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的一般性条件和出发点,就成了新一层的势态。
个体不可能携带势态中还没有的具体对策,但是携带着
新环境产生的规则 —— 一般性势态,个体携带的元间相对
于新发生的势态来说都是一般的势态,都是各种层次的、各
种一般性程度的元间,都是和这个物种所生成环境相适应、
相互补、相契合的一般性元间。如果新环境是在旧势态基础
上发生变异和分叉,个体既然已经具备了与旧环境势态相同
的一般性元间和势态,就可以根据这相同的一般性元间跟随
环境势态的变化,产生出相应的新对策。
个体的生存所要应对的不仅仅是生成自己的分支的势
态,而是更广泛的势态,理论上是全部的世界,是所有分支
的总合,因为,世界的变化可能在任何一个层次上发生。这
时,个体先天元间中包含着的所有一般性元间以及对于这些
元间的运用能力就成为个体生存的重要依据和条件,成为个
体宏观生存的本能。
13。2。4 人的元间性质
物种和物质个体都是势态变化的凝结状态,是相对的存
在者。但是,这种凝结是一个积累过程,而且是一个不均匀
积累的过程,后面的凝结建立在前一阶段凝结的基础之上。
因此,每一种物种、每一个个体,除了在相互作用中丢失了
的元间之外,都应当拥有自己积累形成过程的全部元间。每
个个体本身就是这个物种全部经历的记忆者。
图 13。2。4
如图13。2。4所示,人作为世界所有事物中的一种物质
和元间的形态,也服从上述这个一般原则,也先天地拥有对
从世界起点开始到自己形态形成全过程的元间记忆和积累。
这种元间记忆应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由于元间转移过程不可避免的损失和畸变,人对于
自己生成史的记忆也不完整和不精确,或者说只具有某种程
度的完整和准确;
2、这种记忆仅仅涉及自己成长、生成过程中曾经经历
过的历史中的元间,不可能拥有自己没有参与和进入的世界
其他分叉中的内容;
3、关于自己进化过程的记忆是以互补的方式记载着的
与周围势态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势态,由关于势态的元间和自
己的对策这样两方面的内容组成;
4、这些内容依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时间上发生早的,
一般性程度更高。这就意味,人可能先天存储了从最一般原
理到最具体生存本能和具体生活环境的广泛内容;
5、人作为实体,作为物质与元间的对立统一体,记忆
自己成长史的方式也是以物质与元间对立统一的方式具体
实现。
13。3 范畴与范畴的层次
13。3。1 “先天判断能力”的依据
一个物质实体参与相互作用,实际上是从原先的一种势
态变换到另一种势态中去,在进入新势态之前,在与新的作
用对象产生最初的接触之前,物质实体都不是单纯的质点意
义上的纯粹物质,而是已经具有了不同层次元间结构的具体
物质,以一个结构者的身份参与到新的相互作用中来。
如果相互作用是作用者之间接触、比较与判断、反应与
改变的过程,那么,作用者所拥有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
系形式就是其对于对方接触、比较、判断的先决条件和资格,
是对于对方进行比较和判断的模板,是形成判断结果的依据。
由于这些能力是在新的相互作用发生之前就已经具有的,所
以,沿用康德的说法,可以称之为“先天判断能力”,特指
一个作用者参与新的相互作用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的性质和
构成方式。与之不同的是,康德的判断特指概念的比较,这
里所指的判断是更为一般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个段落。所
谓“先天判断”是一种操作和效应,产生这种效应的依据是
作为先天判断基础的先天结构,准确地说,应该称作“本底
结构”。
13。3。2 范畴的进化性
本底结构是一切实体间相互作用的先决条件,如果相信
我们人的本底结构是对于世界元间的一个互补性的复本,那
么,这种复本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过程,应当是一个包含人这
种生命物质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遭遇到的、所能够保存下来
的全部势态的互补性副本的复杂体系,这个体系中既有生命
出生之后将要使用的某些微观的生存技能,也有人对整个世
界适应的宏观生存本能。
可以近似地把人这种具有了高度智慧的生命物质所拥
有的本底结构中的这些对世界宏观势态的适应能力,即世界
本身势态的互补性形式都称之为“范”或“洪范”。“范”就
是规范、规则、规律,“洪范”就是一般的、普遍的规范、
规则和规律。
中国现代哲学从古代经典《尚书。洪范》篇中取得“洪
范”这个词,有天地之间根本大法的意思。洪范的具体内容
和类别是“范畴”,是洪范之中的一些“畴”,一些条目和类
