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359章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359章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eva kho aham bho yato addasam samane Gotame cattari padani
      athaham nittham agamam:sammasambuddho Bhagava; svakkhato
      Bhagavata dhammo; supatipanno sangho ti”(MN。 I。 p。176),中文
      译为“因为我看到佛陀的四种足迹,所以我得到这样的结论:世尊是
      正等正觉者,法是由世尊善说,僧众是正行者”。 
1334。 智慧刹利论士多闻决定,能伏世人,无所不知,则以诸见造作
      文章,行于世间:对应之巴利文为“Idhaham bho passami ekacce
      khattiyapandite nipupe kataparappavade valavedhirupe;
      vobhindanta manne caranti pannagatena ditthigatani”(MN。 I。
      p。176),中文译为“我见到有些有智慧的王族武士,他们是聪敏者,
      〔擅长〕 以事与他人论议,〔言论〕 犀利,我认为他们到处游行,
      以他们的智慧撕裂他人的见解”。 
1335。 我往沙门瞿昙所,问如是如是事,若能答者,当复重问;若不
      能答,便伏舍去:对应之巴利文为“imam mayam panham samanam
      Gotamam upasankamitva pucchissama; evan ce no puttho evam
      byakarissati evam assa mayam vadam aropessama; evan ce
      pi no puttho evam byakarissati evam pi 'ssa mayam vadam
                                                                                 259

                                                                                 260
      aropessamati。”(MN。 I。 p。176),中文译为“我们去到佛陀
      的住处后,将问他这个问题,当我们这样问时,如果他这样回答,我
      们会这样反驳他:当我们那样问时,如果他那样回答,我们会那样反
      驳他。” 
1336。 见已必信,彼象极大而有此迹。梵志!彼善象师或不信者:
      对应之巴利文为“yo hoti kusalo nagavaniko n'eva tava nittham
      gacchati: maha vata bho nago ti; tam kissa hetu”(MN。 I。 p。
      178); 中文译为“善于捕捉大象的人不会立刻得到这样的结论:这必
      定是一只巨大的〔公〕象。为什么呢?”
1337。 加梨蜜,身极高大:对应之巴利文为“vamanika”(MN。 I。
      p。178),中文译为“矮小的婆和蜜母象”。 
1338。 大象迹:对应之巴利文为“mahantam hatthipadam dighato ca
      ayatam tiriyan ca vitthatam ucca ca nisevitam”(MN。 I。 p。
      178),中文译为“巨大的足迹及高处磨擦的痕迹”。 
1339。 加罗梨,身极高大:对应之巴利文为“uccakalarika”
      (MN。 I。 p。178),中文译为“突牙的加罗梨母象”。 
1340。 大象迹:对应之巴利文为“mahantam hatthipadam dighato ca
      ayatam tiriyan ca vitthatam ucca ca nisevitam ucca ca
      dantehi aranjitani”(MN。 I。 p。178),中文译为
      “巨大的足迹、高处磨擦的痕迹及象牙刮过的痕迹”。
1341。 婆和菟,身极高大:对应之巴利文为“uccakaneruka”(MN。
      I。 p。178),中文译为“大牙的加梨菟母象”。 
1342。 大象迹:对应之巴利文为“mahantam hatthipadam dighato ca
      ayatam tiriyan ca vitthatam ucca ca nisevitam ucca ca
      dantehi aranjitani ucca ca sakhabhahgam”(MN。 I。 p。
      178),中文译为“巨大的饮足迹、高处磨擦的痕迹、象牙刮过的痕
      迹及断裂的树枝”。 
1343。 是谓如来所屈,如来所行,如来所服:对应之巴利文为“Idam pi 
      vuccati brahmana Tathagatapadam iti pi; Tathagatanisevitam
      iti pi; Tathagataranjitam iti pi。”(MN。 I。 p。
      181),中文译为“这被称为如来的足迹,如来所实行的,如来所留
      下的痕迹。” 
1344。 然彼不以此为讫。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法
      善,如来弟子圣众善趣,对应之巴利文为“Na tv eva tava
      ariyasavako nittham gacchati: sammasambuddho Bhagava;
      svakkhato Bhagavata dhammo; supatipanno sangho ti。”(MN。
      I。 p。181); 中文译为“但是,圣弟子尚未得到这样的结论:
      世尊是正等正觉者,法是由世尊善说,僧众是正行者。” 
1345。 慧观知漏而断漏:本书将《大正藏》中的“慧观断
                                                                                 261

