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232章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232章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25)。”
      “比丘!‘我是此’是妄想,‘我当有’是妄想,‘我当非有非无’是妄想,‘我当有
      色’是妄想,‘我当无色’是妄想,‘我当非有色非无色’是妄想,‘我当有想’是妄
      想,‘我当无想’是妄想,‘我当非有想非无想’是妄想,妄想是病,妄想是廱,妄
      想是箭。比丘!超越一切妄想的人被称为寂静的贤者。比丘!寂静的贤者没有生、
      老、〔死〕、动摇〔即不安〕、欲求。比丘!他没有任何再生的因缘。没有再生,
      怎么会有衰老呢?没有衰老,怎么会有死亡呢?没有死亡,怎么会有动摇呢?没有
      动摇,怎么会有欲求呢?因此,他可以得到解脱,知道:‘没有再生,尽苦之道已经
      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
  34。 说此法已,尊者弗迦逻娑利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293)。于是,尊者弗迦逻娑利见法得
      法,觉白净法,断疑度惑,更无余尊,不复由他,无有犹豫,已住果证,于世尊法
      得无所畏,即从⊕座起,稽首佛足,白曰:“世尊!我悔过,善逝!我自首。如愚、
      如痴、如不定、如不善解,不识良田,不能自知。所以者何?以我称如来、无所著
      、等正觉为君也。唯愿世尊听我梅过,我梅过已,后不更作。”
      当佛陀在说这个法的时候,尊者弗迦逻娑利远离烦恼污秽,生起清净的智慧,能够
      了知缘起法。于是,尊者弗迦逻娑利亲自体证佛陀所说的法,断除一切的疑惑,不
      会再接受其他的宗教导师及其说法,不再有犹豫,证得初果,对于佛陀的教法有坚
      定的信心,没有丝毫的疑惑犹豫。他从座起身,顶礼佛足,告诉佛陀:“我向佛陀
      忏悔,向佛陀自首。我是愚痴者、心不安定者、不善知者,不知福田的对象。为什
      么呢?因为我称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为朋友,这是不应该的。请佛陀接受我
      的忏悔,接受我的表白,我忏悔后,一定会防护自己不再犯过。”
  35。 世尊告曰∶ “比丘!汝实愚痴,汝实不定,汝不善解,谓称如来、无所著、等正觉
      为君也。比丘!若汝能自悔过,见已发露,护不更作者,比丘!如是,则于圣法律
      中益而不损,谓能自悔过,见已发露,护不更作。”
      佛陀回答说:“的确!比丘!你实在是个愚痴者、心不安定者、不善知者。为什么
      呢?因为你错误地称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为朋友。不过你能忏悔、表白、防
      护自己不再犯过,如此,比丘!能够忏悔、表白、防护自己不再犯过者,必定能在

八七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八八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2)分别六界经第一

      贤圣的教法与戒律中有所增长,不会退失。”
  36。 佛说如是,尊者弗迦逻娑利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尊者弗迦逻娑利对于佛陀所说,很欢喜地接受。


      (一六三)中阿含根本分别品分别六处经第二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 ,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为汝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
      净,显现梵行(25),谓分别六处(184)经。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我现在要为你们解说在文义上彻底清净,会导致尽苦之
      法,即关于六处之法。你们应当专心听,并且好好地思惟义理。”
   3。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唯当受教。”
      比丘众回答说:“是的,佛陀!”
   4。 佛言:“汝等六处当知内也(1536),六更乐处(1511)当知内,十八意行(1512)当知内,三十六刀当知
      内(1537)。于中断彼成就是(1538)。无量说法当知内(1539)。三意止,谓圣人所习,圣人所习已,众
      可教(1540)。无上调御士者,调御士趣一切方(1541)。是谓分别六处经事(1542)。”
      佛陀说:“你们应知道六内处,应知道六外处,应知道六触处,应知道十八意行,应

八九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九○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3)分别六处经第二

