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生考试试题-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 清热解毒,消痛散结,通经下乳 B。 清热泻火,利尿通淋,通经下乳
C。 利尿通淋,润肠通便,行滞下乳 D。 平肝舒肝,祛风明目,活血通乳 E。 通络搜风,消肿排版,通经下乳
83。 木通的功效:
84。 冬葵子的功效 :
A。 桂枝汤 B。 玉屏风散 C。 防己黄芪汤 D。 炙甘草汤 E。 补中益气汤
85。 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者,治宜选用:
86。 汗出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软者,治宜选用 :
A。 血府逐瘀汤 B。 通窍活血汤 C。 少腹逐瘀汤 D。 身痛逐瘀汤 E。 复元活血汤
87。 痕阻头面,见头痛昏晕,耳聋,脱发,面色青紫者,治宜选用 :
88。 跌打损伤,瘀留胁下,痛不可忍者,治宜选用 :
A。 附子梗米汤 B。乌头桂枝汤 C。 通脉四逆汤 D。 桂枝加黄芪汤 E。 暖肝煎
89。 脐中痛不可忍,喜温喜按,面赤,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者,宜选用:
90。 腹中冷痛,手足厥冷,身体疼痛者,宜选用 :
A。滋阴清火 凉血止血 B。滋阴润肺,凉血止血 C。清肺泄热,凉血止血D。清热润肺,凉血止血 E。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91。 鼻衄,口干咽燥,或身热汗出,咳嗽痰粘而少,舌红,苔薄黄,脉数,治法应选用 :
92。 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喜饮,口臭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治法应选用 :
A。 身黄 B。 目黄 C。 舌苔黄 D。 小便黄 E。 汗液色黄
93。 确定黄疸的主要依据是 :
94。 虚证黄疸与萎黄病之区别主要在于 :
A。 头痛而眩 B。 头痛而空 C。 头痛隐隐而晕 D。 头痛昏蒙眩晕 E。 头痛如裂
95。 血虚头痛的临床特征是 :
96。 痰浊头痛的临床特征是
A。 心、牌、肾 B。 肺、肝、肾 C。 肝、牌、心 D。 肺、牌、肾 E。 肝、脾、肾
97。 水肿的病位在 :
98。 鼓胀的病位在 :
三、C。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 4个备选答案,如果该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请将A写在答题纸上,如果该题和答案A、B都有关,请将C。写在答题纸上,如果该题和答案A、B都无关,请将D写在答题纸上
A。 肾主闭藏的生理功能 B。 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C。 两者都有关 D。 两者都无关
99。 月经来潮与否;取决于:
100。“天癸”的至与竭;取决于:
A。 肝的疏泄功能 B。 肝的藏血功能 C。 两者都有关 D。 两者都无关
101。 与血液的运行和调节有关的是:
102。 与脾气升清有关的是:
A。 热盛 B。 瘀血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3。 络舌主:
104。 舌有紫色斑点主:
A。 腹胀便溏 B。 呕吐涎沫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5。 肝牌不调可见:
106。 肝胃不和可见:
A。 止泻固肾 B。 敛肺止咳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7。 罂粟壳的功效是:
108。 莲子的功效是:
A。 清热凉血 B。 养阴生津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9。 生地的功效是:
110。 玄参的功效是:
A。 镇心安神 B。 泻火养阴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非
111。 酸枣仁汤的功用特点是:
112。 朱砂安神丸的功用特点是:
A。 脾虚气滞 B。 寒热互结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非
113。 枳术丸主治病证的病因病机是 :
114。 枳实消痞丸主治病证的病因病机是:
A。 阴寒凝滞 B。 心血瘀阻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15。 胸部刺痛,痛处不移,舌质黯,脉沉,证属 :
116。 胸痛彻背,心悸,胸闷,气短,舌质黯,苔白,脉沉细,证属 :
