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缪斯的旋律-欧美诗歌史话 >

第4章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缪斯的旋律-欧美诗歌史话-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洲文学经历了英雄史诗,骑士诗歌和吟游诗人的时代,而且后来限于希腊 

罗马的诗歌,现已普及到整个欧洲。此外,随着城市的逐渐发达,商人、匠 

师等组成的市民阶层的出现,市民诗歌逐渐兴起;到中世纪的末期,欧洲出 

了但丁、乔叟、维庸三大诗人。 

     宗教因素是欧洲中古文化的首要因素。宗教发展的趋势是从从古代原始 

的万物有灵论发展到朴素的多神教,又发展到一神教,最突出的莫过欧洲的 

基督教了。基督教的源头,是饱受民族苦难的犹太人(希伯莱人)创立的“救 

世主”,它以其平等思想赢得了群众,得到了广泛传播。起初基督教备受迫 

害,但到四世纪以后,开始在欧洲封建社会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罗马 

帝国后期已被罗马奴隶主定为国教。这时,多神教及与之有关的奥运会同时 

遭到禁止。后来,出身微贱的基督教竟在整个欧洲取得了统治一切的地位, 

政治、法律、文化、教育、伦理都从属于宗教。 

     基督的主要思想武器是《圣经》。《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 

分组成。《旧约》是希伯来人(分为以色列和犹太部落)古代文献的汇编, 

内容包括公元前十三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之间民间流传的历史传说、战歌、 

爱情诗、先知的言行录、法律、宗教教义和戒规等,成为犹太教的经典。这 

些作品大部分用希伯来文写定,其后又译成希腊文。《新约》则成于基督教 

兴起之后 (公元一、二世纪),包括有关耶稣言行的传说、耶稣使徒的传说 

和书信,用希腊文或希伯来文写成。基督教会把《旧约》和《新约》合为一 

书,称为《圣约》。《圣经》虽然是亚洲宗教文献,但随着基督教势力的扩 

张,在宗教改革时期又被精心译成各国文字,对欧洲社会思想和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宗教对中古诗歌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宗教把一切事物包围在神秘的 

氛围里,把一切物象看成象征性的启示,把超验的信仰置于经验之上。这与 

科学相悖,但与诗却有相通之处,因此中古诗歌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神秘性, 

超验性。这种特性后来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诗歌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次, 

宗教的基质不是思维而是情感,尽管宗教的情感能起麻醉作用,但它似乎又 

给人带来绝处逢生的希望,成为绝望者的一种精神依恋和寄托,因此,这综 

一时期的诗歌往往表现出这种宗教情感。第三,从多神教到一神教是宗教伦 

理化的过程。在基督教文化中,“神”被高度抽象化和道德化了,人则被置 

于神和恶魔所象征的善与恶之间,经受考验。中古诗歌也表现出一种抽象的 

伦理化、道德化的倾向。然而,宗教虽然在中世纪取得了对文化的统治地位, 


… Page 17…

但其影响也还不是一元的。一般地说,欧洲中世纪文化因素应包括:第一, 

源自希伯莱的基督教文化,占有主导地位。第二,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特别是古希腊哲学思想对基督教文化的渗透。第三,其他异教文化,如天主 

教的崇拜圣母玛利亚,源出自巴比伦和亚述的原始圣母崇拜,北欧日耳曼各 

族的神话对欧洲的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在与基督教结合后,产生了哥特式 

文学艺术风格和骑士传奇,后来成为德国浪漫派和莫里斯、坡等诗人的创作 

源泉。第四,文化的世俗化。随着欧洲市民阶层的出现,诗和其他文艺形式 

都从宗教化向世俗化发展,为文艺复兴作了先驱。 

     中古诗歌主要分四类: 