      知道众生的三十六种状态。此中,依此断此。应知道无量说法。有三念处是圣人所
      修习,因为修习此三念处,圣人成为适合教导大众时导师。在调御师中,他被称为
      应被调御者的无上调御师。这就是六处分别的略说。”
   5。 “六处当知内者,此何因说?谓眼处,耳、鼻、舌、身、意处。六处当知内者,因
      此故说。”
      “‘应知道六内处,应知道六外处。’这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有眼、耳、鼻、舌、
      、身、意处。就是根据这个而说:‘应知道六内处。’有色、声、香、味、触、法处。
      就是根据这个而说:‘应知道六外处。’”
   6。 “六更乐处当知内者,此何因说?谓眼更乐为见色,耳更乐为闻声,鼻更乐为嗅香
      ,舌更乐为尝味,身更乐为觉触,意更乐为知法(1515),六更乐处当知内者,因此故说。
      ”
      “‘应知道六触处。’这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有眼触处、耳触处、鼻触处、舌触处
      、身触处、意触处。就是根据这个而说:‘应知道六触处。’”
   7。 “十八意行当知内者,此何因说?比丘者,眼见色已,分别色喜住,分别色忧住
      分别色舍住(1516)。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已,分别法喜住,分别法忧住,分别法
      舍住。是谓分别六喜、分别六忧、分别六舍,总说十八意行。十八意行当知内者,
      因此故说。”
      “‘应知道十八意行。’这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当眼睛认知到物质时,他伺察〔令
      心〕喜悦的物质、伺察〔令心〕忧愁的物质、伺察〔令心〕平衡的物质。同理,耳
      朵认知到声音、鼻子认知到味道、舌头认知到滋味、身体认知到接触也是一样,当
      他的意念认知到概念时,他伺察〔令心〕喜悦的概念、伺察〔令心〕忧愁的概念、
      伺察〔令心〕平衡的概念。这六种〔令心〕喜悦的伺察、六种(令心〕忧愁的伺察
      、六种〔令心〕平衡的伺察,合起来就是十八意行。就是根据这个而说:‘应知道十
      八意行。’”
   8。 “三十六刀当知内者,此何因说?有六喜依着、有六喜依无欲、有六忧依着、有六
      忧依无欲、有六舍依着、有六舍依无欲(1543)。”
      “‘应知道众生的三十六种状态。’这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有六种依在家之喜、六
      种依出离家之喜、六种依在家之忧、六种依出离之忧、六种依在家之舍、六种种依出离

九一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九二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3)分别六处经第二

      之舍。”
   9。 “云何六喜依着?云何六喜依无欲?眼见色已生喜,当知二种,或依着,或依无欲
      。云何喜依着?眼知色可喜、意念、爱色、欲相应乐,未得者欲得,已得者忆已生
      喜(1544) ,如是喜,是谓喜依着。云何喜依无欲?知色无常、变易、尽、无欲、灭、息,
      前及今一切色无常、苦、灭法,忆已生喜(1545),如是喜,是谓喜依无欲。如是耳、鼻、
      舌、身,意知法已生喜,当知二种,或依着,或依无欲。云何喜依着?意知法可喜
      、意念、爱法、欲相应乐,未得者欲得,已得者忆已生喜,如是喜,是谓喜依着。
      云何喜依无欲?知法无常、变易、尽、无欲、灭、息,前及今一切法无常、苦、灭
      法,忆已生喜,如是喜,是谓喜依无欲。”
      “什么是六种依在家之喜?什么是六种依出离之喜?当眼睛认知到物质时,会依二
      种情形而生起喜,依在家〔即因欲乐〕或依出离〔即因智慧〕。什么样的喜是依在
      家而生起的喜?当得到或觉察到眼睛所认知到可爱、可乐、可意、适意、关系到世
      间利益之物质的获得时,或者回想以前所得到,现在已经过去、消失、变化时,而
      生起喜,这样的喜就是依在家而生起的喜。什么样的喜是依出离而生起的喜?当知
      道物质是无常的、会变化、会消失,以正慧如实观之:过去与现在的物质都是无常
      、苦、会变化的,而生起喜,这样的喜就是依出离而生起的喜。同理,耳朵认知到
      声音、鼻子认知到味道、舌头认知到滋味、身体认知到接触也是一样,当意念认知
      到概念时,会依二种情形而生起喜,依在家〔即因欲乐〕或依出离〔即因智慧〕。
      什么样的喜是依在家而生起的喜?当得到或觉察到意念所认知到可爱、可乐、可意
      、适意、关系到世间利益之概念的获得时,或者回想以前所得到,现在已经过去、
      消失、变化时,而生起喜,这样的喜就是依在家而生起的喜。什么样的喜是依出离
      而生起的喜?当意念认知到概念时,知道概念是无常的、会变化、会消失,以正慧
      如实观之:过去与现在的概念都是无常、苦、会变化的,而生起喜,这样的喜就是
      依出离而生起的喜。”
  10。 “云何六忧依着?云何六忧依无欲?眼见色已生忧,当知二种,或依着,或依无欲
      。云何忧依着?眼知色可喜、意念、爱色、欲相应乐,未得者不得,已得者过去、
      散坏、灭、变易,生忧,如是忧,是谓忧依着。云何忧依无欲?知色无常、变易、
      尽、无欲、灭、息,前及今一切色无常、苦、灭法,忆已作是念∶我何时彼处成就

九三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九四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3)分别六处经第二

