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灵素节注类编-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承上言精气夺为虚者,以辨脉证也。经络皆虚,谓之重虚,上云气虚者,肺虚也,言其虚无常处也,或
虚在经络,或虚在脏腑,而统曰肺虚,以肺主一身之气故也。今明重虚之义,而经络皆虚,经络皆虚,则阴阳
皆虚,阴阳皆虚,则营卫脏腑俱在其中矣。是故尺肤虚软,则卫虚而络虚,其行步 然者,怯弱之状也;脉虚
者,经虚也,经虚则营血虚,营血为阴,脉本沉静柔和而充满,今其虚也,脉或空大,或强急,不象阴柔之脉
也。凡此重虚者,其脉与尺肤滑者,气血流利,尚可培养而生;如涩者,气血皆枯,并有邪滞,则死矣。此滑
涩二字,与上节同义。上节言从逆,即生死之兆也。
x辨生死x
帝曰∶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岐伯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帝曰∶脉实满,手足寒,头热
何如?岐伯曰∶春秋则生,冬夏则死。脉浮而涩,涩而
身有热者死。
此言精气夺者,中阳无权,阴寒邪气,自内暴逆而上,脉满而实者,大而有力,无柔和之气也。若有滑象,
气血尚活可生,如实而且逆者,现五行相克之真脏脉也,故死。又如脉满实,手足寒,头热者,中无阳和敷布
四肢,其气厥逆直上,故手足寒而头热,是阴阳乖格,不相交通,势将偏亢而偏绝。如春令阳初升,秋令阳初
降,尚可调之使和而生;若冬夏阴阳偏旺之时,以身中之偏,而遇气候之偏,则必偏绝而死也。脉浮者,阳露
于外,阳性流利而反涩者,阳气败矣,阳败而反身热,此精气夺甚,正如残灯余焰,阴阳两竭,故死也。
其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也,如是者,从则生,逆则死。帝曰∶何谓从逆?岐伯曰∶所谓从者,
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
此更申明上文之寒气暴上,而尽其形气皆逆满而上者,脉必急大且坚,而尺肤涩,与脉不相应,何也?此
脉之急大,本非气血有余,以其精气内夺,故脉无柔和之象,精气枯,故尺肤涩而不润。如是者,手足温,则中
宫犹有阳气布于四肢,为从而可生;手足寒,则阳败为逆而死也。
x五实五虚x
《素问·玉机真脏论》帝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脉盛,皮热,
腹胀,前后不通,瞀闷,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帝曰∶其时有生者
何也?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此统言外感内伤虚实之证也。脉盛,皮热,腹胀,是邪盛于
表里也,前后便不通,则邪结无出路,而昏瞀躁闷,则元气绝而死,名五实也;脉细,皮寒,气少,表里精气
皆夺也,而二便泄利,饮食不进,则本元竭而死,名五虚也。实者身汗得后利,则表里邪解而正气渐苏;虚者
泄利止而浆粥进,则生气渐续,故皆可活也。
x三焦气虚x
《灵枢·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
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 。
上焦如雾者,清阳之气氤氲旋转,如云之上腾,而充于头脑也,故气不足,则脑中如空,耳鸣头倾目眩者,
清阳不伸,则浊阴上僭,浊阴上僭,则头重而倾,阳郁于下,则耳鸣目眩也;中焦如沤者,脾胃蕴酿水谷,由
中焦输化津液,故气不足,则输化失度,溲便皆变其常,肠中传导无力,则郁结而鸣也;下焦如渎者,滓浊水
液由之而出,藉肾中元阳以蒸化者,故下元气虚,或足痿无力,或厥冷不温,其滓浊反壅而不出,故上逆而心
, 者,满闷也。
卷六诸风病证
寒热
属性:《素问·风论》帝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
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岐伯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
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饮食,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 而不
能食,名曰寒热。
风由阳气所化,随寒热温凉而变。寒热之伤人,必由于风,故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如其藏于皮肤
之间,营卫不得通和,腠理开闭不常,以致阴阳相争,阴胜则寒而饮食减,阳胜则热而肌肉消,气血两伤,故
使人 而不能食,名曰寒热病也。 者,畏怯战 之状。
卷六诸风病证
热中寒中
属性: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 ,其人肥,则
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
同感风邪,因人之肥瘦不同,而为病各异,故凡邪之伤人,必随人身之气变化为病。若风由阳明而入于胃,
其人体盛肌浓,则风不得外泄,与水谷之气郁蒸而成湿热,随脉上行而至目黄也;瘦人肌薄腠疏,中宫阳气随
风邪而外泄,以致中寒,风气上行至目,则泣出也。
卷六诸风病证
疠风寒热
