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鸿鹄翱翔-弥尔顿和失乐园 >

第15章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鸿鹄翱翔-弥尔顿和失乐园-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拥挤着狰狞的怪脸和火红的兵器。

  他们自然落了泪,但很快就擦去;

  世界全摆在眼前,选择哪儿

  作安身之地,神意是他们的响导。

  他们手挽手,以踯躅而缓慢的步伐

  通过伊甸园走向孤寂的征途。

  他们终于被赶出了人间天堂,能不无流连吗?理论是理论,虽说他们似乎拥有“内心的乐园”,他们还是在大队兵马的镇慑下无可奈何地被押出乐园的。

  谁是主角?

  现在我们可以简单谈谈主角问题了。

  这是个向来有争论的问题。文艺作品是作者笔端流泻出来的东西,作者的生活实践、对周身事物的具体看法、全部知识以及表达的艺术手段是随时起作用,不论作者是否有时明显地跑到作品舞台前面干与其事,评头品足,我们似乎都不能说,作者是作品的主角,因为作品原来就是作者匠心的创造物。说弥尔顿是《失乐园》的主角,这话等于没有说。类似的情况,上帝创造一切,《失乐园》中的是是非非,苦乐哀愁都是上帝主宰安排的,从宗教的观点看,谁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我们也不能说上帝是主角。我们应该主要分析作品。

  全诗以发生在伊甸乐园的人的戏剧为核心,乐园又是地球上大家瞩目的中心点,地球则是用金链条吊灯似地悬挂在天国与地狱之间混沌中的一个圆球状物体,四周有日月星辰十大圈天体运行的宇宙或世界。在第八卷上拉斐尔不怪亚当寻根究底读摊在他眼前的上帝的天书,只提醒说:

  …………地球呆坐着,却惟独她

  坐享其成。请考虑,首先,巨大

  或者光亮不就是美德:地球,虽然比起天堂来,竟是那么小,也黯淡无光,却可以真有好处,繁富还胜过太阳,它空自照耀

  犹如燃烛,照人而不照自己,而地球却硕果累累,它首先接收到

  阳光的活力,在别处却一无生机。

  但是日月星辰并非向地球

  献殷勤,而是向你,地球的居民。

  这很好地强调说明诗注意力集中在人上。地球虽小,却是宇宙的中心,人虽小而活动力又不强,却是万物之灵,中心的中心。如此说来,亚当应该是主角。但是亚当虽表现出爱问好求知,那是由于《圣经》和弥尔顿心目中妇女地位低下,夏娃未能走上前台,其实她何尝落后,真到了骨节眼上,弥尔顿还是让她走在亚当之前,她一样好奇求知,敢于争取自由,敢于反抗长官意志,敢于冒险率先尝了禁果,与其说亚当是主角,不如说夏娃是巾帼英雄。但是从全诗的活动量上着眼,亚当、夏娃都不是英雄式的人物,不配当主角。

  且看圣子耶稣吧。自然,圣子始终是上帝的爱子,是上帝的代理人,一贯受颂扬,天国之战中最后战胜叛神的是他,到人间去宣判的是他,遵循圣父的旨意主动救世,不惜“拿命抵命”为人赎罪的也是他。他带着全部三分之二的天兵天将和父神全能的弓剑雷霆,踏战车,一人赴阵,万夫莫当,他自然是堂堂之阵,雄赳赳,气昂昂的。他

  ……………容颜一变,阴森

  可怖,严厉得令人不敢仰视,义愤填膺,一心找敌人算帐。

  那四怪也立即展开繁星般巨翅

  阴影相接,森然可怖,他那乘

  凶险的战车轮子也隆隆辗滚,声如怒涛奔腾,如千军万马。

  他径直往前冲向大不敬的敌人,阴森如黑夜;在他的火轮之下,稳固的太空,除上帝的宝座自身

  而外,都彻底给震动摇晃,不一刻

  他来到他们中间,右掌上

  攥着一万个雷霆,往前掷去,敌人犹如心灵里中了瘟疫,一个个大惊失色,丧失抵抗力,丧失勇气;丢掉无用的武器;

