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哲学科学常识 >

第15章

哲学科学常识-第15章

小说: 哲学科学常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教观念、道德观念。当时的人,无论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对哥白尼学说在宗教、道德等方面的影响都是十分敏感的。
  哥白尼没有废除天球和本轮,没有明确把太阳视作一颗恒星,没有提出无限宇宙的观念。这些都是在哥白尼之后发展起来的。对哥白尼这样的先行者来说,还有太多的观念需要改变,这远不是他一个人所能做到的。
  哥白尼学说不是一场天文学数理技术的革命,但它包含了思想观念上的巨大改变,并最终引发了一场革命。这些新观念与其说是哥白尼本人明确意识到并据以作为其工作纲领的东西,不如是他的后继者们更加明确意识到并据以开展自己的工作的东西。库恩的如下评语大概是公允的:天球运行论是引发革命的文本,而自身不是一个革命性的文本,重要的不是它说了什么,而是它使得后来人能说些什么。
  这里说到新观念,还不止于日心说本身。日心说是个伟大的设想,但这个设想远不足以引发了整个近代科学革命。日心说不是哥白尼的发现,而是阿里斯塔克的设想。但哥白尼并不仅仅是在重新宣扬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说,而是把日心说和计算联合起来,把宇宙论和天文学计算联合起来,尝试以数学方法来论证实在。在哥白尼那里,数学不仅仅是实证科学的语言,数学本身就有形而上学性质。圆不仅仅是众多几何图形中的一种图形,它首先是完美的体现。天体的运动必然是圆形这些形而上学原则仍然是需要遵守的。通过数学把握实在,在哥白尼那里尚不是一个明确的主张,而是体现在他的思想进路之中。毕竟,哪些工作是操作性的,哪些工作是实证的,哪些是形而上学的,我们今天回过头来才分得清,当时也颇混杂。哥白尼的数学论证远不够充分,但它所开辟的道路却是近代科学的道路,用数学证明实在的道路。此后的天文学家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将在这条道路上前进,他们将作出更充分的数学论证,同时对数学证明实在的思想越来越自觉。
  如库恩所言,哥白尼学说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于发现技术性的错误而宁愿修正一个重大的思想结论,为了一个特定研究领域的迫切明显的需要而罔顾结论与常识、与物理学的明显冲突。理论的唯一可靠向导是理性,而从现在开始,理性的意义不再是尊重我们的日常经验,数理证明将逐渐被视作最高的理性。我们将相信被数理理性证明的结论,哪怕它和我们所经验的世界全面冲突。哥白尼革命在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的手中大获全胜,这次完胜的革命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我们今天已经习惯,无论科学理论的结论有多怪异,我们都见怪不怪。这是一种新型的思想自由。存在着四维空间,人是猴子变的,空间弯屈,大陆板块漂移,宇宙产生于大爆炸,我们普通人虽然不懂得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到的,这些结论虽然和我们一贯的常识180度冲突,却不再激起我们的本能反对。