属性: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 而有疡,卫气有所碍
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太阳主一身之表而统营卫,风气入太阳,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与卫气相干,使脉道不利,则营气不从,
逆于肉里,乃生痈肿;卫气碍而不行,则肌肉不知痛痒,为不仁也。
疠者,有营气热 ,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
寒热。
疠者,邪热毒厉之气,腐其营脉,其气秽浊不清,上熏于鼻,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初由风寒客
于脉中而不去,挟瘴恶之气所酿成,故名疠风,俗名大麻风,古名癞,最为恶病,其邪入骨,传延子孙,而方
书亦有治法也。
卷六诸风病证
五脏六腑头脑眼目中风
属性: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
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人身与天地气化相通,五脏合五时之气候,风为天气,故以天干之五行而应五脏也。
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
五脏六腑,皆有俞穴在背,为脏腑之门户。风中于俞,由一门而入,邪止偏入一脏一腑,故名偏风也。
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入房汗出中风,则为
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
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由风气也。
督脉风府穴,上通于脑,而又通太阳经,太阳经脉起于目内 ,故风由风府而上入于脑,则头脑痛,由太
阳而至目 ,则为眼寒也;饮酒之人,多汗而腠理疏漏,风邪易入,故名漏风;入房汗出,风邪乘虚入内,故
名内风;新沐阳气发泄,头为诸阳之会,故风中于首也;久风入于腑,则为肠风飧泄者,食不及化而下泄,
以风性疏利故也。诸邪伤人,必由于风,故风为百病之长。至其变化,乃为他病,而无常方,然其致病,总由
风气也。
卷六诸风病证
五脏中风形状
属性:帝曰∶五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 然白,时咳短
气,昼日则瘥,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
诊在口,其色赤;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脾风之
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
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此即明上文五时风邪中于五脏之病证也。风必由皮毛而入,腠理开泄,故多汗,伤风,故恶风,而五脏病
证皆然也。肺色白,邪郁肺气,故时咳而短气也,昼则气升而肺开,故病瘥,暮则气降而肺阖,故病甚也;心
火为邪所遏,故焦躁善怒,心色赤,言者心之声,舌为心之苗,舌转动方成语,故病甚则言不快便也;肝有余
则怒,不足则悲,邪客之,故两者并现,心风怒者,木助火势也,肝病悲者,金来乘木也,肝色苍,风火上炎,
则嗌干,怒者,阳盛恶阴,故时憎女子,青者,苍之甚也;脾主肌肉四肢,故身重怠惰,四肢不欲动也,脾色
黄,脾困不运,故不嗜食也;头为诸阳之会,太阳为诸阳主气,而为肾之表,故肾风而头面肿,其身不肿者,
以风为阳邪,阳升于上而不在经也,脊为督脉,内通于肾,故痛不能正立,肾色黑,二便为肾之门户,隐曲者,
便处也。
卷六诸风病证
胃腑头等中风形状
属性: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饮食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 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颈两旁人迎,胃脉也,故汗偏多于颈;风邪阻胃,故食饮不下,膈塞腹满也;失衣则又加外寒,故 胀;
食寒则又加内寒,故泄泻;正伤肉消,故形瘦;邪壅于中,故腹大也。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
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
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体尽痛,则寒。
此申上文首风、漏风、泄风之状也。首风因新沐而邪中之,不及他处,头应天气,天将起风,而人应之,
故先一日头痛恶风,甚不可以出内,至发风日,其气外泄,则少愈也。漏风者,腠理疏漏,风邪易入难去,
表虚,故不可单衣,食则气泄汗出,甚则身常多汗,喘息恶风,肺气虚也,汗多津耗,故口干善渴,气伤,故
不能劳事也。漏风由饮酒而得,泄风因表虚而得,表虚,故劳则体尽痛而汗出,汗出则阳泄,故寒,余同漏
风也。
卷六诸风病证
风厥漉汗
属性:《灵枢·五变篇》帝曰∶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何以候之?少俞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帝曰∶
