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比丘住在村落的附近,在夜过天亮后,着衣持钵,进入村落乞食,但是不好好地
守护身体的行为,摄持六根,维持正当的忆念。或许他能宣说佛陀或其他佛弟子所
说过的法,并且因此而得到利益,例如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维持生活的公需
品。但是他对于利益产生染着,不知道染着的危险,不能断除染着,随意地受用这
些利益。所以他是一位没有遵守戒律,具足严重的邪恶行为,内心积弊败坏的人,
不是梵行者却自称梵行者,不是修行人却自称修行人。譬如婆罗门看到一只水獭,
便问它说:‘水獭!你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呢?’水獭回答说:‘婆罗门!这里的
水池本来清澈盈满,有许多莲花、莲藕,以及鱼、龟,是我依住之处,但是现在已
经干枯了。因为害怕人类,所以我要离开这里,前往大河。’同理,比丘也是一样
,他所做的邪恶不善污秽的行为,是造成轮回的根本,是遭受烦恼痛苦报应、生老
病死的原因。所以比丘不应该如水獭一样,不应该为了生存而从事不如法的行为,
应当清净身体的行为,清净嘴巴、意念的行为,学习住在没有干扰之处,穿着从污
二一九 中阿含经卷第十三
二二○ 王相应品第六(65)乌鸟喻经第八
物堆捡来的衣服,过着乞食的生活,次第乞食,少欲知足,安住于偏远处,努力修
习正念、正智、正定、正慧,使心离欲。”
11。 “彼究暮鸟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吾说此喻有何义耶?若有比丘依村邑
行,比丘平旦着衣持钵,入村乞食,不护于身,不守诸根,不立正念,彼入他家教化
说法,或佛所说,或声闻所说,因此得利,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
彼得利已,染着触猗,不见灾患,不能舍离,随意而用。彼比丘○ 行恶戒,成就恶
法,最在其边,生弊腐败,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犹如梵志见究暮○ 鸟已,
而问之曰:‘善来,究暮○ 鸟!汝从何来?为欲何去?’答曰:‘梵志!此池本时清泉
盈溢,饶藕多华,鱼龟满中,我昔所依,而今枯槁。梵志当知:我今欲去,依彼死
牛聚处栖宿,或依死驴,或依死人聚处栖宿,我今欲去,唯畏于人。’吾说比丘亦
复如是,依恶不善秽污之法,为当来有本、烦热苦报、生老病死因,是以比丘莫行
如究暮,莫依非法以自存命,当净身行,净口、意行,住无事中,着粪扫衣,常行
乞食,次第乞食,少欲知足,乐住远离而习精勤,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常
当远离,应学如是。”
“我说:‘究暮鸟与婆罗门交谈之后便离去。’你们是否了解这个譬喻的法义呢?
如果有比丘住在村落的附近,在夜过天亮后,着衣持钵,进入村落乞食,但是不好
好地守护身体的行为,摄持六根,维持正当的忆念。或许他能到居士家中宣说佛陀
或其他佛弟子所说过的法,并且因此而得到利益,例如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
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但是他对于利益产生染着,不知道染着的危险,不能断除染着
,随意地受用这些利益。所以他是一位没有遵守戒律,具足严重的邪恶行为,内心
积弊败坏的人,不是梵行者却自称梵行者,不是修行人却自称修行人。譬如婆罗门
看到一只究暮鸟,便问它说:‘究暮鸟!你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呢?’究暮鸟回答
说:‘婆罗门!这里的水池本来清澈盈满,有许多莲花、莲藕,以及鱼、龟,是我
依住之处,但是现在已经干枯了。因为害怕人类,所以我要离开这里,前往弃置死
牛、死驴或死人之处,作为我休息止宿的地方。’同理,比丘也是一样,他所做的
邪恶不善污秽的行为,是造成轮回的根本,是遭受烦恼痛苦报应、生老病死的原因
。所以比丘不应该如究暮鸟一样,不应该为了生存而从事不如法的行为,应当清净
身体的行为,清净嘴巴、意念的行为,学习住在没有干扰之处,穿着从污物堆捡来
二二一 中阿含经卷第十三
二二二 王相应品第六(65)乌鸟喻经第八
的衣服,过着乞食的生活,次第乞食,少欲知足,安住于偏远处,努力修习正念、
正智、正定、正慧,使心离欲。”
12。 “时,彼鹫鸟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吾说此喻有何义耶?若有比丘依村邑
