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

第4章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第4章

小说: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的依靠者、救护者、亲友、方便和大悲,哪怕是药师佛亲自降临也无法延缓寿
命已尽的死亡。是故不要被懈怠、懒惰所控制,应当诚心修持对临终决定有利益
的殊胜正法。

三者、思维高僧大德而修无常:在此贤劫中,过去出世的胜观佛(毗婆尸佛)、
宝髻佛(尸弃佛)等七佛及其不可思议之声闻、缘觉、阿罗汉众眷属,以三乘佛
法利益无量的所化众生,然而现在只有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存在,除此以外诸佛都
已趣入涅槃,教法也逐渐隐没。现在此教法中,各大声闻、缘觉及其五百阿罗汉
眷属众,虽然有许多已出世,但他们也次第于法界中趣入无余涅盘。此外,在印
度圣地虽然已出世具足地道功德、众多神通、无碍神变的结集经教之五百阿罗汉
及二胜六庄严、八十大成就者等,而现在已无一人在世,仅有记载他们出世情况
的传记尚留存于世。在藏地雪域,邬金第二佛广转成熟解脱法轮时,出世了君臣
二十五大成就者,耶瓦八十大成就者等,后来又涌现了旧派(宁玛巴)的索宿努
三师、新派的玛尔米塔三师等不可思议的智者及成就者。他们大多已获得了成就
的果位,四大自在,示现有实变为无实、无实变为有实等离奇之神变,火不能焚、
水不能溺、土不能压、不堕险地,远离了一切四大的损害。

例如,米拉日巴尊者在尼泊尔的尼祥嘎达雅山洞中禁语而住时,来了许多猎人问
道:“你是人还是鬼?”尊者没有回答,只是直视虚空而安坐。他们首先向尊者
射了许多毒箭但没能射中,又把尊者拖到水中、丢下深渊。然而尊者依旧返回到
原地安坐。他们在尊者的身上堆积木柴点火,火却不能燃烧。曾经虽然出世了许
多象这样的大成就者,但最终一切都显示无常的本性,现在仅有传记存在而已。
我们这些人以往昔恶业为因,被恶缘之风吹动,由恶劣习气相联结,心的相续依
靠四大假合的不净肉身,无法确定这样虚假的身相于何时何地毁灭,因此从现在
起应三门精进修善。

四者、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寿命长达数劫、具足威光的诸天人和仙人也不能
摆脱死亡。如世间的尊主梵天、帝释天、遍入天、大自在天等寿命可住多劫,身
高可达一由旬及闻距,并且具有胜过日月的威光,但他们也无法摆脱死亡。《功
德藏》云:“梵帝自在转轮王,无法摆脱死魔主。”此外,具有五种神通的天人
及仙人,虽然以神变力可以行走于虚空中,但最终他们也不能摆脱死亡。《解忧
书》云:“大仙具五通,能行于虚空,然而却不能,至于无死处”。人间也是同
样,财势极高的诸转轮王、印度圣地的众敬王延袭下来的统治南瞻部洲的不可思
议的国王、还有三巴拉王和三十七赞扎王等印度东西方之地位显赫、财富兴盛的
许多国王虽已出世,而现在却无一人在世。

在西藏雪域,自从除盖障菩萨的化身国王涅赤赞普以来,已出世了天座七王、地
贤六王、中德八王、初赞五王、幸福期十三代、极乐五代等(现在都已逝去)。
法王松赞干布(观音菩萨的化身)时期,上至尼泊尔下至中国境地以上,皆以幻
化的军队征服;天子赤松德赞(文殊菩萨的化身)在位期间,统辖了南瞻部洲的
三分之二;法王热巴坚时,在印度恒河边竖立一铁碑,作为印度与西藏的界限,
并且征服了印度、中国、格萨、达苏等许多国家作为附属国,之后每逢新年宴会,
各国使臣需在同一天内聚会拉萨城、进贡等等。然而现在这些也都成了历史记载,
除此之外无有任何留存下来。若思维上述道理,那么我们现在的住房、受用、眷
属、权势等虽然自以为比较善妙的,但与前人相比,就如同蜂巢一样。所以应当
观修:这些有什么恒常稳固的呢?

