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

第123章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第123章

小说: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嗳T诿蠖埃允依镉辛奖居么笞峙庞〉慕偷摹逗薷场贰ⅰ侗鸶场罚蛔摹对赂场罚换萘摹堆└场罚约扳仔诺摹犊菔鞲场罚饷嫔隙加泻烨Ρ驶拇笕ΑU馐撬砟曛龈烙≈频模≈厥本6粒惺被贡乘小
  下面,我们选几篇毛泽东谈到过的《昭明文选》中的文章,来介绍他阅读的情况。
  1939年7月9日在延安陕北公学作题为《三个法宝》的讲演中,毛泽东颇为欣赏地谈到:南朝梁代的文学家江淹(444—505),做了很多好文章,有篇叫《别赋》,里面有很好的话,但尽是伤感流泪的话。最为人们所熟记的有“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多么伤心流泪,文笔很好。我们今天不需要这样写,改一下,作为“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这篇《别赋》收在《昭明文选》卷十六。毛泽东评改的四句,乃赋中名句。以美好的春色衬托别离的愁绪。毛泽东把“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改为“送君延安,快如之何”,去掉了古代文人低沉的离愁别绪,转为快乐地送别同志们从后方到前方去工作。《别赋》开头两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也是很有名的。毛泽东在其他场合也引用过。
  西晋平蜀后,征蜀中名士李密(224—287)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紧逼。李密便上《陈情表》以达辞因。该表感情诚挚,语言质朴而精美。如:“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该表收入《昭明文选》卷三十七。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引用《陈情表》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话,形象地写出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尴尬处境,说:“没有人去理他,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
  1960年5月2日,毛泽东在山东视察工作时,他与舒同讨论先秦齐国的历史和曹植封东阿王、陈王的事情,为了印证他的观点,便随口背起谢庄(421—466)的《月赋》:“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接着评价说:自古以来赋月亮的,就是谢庄的这一篇最著名。谢庄的《月赋》收在《昭明文选》卷十三。
  《昭明文选》卷五十三收有三国时魏国李康的《运命论》,其中有这样一段:“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递志而成名也。”毛泽东比较欣赏这段话,时常引用。1974年10月,在他的建议下,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此后的整顿工作,对遏止“四人帮”的例行逆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75年夏,毛泽东找邓小平淡了一次话,对他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明确表示:没有多大问题,你要把工作干起来。邓小平回答说:反对的人总是有的。毛泽东随即引用李康《运命论》中的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借喻是很恰当的。1975年6月7日接见外宾时,毛泽东说起,过去美国人骂我比希特勒还希特勒,蒋介石骂我们是共产主义的土匪,林彪骂我是秦始皇、B—52。接着,他又引用《运命论》的话解释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就是人必骂之,人不被别人骂不好。这个解释,很反映毛泽东的个性。外宾对《运命论》中的这几句话很感兴趣,毛泽东又随手用铅笔把这句话写了出来。
  《昭明文选》卷十六还收了江淹另一篇有名的《恨赋》。1975年夏,毛泽东让芦荻为他读这篇赋。当读到“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时,为解释其中的“溢”字,毛泽东又将《西厢记》中的一段有“溢”字的原文背了出来。
  《昭明文选》里的文章,光昌华丽,也有不少骈文。清代许梿(字叔夏,生卒年不详)于道光年间选了一本《六朝文絜》,凡12卷,收赋、诏、策、书、论等18类体裁的骈文作品72篇;作者35人,绝大多数是南北朝的骈文大家的名篇。许梿认为,六朝骈文的缺点是繁冗。于是,他选文的标准是“析词尚简”,注重构思精炼和修辞简洁的骈文精品。建国后,毛泽东多次要过这部书来读。如1957年10月2日给林克的信里,便请他“找一部《六朝文絜》及其他六朝人各种文集”。1957年10月23日赴苏联前要带走的书目中,也有《六朝文絜》。
  庾信(513—581)是有名的辞赋家。早年是南朝梁时的东宫讲读,侯景之乱时任建康令。后奉命出使西魏,便滞留北朝,后又仕北周。他的《哀江南赋》、《小园赋》、《枯树赋》等,都是六朝骈文的代表作。毛泽东对他的作品读得很熟。
  1949年冬,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约见章士钊、刘斐、符定一等民主人士时,大概他知道语言学家符定一有一句口头禅:“你认得几个字?”在谈到魏晋南北朝文学时,毛泽东把庾信《谢滕王赉马启》中的一段顺口念了出来:“柳谷未开,翻逢紫燕;陵源犹远,忽见桃花。流电争光,浮云连影。”接着风趣地问道:“他(庾信)总能认几个字吧?”