     1、英雄史诗。这是古代英雄史诗的继续。中古欧洲的英雄史诗大致为两 

类:一类反映了处在民族社会末期的蛮族部落的生活,他们基本上还未封建 

化,一般也没有受到基督的影响。这类代表作有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这类史诗和荷马史诗同是氏族社会末期 

的产物,歌颂的多是部落的贵族英雄,而自由贫民和奴隶都不占重要地位。 

它们的内容多以神话或历史事件为依据神在故事中干预人的命运,但人对神 

已开始失去敬仰。这些故事在民间口头流传,定稿作者往往不可考。另一类 

英雄史诗也以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为基础,如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 

的《熙德》、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但这 

类史诗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后的产物。史诗中的英雄反映了当时一种进 

步的、符合人民意志的、国家统一的愿望。他们的荣誉观念已不限于狭小范 

围的部落英雄的复仇义务,而开始具有国家观念的内容。他们是要求团结、 

抵御外侮的英雄。 

      《贝尔武甫》是第一类英雄史诗最早、最完整的作品;《罗兰之歌》则 

是其第二类英雄史诗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我们将在本篇第二节中专门讨论 

英国文学的开山巨著——《贝奥武甫》。 

     2、宗教诗包括赞美诗、讲述宗教故事或圣徒行传的叙事诗、宗教寓言诗 

和哲理诗等。单纯的宗教诗一般价值不大,但宗教诗中也往往含有世俗性的 

有价值的成分。较突出的有兰格伦 (1330?—1400?)用中古英语西中部方 

言写成的押头韵的宗教寓言长诗《农夫皮尔斯》。这首长诗写成于1381年, 

是英国农民运动的直接产物,当时流传颇广,现存手抄不下五十部。这些手 

抄本分为A、B、C三类,以B类最完整。长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 

序诗和十二节,第二部分包括其余十三节。序诗用中古文学惯用的梦境和寓 

意形象的手法,写诗人在一个5月的清晨在莫尔文山上听着潺潺清泉,不觉 

入睡。他梦见在一片美好的田野里有各式各样的人:农民、各种僧侣,手工 

业者,商人,骑士,各种艺人,乞丐,无异是十四世纪英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田野的一端矗立丰真理之塔,另一端是死亡之谷。接着他梦见从塔里走出一 

个可爱的女子,名叫“神圣教会”,她教导诗人要迫求真理,拯救灵魂,又 

指点给他看“奖赏夫人”要和“虚伪”结婚,许多人附和,惟有“神学”反 

对。大家争执不下,决定到伦敦去找国王解决。国王主张她和“良心”结婚, 

 “良心”不肯,并揭发她的缺点。国王请来“理智”,“理智”也坚决要国 

王惩罚她。“奖赏夫人”得到惩罚。国王把“理智”和“良心”留下,供他 

顾问。作者通过这一寓言批判了僧俗各界的寄生性和社会上贿赂公行、迫逐 

财利的现象,肯定了国王的作用,希望他能凭理性和良心治国。 

     诗人醒来之后又作了第二个梦,梦见“良心”在布道,许多听众都开始 


… Page 18…

忏悔,包括“七大罪恶”(骄傲、淫欲、嫉妒、愤怒、贪婪、饕餮和懒惰) 

