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
25。 “若有比丘非俱解脱,非慧解脱,又非身证,复非见⊕到,亦非信解脱而有法行(1122)。云
何比丘而有法行?若有比丘一向决定信佛、法、众,随所闻法,便以慧增上观、增
上忍,如是比丘而有法行,此比丘我为说行无放逸。我见此比丘行无放逸,为有何
果,令我为此比丘说行无逸耶?或此比丘求于诸根,习善知识,行随顺住止,于二
果中必得一也,或于现法得究竟智,若有余者得阿那含(49)。谓我见此比丘行无放逸,
有如是果,是故我为此比丘说行无放逸。”
“此外,如果比丘不是俱解脱者,不是慧解脱者,也不是身证者,不是见到者,不
是信解脱者,而是法行者的话。什么样的比丘是法行者呢?如果比丘对于佛陀、佛
陀的教法、比丘僧团有坚定的信心,以少智慧观察佛陀教说之法,于法生喜悦,这
样的比丘就是法行者,这样的比丘我说:‘他尚有应以不放逸完成之事。’对于这种
我说:‘他尚有应以不放逸完成之事’的比丘,如果他努力不放逸,他会得到什么样
的结果呢?当他受用适当的卧具、亲近善知识、适当地导御六根时,他会得到二种
成就中的其中一种,即在现世中得到究竟的解脱智慧,或者还有余依,得到阿那含
果。对于这种我说:‘他尚有应以不放逸完成之事’的比丘,如果他努力不放逸,他
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26。 “若有比丘非俱解脱,非慧解脱,又非身证,复非见到,非信解脱,亦非法行而有
二一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一
二二 后大品第十六(195)阿湿具经第四
信行(1121)。云何比丘而有信行?若有比丘一向决定信佛、法、众,随所闻法,以慧观忍
,不如法行,如是比丘而有信行,此比丘我为说行无放逸。我见此比丘行无放逸,
为有何果,令我为此比丘说行无放逸耶?或此比丘求于诸根,习善知识,行随顺住
止,于二果中必得一也,或于现法得究竟智,若有余者得阿那含。谓我见此比丘行
无放逸,有如是果,是故我为此比丘说行无放逸,此诸比丘我说行无放逸。”
“此外,如果比丘不是俱解脱者,不是慧解脱者,也不是身证者,不是见到者,不
是信解脱者,不是法行者,而是信行者的话。什么样的比丘是信行者呢?如果比丘
对于佛陀、佛陀的教法、比丘僧团有坚定的信心,以少智慧观察佛陀教说之法,于
法生喜悦,但是不如法行者,这样的比丘就是信行者,这样的比丘我说:‘他尚有应
以不放逸完成之事。’对于这种我说:‘他尚有应以不放逸完成之事’的比丘,如果
他努力不放逸,他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当他受用适当的卧具、亲近善知识、适
当地导御六根时,他会得到二种成就中的其中一种,即在现世中得到究竟的解脱智
慧,或者还有余依,得到阿那含果。对于这种我说:‘他尚有应以不放逸完成之事’
的比丘,如果他努力不放逸,他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27。 “我不说一切诸比丘得究竟智,亦复不说一切诸比丘初得究竟智,然渐渐习学趣迹
,受教受诃(1868) ,然后诸比丘得究竟智,此诸比丘所得究竟智。云何渐渐习学趣迹,受
教受诃,然后诸比丘得究竟智,此诸比丘所得究竟智耶?或有信者便往诣,往诣已
便奉习,奉习已便一心听法,一心听法已便持法,持法已便思惟,思惟已便⊕评量,
评量已便观察。贤圣弟子观察已,身谛作证,慧增上观(1869),彼作是念:此谛我未曾身
作证,亦非慧增上观,此谛⊕令身作证,以慧增上观。如是渐渐习学趣迹,受教受诃
,然后诸比丘得究竟智,此诸比丘所得究竟智。”
“诸比丘!我不说一切比丘都可以〔在现世中〕得到究竟的解脱智慧,也不说一切
比丘都可以〔在学习的初期〕立刻得到究竟的解脱智慧。究竟的解脱智慧是由渐次
的学习、渐次的实行、渐次的修习,然后才能成就的。如何渐次的学习、渐次的实
行、渐次的修习,然后才能成就究竟的解脱智慧呢?有信心者会亲近〔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者会尊重〔善知识〕;尊重〔善知识〕者会专心听法;专心听法者
会忆持教法;忆持教法之后会观察法义;观察法义之后,便于法生喜悦;于法生喜
悦之后,善欲生起!善欲生起之后,便下定决心;下定决心之复,便仔细观察;仔
二三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一
二四 后大品第十六(195)阿湿具经第四
细观察之后,便努力修习;正确地努力修习之后,便以身体亲自体证最上的真理,
以智慧洞察而见之,心里想:‘这个真理是我未曾亲自体证,也未曾以智慧洞察而见
之,现在我已经以身体亲自体证最上的真理,并且以智慧洞察而见之。’究竟的解
脱智慧就是要如此渐次的学习、渐次的实行、渐次的修习,然后才能成就。”
28。 于是,世尊告曰:“阿湿具!弗那婆修!有法名四句(1870),我欲为汝说,汝等欲知
耶?”
