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ゲ悖蛭翘泶┑模槐懵懵叮砸谕饷嬖偌右徊阋隆U夂拖衷诓灰舜┳潘鲁目慵褪且桓龅览怼!
3.上衣的形制和部件
(1)衣领
古代的衣领有两种。最常见的是交领,即衣领直连左右衣襟,衣襟在胸前相交,领子也随着相交。现在舞台上古装戏的男子服装多是交领。另一种是直领,即领子从颈后沿左右绕到胸前,平行地直垂下来,也就是古装戏里的女子服装或官员、员外等在家时穿的那种衣服。《方言》:“袒饰谓之直袊(领)。”郭璞注:“妇人初嫁所著上衣直袊也。”《汉书·景十三王传》:“时爱(荣爱,广川王之姬)为去(刘去,广川王名)刺方领绣。”晋灼注:“今之妇人之直领也。绣为方领上刺作黼黻文。”
(2)衣襟
衣襟是与领相应的。交颈的衣襟向右掩(即左襟压右襟),在右腋下用两根细带相系。衣襟又称衽,所以《论语.宪问》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右衽是中原地区之服,左衽与被发都是边远、文化不发达地区的服饰。后代即以“左衽”指不服从朝廷的远方敌人。《陈书·宣帝记》:“左衽已戡,干戈载戢。”
衽又称*[衤+金]、衿、襟。《说文》:“衽,衣*[衤+金]也。”“*[衤+金],交衽也。”《尔雅·释器》:“衣保街蟆!保ū{:Zì,自。眼眶,这里指两衽相交处。)因为衣领与衣襟是同一幅布连裁下来的,衣襟相交,领也就相交,所以古人说“交领”也就是指“襟”。进而襟(衿)又可以指衣领。《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孔疏:“衿是领之别名。”但在古代作品中提到的襟,含义一般都与今天相同。例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汉书·苏武传):“李陵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本胡人,由汉降匈驭,封王)之罪通与天。’因泣下霑(沾)衿。”今天成语有“正襟危坐”,意即敛正衣襟端正地坐着。因为衣襟正当胸部,所以又说胸襟、襟怀。
(3)衣裾
在古代作品中还常常见到裾字。《汉书·邹阳传》:“今臣尽智毕议,易精极虑,则无国不可奸(同干,干谒);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曹植《神女赋》:“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晋书·许允传》:“[许]允入,须臾便起,妻捉裾留之。”又《温峤传》:“温峤为刘琨右司马,琨使峤至江南奉表劝进,峤欲将命,其母固止之,峤绝裾而去。”对于裾到底是衣的前襟还是后摆,历来说法不一。从上面所引的几个例子可以得到证明:言曳,即拖着,显然裾应在后;许允由坐而起,其妻自是以后捉之;温峤欲去,其母也必是从后捉裾,于是他才“绝裾”。
(4)袖子
袖字又写作衰。古代的袖子较长,垂臂时手不露出,所以古代作品中常提到“长袖”。如《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韩子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曹植《七启》:“长袖随风,悲歌入云。”修有长的意思,所以又说“修袖”。张衡《南都赋》:“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曹植《洛神赋》:“扬轻袿之绮靡,翳修袖以延佇。”古代的袖子不但长,而且宽大,所以又称“广袖”。梁简文帝《小垂手》:“舞女生西秦,蹑影舞阳春。且复小垂手,广袖拂红尘。”梁元帝《歌曲名诗》:“縠衫回广袖,团扇掩轻纱。”宽而长的袖子并非只是跳舞时所穿,《后汉书·马廖传》:“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可见是社会风尚。