在内。“希望”吹起号角,成千上万的人聚集起来要求寻找“真理”,但大 

家都不知道“真理”在什么地方。这时农夫皮尔斯出现,他说他做了五十年 

 “真理”的仆人,可以担任向导,但必须先耕完他的半亩地,并分配大家工 

作。许多人纷纷推托,不肯劳动,他就叫“饥饿”来威胁他们。只有一个妇 

女代表大部分善良的人愿意跟皮尔斯去寻找“真理”。“真理”这时给他送 

来一张赎罪券,上面写着“作好事的得永生,作坏事的遭永劫”。一个僧侣 

否认这张赎罪券有效,引起了争执,皮尔斯一气之下把它撕毁,宣称他从此 

不为人间幸福苦干,而要把时间全用在祈祷和忏悔上。这时诗人醒来,结束 

了第二个梦。诗人在此仍用寓言的形式说明要获得真理必须首先通过诚实的 

劳动。他对贫苦的劳动者表示极大的同情,反对怠惰和寄生生活,但他要求 

劳动者恪守本分,不同意他们要求增加工资。他又认为现世勤劳仍不能导致 

灵魂的得救。这种思想引出了全诗的第二部分,但这一部分充满抽象的神学 

说教和经院式的辩论,形象性不强。 

     长诗提供了一幅封建制度后期英国社会的广阔画面,揭发了僧俗两界的 

种种腐败现象;作者肯定了劳动人民的正直的品质,展现了他们受欺骗、受 

压迫的处境,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情绪。但另一方面,诗人也表现出他对现存 

的政教制度,即对国王和教会,仍抱有幻想。 

     长诗的艺术造诣很高,特别是诗人运用了在中古骑文学或宗教文学中都 

广泛使用的梦幻形式和寓意形象,使作品极为通俗。更可贵的是诗中有些地 

方描写的鲜明生动,有现实主义的描写和讽刺的社会批判。由于这部作品的 

人民性,后世以农夫皮尔斯为主人公的诗歌、故事直至十六世纪仍有出现。 

十七世纪英国清教徒作家班杨写的《天路历程》仍采用梦幻寓言形式,显然 

也是受这种传统的影响。 

     3、骑士传奇诗和骑士抒情诗指十二、十三世纪骑士文学繁荣时期的两种 

诗歌形式,以法国为最盛。 

     骑士传奇诗的中心是法国北方。骑士传奇诗的主题大都是骑士为了爱 

情、荣誉或宗教,表现出一种冒险游侠的精神。骑士传奇不同于英雄史诗, 

它没有历史事实根据,而是出自诗人的虚构,有的取材民间传说,有的模仿 

古希腊、罗马的作品。按题材不同可分为古代系、不列颠系和拜占廷系。最 

著名的有《特利斯坦和绮瑟》(十二世纪),属不列颠系,是在德、法两国 

民间流行很广的一部亚瑟王传奇。这个传奇写特利斯坦和绮瑟无意中喝了一 

种药酒,其功效是使人永世相爱。他们受到绮瑟的丈夫马尔克国王的残酷迫 

害,但他们的爱情永远消灭不了。诗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由魔力引发的爱情比 

死更强,主人公殉情而死后,坟中长出两棵树,枝叶紧紧缠绕在一起。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骑士抒情诗也以爱情为主 

题,对欧洲各国影响很大,特别是对意大利的西西里诗派和“温柔的新体” 

