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 >

第8章

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第8章

小说: 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打败了卢伽尔萨吉西,并俘获了他,用套狗的绳索套住拖到尼普尔主神恩 

里尔的庙门口,锁绑在那里,作为牺牲献祭给恩里尔。文献说这叫“让他穿 

过恩里尔的火烧的大门”。 

     接着,萨尔贡率兵南下,攻取乌尔,征讨拉格什,蹂躏乌鲁克,降服温 

马。昔日的苏美尔各邦,尽遭摧毁,靠近河口的城镇,统统归顺于他。在南 


… Page 33…

部,他甚至曾“洗剑于波斯湾”。之后,他越海东征埃兰,夺取苏撒、阿凡 

和巴拉西等城市。随之,他又兵指北方的苏巴尔图王国 (即亚述),从而几 

乎征服并统一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此时,萨尔贡开始自称为“沙鲁金”(意 

为真正的国王),“天下四方之王”,还声称他是“最高女神伊丝达所宠爱 

的人”,是主神“恩里尔不许敌人统治的国家的国王”,神化其王权,加强 

其统治。 

     但是萨尔贡只是暂时征服了所及的边远地区,虽然兵锋所至,国亡城破, 

但在其收兵之后,各地仍继续独立发展,而阿卡德王国本身也并未发展到能 

在这些地区建立帝国统治的程度,因此只是暂时的武力征服。萨尔贡晚年, 

 “全国各地都起来反对他,并把他围困在阿卡德城”。起义虽被镇压,但统 

一犹未臻巩固。到阿卡德王国第四王纳拉木辛(公元前2291—前2255年) 

时,他虽又强化中央集权,南征北讨,但已不能挽救内乱外患的此起彼伏。 

他死后不久,阿卡德王国迅速走向衰落。来自两河流域东北面山区的游牧民 

族古提人灭亡了阿卡德王国。随后古提人被苏美尔各邦联合力量击败,退回 

山区,苏美尔取得了完全独立。 

     苏美尔又出现城邦分立。但是不久,经过拉格什、乌鲁克、乌尔三雄一 

番角逐之后,乌尔取得胜利,遂以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3—前2006年) 

