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法语-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月十二日
一次,世尊对僧众说:「从前有一名耍杂技的,他把木杆放好,便对徒弟说:『我的孩子,你爬上木杆,站在我的肩膀。』『是!师父。』那学徒应了之後便照师父所说的做。师父又说:『我的孩子,你要照顾保护我,我也会照顾保护你。这样我们互相保护,耍杂技,拿了赏钱,你就安安全全地从木杆上溜下。』那徒弟却说:『不!不!师父,这使不得!你得保护自己,我也保护自己。这样我们各自照顾保护自己,耍完杂技,拿了赏钱,我安全地下了木杆,这才对!』。」世尊接著说:「就有如那学徒跟师父所说的『我保护我自己』一样,就你应修习心念专注的基础,这同时也意味著『我将保护他人』。在保护自己的过程中,也同时保护了他人。在保护他人时,也同时保护了自己。要如何通过保护自己来保护他人呢?通过时常修习禅定。要如何通过保护他人来保护自己呢?通过宽容、忍耐、不伤害他人、仁爱和慈悲。」
十二月十三日
如来不过富裕的生活,也不回去过富裕的生活。他毫不迟疑地努力修行。如来是圆满的正等、正觉佛陀。快张大耳朵听,永存不灭之道已被发现,我将教导,我将传授佛法。
十二月十四日
愚者怀著仇视之心,
去聆听胜者之教诲,
他不能在妙法中成长,
如烂种子不能在田中成长。
人若怀著喜悦之心,
去聆听胜者之教诲,
他断除了烦恼,
了悟了不动之境,
并证得至上之平静,
他冷静而无烦恼。
十二月十五日
阿难尊者前来对世尊说:「僧团的生活,有一半是跟善美为伍、作伴与亲近。」
「不可这麽说,阿难,不可这麽说!僧团生活的全部而非一半是跟善美的为伍、作伴与亲近。」
十二月十六日
在一种境界里没有土、水、火、风;没有无边处无想处、无空处、非想非非想处;没有世间、非世间、世间与非世间、无日与无月;没有来生、死亡、持住,因此也没有生与灭。它既非稳固,却也不动,不缘於任何事物。这才真正是痛苦的终止。
十二月十七日
「世尊,世上有三种香味只能顺风传送,不能逆风传送。它们是根的香味、木心的香味与花的香味。世上是否有既能顺风,亦能逆风传送的香味?」
「是有这麽一种香味,阿难。不论在任何村落或地区,只要有善男士或女士皈依佛、法、僧、修持五戒、性情善良、不会吝啬、乐於布施、乐於助人、乐於与人分享,那麽远在这种香味能顺风,也能逆风传送。」
十二月十八日
听五乐齐奏的喜悦,
还比不上专注一点的心,
完全洞察事物所得之乐。
十二月十九日
树皮制衣派(Bark Gorment)的 依耶(Bahiya)问众僧:「请问各位,世尊│那位最尊贵的无上士、正等正觉佛陀住在那里?」
「世尊已入城去乞食了。」
听後, 依耶即刻离开只园,赶去舍卫城并且找到了正在乞食的世尊。只见世尊仪容俊秀,神色温和,心平气静,有如受过良好训练的大象那样庄重自持,温和驯服。
「世尊,请教我佛法,以便我得到长久的福利与快乐。」
「 依耶,你来得不是时候,我正在乞食。」
在 依耶接二连三地请求之下,世尊终於说道:「你应如此训练自己:在视觉中只有所看到,在听觉中只有所听的,在感觉中只有所感觉的,在认识作用中只有所认识的。若能如此,便没有「因为」;当没有「因为」时也就没有「所以」;没有了「所以」,也就没有所谓的在,这里、那里这里与那里之间。这就是苦的终止。」
通过这简洁的教诲, 依耶就在当场当时脱离烦恼。
十二月二十日
巴提耶(Bhaddiya)尊者是卡力果达(Kaligodhas)之儿子,他经常到树林里,树根下与偏僻无人之处,高声呐喊:「喜悦呀!喜悦呀!」
众比丘听到了都想:「无疑的,巴提耶尊者一定是厌倦了修习生活!他在回忆当他是一名居士时所曾享受的王族荣华富贵。」
众比丘将此事告诉了世尊。世尊於是招巴提耶前来,问道:「巴提耶,他们说你经常到树林里、树根下与偏僻无人之处,高声呐喊『喜悦呀!喜悦呀!』的确有这事吗?」
「的确有的,世尊。」
「你为何如此做呢?」
「以前,当我在享受著王族生活的快乐时,皇宫内外虽然都驻有卫兵,把我安全地护守著,但我仍旧害怕、仍旧担忧、颤抖与畏惧。如今我独自住在树林里,却丝毫不害怕。我有保障、有信心,并不害怕,因此我高声呐喊:「喜悦呀!喜悦呀!」
十二月廿一日
觉悟的人赋有慈悲的本性和倾向。他渴望能减轻众生所受之苦,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完成目标。在未达到目标之前,他愿意在漫长、艰苦的道路上努力与奋斗。他不害怕,也不会因轮回中的痛苦而丧气。这全都是为了众生的福利。
十二月廿二日
农夫有三项急切的任务。那三项?农夫要尽快耕耙田地,尽快播下种子及尽快灌溉田地。可是,他并没有神通或权力说:「让我的农作物今天发芽,明天出穗,後天成熟。」不行的!这只在时限已到时才办得到的。同样的,比丘有三项急切的任务。那三项?他要修习更高层的德行,更高层的思想和更高层的智慧。可是他并没有神通或权力说:「让我在今天、明天或後天脱离污垢。」不行的!这只在修习时限已到时才办得的。所以你应如此训练自己:「我要认真恳切地修习这三项任务。」