《汉书·佞幸传》载,董贤以仪貌受到汉哀帝的宠幸,“常与上(皇帝)卧起。尝昼寢偏藉(压住)上袖,上欲起,贤未觉(醒),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袖被压而可剪断,可见较长。古代作品中说奋袖、振袖、挥袖、拂袖,也都是因为袖子长。例如杨恽《报孙会宗书》:“奋袖低昂,顿足起舞。”张协《洛楔赋》:“振袖生风,接衽成帏。”《宋史·刘沆传》:“[沆]奉使契丹,馆伴杜防强沆以酒,沆霑醉,拂袖起,因骂之,坐是出知潭州。”也是因为袖大,所以可以藏物,《宋史·石元孙传》:“贾昌朝因入对,探袖出《魏志·于禁传》以奏。”《史记·信陵君列传》写信陵君去接管晋鄙的军队,朱亥“袖四十斤铁槌,槌杀晋鄙”。装书、藏槌,袖子窄小了是不行的。
袖又称袂(mèi,妹)。《礼记·深衣》:“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这是说,袖子的长短标准是从手部向上反折,要达到肘部,也就是袖长是臂长的一点五倍。这是“法定”的长度,在实际生活中未必如此严格。因为袂与袖同义,所以也就和“袖”一样,可以说长袂、修袂、广袂、奋袂、振袂、挥袂等。
古代还有“祛”(qǖ,区),《说文》:“衣袂也。”清代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说:“析言之则袂口曰祛,统言之则祛亦言袂也。”“析言之袖曰袂,袂口曰祛。”所谓袖口,即像今天古装戏中的“水袖”。《左传·僖公五年》:“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踰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翟。”孔疏:“其袂近口又别名为祛。此‘斩其祛’,斩其袖之末也。”既然“统言”祛也指袖,所以在哪里是专指,哪里是泛指,就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了。例如《诗经·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又《唐风·羔裘》:“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毛传》并云:“祛,袂也。”这是因为《遵大路》是写挽留“君子”的,揽袖并不一定是非揽袖口不可。《羔裘》的下一章说,“羔裘豹褎”,两章为避重、换韵而变字,这是民歌常用的手法,若解为袖口,反而显得原诗啰嗦了。
(5)衣带
古人的上衣外面要系带。《礼记·深衣》:“带下毋厌(压)髀,上毋厌胁(肋骨),当无骨者。”《说文》:“带,绅也。男子鞶(pán,盘)带,妇人带丝。”又云:“绅,大带也。”“鞶;大带也。”鞶带即革带。综合起来看,大带用以束衣,革带用以佩物,革带不直接系在身上而是系到大带上。至于《说文》之所以说鞶是大带,那是因为“通言之,革带亦或谓之大带”。(孙诒让《周礼正义》)
大带可以用丝。《诗经·曹风·罚骸笆纾ㄉ疲┤司樱浯了俊!敝<悖骸捌浯了浚酱蟠病4蟠盟厮浚性由窝伞!备荨队裨濉房梢灾溃谏瞎牛詈詈痛蠓蚨加盟厮看坑昧罚ㄖ蠊辖喟椎乃浚⑹我院诒摺:蟠兴浇鸫⒂翊际窃诖鲜我越稹⒂瘢皇枪僭钡姆巍!独涎р直始恰肪硪唬骸胺嚼捌魄潦保啡眨乜痛斡蟹鸫呤耍灾*[面+力]家奴也。”又,“绍兴三年,兵革初定,始诏依故事服金带。”《新唐书·王播传》:“[王播]自淮西南还,献玉带十有三,遂得再相。”