何以候肉之不坚也?少俞曰∶ 肉不坚而无分理者,粗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此言其浑然者。
肉不坚而腠理疏,风邪易入,故善病风而汗多如水漉,名漉汗。膝后曲处为 , 肉不坚而无分理,或
理粗,则其皮不致密而腠理疏矣。浑然者,即无分理之谓也。
《素问·评热病论》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
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
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
此即仲景所云风伤卫之病也。风为阳邪,性疏泄,故自汗,而烦满不为汗解者,以太阳名巨阳,统营卫而
主一身之表,其经内通少阴,故为表里,因太阳风邪化热,而少阴之气上从,上从者,上逆也,上逆而阴并于
阳,则上实下虚,上实则烦满不解,下虚则足冷而厥,因风邪所致,故名风厥。是当表里兼治,既刺以解表,
服汤以和里也。
卷六诸风病证
劳风
属性:帝曰∶劳风为病何如?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
劳风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
其状如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太阳经浅在皮毛,而皮毛为肺之合,平日劳伤肺气,太阳风邪乘虚入肺,肺气主降,邪随走于肺下。太阳
经脉为目上纲,风邪伤之,故目不能正视,勉强上视,即冥无所见;肺下之邪,与津液胶结,故唾出稠痰如涕;
表邪仍在,故恶风而振寒,此因劳伤而感风邪,故名劳风。太阳经脉行于背,故背强不能俯仰,治之当先救其
俯仰,用针法引太阳经之精气三日,若中年及精衰之人,须引五日七日,精气生发,则内陷之邪得以渐出,咳
出青黄涕如浓,大如弹丸,或从口或从鼻而出,病方可愈。若邪不出,则伤肺,伤肺将成失音、肺痈等病而死
也。引太阳精气,如用药当开提肺气,疏利太阳经脉也。
卷六诸风病证
酒风
属性:《素问·病能篇》帝曰∶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
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酒风。治之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撮,为后饭。
酒热伤风,腠理疏豁,外风易入,内多湿气,故汗出如浴,恶风少气,身热懈惰,病名酒风。即上《风论》
所云饮酒中风,则为漏风是也。治之以泽泻、术健脾去湿,麋衔草祛风邪,合为散,服三撮,后以饭压之。
卷六诸风病证
肾风
属性:《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庞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
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
庞然如有水状者,身面皆肿也。水肿其脉必沉弱,今脉大且紧,即所谓真脏脉也。此肾亏阳气化风,故
名肾风。肾气逆,中不和,故不能食,虽食亦少,肾水亏,肝失养,故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木枯不生心火,
心气消索,则生机已绝而死矣。上文《风论》所云肾风多汗恶风,面庞然肿,其身不肿,是外邪之风伤肾也;
此肾水枯,虚阳化风,是内伤病也,以至肝木心火,皆无生气,则死。
卷六诸风病证
风水
属性:《素问·评热病论》帝曰∶有病肾风者,面 庞然壅,害于言,可刺不?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
刺,后五日其气必至。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
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病名风水,论
在《刺法》中。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
也。帝曰∶何以言?岐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
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
鸣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膈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
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经曰∶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 ,足面也,头面足 ,皆庞然壅肿,此因肾虚水泛,风邪由太阳而入肾
经,风鼓水涌,故名风水,以肾为水脏,与太阳为表里也。肾经之脉,上连舌本,邪壅经气不得上达,舌不能
转,故害于言。此虚证,不当刺而刺之,五日后其病气必然复至,则更重,遂现所叙诸病。经衣冠文物晰,毋须赘
注。卧则惊者,以胃不和,肝气被郁也;薄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