                                                                                 262
      漏而知漏”,校勘为“慧观知漏而断漏”。因为(1)《中阿含第八
      一经念身经》(大一˙五五七下)作:“慧观知漏断漏”;(2)从
      四圣谛知苦断苦的次第而言,“知漏断漏”似乎比“断漏知漏”合理。 
1346。 失信,持戒、博闻、庶几、智慧亦复失之:《增一阿含经安
      般品第八经》(大二˙五八四下)作:“渐无有信,无有戒,无有
      闻,无有施,无有智慧”;杂阿含第九四经(大二˙二五下)作:“于
      戒闻施正见,悉皆忘失”。 
1347。 翳:音ㄧˋ,掩蔽。
1348。 何欲、何行、何立、何依、何讫耶:对应之巴利文为“kim adhippaya
      kim upavicara kim adhitthana kim abhinivesa kim pariyosana ti。”
      (AN。 III。 p。363); 中文译为“欲求是什么?思念〔探求、专心〕
      是什么?决心是什么?执着〔希望、倾向〕是什么?终极目标是什么?”
1349。 以自在为讫:对应之巴利文为“issariyapariyosana”(AN。
      III。 p。363),中文译为“终极目标是统治权”。
1350。 依于无对:对应之巴利文为“asapattibhinivesa”(AN。 III。 p。
      363),中文译为“执着是没有〔其他妻妾为〕 敌人”。 
1351。 依于无处:对应之巴利文为“akincannabhinivesa”
      (AN。 III。 p。363),中文译为“倾向是什么都没有”。
1352。 郁瘦歌逻:巴利文为“Esukari”,是舍卫城的婆罗门。 
1353。 诸梵志颇自知为四种姓施设四种奉事,为梵志施设奉事,为
      刹利、居士、工师施设奉事耶:对应之巴利文为“Kim pana…
      sabbo loko brahmananam etad abbhuanujanati; ima catasso
      paricariya pannapentati?”(MN。 II。 p。178),中文译为“一
      切世人都同意婆罗门所规定的这四种奉事吗?” 
1354。 但诸梵志自作是说:我于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
      从人至天,梵志不自知为四种姓施设四种奉事,为梵志施设奉事,为
      刹利、居士、工师施设奉事:在对应之巴利文经典中并无此句。 
1355。 云何奉事?若有奉事,因奉事故,有如无胜者,为是奉事耶?
      若有奉事,因奉事故,有胜无如者,为是奉事耶:对应之巴利文为
     “Yam va te paricarato paricariyahetu papiyo assa; na seyyo;
      yam va te paricarato paricariyahetu seyyo assa; na papiyo;
      kam ettha paricareyyasiti?”(MN。 II。 p。178),中文译为
      “如果有人由你奉事,因为奉事而生恶,变得更糟;如果有人由你
      奉事,因为奉事而不生恶,变得更好;你愿意奉事谁呢?” 
1356。 施设四种自有财物:对应之巴利文为“cattari dhanani
      pannapenti”(MN。 II。 p。180),中文译为“规
                                                                                 263

                                                                                 264
      定四种财物” 
1357。 失利:对应之巴利文为“akiccakari”(MN。 II。 p。180); 中
      文译为“未尽到责任”。 
1358。 犹如放牛人不能看牛者,则便失利:对应之巴利文为“gopo va 
      adinnam adiyamano”(MN。 II。 p。180),中文译为“犹如牧
      牛者窃取〔他人的〕财物”。 
1359。 田作:对应之巴利文为“kasigorakkham”(MN。 II。 p。
      180),中文译为“农业与畜牧”。 
1360。 麻:对应之巴利文为“asitabyabhangim”(MN。 II。 p。
      180),中文译为“镰刀与担棒”。 
1361。 但诸梵志自说:我于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
      至天,不自知为四种姓施设四种自有财物,为梵志施设自有财物,为
      刹利、居士、工师施设自有财物:在对应之巴利文经典中并无此句。
1362。 梵志!我自善解,善知诸法,为人施设息止法、灭讫法、觉
      道法、善趣法,施设自有财物:对应之巴利文为“Ariyam kho aham;
      brahmana; lokuttaram dhammam purisassa sandhanam pannapemi。
      。。。。。。。。。 Khattiyakule。。。。。。。 Brahmanakula。。。。。。。。。
      Vessakula…… Suddakula ce pi; brahmama; agarasma anagariyam
      pabbajito hoti; so ca Tathagatappaveditam dhammavinayam
      agamma panapatipata pativirato hoti 'adinnadana pativirato
      hoti; abrahmacariya pativirato hoti musavada pativirato hoti
      pisupovacaya pativirato hoti pharusavacaya pativirato hoti
      samphappalapa pativirato hoti anabhijjhalu hoti abyapannacitto
      hoti sammaditthi hoti; aradhako hoti nayam' dhammam kusalam。”
      (MN。 II。 p。181…182),中文译为“我宣说神圣超越世间之法为人的财物。
      婆罗门!王族武士从俗家离开而成为无家者,因为'修习'如来所说的教法
      与戒律,而远离杀生、偷盗、非梵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成为
      无贪欲者、无瞋恨者、正见者、善法真理的成就者。婆罗门、居士、
      工师从俗家离开而成为无家者,因为〔修习〕如来所说的教法与戒律,而
      远离杀生、偷盗、非梵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成为无贪欲者、
      无瞋恨者、正见者、善法真理的成就者。” 
1363。 梵志!于意云何?颇有梵志于此虚空不着不缚,不触不碍,
      刹利、居士、工师不然耶:在对应之巴利文经典中并无此句。 
1364。 燥猪狗槽、伊兰檀木及余弊木:对应之巴利文为“sapanadoniya va
      sukaradoniya va rajakadoniya elandakatthassa va uttararanim”
      (MN。 II。 p。183),中文译为“来自于狗食槽、猪食槽、染师所用槽、
      篦麻树的较好木片”。
                                                                                 265

