰,因而致喘,方
可用二陈、六君子等汤治之。
x保和丸x〔见泄泻。〕
此治伤食致喘之剂,加减用之。
x生脉散x〔见暑。〕
本方加苏子 茅根 贝母。〔气虚则喘,人参补之。喘则气耗,五味敛之。肺喜润,故用麦冬,
肺欲利,故用苏子,肺恶热以茅根清火,肺恶塞,以贝母消痰。〕
此方喘因气虚、而火入于肺者宜之。
x八仙长寿丸x〔见虚劳。〕
原方加麦冬〔合麦冬以清肺。〕牛膝〔各六两。〕
紫河车〔峻补其肾,一、 二具。〕或再加青铅〔色黑导肾镇坠之剂,降痰如神,铁铫内溶化,
去渣脚,收用,二两。〕真沉香 砂仁〔如气从脐逆冲而上者,此肾虚不能纳气归原,非沉香、砂仁
引导不济。各五钱。〕〔茅根汤送下。〕
此方、喘因阴虚而火乘金者宜之。
x六味肾气丸x〔见肿胀。〕
此方喘因肾虚,水邪泛滥者宜之。若果有火衰症脉者,方可用济生肾气丸。
x参附汤x 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气短头晕,〔阳欲上
脱。〕汗出肢冷。〔阳欲外脱。〕
人参〔一、二、三两。〕制附子〔一、三、五钱。〕
此方果系真阳欲脱致喘者,急用以挽之,否则切勿妄投。
x麻杏甘石汤x 治哮喘。
麻黄〔炒。三、五、七钱。〕杏仁〔散风寒。〕甘草 石膏〔清肺热。〕合二陈加栝
蒌〔消痰。〕苏子 桑皮 枳壳〔下气。〕
此降气消痰清火而兼散邪之剂。此病禁用热剂,亦不可纯用寒凉,恐外邪难解。盖哮症良由痰火郁于
内,风寒束于外而致者居多。或因过食酸咸,或因积火熏蒸,病根深久,难以卒除,宜避风寒,节浓味可也。
喘病之脉,不宜急疾。
喘病汗出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汗出如油、喘而不休者死。久病肉脱作喘,六脉如平者〔
灯尽火焰之兆。〕必死。
卷十二·书集
举例
属性:一人气喘自汗,昼夜不眠不食。医以外感治之,益甚。仲淳曰∶此肾虚气不归原,故火上浮,喘汗
交作,脾虚故不思食。亟以麦冬、枸杞、五味滋阴敛肺,苏子、橘红降气消痰,茯苓、白术、枣仁补脾敛
汗,不数剂而愈。
卷十二·书集
汗
属性:汗症有自汗、盗汗之不同。自汗者,无时自出,动则为甚。此由卫气亏而不能固卫于外,以致津
液自渗泻而出,属气虚者多。然亦有服参、 而自汗如故者,此为阴虚,水不制火,心液自泻。《原病
式》所云∶病心热则汗出是也。盗汗者,睡中盗出,至醒方知。盖阴虚之人,睡去则卫外之阳,乘虚陷入阴
中,表液失其固卫而盗出,觉则阳复用事,卫气复出于表,表实而汗自止。此属阴虚。丹溪亦曰∶自汗
属气虚,盗汗属血与阴虚。外有痰症自汗者,所谓痰饮内动,身必有汗也。有湿热自汗者,譬之土气,湿
热蒸为雨露,故湿无热不作汗,湿得热而蒸之,则自汗矣。若止心空孔一片,因暑有汗名曰心汗。良由
思虑过度,致伤心血而然。考
《内经》之论,五脏皆能令人汗。故士材云∶肺虚者,固其皮毛,黄 六一汤之属∶脾虚者补其
中气,玉屏风散之属;心虚者,益其血脉,天王补心丹之属,肝虚者,禁其疏泻,白芍、枣仁之属;
肾虚者,助其封藏,八仙长寿丸之属。至若因外感六淫所致者,自有本门治法可遵。故致汗之因甚
多,宜各随其兼症而理之,不可胶执。按沈氏云∶汗为心之液,凡汗出无有不从心液而来。故治诸
汗,皆宜养心液,固表气为主。亦知要之言也。
x玉屏风散x
白术〔补中气,止自汗。二两。〕黄 〔益卫气,实皮毛。〕防风〔取其达于表,又
得防风,其功愈大。各一两。〕加麻黄根、浮小麦。〔止诸汗必愈。〕或再加人参。如因湿热自汗
者,本方加芩、连、柏,苓之属。
此气虚自汗之方也。如糯米、圆肉、枣仁、白芍、龙骨、牡蛎之属,皆可采用。若果气虚阳衰者,
方可参用参附汤、 附汤、黄 建中汤〔即桂枝汤加黄 ,倍饴糖。〕之属。本草云∶凡服固表药
而汗不止者,用炒枣仁一两,同地、冬、白芍、五味、圆肉、竹叶大剂多服自效。
x加味生脉散x
生脉数加黄 甘草〔用参、 补气实表。纳五味,甘草用钱许。余各三、五钱。〕白
芍〔同五味,收阴敛气汗。〕枣仁 圆肉〔同麦冬,清心养液,〕如肺有热者,去参、 合六味汤。