五者、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总的思维劫之增减也是无常。在往昔最初劫时,
天空无有日月,所有的人都是自身发光,他们以神变在空中行走,身高可达数由
旬,以甘露为食,幸福美满可与天人相媲美。然而由于众生的烦恼和不善业的缘
故,人们的各种福报逐渐衰败,变成了现在这种状况。如今人们的烦恼也是越来
越粗重,所以福德越来越减弱,寿命越来越短,最后至人寿十岁时,各种疾病、
战争、饥馑等灾荒恶劫盛行,南瞻部洲的大多数众生也将濒临灭绝,仅剩下少数
众生。弥勒菩萨所显示的化身为他们弘扬断除杀生的妙法,此时人的身高增为一
肘左右,人寿增为二十岁,尔后逐渐增至人寿八万岁时,怙主弥勒菩萨出世,示
现成佛转大法轮。这样反复增减满十八次以后,一切众生的寿命达到无量岁时,
有胜解佛出世,其住世寿量是前面贤劫千佛寿量的总和,饶益众生的事业也等同
于千佛事业的总和,最终此劫也会灭尽。所以观察劫之增减也不离无常的本性。
分别观察四季之转变也是无常的:如夏季时,所有的草地一片青翠,雨水犹如甘
露般滋润着大地,一切众生也享受着幸福安乐的生活,百种五颜六色的鲜花争奇
斗艳,绚丽多彩犹如天境;秋季时,瑟瑟的风将绿野变成黄色,所有的花草也渐
渐枯萎;冬季时,地冻如石,结水成冰,寒风凛冽,虽然于许多马路寻找也得不
到象夏季时生长的一朵鲜花。这样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的变异等次第出现,
前前的一切显现,将变成另外的情形,这些都是无常。并且昨天和今天,今天早
晨和今天晚上,今年和明年等若善加观察,这一切也是无常。所以说无论何事何
物都没有恒常、可信、稳固的。尤其我们曾住过的城市、村落、寺庙等皆旧貌换
新颜;从前财富圆满兴旺发达之人,现在沦落衰败甚至家破人亡;昔日贫穷羸弱
之人,如今成为财力具足的人,这都不离无常的本性。我们生活在一个家庭中的
人也是一样,历代宗亲,以及父亲、同代兄妹等都逐渐死去,时过境迁,此时他
们转生在何处我们一点也不知道。许多人昔日虽财势圆满犹如人间之庄严,而如
今只有名字留存。现在具足财富权势、为众人所羡慕的人,明年的此时或下个月
还在不在世谁也不知道,甚至自家牲畜圈里的牛羊狗等,以前已死去多少,现在
又剩下多少,若观察,诸如此类的一切法最终都不离无常的本性。百年以前在世
的人们现在均已死亡,现在南赡部洲所有的人百年之后也将无余死亡。所以内外
器情所摄的一切诸法都没有恒常坚固的,即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
际必倒、高际必堕。

(生际必死)亲怨、苦乐、贤劣及一切分别念也都是无常的,无论何人,即便是
高如天空,厉如雷电,富如龙王,美如天仙,艳如彩虹,死亡到来之时,也无有
刹那的自在,只能裸体空手离开人间。虽对财产、亲友、眷属、弟子、仆从、饮
食等一切受用依依不舍,此时也只能弃舍,犹如从酥油中抽出毛发一般独自而去。
纵然是数千僧人的上师也不能带走一个弟子,即便是数万部落的首领也不能带走
一个仆人,哪怕是执有南瞻部洲一切财产的主人也无法带走一针一线,甚至自己
所珍爱保护的身体也要舍弃。