                                                                                 266
1365。 梵志种胜,余者不如;梵志种白,余者皆黑;梵志得清净,非
      梵志不得清净。梵志梵天子,从彼口生,梵梵所化:对应之巴利文为
     “Brahmana va settho vanno; hino anno vanno; brahmana va
      sukko vanno; kanho anno vanno; brahmana va sujjhanti no 
      abrahmana; brahmana va Brahmuno putta orasa mukhato jata
      brahmaja brahmanimmita brahmadayada ti。”(MN。 II。 p。148),
      中文译为“婆罗门是尊贵的阶级,其他的阶级是卑劣的;婆罗门
      〔的肤色〕是白色的,其他〔阶级〕的〔肤色〕是黑色的;婆罗门
      是清净的,非婆罗门不是清净的。婆罗门是梵天的儿子,是梵天的
      子嗣,生自于梵天的口中,是梵天所生的,是梵天所创造的,
      是梵天的继承人。”
1366。 阿摄和逻延多那摩纳:巴利文为“Assalayana manava”,意
      思是“阿摄和逻延多那青年”。其中,“摩纳”(manava)是
      “青年、童子”的意思。 
1367。 余尼:巴利文为“Yona”,又译“叶筏那、叟那”是国家及其
      人民的名称,在印度的西北方。巴利文Yona,可能是指Ionian,
      即希腊人(Baktrian Greeks)。 
1368。 剑浮国:巴利文为“Kamboja”,又译“剑善提、菩提、剑浮
      沙、甘菩遮、剑蒲、甘菩”,十六大国之一,是出产马匹的地方。
1369。 如是,摩纳!梵志若正趣者,彼得善解,自知如法。刹利、
      居士、工师若正趣者,亦得善解,自知如法:对应之巴利文为
     “Ettha; Assalayana; brahmananam kim balam ko assaso yad 
      ettha brahmana evam ahamsu; Brahmana va settho vanno;
      hino anno vanno …pe… brahmadayada ti?”(MN。 II。 p。149),
      中文译为“阿摄和逻延多那!那么,婆罗门有何〔论据的〕力量,
      有何〔权威的〕支持,可以这样说:‘婆罗门是尊贵的阶级,
      其他的阶级是卑劣的;婆罗门〔的肤色〕 是白色的,其他〔阶级〕
      的〔肤色〕是黑色的;婆罗门是清净的,非婆罗门不是清净的。
      婆罗门是梵天的儿子,是梵天的子嗣,生自于梵天的口中,
      是梵天所生的,是梵天所创造的,是梵天的继承人’呢?”
1370。 瞿昙!甚奇!甚特!快说此喻,但诸梵志作如是说:对应之
      巴利文为“Kincapi bhavam Gotamo evam aha; atha kho ettha
      brahmana evam etam mannanti”(MN。 II。 p。149),中文译
      为“虽然佛陀这样说,可是婆罗门依旧如此思惟” 
1371。 或似父,或似母,或不似父母。汝云何说?彼为刹利?为梵
      志耶:对应之巴利文为“yo so brahmanakumarena khattiyakannaya
      putto
                                                                                 267

                                                                                 268
      uppanno siya; so matu pi sadiso pitu pi sadiso;“khattiyo”
      ti pi vattabbo “brahmano”ti pi vattabbo ti?”(MN。 II。 
      p。153),中文译为“这个由王族的女人与婆罗门的男人所生的儿子,
      等同于母亲,又等同于父亲,他是否应被称为王族及婆罗门呢?” 
1372。 或似父,或似母,或不似父母,我不说彼刹利,亦不说梵志。
      瞿昙!我但说彼他身:对应之巴利文为“so matu pi sadiso pitu
      pi sadiso;“khattiyo”ti pi vattabbo“brahmano”ti pi vattabbo。”
      (MN。 II。 p。153),中文译为“这个由王族的女人与婆罗门的男人
      所生的儿子,等同于母亲,又等同于父亲,他应被称为王族及婆罗门。” 
1373。 阿私罗仙人提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