十二月廿三日
「放弃不属於你的东西,放弃它!能放弃它是你的幸福与快乐。甚麽东西不是你的呢?身(物质因素)、受(感觉作用)、想(认识作用)、行(意志作用)、识(意识作用)都不是你的,所以放弃它们。放弃了它们,你就会幸福与快乐。这就有如有个人把只园里的草、木和枯枝汇聚在一处,一起烧掉或任他随意处置,你们会认为:「这个人汇聚了我们,把我们烧掉或任他随意处置吗?」
「不会的,世尊。」
「为甚麽呢?」
「因为它不是我们,不属於我们的。」
「同样的,身、受、想、行、识都不属於你们。」
十二月廿四日
当时,有一位叫德拉(Thera)的比丘独居於一处,很推崇这种独居的生活。他独自一人进入村庄回返、独自静坐与独自行走。有一群比丘将这事告知世尊。世尊叫比丘们把那人招来,问道:「他们说你独自过活并且很推崇这种生活方式,这事确实吗?」
「确实如此。」
「你如何独自生活,又为何推崇它呢?」
「我独自一人进入村庄、回返、独自静坐与独自行走。」
「这确实是独自过活。但是,让我告诉你一种能使独居生活更为完善圆满的方法吧。放弃过去,放弃将来,放弃对现在的欲望与渴求,独自生活便达臻完善圆满。」
十二月廿五日
你们应当如此训练自己,想著:「不论得到怎样的法衣、食物、住所与药品,我们都能满足,我们满足於所得到的,绝不以不正当的手段来得到它们。我们不因得不到法衣、食物等而心烦,也不因得到它们而加以执著或迷恋,更不会为了得到它们而犯过,清楚地看见隐藏在它们内部的祸根,能明智地避开这祸根。」你们应如此训练自己。
十二月廿六日
自我从有家,
出离到无家,
不曾觉察到,
心中怀抱著,
卑鄙瞠恨念:
「愿他们被杀,
愿他们被屠,
愿他们愚害。」
如此恶念头,
久不藏心中。
与此恰相反,
我曾觉察到,
心怀仁慈念,
无量又圆满;
遵照佛指示,
依程序修行。
我是大众友,
大家之援手,
悲悯全众生,
培育满爱心,
以不欺为乐。
心充满爱心,
不动又不摇,
我培育圣境,
恶徒达不到。
十二月廿七日
从一个人的言语对话中,可以知道他是否善於讨论事情。如果被问时,他避开问题,转移话题,面有愠色、敌意或不悦,他就是不善於讨论事情。
从一个人的言语对话中,可以知道他是否善於讨论事情。如果被问时,他轻蔑嘲弄发问者,出言打击、讥笑对方,在对方犹豫时加以催促,这个人就是不善於讨论事情。
一个人若没有犯上以上几点,就是善於讨论事情。
十二月廿八日
对佛陀有信心,是对最好的有信心、对最好的有信心,成果也是最好的。
十二月廿九日
黑橡皮树是最上等的香根;红檀香是最上等的香木;茉莉花是最上等的香花,同样的,至善的乔达摩的教诲是众教诲中的至高无上者。
十二月卅日
无生、无有、无形成、无组合是存在的。若没有无生、无有无形成与无组合,那麽就不可能从生、有、形成、组合中解脱出来。既然有无生、无有、无形成与无组合,那麽就能从生、有、形成与组合中解脱出来。
十二月卅一日
世尊对摩干提耶(M〃gandiya)说:「正如一个生来瞎眼者,看不见颜色、形状、平滑的、崎岖的、星星、太阳或月亮。他听见他人说起一块美丽、无污迹的洁净白布如何令人感到愉快,便开始去给自己找一块。但是别人可能欺骗他,拿一块涂有油脂、污秽与粗糙的布料给他,说道:『朋友,这是一块美丽、无污迹的洁净白布。』他可能把它接过来并穿在身上。如果,瞎子的朋友与亲戚过後给他找来一位医师,替他自己制药物、清洗、敷药,以诊治眼睛,他因此恢复视力,能清楚看见东西,对那件油污的布衣的执著与情感也消失了。他不再把给他那布料的人当为朋友,甚至进而把那人视为敌人,想著:『长久以来,我一直被这人隐瞒、欺骗呀。』」
同样的,如果我教你佛法,说道:「这就是那健康,这就是那涅盘。」你就可能逐渐明了健康,看清涅盘。有了这种见解,你对五蕴的执著与情感就会消失。你甚至会想:「长久以来,我一直被心隐瞒、欺骗,执著於身、受、想、行、识。因为有了这执著,就有了形成;有了形成,就有了生;有了生,就有了老、死、忧伤、悲哀、痛苦、哀叹与绝望,这就是这众多痛苦的起源。」
摩干提摩听了对世尊说:「如果至善的乔达摩教我佛法的话,我有信心,我一定会从座中起立,不再盲目。」
作者简介
舍卫城·达弥卡法师(Venerable Shravasti Dhammika),一九五一年生於澳洲。早年在印度落发为僧,後来到斯里兰卡修行,并由於致力於推广佛教而闻名该国。一九八五年,他来到新加坡,担任Buddha Dhamma Mandala Society及数个佛教团体的宗教顾问。法师也曾在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讲课,并为该署制作数部教育电视片。他的其他著作有:『问得好,答得正』、『佛法的瑰宝』、《Matrceta's Hymn to the Buddha》、《Encounte's with Buddhism》、《All About Buddhism》、《Middle Land Middle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