此治盗汗之神药也。一妇幼患此症,仲淳以二剂投之,二十余年不发。〔方中有制香附二钱。〕
x当归六黄汤x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滋阴养血。〕黄连 黄芩 黄柏〔去火各等分。〕黄 〔实
表倍用。〕
此亦治盗汗之方也。余谓阴虚有火,非苦寒之品所宜。按沈氏云∶若外感症中盗汗,宜用此方,
阴虚盗汗,则宜六味、左归方中,加滋阴收敛之属。
x止汗红粉x
炒糯米〔半斤。〕龙骨 牡蛎 麻黄根 赤石脂〔各一两,为末,绢包扑之。〕
此外治之法,汗出不止者,急用此闭塞其汗孔,乃卫外之兵也。
若汗,出如胶之粘,如珠之流,或淋漓如雨,揩拭不逮者皆难治。
卷十二·书集
不寐
属性:不寐之故,属心血不足,有热所致。故仲淳曰∶治不寐当以养阴血,清心火为要。然亦有因肝经血
虚,气滞而不寐者,则当疏肝养血。有因胸膈痰壅,气逆而不寐者,则当涤痰降气。有因病后血少,
或劳症阴虚而不寐者,则当滋阴养
目。此尚大略,然虚实不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x加减补心丹x
生地 白芍 丹皮 枣仁〔养血。〕麦冬〔同竹叶以清心。〕茯神 远志 石斛〔安
神。〕加竹叶 圆肉调服朱砂末。有痰加竹沥,心火甚者加犀角、黄连,虚者加人参。
此方养血、清心、安神,宗仲淳法甚效,随症加减治之。
卷十二·书集不寐
举例
属性:一妇患阴虚火症,彻夜不眠者两月,饮食俱废,形体日消,皆谓不治。仲淳诊视,许以可救。盖
此病虽属虚,幸脏腑无损,心经虽有火,不至灼肺。况久病脉调,身不发热,岂有他虞。多服补阴收敛
之剂,自然水升火降而愈。用生脉散加茯苓、枣仁、远志、当归、生地大剂投之。因虚甚气怯,佐以琥
珀、辰砂、金、银器之类,约百余剂而瘳。
卷十二·书集
健忘·怔忡·惊悸
属性: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语不知首尾;怔忡者,心中惕惕。动而不宁,无时而作;惊悸者、外有
所触,心中跳动,因惊而作。三症皆属心血不足,通宜天王补心、归脾之属治之。然亦有挟火挟痰所致。
如挟火者,则天王补心加减,如犀角、黄连之属;挟痰者,或天王补心加减,如竺黄、竹沥之属。或温胆
汤治之。
x天王补心丹 归脾汤x〔俱见虚劳。〕
此二方通治健忘、怔忡、惊悸之剂,加减用之。
x六味汤x〔见虚劳。〕
宜加莲心 圆肉 枣仁 麦冬 辰砂之属。如因心肾不交而健忘者,或加黄连、官
桂,〔连、桂同用,能使心肾交于顷刻。〕或加茯神、沉香。〔二味名朱雀丸,并治惊悸。〕
此方因肾虚火旺,而致怔忡者宜之。
x温胆汤x〔即二陈汤,加枳实、竹茹、麦冬。〕治痰饮浮于心胞,而致健忘、怔忡、惊悸者。
本方倍茯苓,宜加天竺黄、竹沥。
丹溪曰∶惊则神出于舍,舍空而痰涎聚于胞络之间,是因惊而痰聚也。亦宜本方加豁痰、安神之剂。
卷十二·书集健忘·怔忡·惊悸
举例
属性:一妇因儿痘,惊苦积劳,虚烦不得卧,心胆虚怯,触事惊悸,百药不效。投以温胆汤加枣仁。后因
虚极,加人参数剂而效。质之仲淳曰∶此必有痰而善饮者也。询之果然。
卷十三·书集
痿
属性:痿者,痿弱无力,举动不能也。经言∶五脏皆能使人痿。以五脏各有所主,如肺主皮毛,心主血
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膜,肾主骨髓。所主不同,故有脉痿、肉痿、筋痿、骨痿之异。然经又谓五脏因肺
热叶焦,发为痿 。〔足弱不能行也。〕言五脏之痿,皆因于肺气之热,致五脏之阴俱不足,而为痿
。五痿虽异,总曰痿 ,悉因肺热。其论肺热之由,谓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肺志不得伸,郁而生火,
发为肺鸣,而喘息有声;鸣则肺热叶焦,皮毛虚弱,而为急薄,热气留着不去,而及于筋脉骨肉,则生痿