A。 阴虚火旺 B。 心脾两虚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117。 郁证的病因病理应是 :
118。 惊悸的病因病理应是
A。 项背强直,口噤不得语,四肢抽搐,伴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苔薄白,脉紧急
B。 项背强直,发热不恶寒,头痛汗出,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19。 柔痉的临床表现为 :
120。 刚痉的临床表现为 :
四、X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 4个备选答案,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题意,有几个正确选项,请你在答题纸上把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写在答题纸上,多选或者少选都不得分
121。 维持呼吸功能正常和重要环节是
A。 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B。 肾主蒸腾气化功能 C。 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D。 肾主闭藏的生理功能
122。 心开窍于舌的主要机理是
A。 舌为心之苗 B。心气通于舌 C。 心血荣于舌 D。 手少阴心经之别系于舌本
123。 气对尿液、汗液的排泄有控制调节作用的功能是
A。 温煦功能 B。 气化功能 C。 防御功能 D。 固摄功能
124。 导致津液输布障碍的原因,主要为 :
A。 三焦水道失于通利 B。 肺宣发肃降功能障碍 C。 肝疏泄功能失调 D。 脾运化功能障碍
125。 胃的功能失调病机,主要是指:
A。 受纳障碍 B。 腐熟水谷功能异常 C。 和降失职 D。 胃气上逆
126。 导致女子胞生理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 气血不和 B。 心、肝、脾、肾功能障碍 C。 冲、任气血不足 D。 督、带经气失和
127。 红舌常见于:
A。 阴虚证 B。 气虚证 C。 实热证 D。 真寒假热证
128。 裂纹舌形成的病机是
A。 脾虚湿浸 B。 热盛伤津 C。 血虚不润 D。 阳气虚衰
129。 下述各证中有胁痛的是
A。 肝气郁结 B。 肝胆湿热 C。 寒滞肝脉 D。 肝阴虚
130。 弦脉主病为 :
A。 宿食 B。 痰饮 C。 热盛 D。 痛证
131。 虚寒证的主要特征有 :
A。 全身寒战 B。 畏寒肢冷 C。 恶风恶寒 D。 喜暖喜按
132。 下列哪些病证可见肩痛 ?
A。 手阳明大肠经 B。 手太阳小肠经 D。 手厥阴心包经 C。 手少阴心经
133。 以下所述属于不妥的是
A。 黄芪、白术都有补益脾肺之气而固表的作用 B。 凡用人参之处均可用党参代之而用量加倍
C。 女贞子、墨旱莲都有补益肝肾、明目止血之功 D。 龟板、鳖甲都有滋阴潜阳之功
134。 常用盐制的药物有:
A。 知母、黄柏 B。 杜仲、补骨脂、沙苑子 C。 泽泻、车前子 D。 荔枝核、橘核、小茴香
135。 不宜入煎剂的泻下药是
A。 芒硝 B。 芦荟 C。 巴豆 D。 千金子
136。 下列哪些是吴茱萸的适应证 ?
A。 中寒腹痛,寒痛脚气 B。 厥阴头痛,呕吐涎沫 C。 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D。 呕吐吞酸,或寒或热
137。 治疗温病血热毒盛,发斑发疹的常用药是
A。 犀角、羚羊角 B。 玄参、丹皮 C。 生地、赤芍 D。 大青叶、板蓝根
138。 能养胃生津的药是
A。 玉竹 B。 石斛 C。 麦冬 D。 女贞子
139。 大黄蟅虫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A。 红花、牛膝 B。 黄芩、杏仁 C。 黄连、当归 D。 地黄、芍药
140。 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A。 枳实、厚朴 B。 大黄、杏仁 C。 芍药、当归 D。 牛膝、桃仁
141。 天台乌药散的功用是
A。 行气疏肝 B。 燥湿除满 C。 活血通络 D。 散寒止痛
142。 瓜萎根在复元活血汤中的主要治疗作用是
A。 清热润燥 B。 生津止渴 C。 消肿排脓 D。 消瘀散结
143。 完带汤所治带下证的病因病机是
A。 肝气郁滞 B。 牌不健运 C。 带脉失约 D。 湿浊下注
144。川芎茶调散遣药组方的主要理论根据是
A。 外风宜散 B。 内风宜熄 C。 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 D。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145。 暑令感冒的治疗,可用何方 ?
