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互之间具有更小的差别,具有与对方结合的更有利条件,
更容易与对方发生结合,实现相互之间的差别,连结成新的
实体。
如果将一个具有特定元间特征的物质实体作为模板,放
入各种元间形式混杂的一堆素材中去挑选,更容易获选的应
当是与模板互补程度更高的那些素材,只有具备与模板上的
某些特征相互补的素材才能更方便地与模板结合成新的物
质实体。
可以这样来理解现有物质及其种类的生成:有些物质团
粒是由于势态的强制而产生的;有些物质所遇到的环境相对
宽松,具有与不同物质对象发生关系的机会,通过这些机会,
选择了与和自己具有互补元间形式的物质对象,与之发生了
结合,形成了更大的物质团粒。
从一系列对象中挑选出一个合适的对象并与之相契合
的事实表明,物质实体具有了从一系列对象中发现合适对象
的“识别能力”,具有了仅仅与特定形式的物质要素发生结
合得“契合能力”,具备了仅仅与特定物质素材发生契合得
“选择权”。
10。1。3抽象需求
也可以把有待实现的差别看作是这个差别者的“需求”,
一种抽象的需求,最广义的需求。只有实现了这个差别者所
具有的差别,“需求”才被实现。如果这种差别具有特定的
差别形式,就意味着,只有与一个具有与之互补差别形式的
差别者实现契合,这个“需求”才能实现。这是有内容、有
选择性的需求,只有与具有特定元间形式的实体相契合,才
能实现这种需求。
选择性契合有两个最主要的条件,一是契合的对象的物
质实体;一是这个实体特定的元间特征。在这个阶段里,这
两者还是重叠在一起且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由于有相同元间
特征的物质素材存在,契合对象的物质实体不是唯一的,而
是具有相同元间特征的一类物质要素中的一个。
10。1。4多样性的增值
物质素材现有的元间特征来源于这些素材原先所在的
环境,来源于这些物质素材对于自己原有的在其所在的记忆,
来源于原先势态作用的残留。
原有的势态可能早就是一堆具有不同元间特征的物质
碎片,但是,这些碎片中必定有具有相互可以互补的元间形
式的碎片组,碎片对儿;
原有势态更可能造就一大批具有相同和相似元间特征
的物质碎片,这些碎片中将会有更多碎片是可以互补的物质
素材。所以,在充分积累了的物质环境中,物质素材遇到与
自己元间特征相互补的其他物质素材的机会将越来越高。
曾经的碎片相互之间的再次结合显然已经不可能还原
到原先的局面,因为不可能还原所有的碎片,部分碎片的重
新结合出现的局面是不同于原先局面的新的元间形式。如果,
碎片的元间形式已经被转移到了另外的物质素材之上,成了
另一种物质素材的一部分元间特征,与这样的素材发生的结
合不仅仅是碎片的还原,还是两个新实体的新结合,将组成
过去没有出现过的新的元间形式。总之,相互契合的物质素
材相互之间的重新结合可能生成的物质样式远远多过产生
这些互补素材的那个被分裂了的物质实体的样式,远远多过
产生这些互补素材的那个势态环境的元间形式。由于契合机
会和元间样式的迅速增加,元间形式的样式种类在这种分解
和组合的往复循环中将得到极大的增值。我们把这称之为
“多样性的增值”。
10。1。5同样性的增值
多样性的充分积累、差别形式的充分积累意味着实现这
些差别所需要的势态形式也应得到积累,必须有与之相应的
足够的势态形式产生出来,才可能实现这些差别。那么,差
别形式和势态形式的积累和进化也就是需求的进化过程。这
也意味着应有更多与之相契合、相同的东西产生出来,这就
需要“同样性的增值”。
也许,大自然只是突出表现了所有可能性中极小的一部
分,仅仅实现了无限可能样式中的一小部分。只有一部分排
列组合被实现,还有更多的组合方式被永远停留在可能性里。
由元子积累起来的新层次的物质团粒却越来越复杂,越来越
多样化,由此而产生的物质样式也就具有了越来越多样的可
能性。但是,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绝对多样
性的世界,并不具有无限多样式的物质团粒,不是每一个物
质都绝然不同。我们只看到了用有限元素排列组合成的有限
数量的物种。每一类型的物质团粒都拥有相当多的数量,物
质的数量远远大于物质品种的数量。
所谓“同样的物质”是指拥有相同或相似元间形式的物
质团粒。尽管物质实体由于其唯一性而绝对区别于其他物质
实体,但是,不同的物质团粒可以具有相同和相似的元间形
式,从而使得这些物质团粒属于同一种物质。
生成相同或相似物质的途径可能很多,比如:
1、从相同的势态中生成。
都从同一个物质实体中分裂出来;都从共同环境势态中
产生、分离出来;上述这两种条件产生的互补物质相互之间
契合,生成了新的契合物,这些新物质相互之间很多是相似
或相同的。
2、保持的自己本性。
当物质脱离了生成自己的势态环境之后,原来形成的互