      游?谓处诸圣人成就游。是为上具触愿恐怖,知苦忧生忧(1546),如是忧,是谓忧依无欲
      。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已生忧,当知二种,或依着,或依无欲。云何忧依
      着?意知法可喜、意念、爱法、欲相应乐,未得者不得,已得者过去、散坏、灭、
      变易,生忧,如是忧,是谓忧依着。云何忧依无欲?知法无常、变易、尽、无欲、
      灭、息,前及今一切法无常、苦、灭法,忆已作是念:我何时彼处成就游?谓处诸
      圣人成就游。是为上具触愿恐怖,知苦忧生忧,如是忧,是谓忧依无欲。”
      “什么是六种依在家之忧?什么是六种依出离之忧?当眼睛认知到物质时,会依二
      种情形而生起忧,依在家〔即因欲乐〕或依出离〔即因智慧〕。什么样的忧是依在
      家而生起的忧?当没有得到或觉察到眼睛所认知到可爱、可乐、可意、适意、关系
      到世间利益之物质的未能获得时,或者回想以前所未能得到,现在已经过去、消失
      、变化时,而生起忧,这样的忧就是依在家而生起的忧。什么样的忧是依出离而生
      起的忧?当知道物质是无常的、会变化、会消失,以正慧如实观之:过去与现在的
      物质都是无常、苦、会变化的,如实观之后,于无上解脱生起期望:何时我才能具
      足而住今天圣者所具足而住之处呢?如是,于无上解脱生起期望的人,因为期望而
      生起忧,这样的忧就是依出离而生起的忧。同理,耳朵认知到声音、鼻子认知到味
      道、舌头认知到滋味、身体认知到接触也是一样,当意念认知到概念时,会依二种
      情形而生起忧,依在家〔即因欢乐〕或依出离〔即因智慧〕。什么样的忧是依在家
      而生起的忧?当没有得到或觉察到意念所认知到可爱、可乐、可意、适意、关系到
      世间利益之概念的未能获得时,或者回想以前所未能得到,现在已经过去、消失、
      变化时,而生起忧,这样的忧就是依在家而生起的忧。什么样的忧是依出离而生起
      的忧?当知道概念是无常的、会变化、会消失,以正慧如实观之:过去与现在的概
      念都是无常、苦、会变化的,如实观之后,于无上解脱生起期望:何时我才能具足
      而住今天圣者所具足而住之处呢?如是,于无上解脱生起期望的人,因为期望而生
      起忧,这样的忧就是依出离而生起的忧。”
  11。 “云何六舍依着?云何六舍依无欲?眼见色已生舍,当知二种,或依着,或依无欲
      。云何舍依着?眼知色生舍,彼平等、不多闻、无智慧、愚痴凡夫,为色有舍,不
      离色,是谓舍依着(1547)。云何舍依无欲?知色无常、变易、尽、无欲、灭、息,前及今
      一切色无常、苦、灭法,忆已舍住,若有至意修习舍,是谓舍依无欲(1548)。如是耳、鼻

九五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九六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3)分别六处经第二

      、舌、身,意知法已生舍,当知二种,或依着,或依无欲。云何舍依着?意知法生
      舍,平等、不多闻、无智慧、愚痴凡夫,为法有舍,不离法,是谓舍依着。云何舍
      依无欲?意知法无常、变易、尽、无欲、灭、息,前及今一切法无常、苦、灭法,
      忆已舍住,若有至意修习舍,是谓舍依无欲。是为六喜依着、六喜依无欲、六忧依
      着、六忧依无欲、六舍依着、六舍依无欲,总说三十六刀。当知内者,因此故说。
      ”
      “什么是六种依在家之舍?什么是六种依出离之舍?当眼睛认知到物质时,会依二
      种情形而生起舍,依在家〔即因欲乐〕或依出离〔即因智慧〕。什么样的舍是依在
      家而生起的舍?愚痴糊涂的凡夫,未克服〔自己的〕限制、未克服〔行为的〕果报
      、不见危险的无闻凡夫,以眼睛看到物质之后,会生起舍。这样的舍未能超越物质
      ,因此这样的舍被称为依在家而生起的舍。什么样的舍是依出离而生起的舍?当知
      道物质是无常的、会变化、会消失,以正慧如实观之:过去与现在的物质都是无常
      、苦、会变化的,而生起舍。这样的舍超越物质,因此这样的舍被称为依出离而生
      起的舍。同理,耳朵认知到声音、鼻子认知到味道、舌头认知到滋味、身体认知到
      接触也是一样,当意念认知到概念时,会依二种情形而生起舍,依在家〔即因欲乐
      〕或依出离〔即因智慧〕。什么样的舍是依在家而生起的舍?愚痴糊涂的凡夫,未
      克服〔自己的〕限制、未克服〔行为的〕果报、不见危险时无闻凡夫,以意念认知
      到概念之后,会生起舍。这样的舍未能超越概念,因此这样的舍被称为依在家而生
      起的舍。什么样的舍是依出离而生起的舍?当知道概念是无常的、会变化、会消失
      ,以正慧如实观之;过去与现在的概念都是无常、苦、会变化的,而生起舍。这样
      的舍超越概念,因此这样的舍被称为依出离而生起的舍。这六种依在家之喜、六种
      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