“绅”在《说文》中虽然也解为大带,但《玉藻》说:“子游(孔子的弟子)曰:‘参分带下,绅居二焉。”“凡侍于君,绅垂。”郑注:“绅,带之垂者也。”即绅是大带结住后余下下垂的部分,许慎的解释是“统言”。《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子张书诸绅。”因为绅是下垂部分,所以可以提起来临时当作记录本。又《乡党》:“疾,君视之,东首(头向东躺着),加朝服,扡(拖)绅。”站着绅自然下“垂”,躺着只好“拖”。皇侃疏:“孔子既病,不能复著衣,故加朝服复之体上,而牵引(拖)大带于心下,如健时著衣之为。”
古代作品中常常提到缙绅(摚稹⒓錾穑U馐枪糯僭钡淖笆蚨沧魑僭钡拇啤!端滴摹罚骸扮疲嗌病!薄逗蠛菏椤ぶ炀巴醵诺却罚骸霸赘ㄎ迨溃枪睿焓圭粕鸬廊湍鼙污铡!毖帐啪荨端滴摹纷髯ⅲ骸扮疲嗌病I穑病;蜃鳌畵|’,摚逡玻讲弩耍╤ú户)于带也。”(《说文新附》:“摚逡病!保妒芳恰し忪椤罚骸捌溆锊痪ǔ#┘粕鹫卟坏馈!薄都狻罚骸袄钇嬖唬骸疲逡病2弩擞谏穑穑蟠!薄端饕罚骸耙κ显疲骸疲弊鲹|。’郑众注《周礼》云:‘缙读为荐,谓荐之于绅带之间。’”从古代文献使用这三个词的情况看,三词同义,不应一解作素色带,一解作插于带。李奇、郑众的说法是对的。缙、荐是摚募俳枳帧!妒芳恰の宓郾炯汀罚骸鞍偌已曰频郏湮牟谎叛保ㄑ担錾鹣壬蜒灾!薄都狻罚骸靶旃阍唬骸錾穑寸粕鹨玻抛旨俳琛!毖帐抛ⅰ逗菏椤そ检胫尽匪担骸安弩擞诖蟠敫锎涠遣逵诖蟠病!斌耸枪糯汲笔掷锬米诺南脸ぐ遄樱美此祷笆敝钢富蚣鞘隆!独窦恰び裨濉罚骸胺灿兄富诰坝皿恕!庇殖剖职濉!读菏椤ち跞娲罚骸昂笫萄缡俟獾睿撼几呈比嬗胝怕什⒆恚醇俺桑咦嫒∪媸职逄庀分眨骸怕识厦溃跞媛逖舨拧@勘时阌停问戮贸倩兀俊薄
4.胫衣
(1)裤子
“裤”字古代写作绔、袴。《说文》:“绔,胫衣也。”《释名》:“袴,跨也。两股(大腿)各跨别也。”段玉裁说:“绔,今所谓套裤也。”这说明古代的裤子没有裆,只有两个裤筒,套在腿上,上端有绳带以系在腰间。袴又称褰、遥В╖é,泽)。《说文》:“蹇,绔也。”“遥В病!薄斗窖浴罚骸扮肼持湮街*[衤+蹇]。”*[衤+蹇]即褰的俗字。遥粢拢衔模赡芤蛭阋彩墙硎芪墼螅杂靡'为别名。
《礼记·内则》:“[童子生]十年,出就外傅(老师),居宿于外,学书记,衣不帛襦袴。”郑注:“不用帛为襦袴,为大温伤阴气也。”大约小孩的裤用麻织品,这与后代棉、皮套裤只适用于老人、病人是一样的。
纨(Wán,丸)袴为有钱人的服装,所以后来专用以指富贵人家不务正业的子弟。因为纨是织造较为细致的生绢。《汉书·叙传》:“[班伯]与王[凤]、许[商]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非其好也。”颜注:“纨,素也。绮,今细绫也。并贵戚子弟之服。”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陆游《书叹》:“布衣儒生例骨立,纨袴市儿皆瓠肥。”(瓠:hù,户。即葫芦。)两首诗都以纨袴与儒生对比,即包含着纨袴者不学习、不向善之意。
若以毛皮为袴,就是简朴艰苦的了。上文所引《后汉书·马援传》例:“[援)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乃尽散以班(颁)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袴。”《旧唐书·娄师德传》:“娄师德为丰州都督,衣皮袴率士屯田,积谷百万。”“韦”即皮(见上),所以又说韦袴。《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袴布被。”