  毛泽东称道韩柳古文运动,但从他乐读《昭明文选》、《六朝文絜》的情况来看,显然也不是认为骈文一无是处。事实上,他的某些文章书信,便有骈文的风格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可作为他推崇的“新骈”、“活骈”来读。如l935年12月5日致杨虎城将军的信,因知者不多,我们不妨引上一段:
  是以抗日反蒋,势无偏废。建义旗于国中,申天讨于禹域。驱除强寇,四万万具有同心;诛戮神奸,千万年同兹快举。鄙人等卫国有心,剑履俱奋,行程二万,所为何来;既达三秦,愿求同志。倘得阁下一军,联镖并进,则河山有幸,气势更雄,减少后顾之忧,增加前军之力。重关百二,谁云秦塞无人;故国三千,惨矣燕云在望。亡国奴之境遇,人所不甘;阶下囚之前途,避之为上。冰霜遍地,勉致片言,风雨同舟,望闻明教。
  这可看出毛泽东含光吐华的骈文功底。 
17。“迷途知返”,可以一阅(读丘迟《与陈伯之书》)
  [原文]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宜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暇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塗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
  ——摘自丘迟《与陈伯之书》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送周小舟同志:
  “迷塗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几句见丘迟与陈伯之书。此书当作古典文学作品,可以一阅。“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嫌[疑],魏看待之若旧”,两个故事,可看注解。
  毛泽东
  八月一日夜十时
  如克诚有兴趣,可给一阅。
  ——毛泽东1959年8月1日致周小舟信
  [解析]
  丘迟(464—508)字希范,浙江吴兴人,以文才知名,在南朝梁代官至司空从事中郎。曾有集,已佚,明人辑有《丘司空集》。其《与陈伯之书》为文学史上的骈文名篇。陈伯之在齐末为江州刺史,曾抗击过梁武帝萧衍,后降梁为江州刺史。502年率部投魏。505年萧宏北征伐魏,陈伯之率军相拒。萧宏让丘迟写信给陈伯之劝降,次年陈伯之降梁。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先是指责陈忘恩负义投降敌人,继而申明梁宽大为怀不咎既往,从正面相劝。最后指出敌我双方形势,说明陈伯之的处境危险。中间,又以江南故国的美景和一些典故来打动他。全信写得委曲婉转,淋漓尽致。
  毛泽东是在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推荐周小舟、黄克诚读《与陈伯之书》的。当时,由于对大跃进的不同看法,黄克诚、周小舟已同彭德怀、张闻天等被认为是犯了“错误”,从而受到党内的不正确的批判。从毛泽东写给周小舟的信中可以看出,他还附上了原文或原文中的一部分。该信反映了毛泽东当时的想法,即希望周小舟等犯了“错误”的同志“迷塗知反”,这也是他做思想工作的一种方式吧。他在信中引用的《与陈伯之书》里的“迷塗知反”四句,在原文里的意思是:迷途不远而知复返,这是以往的圣贤和过去的经典都赞同、嘉许的。这四句用来表达他当时的想法倒也合适。接下来引用原文中的两个典故,说的是东汉初年,朱鲔曾劝更始帝刘玄杀了刘秀的哥哥刘縯,后来,刘秀又诚心招降了朱鲔,使其官至少府。再就是三国时,董卓部下张绣投降曹操,不久又反水,让曹操的长子曹昂战死,后来,张绣再次归降,在官渡之战中为曹营立了功,曹操仍旧信任他。丘迟在文中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只要陈伯之归梁,萧梁会“不以为疑”、“待之若旧”,毛泽东在信中引用,其意也自明。
  丘迟《与陈伯之书》,叙事写景,辞采华丽,对仗工整,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描绘,已成名句,流传甚广。故毛泽东说,“当作古典文学作品,可以一阅”。 
18。体会山水闲适诗(读谢灵运、孟浩然、王维、苏轼等山水名句)
  [原文]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略好。——毛译东读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的批语
  “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九四九年五月五日柳先生惠临敝舍,曾相与论及上述诸语,因书以为纪念。
  ──毛泽东1949年5月5日书赠柳亚子
  [解析]