  他驾车辗过盾牌头盔和有位们

  撒拉弗勇士们带盔的脑袋,他们

  俯伏着,甚至希望山又将他们

  镇住,这可以挡住他的怒火。

  同样凶猛地,他的箭暴风雨般射向

  两边,发自那以多眼著称有四张

  面庞的四怪,也发自同样以眼睛

  众多而闻名的那活的轮子;它们

  心有灵犀一点通,每只眼睛

  都怒目如闪电,将毒火直射到该天诛天

  地灭的叛徒中,使他们全丧失力量,使他们原来的元气全枯竭,精疲

  力尽,一无生气,受痛苦而沉沦。

  威则威矣,只可惜神性多于人性,借父神之力、借奇异车乘之力多于自己的本领,大战时没出场,他是现成捡便宜的,顺从被动有余,“容颜一变,阴森可怖,”反有损于他的形象,并非将才,相形之下活动量也小,不足以当主角之美称。

  留下的只撒但了。莫非《失乐园》没主角吗?难道竟是恶魔元凶充任主角了?不!且看弥尔顿的描绘吧。撒但本人的动静举止、体态上文已有所介绍。在天国凭空又来一个必须盲目崇奉的圣子,撒但受不了,准备拉队伍去天国大北方集合策动反叛时,撒但和他的部队:

  已急急鼓翅飞得很远,这一伙

  如夜间的繁星多得不可胜数,或如晨星,如太阳点缀在每一片

  树叶、每一朵花儿上面的露珠。

  ……撒但登上高耸的山顶,他帝王般辉煌的宝座光焰万丈,象一山之上又一山拔地而起,上文已谈到撒但天国战争中一开头就吃败仗,可是全诗开头就着力描写他,象是上帅台数点他的大将。尽管他们被骂成后来“成了异端世界不同的偶象”,却是用不少篇幅写的希奇古怪很有趣的。他的话虽被贬成“豪言壮语,似乎金玉良言,无实质内容”,可是他巨幅辉煌的帅旗:

  熠熠闪光,灿烂如风中流星,镶嵌着金银珠宝,五彩缤纷,更饰着天神的兵器和战利品,同时间

  嘹亮的军号吹奏着,雄赳赳,气昂昂:

  一般战士听了就向上吼出

  一声巨响,震破地狱的穹顶,直惊骇远处那自古幽冥的混沌。

  一瞬间朦胧隐约中可以看见

  空间竖起了成千上万面旗帜,鲜艳夺目,迎风飘扬;随着

  升起了一大簇森林般长矛;出现了

  蜂拥而来的铜盔,聚集的盾牌

  拥挤得密密麻麻,纵深莫测。

  他们失败之后还是不失为“雄赳赳,气昂昂”的。撒但虽已容光消损,看来象是若有所思而已。为了从长计议,他们造万魔宫,“一朝间/干了…无数人手一辈子/不断辛劳而犹未完竣的事情。”既动作迅速,又技艺高超,居然:

  刹那间一座巨大的建筑平地

  蒸腾而起,建造得象座宫殿,奏出美妙的交响曲,唱起悦耳的

  歌声,四周耸立半露的方柱

  和多里斯楹柱,上面搭着雕金的

  楣梁;那儿也不乏飞檐和墙饰,精雕细刻,剔透玲珑;那屋顶

  也镂金错锦。…………

  而撒但则不失统帅风度:

  高坐在宝座上,气派威仪远胜过

  和尔木斯与印度的富丽,也远胜

  豪华的东方出手极其阔绰,撒在她大王身上的米珠金粉。

  连同我们上文所谈到的他的活动和分析到的他的心理状态,难道我们还没感觉到撒但是《失乐园》中能量最大的角色吗?顾名思义,他不愧为希伯来文原意是上帝的天敌。是他敢于首先怀疑毫无道理却非让人盲目服从不可的绝对命令,率部反抗,大闹天宫。第一个回合失败了,他不服气,不认输,不气馁,似有远见预谋地创造出排炮来,险些儿搞得天兵天将对阵中措手不及,万分狼狈,连上帝在天国也预言有可能丢掉山头。被打落地狱后,撒但心里明白,不能力敌,但装腔作势,放不下架子,不愿意失去领导地位,只求破坏上帝的计划,求间接报复。但是他崇尚自由,他让反对者押比叠争辩而去,地狱议会上他也征求大家的意见。经历千辛万苦找到新创造的居伊甸乐园的人类先祖双亲的是他,利用时机促成全诗主题的展现的也是他。全诗的主要情节与他密不可分,是他发的难,领的头,下的手。他似乎有远见,是有心人,所以才发明排炮。从宗教的角度看,他似乎真是恶魔元凶、黑暗之君,是人类堕落的罪魁祸首。可是如上文所分析说明的,弥尔顿全诗字里行间从人性的角度着力描写刻画的结果,却把这一切说成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有人也许会觉得这不免近乎离经叛道了。不!诗人的外甥回忆跟着舅父学习的生活时说明:“星期日的功课多半是每天念一章希腊文《圣经》,并听他对同一章作博学广识的解释 (而这听来他身上有多大的无神论气息,我只好听任彬彬有礼背后骂人的人去饶舌了)。”(见汉福德 〔Hanford〕著《弥尔顿手册》,第二九页)这也不足为怪。

  《博丹(Bodin,1530——1596)七书》集无神论思想之大成,是1593年写成,直到十九世纪才印刷出版的,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里是通过秘密地下渠道广为流传的,一经发现,其信徒就有因信奉异教邪说而被活活烧死的危险;在弥尔顿的时代只能凭手抄本才能得到,可人们发现弥尔顿却拥有一本。(见蒂利亚德著:《弥尔顿》第二一七——二一八页)弥尔顿是个思想非常现代化的人,不能以一般常情来衡量、束缚他的思想;他可以凭他的良心对事物作出判断,往往走在时代前面,他的大手笔有本领可以把经文说成为他所用。蒂利亚德在分析弥尔顿的信念时竟说:弥尔顿的《失乐园》需要神话学,可是他的信念确切的性质,谁知道? (同书,第二三三页)弥尔顿认为人最坏也不会完全丧尽天良,这就是异教思想也有可能存在的道理。我这样说,并不是说弥尔顿的思想可以任人胡乱分析。我们应该主要根据他的作品来进行剖析,字面的意义比较容易理解,字里行间潜在的意义就比较困难了,作者诗文造句遣词思想感情的倾向就必须联系作者的生平、时代来把握了。

  其实,弥尔顿也认为人天生有错误的倾向,撒但只是借以描绘人性的工具而已。而且吃禁果堕落何尝一定是坏事。死亡的惩罚远远推迟了,亚当是活了九百三十岁才死去的,《圣经》纪述父系,夏娃寿命无可考。如《失乐园》末尾所演示的,夏娃自己后来也明白过来,她“将生神许诺的后裔来挽回一切”,人应该最后拥有一座内心的乐园。天人合一,宗教的终极理想应该与人合乎情理的追求是一致的、统一的。弥尔顿尽管在撒但头上堆砌了大量的贬词,让他有许多缺点,毛病,可是具体生动的描绘仍令人读来觉得他虎虎有生气,不失英雄本色,其反抗精神与弥尔顿自己和克伦威尔如出一辙,克伦威尔将查理一世押上了断头台,弥尔顿不是作为义勇军马上公开为弑君辩护的吗?连恩格斯后来在1847年12月18日《北极星》上也夸赞说:让我们别忘了弥尔顿,他是第一个为弑君辩护的人。其实他也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一个为保卫革命崇高的目的而奋斗的重要人物。弥尔顿的作品不论散文、诗作都有弥尔顿激情奔放的性格。克伦威尔是当时革命当之无愧的领袖。弥尔顿甚至崇拜过他。他的撒但就有克伦威尔的影子。革命失败,弥尔顿认为他应该负总责,跟他算总帐,但是思想感情还与他相通,爱之深,责之严。所以诗中的撒但具有双重矛盾。弥尔顿对他的爱憎是一重矛盾;弥尔顿让他扮演的角色,在宗教构架上的作用与在人性上具体描绘的作用这两者之间又是一重矛盾。按理说,亚当与夏娃应该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最后斗争胜利,出神入化,与上帝同在,轻松愉快地乐于离开伊甸园这人间天堂的。悲剧的结局是怎样产生的呢?

