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经济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累亚专门制造镶有琥珀的梳妆用品,它用从日耳曼尼亚输入的琥珀原料,制
成小巧玲珑的镜子、匣子和瓶子等。坎帕尼亚的一些城市在此时开始利用当
地盛产的上等橄榄油来制造香膏,并且开始恢复古老的珠宝业。这一时期,
意大利的工业发展不仅限于阿魁累亚这样的大都市,而且也出现了一些小的
地方性中心城市和港口。蓬佩伊的发展就是一个例证。过去这里是一个农业
发达地区,现在已发展成为地方性的工业中心,它的毛纺织业发展很快,其
产品满足了本城、邻城及近郊农家的需要。另外,意大利的葡萄酒和橄榄油
的生产也曾兴盛一时,产品大量输往帝国西部和北部各行省。
各行省的手工业也有了迅速发展,其水平高于意大利。在共和国末期还
很落后的高卢和莱茵河沿岸兴起了各种手工业,其中金属、纺织、制陶和玻
璃行业已形成了中心,产品行销中欧、不列颠和西班牙。高卢在发展工业方
面得天独厚,这一地区水道纵横。高卢和不列颠、日耳曼尼亚之间早就存在
交通往来,是发展商品生产的有利条件。所以在这一时期,高卢的手工业得
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很快就在制造雕花陶瓶和金属器皿等最富于意大利特
色的生产领域成为意大利的劲敌。西班牙、高卢、不列颠和达西亚等地的采
矿业和冶金业也兴盛起来,为金属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高卢有列日
铁矿的开采,西班牙的银矿虽然产量萎缩,但在原有的银矿区却发现了铅矿。
这时许多城市都仿效罗马安装公共水管,铅的需要量大增,因而也刺激了西
班牙对铅的开采。与此同时,西班牙还发现了锡矿。在此以前,锡的主要产
区是不列颠,自从西班牙出产锡之后,因为其产地接近地中海各消费城市,
很快就在锡的产销量上超过不列颠。达西亚的黄金此时也得到了开采。在科
隆周围兴起了玻璃制造业,在它的西南山区兴起了金属工业。
这一时期,北非和东部地中海沿岸一带的一些古老城市中,许多素享盛
名的奢侈品和传统产品加工制造业再度繁荣。腓尼基的染料和玻璃制品,埃
及的化妆品和麻纱、小亚细亚的精美纺织品和皮毛在各城市有着广泛的市
场,在罗马的上层社会中更拥有不惜高价争购的买主。埃及除了是制造亚麻
料衣服的中心外还是制造纸草的中心。北非还是大量生产橄榄油和精美陶器
的地方。作为东部地中海地区的大都市,“亚历山大里亚的工业生活在内战
… Page 28…
①
后的繁荣景象是前所未有的”。它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生产纸草、亚麻布、香
膏、某些玻璃器皿(特别是念珠)、象牙制造品、首饰、银器和其他产品。
另外,高卢、小亚细亚、西班牙、北非等地产的葡萄酒和橄榄油质优价廉,
成为意大利产品的竞争对手。
各行省中大多数原来是农业中心或农业区域的行政首府城市,现在都发
展起重要的地方手工业。与此同时,在某些经营农业的大庄园里发展起了手
工业,它们和城市里的手工业进行着竞争。在法国南部图卢兹附近的一个庄
子里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羊毛织造作坊,在比利时的一个庄子里发现了陶窑。
罗马帝国的工业发展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手工业门类增多,分工细
密。据统计,罗马城的手工业达80多种,分工更加细密,如制陶生产就有造
型、烘烧、绘花等不同工序。19世纪发掘出的庞培城,为我们提供了早期罗
马帝国时期普通城市手工业的典型。从发掘的情况看,庞培城手工业遗址有
呢绒、珠宝、石工、香料、玻璃、铁器等作坊以及带有磨坊的面包房。
早期帝国时期,意大利的手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是,“随着文明和城
市生活逐渐推广到西方各省,意大利已不再据有西方手工业活动中心这种领
②
导地位了” 。意大利在生产玻璃、陶器、灯盏、乃至金属器皿等方面所曾占
有的垄断地位已经成为过去。意大利虽然仍旧生产这些物品,但差不多全部
产品都只可能在本地市场上销售。高卢尤其是意大利的劲敌,高卢盛产金属
和最适宜制陶器的粘土,又有大片的森林和牧场,水道异常稠密,因此,当
地精明强干的作坊主很容易击败意大利,几乎把意大利完全排挤出西北部的
市场。高卢和日耳曼尼亚的红釉陶器原来是仿制意大利的产品,现在却彻底
地打垮了它;莱茵河流域所产的玻璃比坎帕尼亚的玻璃价廉物美;日常穿着
的羊毛外衣是高卢的一种特产,后来不列颠也生产这种外衣,它们不仅行销
