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 >

第21章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第21章

小说: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元子的反应,但是,在单一维度里,这种联系是相对联
系,因此,在单一维度上,这种作用传播的速度是有限的,
传播途径和顺序是被规定的。 
由此可以推论,速度的有限性和维度的有限性相关。只
有在无限维度里元子才是绝对联系的,只当所有作用者直接
相邻时,作用速度才可能是无限的。 
也正是因为速度的有限性,因为作用传播的次序性,此
能使作用者之间的区别成为可能,才出现了相对独立的存在
者。 

相对独立的存在者可以称为“个体”。 
个体之间的关系及关系形式可以称为“势态”。 


8。2 势态与个体的发展 

8。2。1 乒乓球堆模型 
比如: 
一堆大小一致的乒乓球。 
静态时,这是一个三维的模型,动态中,这又是一个包
括时间维在内的四维时空。 

堆中任何一个球单独朝向某一个方向的移动,都会推动
周围相毗邻的其他球的移动,但是在不同方向上的毗邻者受
到的作用分量不同。主动球的推动方向被众多毗邻者所改变、
所均摊,如果球的直径足够小,这个方向最终可能被均摊成
为均匀的球状方向,那么,整个球堆中任意一个球得到的作


用程度就和与主动球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没有被均
摊成标准的球状,任意一个球受到的作用力就和主动球距离
以及作用方向的角度相关。 
但是,这种“均摊”要通过一个个球的相互传递才能完
成,因此,均摊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当一个差别迫使一个球
离开了原址,通过毗邻关系,不同程度的作用力就会出现在
主动球前进的方向上,造成前方的被动球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甚至将其推离原先的位置。主动球身后,毗邻的被动球之间
关系相对松弛,甚至出现了空隙,主动球向前形成的压力还
没有完全传递回来,还没有达到足以平衡主动球身后的稀疏
和空隙的程度。 
在新的个体出现之前,势态的均衡背景已经被破坏,不
均衡的势态已经出现。这种势态是原始差别与原始势态相互
作用形成的共同结果。主动球对毗邻球们的作用程度等同于
这些球维持自己原有状态的努力,是这两种力量比较和平衡
的过程。 
如果主动球高速运行,主动球身后的空档会跟随主动球
一起向前运动,在另一个时间尺度的观察者看来,这个空挡
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凝聚态”,是一个新的实体。 
比如,可以把快速移动的主动球比作一艘在水面上飞驰
的快艇,不断劈开新的水域,过后留下一段掀起波涛的航迹。
尽管波涛终究会归于平复,但是,平复需要时间。在波涛形
成到波涛平复的这段时间之内,波涛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相
对凝结的。远远望去,对只有1/24秒响应速度的人类视觉
来说,给我们的感觉是,快艇的端部和航迹的尾部构成了一
个整体,相对海面移动着的是这个长条状的漂亮个体。假如
这时天降寒流,突然冻结了大海,或者用照相机拍摄,我们
就可以实际地获得这段实体或者这段个体的元间。事实上,
我们面临的一切个体都属于这种相对凝结了的势态,只不过
时间尺度相差极大而已。 
尝试将这个模型推广到元子世界。 

8。2。2 差别性与差别者性的相对凝结 

元子之间不再是绝对区别和绝对联系的绝对关系,由于


差别的发展和推动,这种关系出现了相对联系和相对分离的
分化。 
由于元子具有差别与差别者双重的性质,是这两者的直
接统一体,元子世界被原始差别扰动产生的不均衡势态就不
会像“乒乓球堆”模型那样简单,会表现出差别性与差别者
性这样双重的性质,会出现一些时、空位置中元子的差别性
相对集中,另一些时、空位置上元子的差别者性质相对集中
的势态,全体元子、全体个体之间的绝对联系演变成了相对
联系。总势态变得不再那么均匀。 
首先,元子世界趋向于整体平均的总势态并不总是可以
直接或立即平息、消化,重新进入平衡状态。已经出现的两
种相对集中的现象所形成的局部势态,或者说,总势态变化
的速度与局部势态变化速度之间出现了空间差与时间差。 
其次,这两种相对集中的局部势态可能在保持自己形式
不发生本质变化的前提下相对于总势态变换自己的时空位
置,这使得局部的这种不均匀分布的势态可能相对超前或滞
后于总体的势态进程,在一个有限的时空区间里相对独立于
总的势态。差别者性相对集中和差别性相对集中这两种局部
的势态都可能暂时脱离造成自己的环境或背景。而且,这种
脱离在一定时间空间的范围内并不引起自身状态的立即改
变,这种状态在脱离了其赖以生成的环境势态之后,仍然可
以维持一段时间既有的形式,处于相对凝结之中。 
差别性的相对集中与差别者性的相对集中造成两种不
同性质的分化,元子在不同场合更多地表现出自己两种性质
之其中一种,两种性质由自身统一发展到了相对分离,独自
发展成了两种相对独立的实体。 
这些相对区别于总势态进程的局部以自身不均匀形式
及势态发生了相对的凝结,凝结成了新的实体。这样,除了
元子这种差别与差别者直接统一的实体之外,我们又得到两
种新的实体:差别者性质的凝结体——物质实体;差别性的
凝结体——元间实体。 