的名义统一两河流域南部,进入苏美尔文明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 

     乌尔第三王朝恢复并且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国王集军、政、法于一身, 

国王的神化亦较前尤甚,地方贵族势力受到严重削弱。但在文化上,乌尔第 

三王朝在全面恢复苏美尔文明传统的同时,又有较大发展,总汇了许多苏美 

尔文明最高成就之大成。不过,乌尔第三王朝比阿卡德王国寿命更短,它在 

东面的埃兰人和西面的阿摩利人不断侵袭夹击下灭亡。埃兰人不久即回归故 

土,塞姆族的阿摩利人在两河流域定居下来,并吸收了苏美尔——阿卡德文 

化,建立伊新、拉尔萨和巴比伦第一王朝。在伊新之北,另一塞姆族的国家 

埃什努那亦告兴起。同时属塞姆族的马里也从北方南下参加各邦角逐。从此, 

古老的苏美尔城邦已告衰竭,未能再振雄风,此后两河流域便成了塞姆人的 

天下。 



                    2。古巴比伦王国与“寓兵于农”制 



     (1)汉谟拉比实行“寓兵于农”制 

     公元前1894年建立的巴比伦第一王朝,在它头5个国王统治期间,在与 

伊新、拉尔萨等邦的角逐中尚不居重要地位,后来拉尔萨为埃兰所破,马里 

和埃什努那又臣服于北方的亚述,伊新也趋衰落,巴比伦才乘机而起,在其 

第6位国王汉谟拉比之时 (公元前1792—前1750年)才统一全境,文治武 

功皆取得空前的成就,巴比伦也才成为显赫一时的统一两河流域的大国。 

     汉谟拉比为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非常注重其常备军的建 

设。为了保证战时随时可召来士兵,采取了“寓兵于农”的政策。 

     当时的士兵被称为列都、柏以鲁。列都,苏美尔语为乌库苏,直译为“跑 

路人”,转译为“随从”、“差役”、“驭者”,有的学者译为重装步兵。 

文献中有时也称为“王之跑路人”,阿卡德语称为里德萨利姆。列都在战时 

服军役,平时为国王传递命令,执行警察任务,维护社会秩序;柏以鲁,直 

译为“渔夫”,苏美尔语称苏库。有的学者转译为“水手”、“捕吏”、“猎 


… Page 34…

人”、“水上警察”和“轻装步兵”等。柏以鲁和列都一样,战时服军役, 

平时管理河渠和灌溉网,拥有河流的捕鱼权,经营河流的运输业。 

     在“寓兵于农”制度下,士兵可以从国家领得服役份地(包括田园、房 

屋和牲畜),条件是随时应召随国王出征。这在 《汉谟拉比法典》中得到充 

分体现。法典中有16条涉及士兵的份地及其物质利益问题,其中第26—41 

条对士兵的权利、义务关系有详细规定。 

      《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出寓兵于农的列都和柏以鲁从国王那里所领得的 

田地、园圃、牲畜和房屋,不允许出卖、转让、抵债,也不能由妻子和女儿 

继承,只可以允许继父服役的儿子继授。每个士兵的份地,少者一布耳 (约 

合6。35公顷),一般为二布耳。这样,士兵被固着在土地上,一旦国家有战 

事,招之即来,不来则处以死刑,也不允许顶替。这样保证了汉谟拉比拥有 

一支强大的随时可以征召的常备军,只是这种常备军平时作耕、战时出征, 

有一定的公民兵制色彩,但又摆脱了公民兵制下士兵可能不应征或除非公民 

不能应征的局面。寓兵于农制的实行,既可以保持国家的军队,处于实质的 

常备状态,又可以节省军费,不但可以节约国家开支,还能增加生产,发展 

农业。汉谟拉比正是依靠这支寓兵于农的常备军,南征北战,建立了一统的 

强大的古巴比伦王国。 



     (2)古巴比伦王国的霸业与灭亡 

     汉谟拉比登基时,巴比伦领土不过百里,要想战胜四周的邻国,首先必 

须巩固内政,发展经济。因此在他当政头几年,他向北方的亚述强国称臣, 

致力于内政建设,制定法律,修筑城墙,重建神庙,兴建运河,努力积聚实 

力,消弭内争。 

     当汉谟拉比当政第6年时,巴比伦有了较大发展,他才把对外扩张摆到 

日程上。他是一位长于谋略的国王,善于审时度势,军事压力与外交手腕并 

用,充分利用矛盾,把众多敌人各个击败。他的基本战略是远交近攻,尽可 

能团结较多盟友,集中全力打击一个主要敌人。 

     为了战胜南方紧邻伊新,汉谟拉比便和北方的马里、南方的拉尔萨结盟, 

继续承认亚述的统治,以便取得其支持,以强大的军队一举灭亡伊新。 

     伊新既克,更在其南的拉尔萨便成为巴比伦南进的主要障碍。为使南进 

没有后顾之忧,汉谟拉比在灭伊新之后,把巩固北方当作要务,于是他特别 

致力于与北方的马里结好。 

     汉谟拉比与马里国王吉姆里利姆约定在国际事务中采取联合一致的行 

动,在军事上互相支援。汉谟拉比支持马里摆脱亚述的控制,又帮助它击退 

草原部落与东邻埃什努那的侵扰,因而两国相当交好。 

     汉谟拉比取得了马里的信任。战胜伊新已过几年,军队战斗力有所休整 

并有壮大,于是在公元前1764年出兵击败埃什努那。再过一年,又对拉尔萨 

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 

     汉谟拉比很可能采取控制河水——壅水或突然放水的斗争手段,使幼发 

拉底河下游的敌国拉尔萨遭受重大打击。经过对拉尔萨最后要塞的数日围 

攻,巴比伦终于战败拉尔萨。两河流域南部便完全归入巴比伦版图。 

     南方既定,剩下的征服对象就是北方的盟国马里。马里国王吉姆里利姆 

意识到这一局势后,便召回了和巴比伦一起在拉尔萨作战的部队。但是,他 

毕竟醒悟已晚,汉谟拉比已挥得胜之师乘胜北上征讨。公元前1759年,马里 


… Page 35…

只有臣服于汉谟拉比。 

    随后,巴比伦又占领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厄布拉,并向北面的亚述用兵, 

占其南部国土,亚述王朝以称臣方式幸存下来,保持半独立状态。接着巴比 

伦又决河攻灭埃什努那。至此汉谟拉比终于统一两河流域全境,统一的规模 

较阿卡德王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巴比伦王国的太平盛世在汉谟拉比死后不久即难维持。其继任者很快面 