于意大利,而且还行销于东方;高卢作坊里制出的青铜瓶和青铜安全栓畅销
于意大利、西班牙、不列颠、日耳曼尼亚。与此同时,“帝国的广大地区对
①
于过罗马式生活所需的主要项目已能自给自足”,各地都尽可能用廉价的本
地仿造来代替进口货。北意大利的福尔斯起初几乎垄断了陶灯的制造,但到
2世纪时已被挤出广大市场,因为各个行省都有本地制造的形状相同的灯盏
取代它的产品,有时那些仿制品甚至还仿造福尔斯的商标。在埃耳——奥亚
附近有一家作坊生产带镶嵌图案的陶瓶,其产品是根据从东方传到意大利来
的那些陶瓶式样仿造的,它们很顺利地就占领了广阔的市场。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在帝国各地无论大工厂或小作坊制造的产品都逐渐
简单化和定型化。公元1世纪时流行的工业制品以美观为首要特征,到2世
纪时这一特征就逐渐消失了。这时没创造任何新的形式,没采用任何新的装
饰标准。公元1世纪以后,在玻璃制造业以外的手工业技术中,极少看到新
的发明。1世纪时的印纹陶器在技术上精巧异常,而且也还美观可爱,但是,
2世纪时同样的陶器尽管在实用方面仍不失为坚固适用的器皿,却显得单调
呆板,风格和主题互相承袭,毫无变化。在珠宝首饰、金属雕刻艺术品、玉
雕、家具、家用器皿、兵器和军械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同样的现象。造成这一
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一时期,手工业产品迅速传遍整个帝国,即使在
① '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114 页。
② 同上书,第251 页。
①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三联书店1985 年版,第90 页。
… Page 29…
帝国最边远的地区它也终于排斥了家庭制造品。而人数众多的乡村居民和城
市下层居民的购买力是极低的,他们要求的是廉价品,越便宜越好。同时在
这一时期,运输虽很便利,但毕竟尚有风险,而且运费较高,再加上手工业
产品难于深入远离海洋和河流的地方,所以,每个内地城市都想就地生产居
民所需要的物品,同时采用进步的技术和模仿流行的式样。另外,小城市里
的工匠不生产新颖的产品,因为新颖的产品同进口货相比价格太高,在竞争
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他们简单地用他们从大作坊里学来的方法复制标准化
产品。他们生意兴隆,迫使大作坊不得不隆低其产品质量,以使产品价格低
廉,自然也就使产品趋于标准化和平板单调。
在帝国各地,到处分布着规模大小不等的手工业作坊,少则三五人,多
则百余人。就手工业整体而言,中小作坊居多,少有投资较多的大型作坊。
在这些作坊主中既有自由民,也有奴隶和释奴。这一时期,“无论在小作坊
里或是在工厂类型的大企业组织中,所使用的劳动力虽不纯粹是奴隶劳动,
①
但主要是奴隶劳动”。除奴隶以外,在手工业者中也有自由雇工,但他们的
人数少于奴隶,而且由于有奴隶劳动,就使他们的工资待遇非常低。在这一
时期,不论是作坊主还是手工业中的奴隶和自由雇工都有自己的团体。在小
亚细亚所有的手工业城市中有许多有势力的团体,参加者都是从事某一项手
工业的人,其中大多数属于纺织工业的若干部门,这些团体的成员是作坊主。
这是一种行会或社团组织,其中的成员世代相承经营某项专门的行业。而在
许多地方,手工业中的奴隶和自由雇工则有“贫民社”。在所有这些同行业
团体中,罗马行会是一个典型。罗马行会是由社会下层分子所组成的地方社
会组织,旨在联络会员间的感情,办理救济事宜。他们援助病人,安葬死者。
通常在庙宇中集会,只有一些特别大的行会才设有自己的会所。而这样的行
会都掌握在一些有钱的会长手中,他们能负担一所会场的开支。所有的行会
都供奉一个神或女神,作为其保护神。对于这些同行业的组织,只要它们安
分守法,帝国政府一般不过多干涉其内部事务。但到了2世纪,情况有所变
化。图拉真曾组织过面包工人行会。在皇室领地上的手工业工人也都迅速地
在国家控制下组织起来。
3。城市和商业贸易的发达
(1)商业的发达
在统一的政权下,海陆交通把帝国各地联接成一个密切相连的整体。地
中海已成为帝国的内湖。自从庞培肃清海盗以后,海道上就畅通无阻。流入
地中海的河流,构成由这条海道伸向各个地区的网络。除了河流以外,黑海、
大西洋、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也均和地中海相通,因而运输可以相互
衔接,地中海成为帝国海运的枢纽。在陆运方面,帝国时期的道路系统远比