型。《尚书。洪范》篇中有“洪范九畴”之说,就是指有九种
基本的范畴。范畴一词对应于西方哲学中的“categories”
(英) 。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范畴篇》中列出了实体、数量、性
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态、活动、遭受等十大范
畴。
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列出了4类12个范畴:
量的范畴(统一性、多样性、全体性)、质的范畴(实在性、
否定性、限制性)、关系的范畴(依附性与存在性、因果性
与依存性、交互性)、样式的范畴(可能性…不可能性、存在
性…不存在性、必然性…偶然性)。
先哲们虽然都列出了自己的范畴体系,但是没有说明他
们是怎样得到这些范畴的,如果这些范畴不仅仅是他们个人
的看法,而是属于所有认识主体先天的能力,他们也没有说
明这种能力是怎样被赋予认识主体的。现在的人们已经可以
轻易地做到这一点了。因为进化论成功地排除了一切非自然
因素,我们既然相信世界的一切都是自然界自己进化的产物,
就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本底元间也是进化、积累形成的。沿着
进化论的思路,把进化论贯彻到底,就可以找到本底元间生
成和积累的全过程。
与之不同的是黑格尔的范畴观,他的范畴体系就是一个
不断转化、变革的发展过程。
13。3。3 范畴的层次性
如果我们接受了把进化论贯彻到底的建议,就应当承认,
由于世界本身是进化的产物,所以世界的元间和势态也是进
化的产物,范畴也是进化的产物。同样,认识主体自己的、
先天具有的本底元间也是进化的产物。
进化就是从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前一种状态就
成为后一种状态的基础和势态,各种状态就会产生层次的差
别。先天本底中那些以互补方式从世界势态中转移来的元间
也应该是有层次差别的。换言之,范畴是有层次差别的。我
们所面临的洪范既不是一个唯一的势态或最高原则,也不应
是任意排列的几十条规范,而应该是一个与对象世界本身的
势态起源、生成、发育历史相关的镜像体系,是一个大致完
整、并不完全的镜像体系。
最初势态形成的最初元间就是最基本、最一般的范畴,
属于真正的洪范;在此基础上生成了不同层次的元间或范畴
都是具体的,积累的层次越高,内容越丰富、越具体,一般
性程度也就越低。
13。3。4 范畴体系
根据我们前几章的推理,可说:
1、第零层次的范畴是元子本身,元子作为差别和差别
者的直接统一体,是我们这个世界起始的极限和边界;
2、第一层次的范畴是元子相互之间的差别性与差别者
性的“对立统一范畴”,这是最基本的洪范。
“对立统一范畴”是所有元子之间的关系,而所有元子
处在普遍相关之中,普遍相关就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作用者的
对立统一,所以,对立统一范畴也就是“相互作用范畴”,
也就是“普遍相关范畴”;
只有处于相互作用之中才是存在着的,所以,对立统一
范畴又是“存在范畴”。
元子的差别者性质使得元子之间区别,每个元子都是唯
一,因此形成了“差别范畴”。
元子之间形式的相互等同,形成了“同一范畴”。用海
德格尔的话说:“同一律就是A=A;这一定律被认为是最高的
思维规则。”16显然,这个判断句里已经隐含了“差别”,因
为没有差别就无所谓同一。
差别范畴和同一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范畴的极限形式;
初始时,这些范畴重叠在一起。
3、第二层的范畴是由元子的差别者性与差别性分别积
累形成的“物质与元间的对立统一范畴”。
元子和物质的不均匀分布造成了“势态”。
势态的不均匀,势态的暂态和凝结形成了“个体”。
作为势态和个体相互作用的具体形式,于是就有“物质
范畴”和“元间范畴”这样两类相对的实体性范畴。
元间范畴中又发育出时间、空间、能量、力……等一系
列差别形式范畴;
16 《海德格尔选集》。 上卷。上海三联书店 。 第646页
4、第三层次是实体具体的存在形式,具体的本底结构。
一个物质或元间实体在参与新的势态和相互作用时所已经
具有的存在形式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更具体的范畴,一种具体
的规范。比如,不同生物所具有的对不同作用的感觉能力、
对食物和天敌的先天识别模式、判断环境的成套生存策
略……;等等。
13。4 范畴的存在
上面我们是近似地把人这种具有了高度智慧的生命物
质所拥有的本底结构中的对世界宏观势态的一般性适应能
力,即世界本身一般性势态的互补性形式都称之为“范畴”,
这里隐含着一个重要差异:范畴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被
人这种生物所认识和记忆着的一般性元间,一种是人以及人
之外的大自然用具体的物质势态自己记忆着的一般性的势