  哥白尼的反对者

  围绕哥白尼
  哥白尼的先驱
  前面提到,亚理士多德…托勒密的主流理论以外,古希腊还有其他的宇宙论…天文学理论,其中以萨摩斯的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说最为著名。阿里斯塔克是哥白尼的先驱吗?在某种意义上当然是,哥白尼在自己的著作中也专门提到这位先驱者。如果从点到点,我们可能会觉得哥白尼继承的是阿里斯托塔克,两个人都主张日心说。但是,并没有一个阿里斯托塔克传统。就一位思想家和传统的关系来说,对哥白尼,托勒密要远比阿里斯塔克重要。哥白尼从托勒密那里继承的东西远远更多。从形式上说,无论哥白尼的描述顺序还是描述方式都严格地遵循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从内容上说,他继承了本轮、偏心圆等基本概念。在哥白尼那里,宇宙仍然是有限的。他似乎也没有抛弃天球的概念。
  实际上,哥白尼也必然从托勒密那里继承更多的东西。在阿里斯塔克那里,日心说是一个观念,一个想象,而不是一门科学,没有多少物理证据、观察数据和数学支持阿里斯塔克的想象。只有在托勒密那里才有这么多东西可以继承。一个人只有站在和对手相同的基地上才能才能施以反对之力。
  阿里斯塔克的确是一道闪电,对哥白尼具有特殊的启发作用。在想象力这一点上可以视作哥白尼的先驱。一方面,我们为德谟克利特和阿里斯塔克的想象感到鼓舞,这是科学得以发展的一个动力。但另一方面,这些理论不是成功的理论,“这些〔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体系而外的〕可选择的宇宙论违反了由关于宇宙结构的感觉所提供的那些最基本的提示和联想。此外,这种对常识的违背又没有被它们在解释现象方面的有效性的任何增加进行补偿。”
  哥白尼的反对者
  哥白尼的著作流传开来以后,很多思想家很快接受了日心说,其中包括开普勒和伽利略。当然,反对哥白尼的人更多,包括为近代科学鸣锣开道的弗兰西斯·培根。很多论者反对哥白尼,是因为日心说不合圣经的说法,或者因为它不合亚理士多德的理论,他们引用圣经或亚理士多德的成说来反对哥白尼。毕竟,亚理士多德久经考验,圣经是无数信仰者安身立命的信条。
  不过,日心说一开始对基督教教义并没有造成很大冲击。尽管哥白尼本人是在物理意义上相信日心说的,但在中世纪传统中,天文学一直被视作某种通过数学技术对天象做出预言的学问,无关宇宙真实,因此,在学者圈外,人们并不大感到哥白尼对基督教信仰的威胁。直到伽利略晚年之前,宗教当局对日心说并未采取迫害的立场。尤其应当提到,与通俗历史中所说的不同,布鲁诺并不是因为坚持哥白尼日心说而被宗教法庭烧死的。
  尽管哥白尼的各种反对者在思想的敏锐和开明方面无法与开普勒、伽利略相比,尽管开普勒、伽利略对他们深恶痛绝极尽嘲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这些反对者保守派当然不都是迂腐邪恶的。“在发展一种新范式的时候,革命者并不是以极为彰明的理性方式行事的,他们的反对者通常岁数较大,功成名就,但这些反对者在新思路面前对正统范式加以捍卫,并非是非理性的行为。”
  的确,很多事情在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里可以得到顺理成章的解释,放到日心说里就讲不通了。为什么重物会落到地面上来而不是从地上飞到天上去?因为地球处在宇宙中心,对天界而言处在下方,是土和水的自然位置。日心说该怎样解释这么通常而重要的事实?毕竟,哥白尼离开牛顿引进万有引力学说还有一个半世纪呢。
  日心说不止和亚理士多德以及圣经相左,它和我们的常识不合。直接的疑问是:我们怎么觉不出地球在转动?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想到另一些疑问,例如,我们的地球巨大而笨重,这样的大家伙怎么开始转动起来?什么力量保持它年复一年转动不停?〔哥白尼回答:转动是球体的本性。〕当然,比地球远为更加巨大的天球每一日夜旋转一圈也很蹊跷,不过,那时所设想的天球离开地球并不是太远,而且它们是由最为轻灵的物质组成的,想象天球转动似乎不是那么悖理,而我们自己住在地球上,实实在在知道地球巨大而笨重。地球飞快自转,不是要把地面上的东西都甩到宇宙空间里去了吗?〔哥白尼对此没有答案。〕地球的公转则将把月球抛到后面。而且,地球本身也难免因为不停地飞速转动而分崩离析。〔哥白尼回答,既然球体的运动是本性,就不会分崩离析;而且,天球转动为什么就不会分崩离析呢?〕地球由西向东旋转,那么抛到天上的东西为什么会落到脚边而不是落到西边去呢?
  反对哥白尼的不止是感官,此外还有更加技术性的理由。地球的转动,尤其是公转,将造成金星的视差以及恒星的视差。由于当时的人不知道行星尤其是恒星距地球的距离是那么遥远,这个疑问就更加突出。
  更有人一方面认识到了日心说在科学上的说服力,但同时担忧日心说可能引发对道德传统的颠覆,造成人类理解的断裂。科学在后世的发展表明,他们的担忧并不全是杞人忧天。
  科学中一个新的基本命题的接受史,与我们平常生活中接受一个重要的新见解差不多。一开始,这个新命题击中了既存理论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解释了不曾得到良好解释的一些困惑,然而,它仍然不能和我们的大量既有理解融合。伯努利在1738年提出,气体的压强产生于快速运动的分子撞击容器壁的动量,物理学界拒绝接受。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遭受类似的命运,只是它被忽视的年头短得多。用罗杰·牛顿的话说,“科学家共同体中没有适合它们的概念框架,从而不理解它们”。从简单的真理观来看,阿里斯塔克、哥白尼、伽利略把我们引向了今天的宇宙图画。然而,就一个命题的意义来看,它同等地依赖于反对者,一如依赖于拥护者。意义不取决于赞成或拥护,而是取决于赞成或拥护的深度。真理是镶嵌在意义之中的。初等教科书倾向于简单地用今天的对错标准来叙述科学史,结果敉平了历史之为历史的历史深度。