补关系不复存在了,但是物质实体依然某种程度上记忆着的
原先势态的元间,与新的势态处在冲突之中。这种冲突对物
质实体的结构就是一种瓦解和破坏的势态。由于势态的演变
永远超前于物质的现状和记忆,除了正反馈的特殊场合,物
质实体总是处于趋向于被改变的势态压力中,更长尺度看,
都永恒地处于持续的瓦解和衰退之中。
只有当这个物质能够抵御新势态的侵袭和压力,不被新
势态在短时期内被改变,能够较长时间保持自己的基本元间
特征,保持自己的主要性质不发生改变,才能在这段时间区
间和空间区间里继续作为存在者,或者说,只有能够更长久
保持自己本性的实体才能更长久的存在,也只有这样的存在
者才可能大量存在,才可能使得相同的物质大量存在。
3、自己生成自己。
用自己的元间为模板,不断生成与自己元间相契合或者
相同的新物质。
有必要将这后两种情形 ——“自己维持自己”、“自己
生成自己”进一步展开讨论。
10。1。6契合与挑选
正如我们已经熟知的那样,一百多种元素以无数种组合
方式形成了无数种的物质形式,或者说,我们所认识的宏观
世界就是这些有限种类的元素排列组合并且不断变化的现
象。具体的物质都是元子的不同形式的凝聚态。
显然,物质粒子之间的遭遇、接触、碰撞事件可能随时
发生,但是在这些相互作用事件发生之前,作为作用主体的
作用者都已经具有了自己特定的形式,具有自己的是其所是,
都以自己的特定的元间形式与同样也具有特定元间形式的
对象发生遭遇、接触、碰撞之类的相互作用。在普遍联系以
及这种联系不均匀的背景下,一个具有特定元间形式的实体
与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具有特定元间形式的实体发生不同程
度的作用时,就会产生无数的结果。除了背景条件的影响外,
结果不仅取决于双方物质成分的对比,更取决于双方元间形
式的对比。
有一种特例:作为作用者一方以自己特定的元间形式为
出发点,作为模板,对所有的、形形色色的作用对象进行挑
选和选择,在复杂的、随机的相互作用中找到了对方,找到
了更能实现自己差别形式的对象。
比如,一个碳原子有四个有待实现的“键”,它是用这
些键在随机遇到的作用者中进行挑选,就像拿着用水晶鞋去
寻找灰姑娘一样,一旦遇到恰好与之互补的对象,就能很方
便地形成凝聚态,组成新的物质实体。
实际上,寻找契合对象的选择过程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元
间转移。通常的元间转移是通过相互作用将自己的元间强加
到对象之上,迫使对象服从自己的元间形式。而选择契合性
对象的过程是挑选最容易实现元间转移的对象,是对自己的
元间转移做出最小反作用的对象,甚至似乎是寻找类似曾经
已经实现了与自己元间转移过程的对象。
对于已经有了相当层次积累的物质来说,这个物质所具
有的元间结构对于其他物质结构成为了一种选择条件,构成
了一种“判断”。一种结构适宜与和另一种特定的结构相互
结合,组织成更长的结构链条,两种适合于相互结合的结构
是相互契合的结构。
素材之间的契合是物质团粒生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素材的结构对于其他素材形成了选择性的判断,面对许
多对象素材时,只有相互契合的素材,只有具备与之相契合
元间的素材才被选择,才被挑选出来与之结合,生成新的物
质,形成新的结构。
相互契合并不是相互等同,相互等同并不一定适宜相互
结合。
一个物质与另一个物质的结合是因为双方各自的结构
中都有可供对方连接的机制和构造,都正好为对方的结合留
下了位置。比如,一方凸出的位置和形式正好对应另一方凹
下去的位置和形式,两者相遇时才会结合。双方结构的契合
实际上是双方的结构互补。
所以,用契合的方法挑选出来物质不是和自身相同的、
同样的物质,而是和自己互补的、对称的物质。
10。1。7契合与连接
一个物质实体与另一个物质实体发生契合,并不总是这
个物质实体所有的元间特征都与对方契合,往往仅仅只有全
部元间成分中的一小部分元间与另一个物质实体全部元间
成分中的一小部分元间具有相互契合的特征,两个物质实体
由于相互拥有的与对方相契合的这一小部分元间特征而连
接在一起,结成了一个新的更大的物质实体。水晶鞋与灰姑
娘的契合仅仅是这两个实体各自的一小部分元间内容,因此
而使得两个实体连接在了一起;就像紧固在一起的螺钉和螺
母共同拥有的结合面一样,螺钉和螺母各自都是拥有许多元
间形式的物质实体,仅仅在两者结合的螺旋面上,两者是互
补的,由于这一小部分的互补竟使得两个复杂的物质实体得
以结合,由于这一点上的契合,将两个不同的物质实体连接
成了一个新的物质实体;在化学里把这种结合的位置称为
“化合键”。原先的两个物质实体连接成为一个新物质实体,
两者发生契合的位置成为这两个物质要素的连接之处。
