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 >

第34章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第34章

小说: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远。 
波普尔在努力摆脱黑格尔“客观精神”思想的阴影,但
是没有迹象表明他的成功,因为,自古以来“精神”这个词
还承担着“物质世界中的规则”这种“客观精神”、人的认
知能力对于物理世界状态的认识过程的精神活动以及精神
活动产生的精神结果这样的“客观意义上的观念的世界”这
样三重意义,甚至表示了所有非物质的存在者。这不仅造成
了表达上的困难,也使得三个世界的划分变得十分可疑。 
总之,只有当我们建立了物质与元间对立统一的框架,
厘清了物质的元间和元间的物质,明晰了抽象元间的地位和
实体性,才使得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波普尔的猜想。 



 

第十三章 先天元间与后天元间 

 

13。1 先天元间的生成 

13。1。1 先天元间 
先天与后天是相对概念,在第二章里,我们曾经设定了
世界的先天本体和后天本体,实际上是设定了世界起点的标
志,这个标志之前的是先天的,属“世界”定义域之前就已
经有的,这个标志之后的是后天的,是世界起点之后的、定
义域之中的、新生成的。 
同样,我们还可以把这种方法也作为一种对人的元间体
系的分析方法。对于世界的起点,是一个随着我们认识逐步
向前追溯的过程,只是把我们所不知道的、目前还无法逾越
的界限作为了先天本体的起点。对于人这种物质与元间的对
立统一体,可以大致把当前时代的个体的人出生的那一刻作
为先天和后天的分界点。个体的人出生前所具备的元间内容
就全都是先天元间,之后生成的都属于后天元间。 
前面,我们曾经利用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体系构
成的冯。诺依曼计算机系统模型模拟了人的感觉要素处理过
程,假设了人的思维过程可能会和这种计算机系统的模式相
似,试图用这个模式粗略地类比人的元间模式。但是,没有
涉及这个模式是如何产生的,默认了这个模式是现成的,是
一开始就有的。 
这就是说,无论我们对于人的思维过程的模拟是何等的
粗糙和幼稚,至少我们默认了一个事实:既然任何实体在作
为相互作用的一方参与相互作用之前都必定是已经存在着
的,“已经存在”就意味着已经具有特定的元间形式。无论
是与什么对象发生相互作用,只要是对象,就不会是没有任
何内容的“白板”,就是在与一个特定的物质或元间实体发
生作用,作用双方都是已经具有特定元间形式的存在者。 

同理,婴儿尽管是第一次与外界势态发生作用,但是,
作为相互作用者,他必定已经具有自己的元间模式,已经具
有先天的元间和物质形式。人的先天能力除了应包含实现这


些能力所必需的传感器、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执行器
以及支持服务系统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建造、操作、
运行这些设施的程序和规则,“硬件和软件”这样两种条件
才构成一个人的先天能力。所谓先天元间主要指当前时代里
刚初生的人已经具备了的了解和应对外界世界、了解和应对
自己的能力和模式,已经具备了的生存所必需的程序和规则
体系。如果先天“硬件”的特点也在于这些硬件的元间特征,
那么问题就可以简化为关于先天元间的讨论。 
相比之下,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了解这些先天因素的来源。 

13。1。2 先天元间的追溯 
既然把先天元间的分界点设定在个体的人出生的那一
时刻,这个个体的人初生之前的全部历史就都属于先天的范
围,都属于这个人的先天阶段。显然,如果我们想说人的先
天能力和先天元间都是在这个先天阶段里形成和产生的,就
不得不在生成这种元间的势态和原因中寻找支持和基础,这
就不仅仅涉及某一个人的生成机理,必然追溯到所有人的生
成机理和进化过程。 
“所有人”在过去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有了进化论之后
才成为了一个时间概念,包括了不同时代、不同进化程度的
“人”,从最开始作为人到目前这种最现代化的人。这样,
追溯的尺度就延伸到了这个物种的先天阶段,延伸到了这个
物种生成之前的先天阶段。按照这个逻辑,可以一直追朔到
所有物质起源的先天阶段,直到世界本身的先天阶段为止。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个体的人,他的先天阶段都应当包
括从世界诞生到他出生这个时间区间中的全部历史。 
中国古代的《黄帝内经》首先系统地阐述了人的先天能
力;孟子从伦理道德角度讨论了人的先天素质;康德系统地
讨论了人的先天感觉和判断能力,却没有讨论先天能力生成
的过程,没有像描述天体起源那样,把先天能力也描述成一
个历史过程。 

除了中国古代关于“天人感应”的思想之外,据认为,
孔纳德。洛伦茨于1941年首先提出了生物进化认识论的命


题15,开创了用进化思想对先天认识能力研究的先河,使人
们相信,进化论是揭开这个谜底的途径。但时至今日,这种
研究仍是初步的,还有待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开拓和支持。我
们依然还有机会、有必要继续使用推理和猜测的方法。 