。此自肺而病及他脏也。而心脾、肝、肾亦各有因热致痿之由。谓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者,生
于心气之热。又谓居处湿地,肌肉濡渍〔侵也。〕发为肉痿者,生于脾气之热。又谓入房太甚,宗筋驰
纵,发为筋痿者,生于肝气之热。又谓水不胜火,骨枯髓虚,发为骨痿者,生于肾气之热。此自他脏
而病及于肺也。其辨五痿之色症,谓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脾热者;色黄而肉
蠕动;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肾热者,色黑而齿稿。夫病而毛败爪枯齿稿等症,则势已频危,而治之诚
难。考其论治之法,则言治痿独取阳明。以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聚于前阴,为诸筋之
会。凡一身之筋,皆属于此,主束节骨而利机关。故阳明虚则宗筋纵;腰间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
此所以独取阳明也。按士材云∶痿为重疾。经言病本五脏各有,而独重太阴肺经者,以五脏之火热熏蒸,
则金必被克,经言治法,亦随五脏见症各调,而独取阳明胃经者,以胃主纳水谷,化气血以灌溉于四肢,
阳明虚则五脏无所禀,不能行血气,濡筋骨,利关节,故肢体中随其不得受水谷处,即不用而为痿,不
独取阳明而何取哉。取阳明者,或清胃火以救肺热,或培胃土以生肺金,皆是也。丹溪有云∶泻南方则
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胃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斯言意实相同。盖泻
南则金不受邪,而水有所生;补北则金不受窃,而火有所制,同一救肺也。故学人诚能本此施治,其于
痿症,思过半矣。至若方书所论,痿因有多端。如气虚、血虚。脾虚、肾虚、湿热、湿痰、死血、积食之
不一,临症制方,是贵望、闻、问、切
之详明,以通其变,非笔舌之所能罄也。
x清燥救肺汤x〔见燥。〕治肺热叶焦,发为痿 ,仿此加减用之。原方〔清肺润燥,降气和胃。
参、甘合治痿取阳明之义。〕宜加生地、龟甲〔补北方则火有所制。〕牛膝 石斛〔壮筋骨。〕羚羊
角〔舒筋脉。肺热为本,痿 为标。故标本兼治。〕
此一派甘寒之剂。盖甘则益胃,寒则清热,乃取阳明而用清胃火以救胃热之法也。若取阳明而用
培胃土以生肺金之法,如黄 、四君之类,加麦冬、米仁、白芍、石斛之属,相其症之所宜而投之,可也。
x六味加知柏方x〔见火。〕治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阳气内伐,热舍于肾,水干火旺,骨枯髓
虚,发为骨痿。〔腰脊不举,足不任身。〕又治入房太甚,宗筋驰纵,〔精伤之故。〕发为筋痿。〔精
血枯燥,则筋急拘挛。〕
原方〔六味壮肾水,知、柏泻龙火,又黄柏为诸痿必用之药。〕加二冬〔清肺热。〕龟甲〔补肾阴。〕
猪脊筋〔填精髓。〕牛膝 石斛 杜仲〔均治脚软。〕虎骨〔强悍皆在于胫,借其气有余以补不足。〕
此补水治火,以救肺热之剂。骨痿。筋痿同用此方者,以肾、肝同一治也。
x天王补心丹x〔见虚劳。〕治大经空虚,〔血失之故。〕发为肌痹,传为脉痿。〔血失无以渗灌
肌肉,而为顽痹不仁,无以养脉络,而为足胫纵缓。〕
此方内有生地、玄参以补北方,黄连、朱砂以泻南方,二冬以救肺热,人参合独取阳明之义。愚谓心
气热而成脉痿者,宜主此加减。
x清热渗湿汤x〔见湿。〕治久近水湿,湿郁生热,以致肌肉顽痹,〔麻木不仁也。〕发为肉痿。〔不
能举动也。〕
原方〔应加减用。〕加米仁〔燥脾胃之湿,而理拘挛。〕松节〔燥血中之湿,而疗脚弱。〕牛
膝〔壮筋骨,治脚软。〕石斛〔益脾胃,治湿热。〕木瓜〔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