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缪斯的旋律-欧美诗歌史话-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熊熊的宝库洞口;毒龙喷出烈火包围了老王。随从武士都丢下扈从的义务,
躲进了树林,只剩威耶拉夫一人。第二回合,坚硬的龙头居然折断了英雄的
名剑;第三回合,大蛇咬住了他的头颈。幸亏威耶拉夫及时冲上,刺穿了大
龙的咽喉。老王拔出短刀,将大蛇拦腰斩断。这时,贝奥武甫自知运数已尽,
命威耶拉夫打开宝库,让他看一眼用生命换来的黄金。最后,耶阿特人在海
滨把贝奥武甫火化,把他的骨灰连同火龙的宝物埋葬了。史诗开头和结尾一
对动人的葬礼,标志着史诗前后呼应,无限循环的叙事框架。
这部史诗的内容一部分是史实,一部分是传说,其中提到的人物如赫罗
斯加、许耶拉克都是历史人物等。而主要人物贝奥武甫和他的事迹则基本上
来自传说。贝奥武甫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是个理想人物。作为国王,他是
民族的保卫者,直至献出生命。对于邻族,一反互相敌视的态度,而是助其
除害,对邻族国王,也克尽臣属效忠的精神。
《贝奥武甫》象其他古英语诗歌一样,押头韵,即每个字开头的辅音或
元音相同或相似算对韵。每行诗分为两个半行,各有两个重读字,重读字一
般押头韵,因此每行诗最多可有四个头韵,一般前半行两,后半行一个头韵
的诗句较多。
《贝奥武甫》的另一特别是使用词汇变体,即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为基础
的变体。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同义词反映的是日耳曼首领扈从制的英雄社会。
以“人”为例,史诗中至少有这十个近义词:beorn,ceorl,freca,guma,
haeleth,leod,mann,rinc,secg,wer。这些词本义各异,但在诗中交替
使用,产生变体。如果包括不同身份、年龄的人,同义词就更多了,如
aetheling和eorl表示贵人;cniht,hyse,maga,meeg指年轻人,cempa,
oretta,wiga,wigend等则为勇士。
最后,“贝奥武甫”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了许多“套喻”,又
称“代用词”。一般取复合调整形式,由限定词和基础词两部分组成。“套
喻”即“迂回的称呼,其基础词通过诗人想象和限定词建立特殊关系,由此
将一事物比作事实上完全不同的另一事物。” (布洛德语)例如,诗中把大
海称为“鲸鱼之路”,国王是“颁赏金环的人”,武士叫“持盾的人”等等,
增强了语形象性,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勾勒了鲜明的画面。
“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但丁和他的《神曲》
但丁 (1265—1321)是中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的先驱。他的杰作《神曲》和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维吉尔的
《伊尼德》、莎士比亚戏剧、弥尔顿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等齐
名为不朽的世界名著。但丁在西方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创作标
志着中古文学向近代文学的过渡。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格律严整,富于
创新,既首先创造出新的诗歌格律,又开用俗语创作诗歌之先河。
但丁自幼好学深思,博览群书,曾师从著名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学习
修辞学,拉丁文和演说艺术。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自学,掌握了中古文化领域
… Page 21…
的广博知识,而且接触了大量拉丁诗人的作品、法国骑士传奇和普罗旺斯抒
情诗。十八岁时,已学会作诗,与“温柔的新体”诗派领袖圭多·卡瓦尔坎
蒂结下深厚友谊。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是抒写对贝雅特丽齐的抒情诗集,名
为《新生》。但丁对贝氏的爱情是精神上的,带有强烈的神秘色采。诗人把
她写成一个从天国下凡显示奇迹的天使,并把她当作完美的品德、高尚的精
神和理想的化身,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不断激起诗人的灵感,成为他多部文
学名著的创作素材。但丁早所即热衷于政治,三十五岁被选为弗罗伦萨市的
行政官。他坚决反对教皇干涉弗罗伦萨内政,后被判永久流放。至死没有返
回故乡。放逐期间,但丁游历意大利各地,继续从事反对教皇干涉政治、争