  哥白尼的继承者

  在哥白尼之后,学者们关于日心说和地心说的争论非常激烈。一开始信服哥白尼的人并不多,但在这里,人数不是主要的,毕竟,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这些人闻风相悦。这里有一个趋向,就是多数最优秀的头脑一读到《天球运行论》就倾向于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而且,他们都不是把日心说视作一个数学模型,而是视作宇宙的实在。第谷尽管没有接受哥白尼体系,但也放弃了托勒密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体系。1572年天空上出现了一颗新星,持续了整整一年,似乎在明示天界的事物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逐渐,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支持日心说。地心说先是心智健全的标志,逐渐成为保守、顽固、偏执狂的标志。
  立即接受哥白尼日心说的一个重要思想家是布鲁诺。不过,布鲁诺并非基于天文学的理由接受哥白尼,他只是把哥白尼学说视作完成自己的伟大形而上学的一个小小前奏。布鲁诺可能是近代第一个提到了无限空间的人,至少是最早提到无限空间的人之一。无限空间的一个重要的后果就是,宇宙其实是没有中心的。古代宇宙观的主流坚持宇宙是有中心的,在希腊人看来,宇宙一定是有限的,只有有限的东西才是可理解的。希腊人把圆看作完美的图形,把圆周的运动看成完美的运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圆周运动是有限的,圆周运动总是回到自身,而直线的运动是脱离自身的,一直伸向无限,这种无限的观念对于希腊人来说是不可理解因而不可接受的。
  布鲁诺还冲击了另外一些传统观念。传统上人们认为静止比运动优越,布鲁诺把运动提升到跟静止一样高贵的地位。到了伽利略、笛卡尔那里,运动反过来被当作最基本的状态了。布鲁诺还第一个明确抛弃了天球的概念,认为太阳是一颗恒星,星星是一些独立的天体,而不是缀在天球上的。这种看法很快被开普勒等人接受了。
  尽管布鲁诺的整体思想方式比较接近中世纪,思辨多而科学少,但他提出的这些观念都具有头等的重要性,并且很快被合并到近代科学思想之中。
  第谷本人不相信哥白尼体系,不是日心说者,但他也反对地心说,提出了一个第三体系:行星环绕太阳周转,太阳和诸行星作为一个整体环绕处在宇宙中心不动的地球周转。1577年出现了一颗彗星,第谷等天文学家经过观测和计算,确定这颗彗星是环绕太阳运动而不是环绕地球运动的。
  伽利略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望远镜,用它来观察天体。通过望远镜,他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太阳表面上的黑子,看到了木星有四个月亮或曰卫星,观察到了金星的位相。月亮上有山岭,这说明天界并不是完善的。前人早就注意到月面上凹凸不平,不过,月亮是天界最低一层,稍有缺陷似乎较易理解。但太阳上有黑子则更进一步打击了天界完善的传统信念。而且,伽利略观察到太阳黑子的位置不断移动,产生了太阳本身也在旋转的想法。人们早就指出,如果哥白尼学说成立,星星就应当产生视差,伽利略的望远镜让人们看到事实上正是这样。木星有卫星环绕,粉碎了宇宙只能有一个中心的传统见解。这个事实并没有为日心说提供直接的证明,但是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中心的一般看法,这间接有助于人们接受日心说。伽利略本来是哥白尼日心说的拥戴者,以他当时在知识界执牛耳的地位,自然也可说是当时日心说的代表人物。就天文学理论来说,伽利略并未提出什么新思想,但他通过望远镜提供的这些“证据”使日心说变得大为可信。伽利略使日心说在科学上获得了牢固的地位。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教会对日心说开始采取更加鲜明而强硬的反对态度,1616年,教廷正式宣布日心地动说为异端。
  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一,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二,连接行星和太阳的直线在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按照这一定律,行星的运动不是匀速的。三,各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轨道长轴的立方成正比。这三条定律无可争议地使得开普勒成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开普勒确定,行星并不是以正圆轨道而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旋转,这一点是观念上的巨大解放。随着第一定律的确立,天体轨道必然是最完美的形状即圆形这一观念退出了天文学研究。自古以来,人们凡想象天体的轨道,几乎不可能想到圆以外的任何几何图形,同样根深蒂固的是行星匀速运动的观念。这两项和地心说不同,地心说虽然一直是主导的学说,但也不断有人主张日心说,换言之,日心说不是不可想象的。但关于正圆和匀速,人们甚至没有想到要去怀疑。在这个基本意义上,正圆和匀速是比地心更深层次的确信。开普勒推翻了这两个观念,因此也就有着某种更深层的意义。
  对于一般观念来说,地心还是日心当然是一个远远更为重要的争论,它直接牵涉我们的直观宇宙图景,直接影响我们关于神、人、世界的其他观念。至于行星的运动是正圆抑或带一点点椭圆,是匀速抑或稍稍有点儿速度变化,则是技术性的争端。然而,行星运动的研究者知道,不放弃行星在正圆轨道上匀速运行,就不可能在数学上、在科学上证成日心说,日心说就仍然只是个观念,而不是科学结论。
  日心还是地心,圆还是椭圆,匀速还是变速,这些争论逐渐摆脱了人们的偏好,它们的结论只依赖于实证和计算。开普勒的工作表明,数学可以决定性地解决观念纠纷。通过开普勒,日心说已经远离思辨,在数理天文学上成为无可争辩的。尽管开普勒本人仍然充满中世纪的想象,尽管他尚未对行星轨道提供动力学解释,但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天文科学的基础,其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

  理论的整体性

  哥白尼之后,日心说和地心说以及其他相关问题都争论不断。但是,――不完全是事后诸葛亮――一个大趋势绝堤而来,有识之士很快一一转向日心说,或者像第谷那样,虽然没有接受日心说,也在相当程度上抛弃了地心说。
  这里有个疑问。哥白尼理论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