于是,佛陀说:“阿湿具!弗那婆修!我要为你们说四句之法,你们想要听吗?”
29。 阿湿具及弗那婆修白曰:“世尊!我等是谁,何由知法?”
阿湿具与弗那婆修回答说:“佛陀!我们是谁,为什么需要知道这个法?”
30。 于是,世尊便作是念:此愚痴人,越过于我此正法律极大久远。“若有法律师贪着食
、不离食者,彼弟子不应速行放逸,况复我不贪着食、远离于食(1871)?信弟子者应如是
说:‘世尊是我师,我是世尊弟子,世尊为我说法,善逝(109)为我说法,令我长夜得义
,得饶益,安隐快乐。’”
于是,佛陀心里想:“这二个愚痴者已经远离我的正法与戒律很久的时间了。”佛陀
说:“诸比丘!即使是一位以财物为重、财物之继承者、亲近财物而住的尊师,对他
而言,〔被弟子〕如此的争论也是不适当的,即‘如果我们得到这个,我们便做这
个。如果我们得不到这个,我们便不做这个。’诸比丘!更何况是完全不亲近财物
而住的如来呢?〔对佛陀〕有信心的弟子应该这样说:‘佛陀!您是我的老师,我是
您的弟子,请佛陀为我说法,请善逝为我说法,使我们长期得到佛法的利益,得到
安隐快乐。’”
31。 “彼信弟子于世尊境界多有所作,于世尊境界多所饶益,于世尊境界多有所行,入
世尊境界,止世尊境界者。若游东方,必得安乐,无众苦患;若游南方、西方、北
方者,必得安乐,无众苦患。若信弟子于世尊境界多有所作,于世尊境界多所饶益
,于世尊境界多有所行,入世尊境界,止世尊境界者,我尚不说诸善法住,况说衰
退?但当昼夜增长善法而不衰退。若信弟子于世尊境界多有所作,于世尊境界多所
饶益,于世尊境界多有所行,入世尊境界,止世尊境界者,于二果中必得一也,或
于现世得究竟智,或复有余得阿那含。”
“〔对佛陀〕有信心的弟子欢喜受持佛陀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反覆修习佛陀所教
二五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
二六 后大品第十六(195)阿湿具经第四
说的正法与戒律,必定能在正法与戒律中得到佛法的利益,安住于佛陀所教说的正
法与戒律之中。当他游行至东方时,必定能得到安乐,没有任何的痛苦烦恼;当他
游行至南方、西方、北方时,必定能得到安乐,没有任何的痛苦烦恼。〔对佛陀〕
有信心的弟子欢喜受持佛陀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反覆修习佛陀所教说的正法与戒
律,必定能在正法与戒律中得到佛法的利益,安住于佛陀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之中
,虽然我不说他具足一切善法,但也不会说他会衰退,他只会日夜增长善法,不会
衰退。〔对佛陀〕有信心的弟子欢喜受持佛陀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反覆修习佛陀
所教说的正法与戒律,必定能在正法与戒律中得到佛法的利益,安住于佛陀所教说
的正法与戒律之中,而且会得到二种成就中的其中一种,即在现世中得到究竟的解
脱智慧,或者还有余依,得到阿那含果。”
32。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一九六)中阿含后大品周那经第五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跋耆(89),在舍弥村(187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跋耆国的舍弥村。
2。 尔时,沙弥(497)周那(78)于彼波和(1205)中而受夏坐(112) ,彼波和中有一尼揵(165) ,名日亲子,在彼命
终。终后不久,尼揵亲子诸弟子等各各破坏,不共和合,各说破坏,不和合事,斗
讼相缚,相憎共诤:“我知此法,汝不知也。汝知何法,如我所知?我齐整,汝不
齐整(1873)。我相应,汝不相应。应说前而说后,应说后而说前。我胜,汝不如。我问汝
事,汝不能答;我已伏汝,当复更问。若汝动者,我重缚汝(1874)。”更互憍傲,但求胜
说,而无诃者。尼揵亲子若有在家白衣(498)弟子,彼皆厌患此尼揵亲子诸弟子等。所以
者何?以其所说恶法律故,非是出要,不趣正觉,亦非善逝之所说也,崩坏无⊕住,
无所依怙。彼所尊师,亦非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也(1875)。
有一次,沙弥周那在波和城结夏安居,此时,尼揵亲子正好在波和城命终。尼揵亲
子命终后不久,他的出家弟子们互相破坏,不和合共住,互相攻击,不和合共事,
二七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
二八 后大品第十六(196)周那经第五
诤论斗争,互相攻讦:“我知道这个法,你不知道这个法。你怎能知道我所知道的法
?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是〔言行 一致者,你不是〔言行〕一致者。应被
先说者你最后才说,应被后说者你却先说。我是殊胜者,你是卑劣者。你所想的是
相反的,你的话已被驳斥,你是被折伏者。去吧!再学习吧!如果可能的话,使自
已〔从被驳斥的言论中〕解脱吧!”他们彼此攻击对方,只为求胜,没有人可以诃
责他们。尼揵亲子的在家弟子,对于尼揵亲子的出家弟子们感到厌恶。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既不守护又恶说教法与戒律,〔使其成为〕非出离〔法〕、无助于寂静、
由未正等正觉者所说,并且破坏塔庙,〔使弟子〕没有归依处。
3。 于是,沙弥周那受夏坐讫,过三月已,补治衣竟,摄衣持钵(115),往舍弥村,⊕住舍弥村
尸摄和林(222)。沙弥周那往诣尊者(77)阿难(314)所,到已礼足,却坐一面。尊者阿难问曰:“
贤者(120)周那!从何所来?何处夏坐?”