临动乱分裂的威胁,南部地区发动暴动,东部山区的加喜特人也欲问鼎中原, 

开始侵袭巴比伦。国内矛盾更为尖锐,奴隶纷纷逃亡。公元前1595年赫梯人 

攻陷巴比伦,古巴比伦王国和巴比伦第一王朝便告结束。但赫梯人并未久留, 

他们退兵后由伊新人建立巴比伦第二王朝 (公元前1590—前1518年),接 

着外来的加喜特人建立巴比伦第三王朝 (公元前1518—前1204年),后来 

巴比伦人又建巴比伦第四王朝(公元前1165—前689年)。但是千年之间始 

终未能再度恢复汉谟拉比强国的繁荣。直到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兴起,两 

河流域才发展到奴隶制政治,经济和军事高度发展的帝国阶段。 



                    3。亚述军事帝国及其发达的军事 



     (1)早期亚述的发展 

    亚述帝国是世界史上第一个可以称得起“军事帝国”的国家。帝国的历 

代诸王几乎都是在不断扩张征伐中度过的,而且其军事发展的完备堪称是古 

代世界最发达的。 

    亚述位于两河流域北部,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有属操塞姆语的亚述人 

以底格里斯河两岸的亚述城为中心建立的城邦。当萨尔贡、汉谟拉比强盛时 

曾表示臣服,但始终保持半独立地位。只有在两河流域南部的强大王权衰微 

之后,亚述才恢复独立,自谋发展。 

    古代亚述的历史从苏美尔时期,到亚述帝国连续2000余年,一般分为古 

亚述、中亚述和帝国3个阶段。古亚述 (公元前2000—前1600年)从塞姆 

人北上定居立国开始,到阿卡德时期,王权才渐强大。到国王沙马什阿达德 

一世时(公元前1815—前1783年)开始向外扩张,埃什努那、马里皆表示 

臣服,汉谟拉比在位初年亦曾向亚述表示归顺。但不久亚述被汉谟拉比击败, 

长期偏于两河北部一隅。中亚述时期(公元前1500—前900年),在提格拉 

特帕拉沙尔一世时 (公元前1114—前1076年)曾颇为强盛,后来又遭亚美 

尼亚人侵扰,国势转衰。直到公元前9世纪初,从亚述纳西尔帕二世(公元 

前883—前859年)开始,亚述才以两河强国雄姿向帝国跨越。 

    纳西尔帕二世率军曾经藉助吹满气的皮囊筏子渡过幼发拉底河进入卡尔 

赫米什城。其国王桑卡拉缴纳了大量贡赋,包括250塔兰特(1塔兰特=26。19 

公斤)的铁,这表明亚述已进入铁器时代。铁的广泛使用,在军事上尤为重 

要,亚述军队就是以铁制武器装备,又有战车和骑兵,成为两河劲旅,所向 

披靡。 

    有浮雕表明,纳西尔帕二世时期亚述出现了攻城器械破城锤。破城锤的 

设计多种多样,锤身是根大木梁,头部包以金属皮。破城锤罩以用柳条、木 

材或兽皮制成的构架,藉以保护操作者,破城锤分固定和带轮可移动的两种。 

为了防止敌人火烧破城锤,要备水预防,或在锤前面挂一块不易燃烧的幔帐。 

一幅浮雕上还刻有敌人用链环套住锤头,然后将其吊起的办法,亚述人以钩 


… Page 36…

  子把链环钩住相抗。破城锤一般是吊在器械的链子上,由士兵摇动,从地面 

  上直撞城墙。有时还在城墙外侧堆起很高的土墩,然后把破城锤推到土墩上 

  向前撞击城堡上部。古希腊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就曾利用过堆土墩,用破 

  城锤攻城。 