行,比丘平旦着衣持钵,入村乞食,不护于身,不守诸根,不立正念,彼入他家教
化说法,或佛所说,或声闻所说,因此得利,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
具。彼得利已,染着触猗,不见灾患,不能舍离,随意而用。彼比丘行恶戒,成就
恶法,最在其边,生弊腐败,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犹如梵志见鹫鸟已,
而问之曰:‘善来,鹫鸟!汝从何来?为欲何去?’答曰:‘梵志!我从大墓复至大
墓杀害而来,我今欲食死象之肉,死马、死牛、死人之肉,我今欲去,唯畏于
人。’吾说比丘亦复如,?依恶不善秽污之法,为当来有本、烦热苦报、生老病死因
⊙,是以比丘莫行鹫鸟,莫依非法以自存命,当净身行,净口、意行,住无事中,着
粪扫衣,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少欲知足,乐住远离而习精勤,立正念、正智、正
定、正慧,常当远离,应学如是。”
“我说::‘鹫鸟与婆罗门交谈之后便离去。’你们是否了解这个譬喻的法义呢?如
果有比丘住在村落的附近,在夜过天亮后,着衣持钵,进入村落乞食,但是不好好
地守护身体的行为,摄持六根,维持正当的忆念。或许他能到居士家中宣说佛陀或
其他佛弟子所说过的法,并且因此而得到利益,例如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维
持生活的必需品。但是他对于利益产生染着,不知道染着的危险,不能断除染着,
随意地受用这些利益。所以他是一位没有遵守戒律,具足严重的邪恶行为,内心积
弊败坏的人,不是梵行者却自称梵行者,不是修行人却自称修行人。譬如婆罗门看
到一只鹫鸟,便问它说:‘鹫鸟!你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呢?’鹫鸟回答说:‘婆
罗门!我本来依住在坟场,以猎食而活,现在我想依死象、死马、死牛或死人之肉
而活,但是又害怕人类,所以要离开这里。’同理,比丘也是一样,他所做的邪恶
不善污秽的行为,是造成轮回的根本,是遭受烦恼痛苦报应、生老病死的原因。所
以比丘不应该如鹫鸟一样,不应该为了生存而从事不如法的行为,应当清净身体的
行为,清净嘴巴、意念的行为,学习住在没有干扰之处,穿着从污物堆捡来的衣服
,过着乞食的生活,次第乞食,少欲知足,安住于偏远处,努力修习正念、正智、
正定、正慧,使心离欲。”
二二三 中阿含经卷第十三
二二四 王相应品第六(65)乌鸟喻经第八
13。 “彼食吐鸟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吾说此喻有何义耶?若有比丘依村邑
行,比丘平旦着衣持钵,入村乞食,不护于身,不守诸根,不立正念,彼入比丘尼
房教化说法,或佛所说,或声闻所说,彼比丘尼入若干家说好说恶,受信施物持与
比丘,因此得利,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彼得利己,染着触猗,不
见灾患,不能舍离,随意而用。彼比丘行恶戒,成就恶法,最在其边,生弊腐败,
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犹如梵志见食吐鸟己,而问之曰:‘善来,食吐鸟!
汝从何来?为欲何去?’答曰:‘梵志!汝见向者鹫鸟去耶?我食彼吐,我今欲去,
唯畏于人。’吾说比丘亦复如是,?依恶不善秽污之法,为当来有本、烦热苦报、生
老病死因⊙,是以比丘莫行如食吐鸟,莫依非法以自存命,当净身行,净口、意行,
住无事中,着粪扫衣,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少欲知足,乐住远离而习精勤,立正
念、正智、正定. 正慧,常当远离,应学如是。”
“我说:‘食吐鸟与婆罗门交谈之后便离去。’你们是否了解这个譬喻的法义呢?
如果有比丘住在村落的附近,在夜过天亮后,着衣持钵,进入村落乞食,但是不好
好地守护身体的行为,摄持六根,维持正当的意念。他进入比丘尼住处宣说佛陀或
其他佛弟子所说过的法,比丘尼再到居士家做无益之言说,并且把居士所布施物供
养比丘,使比丘因此而得到利益,例如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维持生活的必需
品。但是他对于利益产生染着,不知道染着的危险,不能断除染着,随意地受用这
些利益。所以他是一位没有遵守戒律,具足严重的邪恶行为,内心积弊败坏的人,
不是梵行者却自称梵行者,不是修行人却自称修行人。譬如婆罗门看到一只食吐鸟
,便问它说:‘食吐鸟!你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呢?’食吐鸟回答说:‘婆罗门!