共和国时期完善。意大利半岛和各个行省都开拓了新的道路,罗马成为通向
各地大道的辐射中心。连那些远在东方的城市不仅彼此之间有道路相通,而
且还和横贯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的大道连成一体,最后直达罗马。在偏僻
的行省中,罗马人也一样以善筑道路闻名。不列颠至今留有罗马大道的遗迹。
在海道的配合下,这些陆路大道在经济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军队、殖民
① 《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第259 页。
… Page 30…
地和比较富有的地方居民的城市化,这一切都在西欧各省和巴尔干引起了一
种新的需求,要求提供反映罗马生活方式的商品,如酒、橄榄油、武器、工
①
艺性的金属器皿、精美陶器和玻璃器皿。” 因此,早期帝国的区域贸易和对
外贸易空前兴旺发达。
在西部,罗马商人远出边塞,把意大利的制成品销售到北欧和下列颠。
高卢、多瑙河流域、日耳曼尼亚等地彼此之间贸易往来很活跃。高卢商人沿
着莱茵河、多瑙河与维斯杜拉河而驶达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等地进行贸
易。不列颠的锡也辗转运到地中海口岸马赛,再由此转运到其它城市。在东
方,不仅黑海、爱琴海和东地中海之间的商船畅行无阻,而且由于希腊和叙
利亚商人对印度洋季风的利用,红海一带与印度、中国也有贸易往来。来自
东方的各种货物,经由亚历山大里亚转运到地中海沿岸。日益繁荣的罗马,
经常从这里得到各种名贵商品的供应。罗马帝国同它所有的邻邦以及一些居
地并不接壤的民族全都发生了商业关系。北欧的琥珀、非洲的象牙、东方的
香料、宝石和技艺高超的工艺品以及精致的纺织品,特别是由丝绸之路运来
的中国丝绸运销各地备受称羡。
在早期帝国的商业贸易中,“远为重要的是帝国的国内贸易,就是意大
②
利和外省以及外省与外省之间的贸易” 。国内贸易主要是生活必需品的贸
易。通过对批发商的统计,可以看出大多数人经营的是食品,特别是谷物、
葡萄酒和油,以及五金、木材、布匹、陶器等,而这些商品的最大消费者就
是罗马城的居民和帝国军队。谷物的贸易量是很大的,因为意大利本土、希
腊、希腊诸岛所产的谷物不足以自给。麦子由撒丁尼亚、西西里、西班牙、
非洲、尤其是从埃及输出,埃及每年供给二千万摩底麦子。当时有许多大型
的运粮船队,如亚历山大船队、非洲运粮船队、西班牙运粮船队和撒丁尼亚
船队,他们的船只定期开到马耳地、里吉安和西西里各码头。琉息安所描述
的一只埃及运粮船“爱色斯号”有180呎长、45呎宽,有三重甲板,载重1575
①
吨 。由于造船的需要,木材的贸易量也很大。与此相关的是蜡、大麻、松香
和柏油等造船物资的贸易。葡萄酒和橄榄油的贸易仍和以前一样,在意大利、
希腊和小亚细亚的生活中占主要地位。其最大的消费者之一就是罗马军队。
希腊和小亚细亚的葡萄酒和橄榄油供应罗马的东方各行省和黑海沿岸地区。
意大利则供应多瑙河流域各行省、日耳曼尼亚、不列颠和阿非利加。虽然葡
萄酒、橄榄油、谷物和木材等在帝国各行省之间的商业贸易中占重要地位,
但工业品中除奢侈品外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易也极其发达。如埃及产的亚麻布
衣服和纸草,小亚细亚、意大利、高卢产的毛织品,意大利的红釉陶器,叙
利亚、亚历山大里亚及南意大利产的玻璃器皿,以及许多地方的特种工艺品
等。
同时,罗马同各地的贸易也有很大发展。各地汇合到罗马的贸易额是很
大的,罗马城所消费的商品种类更是数不胜数。在罗马,沿台伯河畔,在阿
文丁山脚下排列着一长行用扶梯伸入河中的码头,在那里有大储栈、仓库、
贮藏室、武器库,来保藏所有从已知的世界各地方运来的商品。罗马本地也
有很多市场。奥斯梯亚港和后来的新“港口”都充满着卸货工人、秤手、计
①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三联书店1985 年版,第90 页。
② '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104—105 页。
① 参看'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2 — 3 页。
… Page 31…
度员、挑夫、搬运夫、船夫、小贩、封印员、公证人等等,另外再加上各色
各样的商人。在帝国西部,高卢的商业也很繁荣,里昂、波尔多、阿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