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灵素节注类编-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勿
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
肝藏血而主筋,肝血枯,则经气绝,而筋先死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六阳气绝,则阴与阳
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素问·诊要经终论》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螈 ,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HT 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
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
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
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
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灵枢·经脉篇》帝曰∶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现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
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现者,皆络脉也。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饮酒者,
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则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盛者,皆邪气居之,留
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
此言十二经脉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可见,惟足太阴过外踝之上者常现,其余浮浅而现者,非经脉,皆络
脉也。故凡经脉卒然盛者,皆受邪气,留于本末者,谓一经之本末,皆由络脉通于他经,乃邪气留于络中,
则经气不得周行,故脉卒然而盛也。上文十二经皆言是动则病,此正明其动之由,若邪留于经之本末而不动,
则发热,热邪耗气,其脉则软而不坚,或下陷且空,与无邪之众脉不同,是以知何脉之动,即知其何经之病也。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帝曰∶经脉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现者,皆络脉
也。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
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现于外。
行绝道出入者,经脉尽处,即由络脉连贯他经,出此入彼。阳经之络,由阳注阴;阴经之络,由阴注阳。
如是十二经循环,复会合于皮中卫分浅处,而现于外。故营卫腑脏,表里浅深,其气血通贯流行,则无病矣。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掌热,虚则欠
KT,小便遗数,取之去腕寸半,别走阳明也。
此明手太阴肺经之络脉也。称别者,谓本经元气自此处分别,流注他经也。以下皆同。其络名列缺,起
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气而行,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盖经脉止于鱼际,络脉入于掌中,故其病实则手掌
热,谓受邪也;病虚则欠KT ,谓气少不足以息也,故小便或自遗,或短数,皆气不能敷布收摄也。别走阳明
者,言手太阴经气自此别行手阳明大肠经也。取之者,取去腕寸半之列缺穴以针之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其实则支满;虚则不
能言。取之掌后一寸,别走太阳也。
此明手少阴心经之络脉也。实者谓邪实,则心下支满也;心气虚,不能转舌,故不能言。掌后一寸,即通
里穴也。心经之气,自此而别走手太阳小肠经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
强。取之两筋间也。
心包络一名手心主,代心用事,故名臣使之官,是卫护心脏者,故凡受邪,皆受于包络。实则心痛者,
其络脉受邪也,若心脏受邪,名真心痛,顷刻而死,不能救治也;虚则头强者,络为卫阳所行之地,络虚,
阳气不能上升合于督脉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 。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瘤,
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 ,上曲颊,遍齿;其别者,入耳,
合于宗脉。实则龋,聋;虚则
齿寒,痹膈。取之所别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 ,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喉,
络嗌。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
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
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
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
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皆取
之脾之大络脉也。
脾经之络名公孙者,是通胃经之络也,此外又有一大络,其脉若罗网之络于周身,故名大包,脾之所以统
血者,以络遍于身,络中藏血也。故邪气实,则血滞而一身尽痛;正虚,则血少气弛,故百节尽皆纵,而不能
动作,皆当治其大络之脉也。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现,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
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上节《灵枢》言胃络名丰隆者,是通脾经之络也。此言又有一大络名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应
手而动者,为脉
之宗气。宗气者,积于胸中者也。盖营行脉中,而营气出于中焦,并胃上行,合于胸中之宗气,故胃络之动
于左乳下者,出于脉之宗气也。其脉盛喘数,绝者,滑动急促之象,病在中脘阻逆;如结而横,则有形之邪积
也;其脉气绝不应手者,则宗气已无,故死;若动甚震衣者,其宗气大泄,乃内伤虚劳之病也。良以脾胃统一身
之气血,故于本经之络外,又各有一大络,与他脏腑不同,故言太阴行气于三阴,阳明行气于三阳;又曰,