你看见刚才离开的鹫鸟吗?我就是吃它所吐出的,因为害怕人类,所以要离开这里
。’同理,比丘也是一样,他所做的邪恶不善污秽的行为,是造成轮回的根本,是
遭受烦恼痛苦报应、生老病死的原因,所以比丘不应该如食吐鸟一样,不应该为了
生存而从事不如法的行为,应当清净身体的行为,清净嘴巴、意念的行为,学习住
在没有干扰之处,穿着从污物堆捡来的衣服,过着乞食的生活,次第乞食,少欲知
足,安住于偏远处,努力修习正念、正智、正定、正慧,使心离欲。”
14。 “时,彼豺兽与此梵志共论是已,便舍而去。吾说此喻有何义耶?若有比丘依贫村
住,彼若知村邑及城郭中多有智慧精进梵行者,即便避去。若知村邑及城郭中无有
二二五 中阿含经卷第十三
二二六 王相应品第六(65)乌鸟喻经第八
智慧精进梵行者,而来住中,或九月,或十月。诸比丘见已,便问:‘贤者(120)!何处游
行?’彼即答曰:‘诸贤!我依某处贫村邑行。’诸比丘闻已即作是念:此贤者难行
而行。所以者何?此贤者乃能依某贫村邑行。诸比丘等便共恭敬、礼事、供养,因
此得利,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彼得利已,染着触猗,不见灾患,
不能舍离,随意而用。彼比丘行恶戒,成就恶法,最在其边,生弊腐败,非梵行称
梵行,非沙门称沙门。犹如梵志见豺兽已,而问之曰:‘善来,豺兽!汝从何来?为
欲何去?’答曰:‘梵志!我从深涧至深涧,从榛莽至榛莽,从僻静至僻静处来,我
今欲食死象之肉,死马、死牛、死人之肉,我今欲去,唯畏于人。’吾说比丘亦复
如是,?依恶不善秽污之法,为当来有本、烦热苦报、生老病死因⊙,是以比丘莫行
如豺,莫依非法以自存命,当净身行,净口、意行,住无事中,着粪扫衣,常行乞
食,次第乞食,少欲知足,乐住远离而习精勤,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常当
远离,应学如是。”
“我说:‘豺狼与婆罗门交谈之后便离去。’你们是否了解这个譬喻的法义呢?如
果有比丘住在穷困村落的附近,知道该村落附近有努力修习梵行的智者,他便离去
。如果知道该村落附近没有努力修习梵行的智者,他便住下来,甚至达九个月或十
个月之久。其他的比丘看见他,会问他说:‘贤者!目前住在哪里呢?’他回答说
:‘各位贤者!我目前住在某某穷困村落的附近。’比丘们听到他的回答,心里会
想:这位贤者真是了不起。为什么呢?因为他能够住在穷困村落的附近。于是,比
丘们便尊重、恭敬、供养他,他因此而得到利益,例如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
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但是他对于利益产生染着,不知道染着的危险,不能断除染着
,随意地受用这些利益。所以他是一位没有遵守戒律,具足严重的邪恶行为,内心
积弊败坏的人,不是梵行者却自称梵行者,不是修行人却自称修行人。譬如婆罗门
看到一只豺狼,便问它说:‘豺狼!你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呢?’豺狼回答说:‘
婆罗门!我本来依住于两山之间的流水,或是草木茂盛的地方,或是幽静的地方。
现在我想依死象、死马、死牛或死人之肉而活,但是又害怕人类,所以要离开这里
。’同理,比丘也是一样,他所做的邪恶不善污秽的行为,是造成轮回的根本,是
遭受烦恼痛苦报应、生老病死的原因。所以比丘不应该如豺狼一样,不应该为了生
存而从事不如法的行为,应当清净身体的行为,清净嘴巴、意念的行为,学习住在
二二七 中阿含经卷第十三
二二八 王相应品第六(65)乌鸟喻经第八
没有干扰之处,穿着从污物堆捡来的衣服,过着乞食的生活,次第乞食,少欲知足
,安住于偏远处,努力修习正念、正智、正定、正慧,使心离欲。”
15。 “彼时,乌鸟面诃梵志已,便舍而去。吾说此喻有何义耶?若有比丘依贫无事处而
受夏坐(112),彼若知村邑及城郭中多有智慧精进梵行者,即便避去。若知村邑及城郭中
无有智慧精进梵行者,而来住中二月、三月。诸比丘见已,问曰:‘贤者!何处夏
坐?’答曰:‘诸贤!我今依某贫无事处而受夏坐,我不如彼诸愚痴辈,作床成就,
具足五事(698)而住于中,中前中后,中后中前,口随其味,味随其口,求而求,索而
索。’时,诸比丘闻已,即作是念:此贤者难行而行。所以者何?此贤者乃能依某
贫无事处而受夏坐。诸比丘等便共恭敬、礼事、供养,因此得利,衣被、饮食、床
褥、汤药,诸生活具。彼得利已,染着触猗,不见灾患,不能舍离,随意而用。彼
比丘行恶戒,成就恶法,最在其边,生弊腐败,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犹
如梵志见乌鸟已,而问之曰:‘善来,乌鸟!汝从何来?为欲何去?’答曰:‘梵
志!汝强额痴狂,何为问我:汝从何来?为欲何去?’吾说比丘亦复如是,? 依恶不
善秽污之法,为当来有本、烦热苦报、生老病死因⊙,是以比丘莫行如乌,莫依非法
以自存命,当净身行,净口、意行,住无事中,着粪扫衣,常行乞食,次第乞食,
少欲知足,乐住远离而习精勤,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常当远离,应学如
是。”
“我说:‘乌鸦当面诃责婆罗门之后便离去。’你们是否了解这个譬喻的法义呢?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