       到国王沙尔马纳塞尔三世 (公元前858—前824年)时代,他曾多次远 

  征乌拉尔图,也曾西征叙利亚,占领了其首都大马士革。大马士革处于从美 

  索不达米亚到腓尼基的各沿海城市和从小亚细亚到阿拉伯腹地的商路交叉点 

  上,因而占领大马士革,对亚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沙尔马纳塞尔三 

  世还从大马上革掠夺了大量的铁,多达5000塔兰特。大马士革的铁是从小亚 

  输入的,但铁制品是由本地的匠人制造的。亚述人也从最初的掠夺和输入铁, 

  到自己开采并冶炼铁矿,其冶金匠人所制造的铁制品质量很高,保证了亚述 

  军队的先进性。大约从公元前9—前8世纪开始,亚述军队就已逐渐用铁制 

  的兵器和盔甲武装起来,这是亚述军队装备上的重大变革。 



       (2)亚述的兵器装备 

       ①攻击性兵器。亚述人的攻击性兵器或叫杀伤性兵器,一般包括矛 (或 

  叫枪)、锤矛、剑、斧或手斧、匕首、弓箭及攻城器械破城锤和投石器。 

       亚述人使用的矛主要在作战时像枪刺一样用于刺戳,不像希腊人或罗马 

  人那样用来投掷刺中敌人。矛主要分短矛和长矛两种,短矛长5—6英尺,主 

  要用来武装步兵;长矛为长9—10英尺,主要用来武装骑兵。这两种矛的矛 

  柄都是用坚硬的木料制成,矛头是用铁或青铜制造的,在今天的大英博物馆 

  就存有在尼姆鲁德发现的铁制矛头。 

       亚述人的剑短而直,与埃及和波斯的短剑相像。剑柄较短,没有护手。 

  剑身从柄至尖部逐渐变细。各兵种一般都佩有短剑。亚述士兵习惯用它砍杀 

  战败敌人的首级;进行肉搏战时,用这种兵器进行刺戳。 

       锤矛是亚述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兵器。它比较短细,用坚韧的木料或金 

  属做成。其形式是在一根细长的棒上带有一个圆形锤,这个棒顶端的圆形锤 

  大概是铁制的。锤矛杆的下端有皮套或绳索,使用锤矛时把它套在手上不致 

  甩掉。步兵弓箭手在战斗中经常携带,特别是靠近国王的侍从。然而,这种 

  兵器很少在战争场面中见到,直到最晚期的浮雕中才发现双手挥舞锤矛的士 

  兵。和平时期,锤矛通常为国王的侍从佩带,有些国王也喜爱用锤矛。在波 

  斯国王薛西斯远征希腊队伍中的亚述兵,就曾携带有这种“安着铁头的木棍” 

  ① 

   。 



       战斧,亚述人最初在战斗中也很少使用,只是到很晚的浮雕中,才发现 

  被描绘作为战士使用的战斧。在早期,战斧可能是用来砍伐树木的,当工兵 

  出现后,成为工兵的武器。后来,特别是在阿述尔巴尼拔时代,才作为一种 

  战斗武器用于作战。战斧的斧柄短而斧头稍大,单手使用,分双刃和单刃两 

  种。 

       亚述国王几乎都酷爱匕首,每时每刻都佩带在腰间,但臣民似乎很少携 

  带。匕首一般有一个直柄,带有轻度的凹面。雕镂有图案,但是匕首的鞘不 

  像古代中国匕首的鞘,一般没有装饰或稍作装饰。 

       亚述人的弓分为两种:曲形弓和角形弓。同埃及人和中世纪弓箭手所使 



① 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659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