8。2。3 个体与势态的相对性 


相对凝结着的势态成为了个体。 
在没有从总势态之中分离出来之前,个体只是总势态中
的一部分,是总势态的差别者,是处于大势态之中的一个个
局部的、不均匀的小的势态。 
当小势态从大的势态背景下脱离出来时,生成和维持这
个势态的环境和条件就都已经被改变,这个势态失去了继续
存在的条件。但是,由于作用传播速度的有限性,任何变化
都是过程,大势态的变化与小势态的变化之间的时间差是小
势态可以相对“脱离”大势态背景的重要条件,也是实体可
能相对独立于势态的主要原因。比如,“半衰期”是粒子的
重要特征之一,是粒子脱离了产生这个粒子的势态后作为实
体在另一种势态之下所能维持自己是其所是的、相对独立存
在的时间,是自己抵抗新势态所坚持的一般过程。 
由此可以推论,任何物质实体都刚刚从前一势态脱离出
来,刚刚进入了新势态之中,还保持着从前一势态记忆、继
承来的元间,还没有来得及适应新的势态,还残留着生成该
实体的原有势态的痕迹。可以说,个体变化的速度慢于势态
变化的速度,两者之间出现了时间差。 
物质实体或物质个体以自己内部的物质要素以及这些
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和确定性的程度作为维持自己对于
前一势态元间的继承和记忆的基础,以这些元间作为与新势
态相抗衡的条件,这些条件决定了个体在新势态中改变的速
度和程度。这样,任何实体都不能做到永远维持和记忆原有
的元间,最终都将被新势态所改变。所以,任何实体,任何
物质实体都只能是一个过程。 
势态与个体之间的时间、空间差是产生势态与个体相对
性的基本原因。 

 

8。3个体的生成与积累 

8。3。1 个体与势态的互补 

当某个体与较大的势态发生作用时,由于地位的悬殊和
不对称,尽管个体不可能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势态,但是,
个体和自己直接所处的局部的势态环境构成了相互作用的


对象关系,双方都在努力维持自己的同时塑造着对方,力图
用自己的势态和元间改变对方。一方力量成功发挥的方向就
是对方根据与这个力量的比较所不得不做出退让的方向。如
果这个方向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程度的模式,那么对方退
让的也会是一个相应的、具有同样结构和程度的模式。简言
之,一方凸出的部分正好就会是对方凹陷的部分,凸出的模
样也就正好是对方凹陷的模样。双方的作用和作用形式最终
将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双方结构的较量使得双方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对方的
影响,都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最终达成了双方形式“互补”
的平衡局面。 
“互补”也是新元间产生的一种形式。 

8。3。2 个体对于势态的记忆 
由于某种原因,物质实体或元间实体作为个体脱离了当
前势态,脱离了这个平衡状态,转而进入另一个势态后,或
者说,实体周围势态发生变化之后,可能会出现两种极端或
典型的情形: 
1、个体立即适应新的势态,忘却了原来势态曾经对于
自己的作用和影响。比如,一个失去压力的弹簧,短时间里
会恢复到自己弹性变形之前的状态。 
2、保持和记忆着原先势态的作用结果。比如从注塑模
具中取出的产品,会在相当长时间里继续保持着在模具里面
时的形状。 
但是,弹簧不可能在压力撤销后的一瞬间就立即恢复原
状,从注塑模具中取出的产品也不可能永远保持着在被成型
过程中的尺寸和形状。 
个体保持原来势态作用的能力是从“0”到“1”的一个
区间,有两个不可逾越的边界,也就是说,个体不可能不经
过时间过程就在一瞬间全部彻底地忘却原有势态的元间,也
不可能永远全部彻底地牢记原有势态的元间,在这两个极限
的边界之内,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取不同的值。 

正是由于个体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仍然“记忆”着势态的
元间,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忘却”了势态的元间,使得个


体既相似于势态、互补于势态,又区别于势态、独立于势态,
与生成自己的势态保持时间、空间、元间上的同一与差异。
也因此才能处于与势态相对的地位,才是随时间变化着的过
程。 