虽然活着的时候身著绸缎、口饮茶酒、身居高位、美如天人,这种人的身体死后
也只是一具尸体,东倒西歪地放在那里,令人见了就会面露恐惧。米拉日巴尊者
言:“见而生畏之尸体,本为现在之身体。”死时,用绳子捆绑,用布幔遮盖,
以土石垫靠,将其碗扣于枕边(藏族亡人的风俗),即使活着时如何可爱端严的
人,而此时已成为悲惨至极、令人发呕之处。以前在世时在层叠舒适的床上身穿
温暖羔皮,头枕柔软的皮毛,甚至睡觉醒后稍有不适,就要左右翻转,但死后,
只是在身下垫上一块石头或者草坯,头上布满了灰尘。现在有些一家之主认为:
如果我不在了,我的家人将挨饿受冻而死,或者被怨敌所毁,或为水淹死,因现
在他们所拥有的一切财富和幸福,也是唯有依靠我才得到的,所以他们不能没有
我。但这些人死后,他们的尸体仅是被亲友火化或投到水里,或者丢到尸陀林,
而后便心安理得,仅此而已。死亡时无有任何伴侣,只有自己一人独自漂泊在中
阴界,所能依靠的只有正法。所以从现在起应当再三思维尽力精进修持正法。
同样一切积聚终将散尽(积际必尽),即使统治南赡部洲的国王也有沦落为乞丐
的时候。许多人上半生受用圆满,下半生一切财产受用耗尽饥饿而死;虽然去年
拥有数百牦牛,但遭到大雪或其它灾难,今年沦为乞丐;昨日地位显赫、财富圆
满的富豪,被仇敌摧毁,今天成为乞丐等等有许多我们亲眼目睹的实例。受用财
物不可能常有,所以应当反复观想思维而布施财物。

一切聚合终将分离(合久必分)。某地的大市场或大法会虽然集聚了来自四面八
方的成千上万的人,最终他们也将各奔东西。虽然现在师徒、主仆、施主福田、
道友、兄弟、夫妻等和睦相处,但最终无论如何也无法不分离。若突然出现死亡
或暂时的恶缘,则马上会分离。这些都是无法确定的。现在共同生活的道友、家
人等这些人很快将要分离,互相不应嗔怒、争吵、斗争、发生矛盾等,应当思维
不一定长期相处,很快就会分离,因此在极为短暂的时间中应当互敬互爱,和睦
相处。如帕荡巴言:“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语争吵当热瓦。”

一切修砌成的建筑都将倒塌(堆际必倒)。昔日兴旺发达的城市和寺庙都有贤德
之士管理和主持,但如今只留存下遗址并已成为鸟窝雀巢了。如天子赤松德赞时
期,由幻化工人修建、邬金第二佛(莲师)开光的桑耶三层宝顶宫殿也在一日中
遭受火灾后,被烧毁无余。法王松赞干布时,象尊胜宫一样的红山宫殿,如今连
基石也不存在了。而对现在如同虫穴般的城市、住宅、寺庙等再珍爱耽著又有什
么用呢?所以应该象噶举派前辈的传记所说那样:“背井离乡,奔赴异地,居住
岩洞,与野兽为友,完全舍弃衣食名誉。”而后需彻底依此噶当四依处,即:心
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干涸之壑。应诚心观修此圆满四法。

(高际必堕)勇士的权势,象转轮王阿阑律是统治四洲的金轮王,并主宰三十三
天,与帝释天王同坐一座(处于同等地位),能战胜阿修罗。但最终也堕落于地
上,于一切欲望未满足中死去。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国王、教主、尊者身边的眷属、
地方的官员等,所有具有权势、地位的人也无一是恒常不变的。可以见到去年给
他人判刑的官员,今年却成了禁于狱中的囚犯的现象,因此无有恒常的地位有什
么用呢?

    同样亲怨也是无常的。从前,嘎达亚那尊者去化缘,看到一施主怀抱着儿子,
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还用石头打了正在啃食骨头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观察,发
现那鱼是施主父亲的转世,那条母狗是他母亲的转世,前世杀害自己的仇人转生
为他的儿子来偿还宿债。观察后尊者说了这样的偈颂:“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
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可见此生许多人虽然成了自
己的主要仇人,后来也会变成朋友互相交亲,关系异常亲密。虽然是父母兄弟,
但为了小小的财产受用而心生嗔恨以致互相残害。虽然是家人或亲戚,但因暂时
的琐事之故而成为仇敌甚至互相残杀。所以一切亲怨都是无常的,应当反复思维
以大慈大悲心维护所有的人。