脾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此言脾胃生化之气血,上头下足,无不周遍
也。治病者,不可不深悟其理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素问·皮部论》帝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
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岐伯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阳明之阳,名曰害蜚,
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现,
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
此明皮脉经络筋骨部分之浅深,以察病邪之进退也。欲知皮部,当以经脉为纲纪而辨之,诸经诸络皆然也。
假如阳明之阳络,名害蜚者,上自手经,下至足经,皆同此法,视其经脉所行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
视其色,以明病邪之所在。络中邪盛,则必入客于经,而由浅入深矣。络在卫分为阳而主外,经在营分为阴而
主内,此以营卫分内外阴阳也。若十二经者,由
脏腑而分阴阳,则络随经分,阳经之络为阳络,阴经之络为阴络也。其言卫行脉外者,其气行于十二经脉之外,
而行肌肉络脉之中,其气悍而为阳,故络脉浮现皮肤,可视其色以明病也。营卫之所以通贯者,由于络脉也。
外邪之伤人,亦各以类从,如风为阳邪,先伤卫分,以桂枝汤主治,寒为阴邪,径入营分,以麻黄汤主治,然
止风寒之邪耳。若湿邪,则下部先受;雾露清邪,则上部先受;温暑之邪,由口鼻吸入,各有不同。故必先明
一身之营卫、经络、筋骨、脏腑浅深部位,而后可辨病邪之所在而治之。是以圣人反复详明,不嫌复赘。又如
后世看小儿手指纹以审病,即此篇视络脉之法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
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络
盛则入客于经。
此言少阳、太阳之浮络也。阳络主纳,阴络主出者,是阳从表入,阴从里出也。盖人身阴阳之气,互根于
太极,转旋于上下表里,循环无端,故其由里而升而旋,以出于表,即由表而降而旋,以入于里,故在阳在表者
主纳,在阴在里者主出。而其外邪,始从卫入,遇里出之气所遏,遂由络渗入于经,如或失治,则渐入渐深,多
方传变,皆可类推,以审其病邪之进退轻重也。
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
部注于经,其出也,从内注于骨。
此言少阴经之阴络名枢儒者,上下审视,其部中有浮络者,
皆少阴之络也。若邪始从阳部而注于少阴经者,即由经出而内注于骨,盖骨乃少阴肾所主,为肾之合也。是邪
始入于皮部阳分,从肌肉而至筋骨,由浅而入深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此言心主,是手厥阴也。上下同法,兼足厥阴也。观以上各条文法义例,凡举足经必兼手经,举手经必兼
足经,以上下同法一句该之也。再观下条,凡十二经络脉之句,义更显然矣。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凡十二经络脉
者,皮之部也。
此言三阴三阳、上下手足,共十二经之络脉,皆皮之部分,先视其浮络以审病邪,络邪盛必入客于经。下
文又详明其所由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
传入于腑,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淅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
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 破,毛直而败。
此言邪之由浅而深,或因虚陷下于筋骨间,各有现证可审也。又按《缪刺论》曰∶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
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是知邪之游
走,亦有不入于经,而流溢于大络者。故病变多端,而无一定,要在明其浅深部分,知其邪客之所,辨其阴阳
气血之虚实而治之也。
帝曰∶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
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帝曰∶善。
此言皮有浅深之分部,当邪之初感浅处,而不与之治,至于邪深,乃生大病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素问·经络论》帝曰∶夫络脉之现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经有常色,
而络无常变也。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帝曰∶
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之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
色,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五色俱现者,谓之寒热。帝曰∶善。
此言五脏具五行之色,而应于经,某经病,即现某色也。阴经之络,现色同某经;阳经之络,其气出于腑,
与脏离远,且又浮于表,故随四时之气而变色,如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之类,不同其本经之色也。其言经
有常色者,统指十二经也,则可知腑随脏应,如足阳明胃经,即同脾经之黄色,手阳明大肠经,即同肺经之白
色,余可类推矣。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素问·气穴论》岐伯曰∶孙络三百六十五穴
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营卫。营卫稽留,卫散营溢,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急泻无怠,
以通营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
此言最细之络名孙络,周身穴会合于天度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之气也。盛邪客之,而营卫之气散溢,
久而气耗渐竭,血着不行,其病日深,外为发热,内为少气,故当邪客之时,急泻其邪,而无怠缓,以通营卫。
但见邪在何部而泻之,无问其络穴所会之处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营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脉热
内败,营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 ,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营卫不居,卷肉缩筋,
胁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