  原来伊甸这地上乐园、人间天堂代表弥尔顿的理想世界或人类社会。革命失败,理想破灭,弥尔顿认为英国人失去了建立理想社会的机会。他痛心疾首,终于被迫坐下来痛定思痛,总结一生。马克思在 《剩余价值理论》中说得好:“弥尔顿出于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而创作《失乐园》,那是他的天性的能动表现。” (见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只是,这是诗人艺术性的总结,是文人学士舞文弄墨传输主观理想主义的总结。诗人何尝真正认识特定时代的局限性。理想社会的实现推迟到遥遥无期的时代去了。现实给他带来的是痛苦与失望,幻灭与哀伤。伊甸园太美好了,如今被赶走逐出,他如何能不悲戚!类似的情绪还表现在《复乐园》和《斗士参孙》中。

  《失乐园》无疑是因为成功地塑造出撒但这个寄托着弥尔顿革命思想感情的角色而传之永久的。可以说,没有撒但,便没有《失乐园》在世界文学史上迄今空前辉煌的地位。撒但是为人间窃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式的人物,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式的人物,他理所当然是史诗《失乐园》的主角。他一出场就引起我的兴趣。贬抑之词并不能冲销他的英雄气概。上帝的预言和惊恐丝毫不令我觉得奇怪。初读时,朗读促使我试着背诵,宗教构架抽象的议论却令我觉得言之无物,空洞难懂。布莱克说弥尔顿不觉中站到恶魔一边去了,他因爱好为《失乐园》画了许多幅画。我则随着音韵气势,进入诗中,先入为主,跟着感觉走了。导师燕卜荪多次提出问题,我才步步深入分析原作,有所领悟,有所发现,四十多年后竟又悟出“一词定乾坤”。上帝没有让撒但懂得多少神学,我们就不能不站在人的立场上同情撒但,为他的英雄气概所俘,也就是为弥尔顿的诗艺匠心所俘。我们不能从表面看以成败论英雄。鲁迅先生在《坟·摩罗诗力说》中说得好:“撒但为状,复至狞厉,是诗〔《失乐园》〕后,人之恶撒

  但遂益深。然使震旦人士异其信仰者观之,则亚当之居伊甸,盖不

  殊于笼禽,不识不知,惟帝是悦,使无天魔之诱,人类将无由生。

  故世间人,当蔑弗秉有魔血,惠之及人世者,撒但其首矣。然为基

  督宗徒,则身被此名,正如中国所谓叛道,人群共弃,艰于置身,非强怒善战豁达能思之士,不任受也。”

  鲁迅先生真是弥尔顿的知音。

  诗艺概述

  《失乐园》就全诗而论,从太初谈起,开天辟地,创造世界,创造人类;借 《圣经》故事,谈的涉及全人类原罪赎罪的悲剧,实质上说的人类求知求生,追求自由人权,反对盲目迷信,反对封建专制,建立人类社会理想的大同世界。它涉及天外有天、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无始无终、不断绵延的、无穷无尽的永恒时间,宏伟壮阔,盖世无双。

  诗一开头说明全诗主旨后即着手展开主角的活动,由地狱而天堂而地球而伊甸,然后由上帝使者拉斐尔莅临乐园告诫先祖双亲,补叙天国战争及世界的创造,回答有关天体运行的情况。亚当自述自己出世后的情况。夏娃曾做梦,诗人也让亚当做了类似的梦。于是部署定当,高潮到来。第一、三、七、九卷卷首都各有序曲点明诗的进程。第四卷头八行象是悄悄的警铃,标志撤但已来到伊甸。第九卷高潮过后,诗多半转入宗教构架,原罪后果,人世间生嫌隙,多变故,起仇恨,生凶杀,圣子奉命宣判惩罚,但因人知忏悔而为人求情,死亡得以推迟。迈克尔奉命执行任务,向人显示未来的景象,直到洪水洗击大地,接着又口述圣子投胎入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