取国家和平统一的斗争,同时先后创作了《飨宴》(1304—1307)、论俗语》
(1304—1308)、《帝制论》(1310?)和《神曲》(1307—1321)等重要
著作。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全诗由《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
分组成。《神曲》原名“喜剧”,意即结局令人喜悦的故事。1515年后人们
为了表示对这部诗歌巨著的崇敬,给它加上“神圣”一词,以强调它博大精
深的思想和巍峨崇宏的意境。
《神曲》的故事采用中古梦幻文学形式。诗中以自叙体的形式,叙述了
诗人在“人生旅程的途中”迷了路,走进了黑暗的森林,当他正要登上一座
披着阳光的山岗走出森林时,却忽然被三只野兽 (豹、狮、狼)挡住去路。
这时,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雅特丽齐的嘱托来救但丁,引导他游
历了地狱和炼狱,接着又游历了天国。游历的过程构成了《地狱》、《炼狱》
和《天堂》三部曲。尽管全诗的情节充满了神秘色彩,但贯串始终的主题是
很明确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
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界。维吉尔象征哲学和理性,他引导但丁游历地
狱和炼狱,象征个人和人类在哲学的指导下,凭借理性认识罪恶和错误,从
而悔过自新的过程。贝雅特丽齐象征信仰和神学,她接替维吉尔作向导,引
导但丁游天国,象征个人和人类通过信仰的途径、神学的启发,认识最高真
理和达到至善的过程,这种境界,是理性和哲学所不能及的。由此看来,《神
曲》既总结了基督教的精神,又能冲破它的藩篱,展示新时代的新思想,表
达他自己的新观点。换言之,《神曲》融合了希腊罗马的古代思潮和希伯来
基督教的中世思潮。浩浩荡荡的近、现代西方新文明的高潮也由此滥觞。《神
曲》也因而被称为欧洲中世纪的百科全书。
《神曲》表现了但丁高度的艺术才能。全诗14,233行,构思宏伟,组
织精细,成功地把诗人的生活经历、宗教思想、爱国热情,把历史与现实融
为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更可贵的是诗人以他那别出心裁、严密细致的韵律
及结构形式建成了一座结构匀称且富象征意义的“三棱体建筑”:全诗分为
三部或三篇,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象征他所梦游的三界。每篇由三十
三个歌组成,一共九十九歌,加上序曲共一百歌。更惊人的是全书一百歌一
律用“三行诗律”(terzarima)写成。每个歌都是由三行诗节一环扣一环,
连锁接成的长链条。它的韵式是:
aba bcb cdc ded efe……xyx y
也就是说第一节的一、三两行押韵,第二行与下一节的第一、三两行押韵,
第二节的第二行又与第三节的一、三两行押韵……这样一直押到底,到最后
一节结束时,再加一行和末节的第二行押韵。这里引《神曲》的第一歌头三
… Page 22…
节和末节为例:
当我一生旅程的中途, a
我在一个阴翳的森林里, b
一觉醒来便失去了正路。 a
啊,那是一个多么凄凉的荒地 b
林中的崎驱难行呀,难以言语形容, c
我一想到它就不寒而栗。 b
那真是死一般的苦痛, c
且慢讲述我遇到引导我的好人, d
得先说一说那儿可怕的种种c
……
“我愿跟你到地狱净界的嵩岑, x
去一看沉溺在苦难深渊中的灵魂, y
去寻找圣彼得所掌管的城门。” x
于是他在前头走,我在后头跟。 y
全诗一百歌都采用这样格律严整,环环紧扣的韵式。此外,全诗处处离
不开“3”这个数字。诗人所描写的地狱有九(3×3)层,天堂分为九(3×3)
天。数字“3”是中世纪基督教所崇奉为神圣的数字之一。因此,诗人把“3”
作为神圣的象征,象征着三位一体的神——圣父、圣子、圣灵。而且全诗三
篇,每篇的结束处,都以“群星”二字作结:《地狱篇》的结句是:
“再看见那灿烂的群星。”
《炼狱篇》的结句是:
“我已洁净,准备上升于群星。”
《天堂篇》的结句是:
“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
可见,《神曲》的严密结构,是无懈可击的。
但丁创始的这种连环套式的三行韵律,为许多诗人模仿。彼特拉克、卜
迦丘把它用于寓言诗创作。十六世纪英国诗人怀亚特最上把这种押韵引入英
语诗。十八世纪意大利人蒙蒂把它用于主要的诗作中,有“新但丁”之称。
到十九、二十世纪,法国、德国诗人对这种韵式也有了尝试。英国诗人拜伦
曾用它写了《但丁的预言》一诗。雪莱用它创作了长达五百五十多行的抒情
长诗《生命的胜利》,并在他的《西风颂》中把这种韵式发展为“三行韵律
十四行诗”,即;ababcbcdcdedee。《西风颂》由五个这样的“三行韵律十
四行诗”所构成。然而,尽管但丁《神曲》中的三行韵律广为后人所延用,
这种韵式的象征意义却已荡然无存了。
“英国诗歌之父”
──乔叟和他的 《坎特伯雷故事集》
杰弗利·乔叟(1340?——1400)是英国最早的具有新人文主义思想的
作家。他的生活时代,正值英国市民阶级兴起,农民起义震撼了封建统治。
… Page 23…