15 何云峰 。《从普遍进化到知识进化》。 上海教育出版社 。 第39页 

13。1。3 先天元间的最大极限 
如果: 
生成个体先天元间的起点应当从世界的开端算起, 
那么, 
世界进化的全过程就是每一个个体先天元间生成的全
部势态和原因; 
那么, 
世界进化过程中全部势态和内容都有可能对生命体的
先天元间构成影响,都可能被生命体以互补的方式记录和保
持下来,成为自己先天元间本身的内容; 
世界发展过程的全部内容被生物进化中的某个物种中
的某一个个体以互补的形式全部记录和保持下来,这是先天
元间内容的最大可能极限。 

13。1。4 先天元间的最小极限 
元间转移依靠相互作用的途径实现,某一个物种的某一
个具体的生物个体只是全部世界内容中的一个微小的局部
中的一个成员,只能对全部势态中极小的部分发生相互作用,
最初等生命物种的某个个体只能成功转移并且记忆与自己
直接作用的对象世界中这部分的极为具体的元间内容。这是
先天元间的最小可能的极限。 

13。1。5 极限之间的先天元间 
事实上,先天元间的生成虽然在深度上贯穿了世界全部
的发展史,在时间轴上可以一直追溯到世界的起源点,但是,
在广度上却没有能覆盖所有的世界内容,不能始终跟随世界
广度不断扩张的步伐,逐渐沦为全部世界内容中极小的一部
分。一种物质,一种生物,一个个体只是世界发育分化大树
上的某一个分杈上的枝条和叶片。 
因此,可以作以下推论。 


1、在深度上,离根部越近,世界本身的广度也越小,
直到最根部,世界的广度无限小,深度和广度在这里重叠。
个体的先天元间如果是从这里开始发端,记忆从这里开始,
就有条件拥有了这时候这个世界的全部元间内容。当然,这
时的“个体”还不是生命,只是这个世界中的某种普通的存
在者。 
2、随着世界的分化和积累,个体只能沿某一个分支向
上攀缘。每上升一个层次,就失去一次与其他分支直接作用
的机会,其他分支就不再成为这个个体的直接势态,也不再
成为这个个体的直接环境,它就不能实现对其他分支的直接
元间记忆。相应地,个体每上升一个层次,就发生一次本质
的变化,直到进化成生命的个体、人的个体。个体只直接记
忆了自己经历过的、自己参与了的那些生成自己这个分支中
的历史势态的元间。 
3、在广度上,个体对于整个世界的元间转移的可能性
越来越小并趋向于最小。分化越细致,与个体直接相互作用
的对象就越专门,越是趋向于与个体的生命生存直接相关的
具体内容。 
每一种物种,作为一种物质都以互补的方式记忆了生成
自己的势态,这种记忆构成了自己的元间形式,构成了自己
的先天元间。 
先天元间对于世界全部元间的摄取程度处于上述的两
个极限范围之内的某个具体分支、某些具体层次,也应是一
个与进化树相似的树形结构,是整个世界进化树中的一根枝
杈。 

13。1。6 先天元间的层次和普遍性 
个体的先天元间本身也成为了树形结构,是对世界进化
树的某一部分、某一根枝条的互补性拷贝,也具有“下面粗
上面细”的特点。 
在最基础层面,世界的所有分支都从这里发源,这个层
面的世界内容共同构成了统一世界的势态,每一个成员都不
仅是这个统一势态的构成者,同时也被以互补的方式打上了
这个世界势态元间的烙印。 


当世界脱离了最基础层面,发生了分化,生成了另一层
次的势态之后,新势态的每一个分支都带有前一层次势态的
烙印,都被前一势态所规定,前一势态对后面的所有分支的
势态具有普遍的意义,最基础层次的势态就是最普遍的势态。
相对于后一势态来说,所拥有的前一个势态的内容就是先天
的。 
每个分支拥有共同基础元间的同时,又各自拥有自己的
得以形成独特分支的缘由,有自己独立的势态特征。这种独
立的、自己这个分支独有的势态相对于对方,相对于另一个
分支来说是特殊的元间,相对于从自己这个分支基础之上再
次分蘖的次级分支来说就是一般的,又是这一支系中具有普
遍性的元间。这种分叉的积累形成了世界的进化之树。 
过去,我们更多注意到的是这棵大树的物质形象,把进
化之树作为物种谱系,实际上这张谱系图还是元间和规则、
势态、规律的进化谱系图。 
1、最基础层面的势态并不因分叉而消失,而是被由此
而发生的每一个分支所继承,直到末梢的枝叶。 
2、每一个分叉点,都意味着新势态的产生,新势态在
由这个分叉生出的新枝条中得到了保持。 
3、如果不被遗失。末梢枝叶中就可能积累起自己参与
过的历史事件中每一次分叉中生成的元间,包含了从最普遍
的直到最特殊的元间,这些元间显然也是分层次的。 
4、由于物质的唯一性,一种物种在每次分叉时只能进
入其中的一个分支,所以,这个物种所拥有的元间相对于自
己没有进入的那些分支而言才具有独特性。 
显然,只有生命体才是更为理想的势态记忆体。每一个
生命的个体其先天元间都可以追溯为一个从世界开端直到
分支最末梢的连续过程,都可以追朔为无数次分叉、无数次
选择的产物,都可以看作是植根于最基础势态中历经全部进
化史的一根“独苗”,这根独苗是与自己所经历过的所有分
支势态相互作用和相互塑造的结果,如果不被遗失,理论上
它可能拥有自己所经历的塑造和作用过程的全部元间。 

