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666-一瓢医桉 >

第1章

666-一瓢医桉-第1章

小说: 666-一瓢医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瓢医案

清·薛  雪生白著
清·吴金寿子音篡

建档:juzhuo 
   



骨小肉脆,定非松柏之姿。脉数经停,已现虚劳之候。先天既弱而水亏,壮火复炽而金燥。岁气一周一损,岂容再损?秋风乍荐已伤,难免重伤。证具如前,药惟补北,非敢说梦,聊以解嘲:生地、沙参、地骨皮、麦冬、金石斛、生鳖甲。

苏禄国贡使久咳不能卧案:辨八方之风,测五土之性,大率贵邦偏在中华之巽上,箕尾之前,翼轸之外,阳气偏泄,即有风寒,易感易散。来此华夏,已属三焦。况不得卧下,肺气大伤,止宜润降而已:蜜炙枇杷叶、麦冬、川贝、甜杏仁、经霜桑叶、米仁。

《内经》谓:骨肉柔脆之人,其质本弱。然以脉症较之,其咳原属手太阴得之。闻先一人补之,后一人泻之,邪则从补而升,元则由泻而虚,竟成庙兵出而岸兵入也。亦参末议,共博一笑:

北沙参、燕窝、桑叶、冰糖、川贝母、紫菀。

少腹有形隆起如阜,上至心下则厥逆。来疾去驶,虽大力人拒之不能却。上则人身为之上窜,下则人身为之下坠,不能强挣。一翕一辟,一上一下,乃至人身上下如舂杵。口鼻两阴之血,随其上下溢出,群医不能治。余思此症载在《难经》,特未曾缕晰示人耳。且云:〃此物伏在脐旁上下则少楚,伏入脐中则少安。〃可见脐旁两穴,亦与此条相合,且弗揭明其义,一任群公思而得之可也。

用薄荷汤送下神秘丸。以病人自思此汤饮之,其物倏伏而不动,故亦用之。

素来扰亏根本,不特病者自嫌,即操医师之术者,亦跋前疐后之时也。值风木适旺之令,病目且黄,已而遗精淋浊。少间,则又膝胫肿痛不能行。及来诊时,脉象左弦数,右搏而长,面沉紫而时时作呕。静思其故,从前纷纷之病,同一邪也,均为三病,次第缠绵耳。由上而下,由下而至极下,因根本久拨之体,复蒸而上为胃病,是肾胃相关之故也。倘不稍为戢除一二,但取回阳返本,窃恐剑关苦拒,而阴平非复汉有也。谨拟一法,略效丹溪,未识何如:

羚羊角、木瓜、酒炒黄柏、伏龙肝、生米仁、橘红、马料豆。

疬劳得愈,如麟毛兔角。或叩之琼台丹扃间,求金光一叶,庶几悦然:

小建中汤。

脉象右三部洪数弦急并现,左上数中紧。先患阳精不升,次及于阳络不固。盖至阴生阳,不屯失精为先天,至阳出阴,失蒙吐红为后天。是有形始兆之后,复现先后天俱病。即察至真有余之躯,亦不足以供其渐耗。今将投味厚入阴者乎?抑投味薄清阳者耶?窃恐山川草木,皆不足以还返金品。莫夫大药金丹,周天火候耳。然又不可不以服食之方佐之,拟候尊师同订,终惭布鼓。希谅之:

建莲肉一斤(带心扑如麻子大,饭上蒸、晒九次为末),麦冬肉一斤,嫩荷叶半斤,顶生地四两,金樱子半斤(去毛)。

以上四味熬膏,同莲肉粉杵为丸几,秋石汤送五钱。

抑郁顿挫,侘傺无聊,心乃偏倚,十二官皆无主,则阴气并于阳也。投以重镇之剂:

生铁落、郁金、半夏、苦参、橘红、茯苓。

阳极升而不入,阴郁沉而不附,是以有昼无夜,离明当午而睡,水渐衰矣。治以交阴阳,引卫入营。毋云血家忌半夏也:

半夏、酸枣仁、生地、生甘草、糯米、茯苓、米仁、去油乳香。

暑热时邪,病经二十日。诸法具备,何必问途于蹇足,既承触暑相招,勉尔挥汗撰方:

川连、半夏、生甘草、淡芩、茯苓、生姜。

此症原属胃乏冲和之气而起。要之冲和之气,即太和元气。位天地,育万物,无非此气。少有不足,已非所宜,况大有所损乎?拙见宜谢绝一切,高养山斋,饵以药石,廓然世外,庶几霍然。若在操觚莲幕,非所宜也。吾闻君子赠人以言,爱人以德,故琐屑及此:

旋覆花、木瓜、生谷芽、炙草、代赫石、白芍、糯米汁。

病更节后,医历多人,朝张言热,暮李论寒。脏腑各有受盛,运气各有翕辟。渺尔一躯,遍尝补泻,不病亦病矣。宜守正持法,幸勿好大喜功:

当归建中汤。

脉弦劲如循刀刃,全无冲和之气。水气太过,金令不及。从后来者,谓之贼克。苟非致太和之气,以消乖戾,必至阴失潜藏,阳无所倚。履霜坚冰至,岂可不未雨而绸缪乎?老子云:〃齿刚则折〃,殆其是也。切嘱切嘱。此方存之,期于左券。

炙甘草、北沙参、料豆皮、冬桑叶、生白芍、麦冬肉。

中土以嵩高而定八方之位,是蜀在坤矣。毓斯境者,脉宜缓而流利。今洪搏太过,面黄气重,幸在浙已久,若处故乡,是脉象当血溢。即日回蜀,宜早服丸以滋之:

六味地黄丸。

清贵之脉,类多六阳,次则六阴,是皆纯淳之象。今体禀六阳,是一征也。息分九候,位分三部。虽一部之中,均察脏腑,而左部显然者,心肝肾三脏。今寸来空大,是心不藏神也;关脉滑数,木无水养也;尺来浮大,水气不衡也。火以木为体,木以水为母,先天一气,由是通明。故知离中偶画生阴,心气日欲下交;坎中奇画生阳,肾气日欲上承。是即心肾一交也。丹诀云:〃水火相交永不老〃者,此也。无非寻常日用之间,心欲宁,肝欲和,肾欲实。庶无恍惚悸动以及肢末不利,而四体泰然矣。谨疏一方,先滋营卫,颐养之法,再图疏呈:

人参、枣仁、远志、当归、炙草、熟地、茯神、元参、白芍、木香。

脉象较前稍和,两手平均,俱就六阳本体,可卜无外来之气,惟营卫少虚耳。但观簿书旁午,是心阴不得不养,肾阳不得不藏,以供日用之精神,以副临民之至意。先配汤药,带往省中,日进一剂培补;随配膏丸相继。宪体精神,自当日臻康泰矣:

人参、枣仁、归身、炙草、茯神、元参、白芍、杞子、熟胡桃、桂圆肉。

《内经》称三阳结乃成膈者,单指太阳、阳明、少阳也。今从脉色较之,少阴与厥阴亦病。若以填补下焦为首务,固所当然,但胃关一部,从何飞渡?且有一团郁火,挟木邪横亢于中州,得热为伍,愈肆猖狂。苦寒势所不容,甘寒势不容缓。倘令肺不生津,大肠不生液,津液愈亏,为病愈繁矣。且逆上者,肝邪也,水不生之耳;不纳者,胃病也,肺气不降耳。一身之中,津液真精,皆为切要。愚见专事于此,未识如何?先进五汁饮,次商投药可也:

芦根汁、甘蔗汁、茅根汁、鲜藕汁、水梨汁各一杯,生姜汁、沉香汁各一小匙。

诊得脉象,惟有虚细无力,弦象俱退。手足颤振,此元气亏弱之征。前此投药,俱无少效者,盖为元气不克载药行令耳。今元气一日不复,则病机一日不退。病机与元气本不并峙,此长彼消,理之常也。据愚见,汤药在乎其次,必以直走先天之品剂为膏丸,朝斯夕斯,久久自足。元气元精,一朝而复,后天饮食,不强自强矣。因此症非暴感内伤,不必数更方,以苦阳明胃口。且经不云乎〃适于胃者为补〃。煎药久服,适于胃者否耶?愚自吴中承给谏公之命,来斯一诊色脉,固知不出此理。勉为镇台留三日者,一则感镇台下士之隆,一则为给谏公笃亲之爱,而欲浙中诸医,一批隙导窾,以报镇台。今参脉症,毋事更张,直补先天可也。议呈煎膏丸三方。煎则暂用,膏则时时频服,丸则清晨为定。俟填补二十日外,便有消息。尚当叩阶复诊如何?(方未见。)

尊体本阴虚,阳气并邪独发,热廿余日不解。盖阴液枯,不能作汗,邪亦不解也。连剂养阴之后,邪少松则大汗泄,是云行雨施,品物咸亨之候,何疑其脱耶?但弱体久病不解,元气愈亏,此邪稍出,大汗作,亦属接补关头,不容少懈耳。心静,则气定而神住,切不可忧扰神气,致阳气上升。至嘱至嘱:

人参四钱,熟地一两,抱木茯神二钱,天冬三钱,制首乌五钱,左顾牡蛎六钱。

脉空弦,腹中急痛,肝病也。治肝不应,治脾亦良法也:

粗桂枝一钱,没药五分,白芍二钱炒黄,甘草一钱炒黑,琥珀一钱,饴糖钱半。

骨小肉脆,本非松柏之质;补泻温凉杂投,岂是济生之术?幸能食便实,秋令尚可扶持。然破(月困)脱肉,侧眠经阻,医者犹然梦梦,何也?仆老不谈医,聊书数语,并拟一方:

熟地、炙草、当归、生左牡蛎。

十二经皆有咳,胃病安得不咳?况此土病于金脏,而腑亦病,于此而求其痛与泻,一在于胃之上脘,一在于肺之腑,所以无从踪迹也。仰屋图维,必须分兵合剿。乃得拟一法,请诸道长。以此而益精之,或当刍荛可采,为虾力于行舟何如:

江西赤石脂六两(缎),炒黑干姜一两。二味为末,黄米饭为丸。

人参一钱,炙黑甘草一钱,大枣五钱,饴糖五钱,桂木一钱,酒炒白芍二钱,煨熟生姜一钱。水煎一次,去渣,送服前桃花丸三钱。

病本湿温,元气不能载邪外出,有直犯中焦之势矣。拟栀、豉上下分开之,姜、芩左右升降之,芳香之草横解之,以冀廓清诸邪。未识得奏肤功否:

黑山栀、淡芩、川郁金、生香附、炒香豉、生姜、鲜石菖蒲、生甘草。

病久绪紊,终不离乎厥阴一脏。今商佐金气以暗制之,营滋气以抚绥之,实太阴以堵御之。亦子贡存鲁,霸越灭吴之意:

羚羊角、人参、制首乌、清阿胶、麦冬、云茯神。

诊得真气久不周于四肢,又暴受暑邪类中,遗溺目瞑,脉弦数而上承鱼际。肝风为足厥阴,暑风为手厥阴,手足两经得病,瘖而不能言者不治。且移至近地凉处为病室,外解暑邪,内用对证之药以救其逆:

羚羊角、竹茹、连翘仁、鲜桑枝、半夏、鲜石菖蒲根。

人生五十,一脏衰,况向六乎?所患聚讼者,皆主肾脏。盖以所述,大旨在扼定脾此,则枢机得,而四运成矣:

独术膏,先用十斤可也。

真气已漓,病何能愈?有愈之方者,其仙乎:

归芍六君去甘草,鲜桑枝煎汤代水。

此太阴被湿气熏蒸,无清肃之权,木无畏,右肩臂渐显不仁之象。曲蘖伤生,而尚甘之,我不解也:

生米仁、鲜芦核、生地、嫩桑枝、白归身、赤芍。

人身之脉,胸走手,腹走足,八十丈周于一身。未有沉寒筋之损而不及于下者,先后异时,为患则一。非鲍姑之艾,文伯之针不能愈。内服八味汤可也:

桂附八味丸。

佞布之人多嗜,积郁之人多火。久而久之,佛郁之性,飙发波掀,若狂若魅。药石既不能与,先与丹药焚于室中,以辟易其狂悖可也:

如意丹七丸。

须眉自落,皮毛淖泽,脉来浮涩,此风也,非衰白也。三十六种,同出异名,非浅可之疾。夏月宜食香风蛇(即俗名黑风蛇也),与鸡煮食之:

白归身、白麻、赤芍、生地、早莲草、僵蚕、银花、茺蔚子、夏枯草。

头痛,窅不见人为一忌;肝风,呕吐胆汁为一忌。相与有年,知已惟此一人,岂宜坐视。务得挽回为妙,然国有数存焉者矣:

沮胆汤去枳实,加天麻、钩藤、桑叶。

是证究属肝风,则厥阴一经,未易制也。在古法:有镇摄一法,有培土御之一法。所以东垣有半夏天麻汤,而景岳又撰左归以补其阙略。今二法皆不能纯用之矣,拟出入一方备采:

人参、焦术、茯苓、柏子仁、半夏、陈皮、熟地、白归身、炙草、鳖甲。

久咳移邪犯胃,因咳而肺肃无权,故气升逆。勿用泻损肺气之药:

水梨去心带皮捣烂,丝绵滤清,慢火熬成膏,收入磁瓶内,蜡封口。每日开水送五钱。

阳明脉实,气急而喘,壮火食气,消烁真阴。夏气开张而剧,剥枣时坦境也。此刻不能他图,姑与温胆汤,少衰其热,以保伤金。

温胆汤。

体盛之人气必弱,寒热乍起,即现小便短数,头项瞤动,舌干齿燥,气促,脉左弦右弱,渴不欲饮。皆元不胜邪之象。恐其乘津液之衰,遽而内陷,宜谨慎斟酌,缘此时正当燥令故耳:

天花粉、卷竹叶、厚橘红、青蒿梗、麦冬、六一散。

脉数,五六日不更衣,舌黄唇焦。胃热炽矣。况前服之药,皆辛温耗阴之品,今非寒凉不可。然宜小心保护为主,因热邪深入阴中,而阳气独亢耳:

川黄连、枳实、瓜蒌、赤芍、生甘草、陈皮、杏仁、木通。

病之原,由食柿过多,得寒而起。于兹二十余年矣。要知柿为西方之木,其实禀秋金之气而成,其与肺金同气相求,可知其邪入肺,发为气哮,久则肾水无本,虚而上泛为痰。胃为贮痰之器,所以降气汤、六君子,由肺及胃,皆得小效。而不除要莒,与即墨不拔,齐地终非燕有,况脉象尚悍,当深入病所为是。拟仲景方法:

甜葶苈,苦葶苈、大枣。

嗽而失血,已逾三载,缠绵不已,色黯脉弦,嗽益甚,环口色黄。由于肝脾,及于肾,上藏为其所取,给而不能应矣。饮亦从而为患,逐之不得,滋之无功,迁延日损,莫可弥缝。当取其中以冀流布,庶几近之。拟宗建中法,加以涤饮之品,俟阳明升而继以大补太阴,然后渐入纯阴之法,否则非治也:

小建中汤去姜,加茯苓、姜皮。

古人造字,两火着力为劳,故为君相二火而说。温补中州,以静痰之源,补下焦以益水之源。但病势已深,恐非一击可破也:

熟地、枸杞子、元参、牛膝、茯苓、紫石英。

横则为三坎,竖则为川水,中间一点真阳,水亏则露,为龙火,□为震,震下之阳,与之同源,升为雷火,所以雷为木属,皆阴中之火也。纯阴之药,愈泼愈炽,一切草木,无能制之。当用一元丹,久服愈矣:

澹秋石五六觔(斤之异体字),红枣浆为丸。早服五六钱,晚服二三钱,以阳秋石少许点汤送下。

脉弦数,尺独大,咳而喉痛失音。乃数载失红之后,其阴亏火炎,不言可喻矣。唯有至静之品,引阳潜入阴中,庶近《内经》之旨。然须作静摄工夫,使阴秘阳密,得坎离相交之力为妙:

熟地、海石粉(捣烂)、金石斛、北沙参、茯苓、麦门冬、生白芍、龟腹板、山药。

形忽渐瘦,脉虚极,气怯偶咳,目黑脉弦,忽忽不乐。补气补血,人所知也,宜将阴兽,引入阴中,药犹得力。早晚捕獭一头,取肝阴干,用鹿角胶,各于木器杵碎。早服鹿角胶末一钱,晚服獭肝末一钱,皆开水送下。此常用百日之法,今拟煎方先服:

人参、茯苓、菟丝饼、南枣、焦冬术、炙草、枸杞子。

左关搏指急疾,右关弦大。无胃气不归元,充海无根。右关如是,当剧于春;左关如是,当折于秋。恐左关为应,勉拟古人乙癸同源之治:

大生地、女贞子、枸杞子、茯神、元参、怀山药、紫石英。

此病起于费心劳碌,风寒不节,遂至咳嗽吐痰,久则内伤。内伤者,内中脏气伤也,即古人所谓虚劳证,总不得愈。必须绝去费心劳碌之事,一毫凡念不起,助之以药,或可延年:

麦冬、阿胶、桔梗、炙草、沙参、米仁、茯苓。

此痧劳也。由于太阴伤损,日传至足少阴。脾气少溏,则入下藏也。百无一治,速宜返棹,闭关静养。方一首奉赠,日饮可也:

熟地、阿胶、百合、枸杞子。

花甲之人,两尺独大。二藏已衰之际,岂宜如此?急进已癸同源之法可矣:

熟地、女贞子、菟丝饼、茯苓、元参、早莲草、枸杞子。蜜丸。

此真阴亏证,俗名百日劳也。稍有伏暑,所以寒热愈甚。惜乎治之不早耳:

熟地、茜草、青篙、元参、滑石、丹皮。

坎中一画,真阳孤飞于上,一交已午之月,神水金丹,亦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