诗派。骑士抒情诗表现骑士与理想美人的爱情,包括骑士追求牧女的“牧歌”、 

骑士与贵妇人惜别的“破晓歌”等。所描写的虽然只是骑土的“典雅爱情”, 

但它既违反了宗教教义的禁欲主义,也违反了封建婚姻和男性完全主宰女性 

的传统,成为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个性之爱,表现了个性的初步觉醒,是抒 

情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4、市民诗歌和重要诗人的出现 

     市民诗歌在民间谣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成为一支世俗诗歌的新生力 


… Page 19…

量,有强烈的现实性和乐观精神,描写市民生活可提出市民最关心的社会问 

题。它的主要艺术手法是讽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封建文学和教会文 

学的隐谕、寓言、梦境等手法。它的风格简单朴素,语言生动鲜明。法国是 

西欧城市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城市文学也最发达。“韵文故事”是在法国 

最流行的一种城市文学类型,当时数量很多,保留下来的却很少。城市文学 

的突出成就是大量以列那狐为共同主人公的故事诗,俗称《列那狐故事》。 

这些故事诗与寓言不同,其中的动物不但高度个性化、人格化,而且被赋予 

人的社会属性,犹如人在现实社会中分属于一定的阶级。这些诗假托写动物 

世界的故事,实际上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在《列那狐的故事》里,昏庸的 

狮王诺勃勒影射国王,雄狼伊桑格兰等强大的动物是豪门权贵,雄鸡尚特克 

雷等小动物是平民百姓。中心角色列那孤是新兴市民的代表。它一方面欺凌 

和残害平民百姓,另一方面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势力而和大动物勾心斗 

角,甚至向狮王挑战,并且总能以其狡黠战胜对方。以列那狐和伊桑格兰狼 

的斗争为主要线索,作品生动地展示了中世纪法国封建社会各种力量矛盾斗 

争的错综复杂的情况。《列那狐的故事》以其独特的风格,历来被看作法国 

古代文学遗产中的珍品。 

     中古末期的欧洲出现了三大诗人,他们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者,但又 

未完全超越中古诗歌的范畴,故而带有过渡性质。三大诗中最早的是十三、 

四世纪之交的但丁;接着是十四世纪后半期出现的英国诗歌之父乔叟;最后 

是十五世纪的维庸。后二人的创作虽已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之后,但就英、 

法两国的形势而论仍然属于中世纪,故归之本篇,作者将在第四节中专门讨 

论乔叟和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英国文学的开山巨著—— 《贝奥武甫》 



      《贝奥武甫》是古代日耳曼人文化的结晶,中世纪欧洲第一篇民族史诗, 

英国文学的开山巨著。它是用古英语写成,全诗3182行,是现存古英语诗歌 

中最长,最完整的一首英雄史诗。 

     史诗故事发生在相当于现在的丹麦和瑞典南部—当时盎格鲁—撒克逊人 

居住的地方。大约在八世纪前半叶,关于贝奥武甫的传说才在他们后来定居 

下来的不列颠写成文字,现存唯一手抄本属于十世纪末。全诗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又由两个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写丹麦王朝的始祖希尔德的葬礼, 

接着写希尔德的后裔丹麦王赫罗斯加建造了一座殿堂,取名鹿厅,但经常受 

到附近沼泽地带一个半人半兽的怪物格伦德尔的袭击。一天夜里,格伦德尔 

从鹿厅抓走了三十名武士。从此,鹿厅成了屠场,格伦德尔霸占了鹿厅整整 

十二年,消息传到耶阿特族(今瑞典南部)国王许耶拉克的外甥的耳中。这 

位年轻人魁伟无比,一双铁掌不下三十个人的力气,人称贝奥武甫,意即“蜂 

狼”(熊)。他率领十四名武士前往援助。赫罗斯加在鹿厅设宴招待得他们。 

宴会之后,贝奥武甫和武士们留在厅内守候。夜间格伦德尔破门而入,摸着 

一个武士,把他吃了,再要摸时,被贝奥武甫扭住,经过一场搏斗,格伦德 

尔断了一只胳臂,负伤逃回沼译。第二个故事写夜间格伦德尔的母亲前来替 

子报仇,抢走了一个大臣。次日贝奥武甫追踪到沼泽,独自潜入湖底把女妖 

杀死,把格伦德尔头颅割下,到鹿厅。赫罗斯加设宴庆祝。贝奥武甫携带大 

批礼物回到许耶拉克宫廷。全诗的第二部分写许耶拉克死后,他的儿子赫阿 


… Page 20…

德勒德继位。赫阿德勒德死后,贝奥武甫继位,统治了五十年,直到一条看 

守宝藏的火龙因失窃了金杯而报复,烧毁了国王的大厅。年老的贝奥甫决定 

为民除害,带领威耶拉夫等十一名武士出发,向火龙挑战。他独自扑向赤焰 

熊熊的宝库洞口;毒龙喷出烈火包围了老王。随从武士都丢下扈从的义务, 

躲进了树林,只剩威耶拉夫一人。第二回合,坚硬的龙头居然折断了英雄的 

名剑;第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