  孟浩然(689—740)和王维(701—761),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孟浩然一生基本上都过着隐居生活。王维早年得志,累迁至监察御史、给事中等官职。中年以后,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二人诗作艺术成就较高。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把旅途思归的心情和初冬江上凄寒的景色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是其代表作之一。毛泽东读后写的“略好”批语,写在一本蘅塘退士编的、由中华书局印行的《注释唐诗三百首》中该诗旁边。
  1949年5月,进北京不久,柳亚子应约到毛泽东住所晤谈。两位现代旧体诗人在一起,其兴会所在,不言而喻。临别,柳亚子请毛泽东在他的《羿楼纪念册》上题词,毛泽东就写了前面引述的那几句诗。看来,他们当天晤谈时,谈了不少古人祷作。毛泽东写下的几句,分别出自谢灵运、薛道衡和苏轼笔下,看似在联句。谢灵运《登池上搂》中“池塘生春草”一句,说起来历,还有一段佳话常为人们所道及。谢灵运很喜爱他的族弟谢惠连,说每看到他便觉神智俊爽,“辄得佳句”。一天他梦见谢惠连,醒来得“池塘生春草”的诗句,自己说是“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以后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所说的“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即援引这一故事。金人元好问在他的《论诗绝句》中曾有“池塘春草谢家春”之句,也是拿“若有神助”的这句诗和宋代诗人陈师道的“闭门觅句”相对比,强调作诗应该是自然流露而不是苦觅硬造。薛道衡则因在《昔昔盐》一诗中写出“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的诗句而受到隋炀帝杨广的嫉妒,杨广后来借故把他杀掉了,杀他时还悻悻地说:“还能作‘空梁落燕泥’否?”苏东坡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见于他的《惠崇春江晚景》其二,写冬去春来的季节变化,十分贴切,生意盎然。毛泽东与柳亚子“论及”这些名句,想必也涉及背后的佳话,文人雅淡之情趣,不难想见。 
19。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骚满腹一方(读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
  [原文]
  上元二载,高旻八月。人多汴北,地实淮南。海气近而苍山阴,天光秋而白云晚。川涂所亘,郢路极于崤潼;风壤所交,荆门泊于吴越。凭胜地,列雄州,城池当要害之冲,寮寀尽鹓鸾之选。昌亭旅食,悲下走之穷愁;山曲淹留,属群公之宴喜。披鹤雾,陆龙门。故人握手,新知满目。钦崔公之盛德,果遇攀轮;慕郝氏之高风,还逢解榻。接衣簪于座右,驻旌棨于城隅。临风云而解带,眄江山以挥涕。岩楹左峙,俯映元潭;野径斜开,傍连翠渚。青苹布叶,乱荷芰而动秋风;朱草垂荣,杂
  芝兰而涵晚液。舣仙舟于石岸,荐绮席于沙场。宾友盛而芳樽满,林塘清而上筵肃。琴歌迭起,俎豆骈罗。烟霞充耳目之玩,鱼鸟尽江湖之赏。情盘乐极,日暮途遥。思染翰以凌云,愿麾戈以留景。嗟乎!此欢难再,殷勤北海之筵;相见何期,惆怅南溟之路。
  ——摘自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是去交趾(安南)路上作的,地在淮南,或是寿州,或是江都。时在上元二年,勃年应有二十三四了。他到南昌作滕王阁诗序说,“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据《曲礼》,是二十岁。勃死于去交趾路上的海中,《旧唐书》说年二十八,《新唐书》说二十九,在淮南、南昌作序时,成是二十四、五、六。《王子安集》百分之九十的诗文,都是在北方——绛州、长安、四川之梓州一带,河南之虢州作的。在南方作的只有少数几首,淮南、南昌、广州三地而已。广州较多,亦只数首。交趾一首也无,可见他并未到达交趾就翻船死在海里了。有人根据《唐摭言》、《太平广记》二书断定:在南昌作序时年十三岁,或十四岁。据他作过沛王李贤的慕僚,官“修撰”,被高宗李治勒令驱逐,因为他为诸王斗鸡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在虢州,因犯法,被判死,遇赦得免。这个人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很可以读。这个人一生倒霉,到处受惩,在虢州几乎死掉一条命。所以他的为文,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骚满腹一方。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是说得对的。为文尚骈,但是曹初王勃等人独创的新骈、活骈,同六朝的旧骈、死骈,相差十万八千里。他是七世纪的人物,千余年来,多数文人都是拥护初唐四杰的,反对的只有少数。
  ——摘自毛泽东读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7—10页)
  [解析]
  毛泽东的这个批语,共有1000多字,写在一本清代项家达编的《初唐四杰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