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政治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接统治制度”,即摧毁部落势力,剥夺酋长权力,由法国委派总督和各
级行政官员进行统治。德国则把普鲁士一套官僚机构引进非洲,实行军国主
… Page 95…
义统治。葡萄牙力图把非洲殖民地划为本国的“行省”,实行“同化政策”。
英、布殖民者在南非实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限定非洲人必须住在“保
留地”内,外出必须携带身份证、迁移证、纳税证等。帝国主义的瓜分严重
破坏了非洲国家和民族间的传统疆界,为今天非洲国家边界争端和纠纷埋下
了祸根。
2。北部非洲
(1)埃及
伊斯梅尔统治时期(1863—1879),埃及大举外债,接受西方高利贷款,
结果入不敷出。1876年,接受英法对埃及财政的“双重监督”。1878年,
组成有英、法代表参加的“欧洲内阁”。努巴尔任首相,英国人威尔逊任财
政大臣,法国人布里尼叶任公共工程大臣,意大利和奥地利人分任副大臣。
1879年1月奥拉比创立祖国党。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其
主要骨干是地主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和爱国军官。它主张国家独立,维
护埃及主权,实行宪政,同“欧洲内阁”作斗争。4月,在群众抗议下,伊
斯梅尔被迫改组政府,任命祖国党温和派领袖谢里夫组织内阁,辞退英法部
长。5月,英国怂恿奥斯曼素丹废黜伊斯梅尔,任命其长子穆罕默德·陶菲
克为赫迪夫。6月,陶菲克继位后,迫使谢里夫辞职,任命里亚德组阁,并
逮捕祖国党人和进步人士。
1879年11月,祖国党改组,由奥拉比中校出任主席。1881年9月,奥
拉比率4000官兵对陶菲克进行“兵谏”,提出打倒里亚德独裁政府;建立
欧洲式议会;增加军队名额;改善埃及军人待遇等项要求。陶菲克被迫罢免
里亚德,任命谢里夫组阁。谢里夫排斥以奥拉比为首的激进派,在同年 12
月拟定的宪法中竟取消议会讨论国家预算的权力。这种倒退行为遭到多数议
员和群众的反对。1882年2月,谢里夫辞职,巴鲁迪组阁,奥拉比任陆军大
臣,并成为内阁实际负责人。
从2月4日至5月25日,新内阁颁布一系列法令,进行民族、民主性
质的改革。议会通过的基本法规定内阁不对赫迪夫而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
讨论通过全部国家预算,实际上废止了双重监督制度。政府解雇一批外国官
吏,剥夺40名反动军官军衔,清除300名土耳其、契尔克斯族军官,使埃
及军官基本上掌握军权。在司法制度、发展商业、兴修水利和普及教育方面
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1882年7月,英军入侵埃及,陶菲克叛国投敌。奥拉比率领埃及军民进
行抗战。9月15日,奥拉比兵败被俘,英军占领整个埃及。英国派遣拥有总
督实权的“领事”统治埃及。英国人占有埃及高级官吏职位的70%。埃及赫
迪夫成为英国傀儡。埃及名义上从属奥斯曼帝国,实际上沦为英国的殖民
地。
… Page 96…
1906年6月13日发生了丹沙微惨案。英国占领军军官到丹沙微村狩猎,
枪击农妇,激起民愤,一军官在逃窜时中暑死亡。埃及警察奉命逮捕250人,
后判处4人绞刑,12人监禁和苦役。丹沙微惨案后,埃及又掀起民族运动高
潮,反对英国统治。1907年,穆斯塔法·卡米勒成立了第二个祖国党,基本
上是在知识分子中活动。由于受到迫害,从1910年起迁到国外从事活动。
(2)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人民为反抗法国的殖民统治,进行过多次起义。1871年3月,
在卡比利亚地区的首领穆罕默德·莫克兰尼领导下,爆发民族大起义。4月,
拉赫马尼亚教派组织首领谢赫哈达德号召进行圣战。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失败
后,法国抽调大量军队镇压了起义。之后,又发生了1879年奥雷斯山区牧
民起义;1881年5月西阿尔及利亚的乌勒·西迪·契伊克部落起义。
法国将阿尔及利亚划为3个省,即奥兰省、阿尔及尔省和君士坦丁省,
由法国委派的总督统治。1880年,殖民当局又在阿尔及利亚划分“行使全部
权力”的市镇和“混合”市镇。前者主要居住欧洲血统的居民,享有法国公
民权利,可以选举自己的代表参加议会和市政机构;后者主要居住阿尔及利
亚人,不享有公民权利,由法国行政官员管理。
1881年,法国殖民当局颁布土著法典,禁止阿尔及利亚人组织政党和社
团,不准用本民族文字发行报刊,不准在欧洲人开办的机构中供职。1881年,
法国规定阿尔及利亚各行政机构移交法国各部管理。1896年重新扩大总督的