态。这两者之所以很容易混淆,是因为这两者有相当程度的
互补性或一致性,在有些部分几乎是重合的。
在西方哲学中,范畴有指谓自然世界本身的规律性质和
指谓人先天具有的以及后天认识中的规范这样三种用法,三
者之间的关系是经常引起争论的焦点。现在我们已经有条件、
有可能厘清这三种一般性元间之间的异同了。
13。4。1 背景与实体
通常我们看待一个实体时,常常忽视这个实体的背景,
就好像看图13。2。4时,只把用黑颜色表示的部分作为实体
部分,并不过多考虑黑色线条之外的其他部分。但是,事实
上,被我们忽视的部分也是实体,是形成黑色线条的背景和
条件,是规定黑色线条的背景势态。
如果把反相的背景突出出来,也用黑色来表示,把背景
中的实体用白色表示,就会看出黑色部分对于白色部分的规
定性和限制性,就如同一副模具,从这副模具中只能产生出
被势态规定了的产品,人所具有的范畴都是被势态规定和塑
造的形式。
如图13。4。1所示。
人的先天判断能力与大自然的背景模范是互补的,两者
是大体对称的,互相都是对方的势态与条件,都是对方的背
景。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两者甚至是同一个元间实体。
值得注意的是:人只拥有了对象世界全部元间的和势态
中的一个分支,只在基础部分与对象世界完全重合,在其他
大部分的分支上是缺失的。
图 13。4。1
13。4。2 范畴的记忆与遗忘
每一个物质实体都以互补的方式记忆和积累了自己经
历过的所有势态,如果他的记忆没有缺失的话,就拥有世界
发展史的最基础元间以及他所经历的这个进化分支中所有
的元间成分。但是,遗忘不可避免,特别是普通的、非生命
的物质,记忆能力极其有限。
即便是高度发达的生物体,他的记忆也是一个有限值。
在彻底遗忘和完全记忆这两个极限端点之间,不同的物种有
着不同的元间记忆和保持的程度。因为新的记忆常常以忘却
为代价。
记忆和遗忘都是有限的。
由于物质和物种所记载着的元间不仅是对势态互补形
式的记忆,同时物质和物种以自己的存在形式实现这种记忆,
因此,物质和物种所记忆着的元间不仅是构成这种物质和物
种形式的理由和原因,也是这个物质和物种自身的性质。记
忆和遗忘的差异也是形成物质或物种性质的一个原因。
最适于保持、必须遗传和继承的元间应当是最基础的范
畴和势态,当然,这也是物质和物种实际存在和生存着的势
态,是无法回避的环境;最可能被遗忘的应当是最复杂、最
具体的势态元间,这是允许物质、生物物种进行选择和可以
发生变异的领域。
13。4。3 作为相互作用准则的范畴
每一种物质和物种、每一物质的个体都可能记忆了生成
自己的过程,都可能拥有从最一般范畴开始的所有曾经经历
过的所有层次的范畴;
所有的物质种类和个体共同形成了所有物质种类和个
体的生存环境与势态;
所有物种和物质个体先天拥有的范畴就是世界本身拥
有的相互作用的全部原则。
从第一层次开始,从存在范畴出现起,就意味着范畴已
经作为了存在者。
对于范畴本身产生的这个层次来说,范畴不是抽象原则,
而是实际存在着的具体事实,体现为具体的势态,因此,范
畴是实体。当范畴成为势态的因素对下一层次发挥作用时,
范畴也是实体。
范畴的具体性和实体性就是范畴本身的存在形式。
13。4。4 人拥有的范畴
大自然为人的生成留下了“空间”,或者说人的斗争从
大自然中挤出了自己的生存位置和地位,自己为自己创造了
生存的地位,但是,这个地位或“空间”只是整个势态中的
一个局部和枝杈,人所拥有的范畴除了在起点附近与背景一
致之外,先天拥有的范畴仅仅是世界中的一部分,越往上,
越特殊,拥有量就越少。
如图13。4。4。
图 13 。4。4
人作为一种生命物质的实体和其他生命物质一样,具有
对于物质世界的元间某种程度的转移和抽象能力,以DNA等
物质载体记忆了自己生成的过程,这种记忆中包含了以互补
方式记忆了的这种生命物种自己生成的势态,把这种势态和
过程抽象化、元间化了。这就是说,DNA或者其他遗传物质
是各种被抽象化、元间化了的范畴某种程度上的记忆体。
除此之外,人作为特殊的生命物质,不仅具备了利用感
觉器官从世界势态中转移、摄取元间的能力,还具备了对获
取到的元间进一步再次抽象整理的能力,具备了把对象世界
中以具体方式存在着的范畴抽象出来,再次互补、还原为范
畴原来状态的能力。也就是说,人还有从后天势态中获取范
畴的先天能力,可能获得自己理解了的范畴。
这两种范畴中,前者属于先天范畴,后者属于后天范畴。
人可以拥有从先天和后天两种途径获得的两套范畴。
这里发生了又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先天范畴仅仅是关于
生物个体对于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历史势态的记忆,但是后天
范畴可能就包含了这个生命体先天经历中所没有的新的经
历,生命体在后天的经历中超越了先天进化的范围,突入了
其它分支的领域,获得了其它分支中的元间,拥有了先天范
畴中所没有的新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