乔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这种新的潮流和趋势。因此,英国资产阶级文学可以
说是从乔叟开始的。就诗歌艺术的创作形式而言,乔叟是第一位使用韵式为
ababbcc的“君王诗体”的英国诗人。然而,他对英国创作形式的最大贡献
要算是他在《贞节妇女的传说》一诗中,第一次使用十音节双韵诗体。由于
乔叟后来用这种诗体创作了他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1387——1400),
所以,十音节双韵诗体非常重要。这种诗体后来又演化成为“英雄双韵体”,
在新古典主义时期垄断了英国诗坛。
乔叟出生于伦敦一家富有市民家庭,父亲是酒商兼皮革商。乔叟可能上
过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1357年进入宫廷。1359年,随爱德华三世出征过法
国。1366年,乔叟和菲莉帕结婚。菲莉帕的妹妹后来嫁给爱德华的次子兰开
斯特公爵,乔叟因而受到兰开斯特公爵的保护。同时,乔叟也是爱德华三世
的侍从骑士。1370年至1378年之间,乔叟多次出使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大
陆国家。1374年以后,乔叟担任了一些公职。他先被任命为伦敦港关税总管
(1374—1386),后来被英王理查二世任命为皇室修建大臣(1389—1391)。
乔叟于1400年10月25日在伦敦逝世,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的“诗人之
角”。
乔叟的主要作品有爱情故事长诗《特罗伊拉斯和克莱西德》(1385)和
代表作 《坎特伯雷故事集》前者是根据薄伽丘的长诗《菲洛斯特拉托》改写
的,叙述特洛亚战争时期特洛亚王子特罗伊勒斯和一个贵族寡妇克丽西达恋
爱,后来克丽西达又爱上希腊将领背弃了特罗伊斯。作者从新兴市民阶级的
立场出发,肯定个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来反对封建礼教和教会的禁欲主义。
在这部作品中,诗人在意大利文学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了法国文学的骑士
爱情诗歌的传统,把他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加入到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里。
所以,有的批评家把乔叟的《特罗伊拉斯和克莱西德》看成是最早的一部现
实主义小说。
乔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诗人最后几十年的心血。尽管故事
未写完,但它在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故事集,而且
是一个艺术整体,是一幅十四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深动画面,我们可以把它
看成乔叟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结晶。
《坎特伯雷故事集》说的是:一群香客聚会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一家小
旅店里,他们准备到离伦敦 70英里外的坎特伯雷城去朝拜殉教圣人托马
斯·阿·贝克特的圣祠。全集的总序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作者介绍了朝圣
的香客,有声有色地刻划了他们的衣表,举止和精神面貌。他们之中有骑士、
侍从、地主、自耕农、贫农、形形色色的僧侣、女尼、市民、商人、海员、
大学生、手工业者等等。晚饭后,旅店主人哈里·贝利建议香客们在去坎特
伯雷城的来回路上各讲两个故事,他自告奋勇做向导,并担任裁判,看谁的
故事讲得最好,可以白吃一餐好饭。总序到此结束。《坎特伯雷故事集》的
其余部分包括故事和衔接段落。乔叟没有完成他的预定计划,故事集只有23
个故事,其中有两个没有讲完。大多数的故事,和总序一样,都是用双韵诗
体写在的,只有两个故事是用散文写的 (一个是诗人自己讲的《梅里白的故
事》,另一个是乡村牧师讲的故事)。还有4个故事 (律师、女修道院长、
牛津大学学生,以及第二个尼姑各自讲的故事)是用七行诗段(称为“君王
诗体”)写的。另外,和尚讲的故事是用八行诗段写的。这些故事可以分成
四组:传奇故事、虔诚和道德教育故事、喜剧或滑稽故事和动物寓言。一般
… Page 24…
认为《坎特伯雷故事集》里最好的故事有:
①骑士讲的故事——关于派拉蒙和阿色提爱上艾米里亚的爱情悲剧故
事。
②尼姑的教士讲的故事——关于狡猾的狐狸和虚荣的公鸡的动物寓言故
事。这是乔叟的杰作,他把一个陈旧的寓言故事转化成一出现实主义的喜剧,
内容丰富多采,语言生动活泼,雅俗共赏。
③商人讲的故事——关于“一月”和“五月”的故事。
④自由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