A。 清暑益气汤 B。 藿朴夏苓汤 C。 鸡苏散 D。 新加香薷饮
146。 内伤咳嗽,治以调理脏腑为主是指 :
A。 补肾 B。 健脾 C。 养肺 D。 清肝
147。 下列何方治疗支饮 ?
A。 苓甘五味姜辛汤 B。 小青龙汤 C。 木防己汤 D。 苓桂术甘汤
148。 肺痨病见以下哪些证候,可认为预后不良 :
A。 咳嗽频剧,咳血时作 B。 男子梦遗,女子经闭C。 大肉削瘦,大骨枯搞 D。 音哑声嘶,肢浮便清
149。 癫证临床分型常见:
A。 火盛伤阴 B。 痰气郁结 C。 心脾两虚 D。 痰火上炎
150。 胃痛日久不愈,瘀血凝滞的原因是:
A。 气机郁滞 B。 牌胃虚寒 C。 病邪久客 D。 阴虚胃热
151。 龙胆泻肝汤适用于哪种病证 ?
A。 衄血 B。 不寐 C。 耳鸣、耳聋 D。 遗精
152。 便秘证见面红目赤,腹胀心烦,舌红,苔黄,脉滑,可选用 :
A。 麻子仁丸 B。 更衣丸 C。 五仁丸 D。 济川煎
153。 饮食停滞之呕吐,可选用何方治疗 ?
A。 保和丸 B。 半夏厚朴汤 C。 小承气汤 D。 竹茹汤
154。 治疗气滞血阻之积证的方剂可选用 :
A。 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B。 大七气汤 C。 加味逍遥散 D。 五积散
155。 膏淋的治则是
A。 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B。 益气升陷,补肾固涩 C。 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D。 清利湿热,分清泌浊
156。 经脉受阻引起的腰痛,其病因可有:
A。 感受寒湿 B。 感受湿热 C。 气滞血瘀 D。 肾亏体虚
157。 哪一位医家认识到中风的发生在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 ?
A。 玉清任 B。 张山雷 C。 张伯龙 D。 张寿甫
158。 百合固金汤治疗以下何种病证 ?
A。 肺阴不足之咳嗽 B。 肺脾两虚之虚劳 C。 肺阴亏虚之肺痨 D。 阴虚火旺之咳血
159。 消渴并发白内障、雀目宜选用:
A。 羊肝丸 B。 知柏地黄丸 C。 六味地黄丸 D。 杞菊地黄丸
160。 《外科正宗》一书中治疗瘿瘤的主要治法是
A。 行散气血 B。 行痰顺气 C。 破气通络 D。 活血消坚
199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A)1 B 2 B 3 A 4 C 5 D 6 E 7 D 8 C 9 D 10 E 11 B 12 E 13 C 14 E 15 C 16 A 17 E 18 A 1 9 E 20 D 21 E 22 C 23 A 24 D 25 C 26 A 27 C 28 A 29 C 30 C 31 B 32 E 33 C 34 A 35 C 36 E 37 E 38 E 39 D 40 D 4 1A 42 B 43 D 44 E 45 B 46 B 47 E 48 A 49 A 50 E 51 B 52 A 53 D 54 A 55 C 56 A 57 A 58 D 59 C 60 D 61 E 62 B 63 D 64 B 65 C 66 B 67 D 68 D 69 D 70 E 71 D 72 E
(B) 73 A 74 D 75 A 76 B 77 E 78 D 79 C 80 A 81 D 82 C 83 B 84 C 85 C 86 B 87 B 88 A 89 C 90 B 91 C 92 E 93 B 94 B 95 C 96 D 97 D 98 E
(C) 99 C 100 A 101 C 102 A 103 A 104 B 105 A 106 C 107 C 108 A 109 C 110 C 111 D 112 C 113 A 114 C 115 B 116 A 117 C 118 C 120 A
(X) 121。ACD 122。BCD 123。BD 124。ABCD 125。ABC 126。ABCD 127。AC 128。BC 129。ABCD 130。BD 131。BCD 132。ABD 133。ABC134。ABCD 135 ABCD 136 ABCD 137 ABCD 138 ABC 139 BD 140 AB 141 AD 142 AD143 ABD 144 AC 145 BD 146 ABCD 147 ABC 148 ABCD 149 BC 150 AC 151 ABCD 152 AB 153 ACD 154 ABD 155 BD 156 ABC 157 BCD 158 D 159 AD 160 ABD。
199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
A。 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 B。 阴和阳即是矛盾 C。 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