如果发生契合的位置总是正好处在这个物质实体的端
部,那么,由此形成的新物质实体看起来就更像是一个链状
物质;不同位置的契合就能形成不同样式的新物质,如碳元
素可以形成的片状、环状、管状、球状物质;脱氧核糖核酸
(DNA)是以糖基…磷酸基为主链的螺旋状物质链条,两条这
样的物质链条相互缠绕、以各自链条内侧相互契合的碱基对
之间的氢键相连接,组成了双螺旋形物质,这就是我们常说
的遗传物质。
10。2初始生命形式——核酸团粒
10。2。1 契合与复制
用契合的方法只能挑选出自己的对称物,只能结合出和
自己互补的物质,并不能直接得到与自己相同的物质,得到
的是自己与互补对象共同组成的新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是
由具有两边对称、两边互补性质的两个物质实体共同组成的
新的物质实体。
如果将一条单链的DNA放入拥有许多种核苷的环境中,
由于这条链本身具有由不同核苷排列组成的一个“骨架”,
上面有一系列有待实现键合的氢键,一旦寻找到了具有与之
相互补的元间特征的核苷,就会与之契合,一系列核苷都找
到了自己的互补者,都形成了碱基对,就生成了与作为模板
的那条DNA单链互补的另一条DNA单链,生成了两条链相互
缠绕的双螺旋DAN物质。
单链DNA物质通过寻找选择与之互补、契合的核苷生成
双链DNA 物质的过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奇特的是,已
经生成了的双螺旋DNA链能被再次打开,变成两条相对分离
的单链条。每条单链条又会重复从素材堆里挑选素材,生成
各自互补的新的单旋DNA链条。两条新的单链相互之间又能
形成双螺旋的DNA链。显然,这条新的双螺旋DNA链条与原
先被分解成两个单链的那条双螺旋链条的元间形式完全相
同。这样,双螺旋DNA物质用两次互补的方式复制出了与自
己完全相同的物质。
简言之,用L到素材堆里去挑选,就会筛选、生成一条
与之相互补的物质链R。如果再把R拿来作为样板,从素材
堆里挑选,就可以生成与R相互补的L。这样,用两次互补
的方式实现了L的自我复制,把L的元间从一些物质素材复
制到了另一些物质素材之上,用L1的元间制造了相同的L2
物质。
10。2。2 同化作用
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会改变双方的结构和形象,
可以把这种影响称为广义的同化作用。也就是说,任意一方
的元间都会造成对方的改变,都力图强制对方根据己方的元
间方式改变,一切相互作用都意味着对于对方的同化。
元间转移作为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通过相互作用把一
方的元间印制在另一方,被作用的这一方被迫服从外来的强
制力量,自己原有的元间方式被改变为与作用者互补的形式,
实现了作用者的同化。在这样一类相互作用中,主动的一方
通过相互作用把自己的元间转移到了另一方,迫使对方依照
自己的元间的互补形式而改变,用与自己元间的互补形式同
化对方,塑造出和自己相似的、互补的新物质。
但是,这样的同化只能把部分元间从一个实体转移和复
制到另一个实体之上,只能实现对于对方某种程度上的某些
局部的同化,不能实现元间的彻底转移;而且,这种元间转
移并不改变双方原有物质载体的物质性质,两个物质载体仍
然可以是不相同的物质。这样的同化还不完善、不彻底。
生命过程是更彻底的同化过程,不仅实现了理想化的元
间转移和复制,同时实现了物质的复制。用一个实体为模板,
从素材堆里挑选出特定的素材,用两次互补的方式把它们组
织、安装成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相同物质,把其他物质素材同
化成了元间模板所规定的物质实体,使作用者和被作用者达
成了一致。除了受物质唯一性限制产生的物质实体之间的区
别性之外,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同化。
10。2。3 新的生成方式
旧物质的结构发生改变才能生成新物质。过去,物
质结构的改变都是随机、偶然、盲目的,没有一个先决的目
标和方向。
而所谓同化,是用一种元间去规范、整理、调整其他的
物质素材,将其塑造成为和模板物质相同的物质。这就限制
和规定了物质改变的方向,在物质发生改变之前就预先设定
了改变的结果,设定了相互作用的结局。
这样,新物质生成的方式就不再全部都是盲目的,在所
有物质生成的方式中又产生出了新的方式,出现了目的性的
物质生成。
有目的的同化是一种新的势态,而且是产生相同物质的
一种势态。有目的的同化物质素材,制造相同的物质,当然
就会使这一种相同的物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