古书上曾提到“穷袴”,其形制就跟现在的裤子差不多了。《汉书·外戚传》:“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指宫人),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服虔注:“穷绔有前后裆。”颜师古注:“即今绲裆袴也。”这种裤子通常称为裈(kūn,昆)。《说文》:“*[巾+军],*[巾+忽](Sōng,松。同松)也。裈,*[巾军]或从衣。”段玉裁说:“自其浑合近身言曰*[巾+军],自其两*[衤+龙](裤管)孔穴言曰*[巾+忽]。”“若今之满裆裤,古谓之*[巾+军]。”颜师古注中的绲也就是裈。《晋书·阮籍传》:“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兆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规矩)也。君子之处域中,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世说新语·任诞》:“[刘]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宇为*[巾+军]衣。诸君何为入我*[巾+军]中?”’因为魏晋南北朝放诞之士有意穿裈,所以有人戏以裈为晋服。《老学庵笔记》卷八:“翟耆年字伯寿……巾服一如唐人,自名唐装。一日往见许顗彦周,彦周髽髻,着犊鼻裈,蹑高屐出迎。伯寿愕然。彦周徐曰:‘吾晋装也,公何怪?”’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令[卓]文君当垆(酒店放置酒坛的炉形土墩),相如自著犊鼻*[巾+军],涤器于市中。”《集解》:“韦昭注曰:‘今三尺布做形如犊鼻矣。”’颜师古说:“即今之松也。形似犊鼻,故以名云。”《玉篇》:“松,小裈。”这样看来,犊鼻裈很类似现在的裤衩、短裤。在古代这是贫贱劳作者所穿。司马相如在市场上大穿其犊鼻裈,也是为了显其贫贱以出老丈人卓王孙的丑。
和上衣一样,为了御寒,裈可以做成夹的,或絮进棉、麻。《世说新语·夙惠》:“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一会儿)作眩T。’儿曰:‘已足,不须眩T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炳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陆游诗:“翁饥不能具小飧,儿冻何由成眩唷!庇玫谋闶钦飧龅涔省!
(2)蔽膝
古代下体之衣还有蔽膝。顾名思义,这是遮盖大腿至膝部的服饰。《方言》:“蔽膝,江淮之间谓之棉,自关东西谓之蔽膝。”《说文》:“褘,蔽膝也。”《释名》:“恚我玻员蜗デ耙玻救吮蜗ヒ嗳缰F肴宋街藿恚锛腋九鲎蕴镆耙愿财渫罚室蛞晕病S衷还蛞b,跪时襜襜然张也。”《礼记·玉藻》孔疏:“他服称鞸,祭服称*[革+犮](同绂)。”这样看来,蔽膝、褘、恚*[革+犮]是同物而异名(有人认为恚潜蜗サ暮弦糇郑8莨糯⑹图业拿枋觯颐强梢韵爰糯蜗サ男沃朴胂衷诘奈瓜嗨啤K煌氖牵蜗ド哉欢乙欢ㄒさ侥堋氨蜗ァ保徊⒉幌裎鼓茄苯酉档窖希撬┑酱蟠希黄涔τ弥饕皇潜;ひ路且恢肿笆危豢梢杂闷じ镏瞥伞9糯髌分刑岬奖蜗サ牡胤胶芏唷@纾骸逗菏椤ね趺Т罚骸埃勖В菽覆。淞泻钋卜蛉宋始病C抻虏灰返兀急蜗ィ咭晕祝刮剩浞蛉耍跃!庇郑坝谑敲Щ自侔荩苈添h衮冕衣裳。”温庭筠《过华清宫):“斗鸡花蔽膝,骑马玉搔头。”《诗经·桧风·素冠》:“庶见素恚猓倚脑探豳猓挠胱尤缫毁狻!逼と招荨毒欧怼罚骸昂晌n兮芰为襬,荃为*[衤+屈]兮薜为褘。”(裯:dāo,刀。短衣。*[衤+屈]:jué,决。类似短袖衫。)
《说文》:“市,恚病I瞎乓卤吻岸选!笔屑错h。字又写作芾。《诗经·曹风·侯人》:“彼其之子,三百赤芾。”郑笺:“佩赤芾者三百人也。”(古代的礼制,大夫以上才佩赤芾。)又《小雅·采芑》:“朱芾斯皇,有玱葱珩。”(皇:同煌,光彩的样子。玱:qiāng,枪。玉声。葱珩:苍色的佩玉。)又《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邪幅:类似后代的绑腿。)孔引《乾凿度》的注:“古者田渔而食,因衣其皮。先知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