苦乐也是无常的。许多人上半生富裕快乐下半生穷苦潦倒;也有上半生痛苦下半
生幸福;上半生为乞丐而下半生变成国王的也有许多。就象米拉日巴尊者的伯父,
上午迎接新娘大摆喜宴,下午房屋倒塌而痛苦哀嚎的这种情形,也是不可思议的。
然而为求正法所作的苦行,虽暂时感受了许多痛苦,最终将获得无上的安乐,就
象往昔出世的诸佛以及米拉日巴尊者等前辈们那样。有些虽然以造恶业而积累受
用、获得了暂时的快乐,最终也将会感受无边的痛苦。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
初降了七天的粮食雨,接着降了七天的衣服雨,然后又降了七天的珍宝雨,最后
降下了土雨,所有的人被埋于土下,转生到恶趣。因此说苦乐是无常的,不要患
得患失,对于此生世间的一切幸福受用应如唾液一样舍弃,应当至诚观修,追寻
诸佛前辈们的求法苦行、精进、备受精神痛苦的足迹。

贤劣也是无常的。虽然许多人从世间方面而言能言善辩、知识渊博、机智勇敢,
但也有衰败的时候。此时往昔积累的福德已经耗尽,思维颠倒,做事不顺,常受
他人挖苦,自己备感痛苦、倍受众人欺侮,以前仅有的一点功德耗尽后,已是一
无所有。许多人以前没有智慧,少有见识,又被人们称为狡猾、虚诳者,后来获
得财富,受用圆满,别人也很信任,把他看成是贤善和有见识的人。正如有谓:
“狡者年老成主人。”从出世间法方面而言,有这样的俗话:“具证年老求学问,
舍士年老积财物,法师年老成家长。”许多人虽然上半生是抛弃一切世间琐事的
舍事者,下半生却努力积聚财物;也有上半生是为人传法的阿奢梨,下半生却成
了猎人、窃贼或强盗;还有些上半生是持戒清净的戒师,下半生却成了许多孩子
的父亲。反之,也有些上半生唯造恶业,下半生唯一修持正法而获得成就,或者
虽未获成就但已入佛门,临死时得到往生。所以现在的贤劣只是刹那的显现,无
有任何是恒常、稳固的。而有些人自己生起一点点偶尔的出离心和厌世心,只是
表面上修行相似的法,世间的人也因此认为他是贤善的,后来又有了施主和弟子
在足下恭敬顶礼,这时他们自己没有详细观察自相续,反而真的认为“我已如何
如何了……”生起傲慢心,于是一切行为一反常态,认为“我什么事都可以做
了”,这是真正着魔了。

在还没有断除我执、还没有生起无我智慧、还没有得到圣者果位之前,好坏(贤
劣)的显现都是无常的。所以我们应当恒时修习死亡无常,观察自之过失,恒常
处于低劣位,生起出离厌世心,举止温和不放逸,一切有为观无常,思维轮回之
痛苦,恒时处于强烈的信心和甚深的厌离心中。如米拉日巴尊者言:“无人山谷
岩洞中,恒具出离厌世心,上师乃为三世佛,强烈坚信永不离。”应当如此修行。
否则,这些暂时分别念是无常的,无法确定将来变成怎样。从前有一人,亲友都
变成了仇敌,后来他入了佛门并修行成为一位了不起的汤巴比丘(了不起的比
丘),风心获得自在,可以在虚空中飞行。一天,他供施食子时集来了许多鸽子,
他想:如果我有这样庞大的军队,就能够消灭那些敌人。因当时的恶念没有转为
道用,后来他还俗成了军队首领。

同样,暂时以上师和善友之助缘,虽获得一点修法的良机,但凡夫的想法是无有
恒常可信的,所以应当每天不断专注修法,活到老,修到老。如是思维各种喻义,
应诚信上至三有之顶下至无间地狱之间,无有丝毫恒常稳固的,都是迁变增减的
本性。

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者:我们南瞻部洲的人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