D。 阴和阳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E。 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物
2。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
A。 阴阳对立 B。 阴阳互根 C。 阴阳平衡 D。 阴阳转化 E 阴阳制约
3。 下列不按照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
A。 呼、笑、歌、哭、呻 B。 筋、脉、肉、皮毛、骨 C。 青、赤、黄、白、黑
D。 角、徵、商、宫、羽 E。 酸、苦、甘、辛、咸
4。《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 “丈夫七八” 在生理上的表现是
A。 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B。 肾气衰,发堕齿槁 C。 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
D。 肾脏衰,形体皆极 E。 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5。 最能体现肝的生理特点的是
A。肝喜条达 B。肝恶抑郁 C。肝体阴而用阳 D 肝为刚脏,主动,主升 E。肝赖血液以濡之,赖肾水以滋之
6。 在肾主闭藏的功能活动中 ; 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
A。 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 B。 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 C。 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
D。 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 E。 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
7。 属于上焦生理功能特点的是
A。 主气的升发 B。 升已而降,若雾露之溉 C。 通行三气 D。 原气之别使 E。 以上都不是
8。“肝肾同源”的主要依据是
A。 厥、少二阴之气相通 B。 相火同寄于肝肾 C。 肝肾同属于下焦 D。 精血相互生化 E。 肝肾之阴相通
9。 在脾胃的相互关系中,最根本的是
A。 脾燥胃湿,燥湿相济 B。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C。 胃主纳谷,脾主磨谷 D。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E。 胃为水谷之海,牌为胃行其津液
10。 下述经脉的循行过程中,哪组经脉经过气街?
A。 足少阴与足太阳 B。 手少阳与足少阳 C。 手阳明与足阳明 D。 足厥阴与足太阳 E。 足阳明与足少阳
11。 下列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其循行特点的是
A。 十五别络 B。 十二经别 C。 十二经筋 D。 十二经脉 E。 奇经八脉
12。 十二经筋的分布,多结聚于 :
A。 胸腹部 B。 肌肤体表部位 C。 关节和骨骼附近 D。 四肢末端 E。 头面及项部
13。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味过于甘”则
A。 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B。 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C。 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E。 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14。 病色交错,肾病见白色为 :
A。 吉中之顺 B。 吉中之小逆 C。 正病正色 D。 凶中之顺 E。 凶中之逆
15。 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者为 :
A。 肺痈 B。 肺痿 C。 肺胀 D。 肺痨 E。 以上都不是
16。 白锫的出现,多因 :
A。 气分热盛 ; 熏蒸皮肤 B。 风湿热邪留于肌表 C。 湿热火毒内蕴 D。 风热外袭肺卫 E。 湿郁汗出不彻
17。 舌络少苔而润 ; 属于 :
A。 阴虚火旺 B。 营血有热 C。 表热证 D。 血瘀证 E。 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