13。1。7 先天元间的限制与非限制 


从禁止意义说,先天元间有如下限制: 
它不可能拥有它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作用过程的元间,不
可能拥有自己所没有进入、没有经历过的那些其他分支势态
中的元间;它不可能丝毫不差地记忆自己的全部经历,不可
避免地要遗忘许多内容; 
从非禁止意义说,先天元间有如下非限制: 
由于势态的破缺性,它完全可能自己产生出这个层次势
态所容许的与历史记忆、与互补无关的新的元间内容。 

 

13。2 先天元间的内容 

13。2。1 先天元间的深度和广度 
这样,个体的先天元间就被近似地设想为是一个两维的
序列。 
在深度方向是时间轴,最早的、根部的是世界开端的势
态的互补、抽象的内容;最晚的、最末梢部位的是个体形成
之后出生之前所生存的直接环境势态的互补、抽象的内容。 
在广度方向是一般性程度轴,最初的元间一般性程度为
最大值,离开起点越远,每经历一次分叉,一般性程度就会
相应降低,随着进化树不断长高,在树的末梢位置,一般性
程度达到了最低程度的极限,甚至会趋近于0,当新的分叉
再次出现后,这个0的位置又再次向上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最末梢处的先天元间从整体上看是
一般性程度最低的元间,但是,这个整体上来说一般性程度
最低的元间团粒却是由它经历过的所有一般性层次的元间
团粒积累而成的,拥有所有这些层面、所有程度的一般性成
分,成为自己所继承、所记忆了的所有元间的综合体。 
而且,实现这种综合性记忆的不仅仅是这个生物自己,
还有这个生物生存其中的这个层面的势态环境,这个生物体
作为形成与之相互作用的势态的因素之一,共同记载着这个
势态层次的元间。 

13。2。2 微观生存本能 

先天的界限被设定在个体生命出生的时刻,对于这个生
命来说,将要从一种生存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生存状态,就必


须为下一个生存状态事先准备好生存的条件。仅就这个个体
本身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还没有和新的生存环境接触
过,还不可能拥有只有通过相互作用才能获得的对象世界的
元间。个体的在新环境中的生存本能作为先天元间却是来自
这个物种的后天元间,是这个物种对于环境适应的结果。也
就是说,个体将要进入的环境对个体来说是新的环境,但是,
对这个个体所属的物种或族群来说却是一个已经适应了的
已经实现了互补的旧环境,是后天的。 
物种是在与环境势态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具有与环境势
态互补和契合的元间形式,具有与这种物种存在的势态形成
过程和现状相互补、相契合的所有内容,因此,该物种的个
体就天然地具有在同样势态条件下生存和繁育的能力,具有
生存的本能。 
只要环境不变化,或者假设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一
切都已经预先设计、安排妥当。婴儿生下来就会吃奶,小山
羊天生就有能力回避有毒的植物。 
早在1930年,Jerne 就提出并被后来的实验证明,机
体中先天就存在或经母婴途径获得了很低浓度的针对各种
抗原的天然抗体,当抗原进入机体时,即与相应的特异性抗
体结合,形成抗原 —— 抗体复合物,进一步刺激产生更多
的针对这一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这就是说,在抗原刺激之前,
机体中已经具备了以数十万中抗体组成的“抗体库”,这个
抗体库是在亿万年进化和适应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或由遗传
机制所记忆,或经母婴途径直接获得。后天的刺激只是环境
中的元间团粒在抗体库中找到了与自己相同或契合的元间
团粒,唤醒了这个抗体。这简直就是柏拉图“回忆说”的标
准翻版。 
这也表明,生物个体具体的、先天的、本能的生存能力,
对环境势态的适应程度是相当完备、相当细腻的。 

13。2。3 宏观生存本能 

生物个体对于环境精确的适应和准备都建立在假设物
种曾经生存过的环境不变的前提之下,只准备了应对最末梢
层次势态的适应条件,当这个“最末梢”的环境发生变化,


开始生成新的、特殊的势态时,原先的末梢就成了生成新元
间的一般性条件和出发点,就成了新一层的势态。 
个体不可能携带势态中还没有的具体对策,但是携带着
新环境产生的规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