于是,沙弥周那经过三个月的结夏安居之后,修补衣服,收摄卧具,执持衣钵,前
往舍弥村,住在舍弥村北边的尸摄和林之中。沙弥周那便前往尊者阿难的住处,顶
礼之后,坐在一旁。尊者阿难便问:“贤者周那!你从什么地方来?在什么地方结夏
安居呢?”
4。 沙弥周那答曰:“尊者阿难!我从波和来,于波和中而受夏坐。尊者阿难!彼波和
中有一尼揵,名曰亲子,在彼命终。终后不久,尼揵亲子诸弟子等各各破坏,不共
和合,各说破坏,不和合事,斗讼相缚,相憎共诤:‘我知此法,汝不知也。汝知
何法,如我所知?我齐整,汝不齐整。我相应,汝不相应。应说前而说后,应说后
而说前。我胜,汝不如。我问汝事,汝不能答;我已伏汝,当后更问。若汝动者,
我重缚汝。’更互憍傲,但求胜说,而无诃者。尼揵亲子若有在家白衣弟子,彼皆
厌患此尼揵亲子诸弟子等。所以者何?以其所说恶法律故,非是出要,不趣正觉,
亦非善逝之所说也,崩坏无住,无所依怙。彼所尊师,亦非如来、无所著、等正觉
也。”
沙弥周那回答说:“尊者阿难!我从波和城来,在波和城结夏安居。尊者阿难!尼
揵亲子在波和城命终。尼揵亲子命终后不久,他的出家弟子们互相破瓖,不和合共
住,互相攻击,不和合共事,诤论斗争,互相攻讦:‘我知道这个法,你不知道这
个法。你怎能知道我所知道的法?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是〔言行〕一致者
二九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
三○ 后大品第十六(196)周那经第五
,你不是〔言行〕一致者。应被先说者你最后才说,应被后说者你却先说。我是殊
胜者,你是卑劣者。你所想的是相反的,你的话已被驳斥,你是被折伏者。去吧!
再学习吧!如果可能的话,使自己〔从被驳斥的言论中〕解脱吧!’他们彼此攻击
对方,只为求胜,没有人可以、诃责他们。尼揵亲子的在家弟子,对于尼揵亲子的出
家弟子们感到厌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既不守护又恶说教法与戒律,〔使其成为
〕非出离〔法〕、无助于寂静、由未正等正觉者所说,并且破坏塔庙,〔使弟子〕
没有归依处。”
5。 尊者阿难闻已,语曰:“贤者周那!得因此说,可往见佛,奉献世尊。贤者周那!
今共诣佛,具向世尊而说此事,傥能因此得从世尊闻异法也。”
尊者阿难听了之后,说:“贤者周那!我们一起前往佛陀的处所,把这件事告诉佛陀
。贤者周那!我们去佛陀的处所,把这件事告诉佛陀,或许会因为这件事而听到佛
陀说其他的法。”
6。 于是,尊者阿难与沙弥周那俱往诣佛,稽首佛足。尊者阿难却住一面,沙弥周那却
坐一面。
于是,尊者阿难与沙弥周那一起前往佛陀的处所。尊者阿难顶礼佛足之后,站在一
旁,沙弥周那顶礼佛足之后,坐在一旁。
7。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今日沙弥周那来诣我所,稽首我足,却坐一面。我问曰:
‘贤者周那!从何所来?何处夏坐?’沙弥周那即答我曰:‘尊者阿难!我从波和来
,于波和中而受夏坐。尊者阿难!彼波和中有一尼揵,名曰亲子,在彼命终。终后
不久,尼揵亲子诸弟子等各各破坏,不共和合,各说破坏,不和合事,斗讼相缚,
相憎共诤:我知此法,汝不知也。汝知何法,如我所知?我齐整,汝不齐整。我相
应,汝不相应。应说前而说后,应说后而说前。我胜,汝不如。我问汝事,汝不能
答;我已伏汝,当后更问。若汝动者,我重缚汝。更互憍傲,但求胜说,而无诃者
。尼揵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