8。3。3 存在的限度 
物质实体或元间实体作为个体以其在前一势态中形成
的是其所是处于新势态的在其所在中,由于个体的变化滞后
于新势态的变化,暂时记忆了前一势态所赋予的元间形式,
暂时保持着它的是其所是,直到新的势态不可避免地改变这
个新来的实体原有的元间。在发生显著变化之前的这段时空
区间里,个体依然某种程度地记忆和保持着原有的本底元间,
依然作为原来意义上的实体存在。这段时空间隔就是个体记
忆自己元间、维持自己存在的限度。 
决定这段间隔尺度的首要因素是前、后两个势态之间差
别的性质。只有新势态适合于个体存在,个体才可能长久地
存在。新势态同化个体所需的过程越长,个体可能存在的“寿
命”才会越长久。 
一个个体能够作为存在者的时间长短还取决于这个个
体本身能够抗拒势态同化并保持自己相对区别于势态的能
力。这样,决定个体存在时间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个体自己记
忆自己的能力。 

8。3。4 记忆的积累 
物质实体或元间实体脱离了生成自己的势态之后依然
在某种程度上记忆着在原先势态中生成的元间。这种记忆就
是实体的是其所是,是这实体作为存在者的资格,个体以这
种身份和资格又再次投入到新的势态中,又参加到与新势态
的相互作用中。又一轮回的改造和变化再次发生。当个体再
次从当前势态脱离后,自身就带有了两次势态作用的元间痕
迹。一些个体在不断变换着的势态中一次次地被新势态所塑
造,不同程度地积累了每次塑造所残留下来的痕迹,形成了
元间的积累,形成了关于“历史”的记忆。 
个体的是其所是就是关于自己历史的记忆。 

8。3。5 势态与个体的新层次 


个体总是处于与势态的不平衡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这
种改变总是解散已经形成了的结构,个体每更换一次势态就
被解散一次,每更换一次环境就彻底忘却了前一势态的元间,
个体的元间就只能仅仅与当前势态相互补,那么,不能记忆
过去势态影响的个体就不能成为更长久的存在者,只是势态
中可以区别的一个部分而已。 
个体只有与生成自己的旧势态分离才能表现出自己是
一个新的实体,只有保持和记忆着自己,才能相对于势态而
独立存在。 
个体一旦产生出来,就立刻成为一个新的相互作用者,
就与环境构成了新的势态,新个体与旧势态也构成了新的作
用形式,这样的势态才是实质意义上的新势态,是新层次的
势态。 
个体同时处于生成自己的势态以及自己生成的势态这
样双重的势态之中,个体除了在生成自己的势态中作为相互
作用者、作为势态者,还与这种势态发生相对分离,与这种
势态之间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别,这使得个体
有机会与其他和自己相同或相似的、不同的个体在另一个时
空层次中结成了新层次的相互关系,构成了新层次的势态。 
新层次的势态建立在个体对于生成自己的那个层次势
态记忆的基础上,否则就不会有新层次的势态产生了。 
新层次势态中产生的新的不平衡以及个体间的契合使
得个体们相互之间产生了聚合的可能,又一层次的新个体由
此出现。这可能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多层次物质实体产生和积
累的机理与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的产生将生成新层次的势态,而新
层次的势态又是产生新层次个体的原因。新层次个体和新层
次势态相互生成了对方,形成了势态和势态层次积累的机制。 

8。3。6 个体的过去与未来 

个体存在的原因在于,能够在新的势态中某种程度地记
忆过去势态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可以不立即被新势态彻底改
变。这样,一方面,在新势态的压力下,个体的元间正在改
变,正在生成与新势态相互补的新的元间形式,最终会被新


势态彻底同化;另一方面,由于个体对于旧势态的记忆,个
体努力维持着那些与旧势态相互补的旧的元间形式。新、旧
两种元间形式构成了这个个体当前的元间形式。总体上看,
个体的元间处于从旧的形式向新的元间形式过渡和发展的
过程之中,个体当前的元间由与旧势态相互补的那部分元间
以及与新势态元间相互补的那部分元间这样两部分元间共
同组成。两者各自占有的比重与新势态与个体相互作用的形
势和进程相关。 
这样,个体既不能永远维持与旧势态相互补的元间,也
不能立刻实现对于新势态的互补,而是处于从旧形式向新形
式过渡的过程中,在此期间,任何个体所拥有的元间都是过
去和未来这两种元间的对立统一体。 

 

8。4 元间实体与势态的互补 

8。4。1 两种记忆方式 
物质实体记忆、保持自己的基本途径是自己物质要素之
间的确定性,也就是自身元间关系的“强度”和稳定性。物
质实体直接以自身的结构与势态实体发生作用,抵抗势态对
于自己元间的解构和改变,只有当自己的强度低于势态的强
度时,实体才会被破坏,从而失去原有的是其所是。仅靠确
定性较高的、强度较高的机制直接记忆自己的物质实体所形
成的都是强度较高的物质,低强度的物质由于经常“遗忘”
自己,也就极少能成为长期的存在者,不能更长久地维持稳
定的存在。 
另一种有效的记忆方式是间接记忆方式,是元间转移的
记忆方式。 

比如,在生命物质中,物质实体与元间实体发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