职权,听命于法国内政部。1905年,阿尔及利亚全部沦为法国殖民地。
20世纪初,阿尔及利亚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主义组织开始出现,其中青
年阿尔及利亚人影响较大,成员大多是法国学校毕业的律师、商人和医生。
此外还有马格里布同盟,法国——土著同盟等组织。他们要求废除土著法
典,扩大民族资产阶级的权利。当时,阿尔及利亚无产阶级力量很弱,他们
被禁止参加欧洲人建立的政党和工会,也没有自己的组织。
3。东北部非洲和东部非洲
(1)苏丹
苏丹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埃及的南面,面积250万平方公里,是非洲幅
员最大的国家。1821年,苏丹为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所征服。从此,苏丹沦
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受埃及统治。19世纪70年代起,
英国又假手埃及染指苏丹。
1869年2月至1872年1月,塞缪尔·贝克率军队从喀土穆出发,向苏
丹南部推进,沿途建立许多兵站。1872年,贝克被埃及赫迪夫任命为加扎勒
河省和赤道省省长。1873年,查理·戈登接替贝克的职位。1877年2月,
这位双手沾满太平天国军民鲜血的刽子手又被任命为全苏丹的总督。
英、埃殖民当局的残酷压迫和掠夺,不断激起苏丹人民的反抗。70年代
… Page 97…
末期,苏丹各地都发生农牧民起义。1879年6月,埃及伊斯梅尔被废黜后,
戈登也被迫去职。一个埃及人被任命为苏丹总督。
1881年,一场非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殖民主义的起义在苏丹爆发了,
这就是著名的马赫迪大起义。马赫迪全名为穆罕默德·阿赫迈德·伊本·赛
义德·阿布达拉 (1844—1885),栋古拉人。他是伊斯兰教教士。1881年6
月,在白尼罗河的阿巴岛上,他向苏丹各地发布信函,说他就是上帝选定的
神圣领袖,众所期待的马赫迪(意为“救世主”)。他号召人民进行“圣战”,
把叛教者 (土耳其人、埃及人)和异教徒(英国人及其他欧洲人)赶出苏丹
国土,在人间建立真正的伊斯兰教信仰和实现人间公正与平等。他提出的“宁
拼千条命,不缴一文税”的口号很有号召力,起义得到人民的热烈支持。在
1881年12月和1882年6月,起义军两次击败前来镇压的埃及军队,并于
1883年初占领科尔多凡省首府欧拜依德城。起义军以整个科尔多凡省为根据
地,向其它地区发展。同年9月,歼灭威廉·希克斯率领的远征军13000人。
1884年1月,英国格莱斯顿政府再度起用戈登为苏丹总督。戈登想以“素
丹”称号诱使马赫迪建立一个脱离埃及的亲英国家,但遭到马赫迪的拒绝。
1885年1月26日,起义军攻陷喀土穆,并在总督府前用长矛刺死戈登。到
1885年夏,除红海沿岸的萨瓦金港外,起义军已解放了苏丹全境。
1885年6月22日,马赫迪病逝。临终前,他指定哈里发阿卜杜拉作为
继承人。苏丹逐渐从部落联盟过渡到统一的封建神权国家,恩图曼为首都。
阿卜杜拉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把全国分为20个省,省设大埃米尔为全省
军政首脑。10万马赫迪起义战士是马赫迪国家的重要支柱。马赫迪国家既是
政教合一,又是军政合一的政权。马赫迪国家对外反对外敌入侵,捍卫民族
独立;对内发展生产。国内外贸易也开展起来。在国家连年战争、饥荒疫疠
频繁的情况下,马赫迪国家坚持了13年之久。
但是,由于马赫迪国家上层分子逐渐蜕化变质,脱离群众;军纪松驰,
军民矛盾尖锐;削弱了马赫迪国家的国防力量。1896年,使用马克泌机枪和
速射步枪的英国殖民军再次向苏丹进攻,在1896年9月的栋古拉战役和1898
年9月的喀土穆战役中,起义军战败。
1899年英国和埃及签订英埃共管苏丹的协定,苏丹再次丧失独立地位,
成为英国殖民地。
(2)埃塞俄比亚
1867年,英国派远征军入侵埃塞俄比亚。1868年4月13日,提奥多尔
二世兵败自杀。之后,埃塞俄比亚又陷入王公争夺帝位的混乱状态。英国侵
略军撤退时,给提格雷省的卡萨留下很多枪炮、弹药和军需物质。1871年7
月,卡萨的军队战胜塔克尔·乔奥吉斯的军队。1872年1月21日,卡萨在
阿克苏姆登上帝位,称约翰四世。
约翰四世封绍阿省的统治者孟尼利克和戈贾姆省的统治者塔克尔·海马
诺特为“纳古瑟”。这是埃塞俄比亚的最高封号,仅次于皇帝。他们拥有自
… Page 98…
己的军队,形式上承认中央政府,实际上处于独立的地位。埃塞俄比亚在1875
—1876年粉碎了受英国支持的埃及军队的进犯。1885年,意大利殖民者占
领马萨瓦后,向内地蚕食。1887年,意军侵入提格雷邦,被埃塞俄比亚军队
打败。1889年2月,约翰四世率领15万大军向苏丹进攻。3月9日,在与
马赫迪起义军队激战中重伤身亡。
1889年11月6日,孟尼利克二世称帝。他先后平息了戈贾姆、阿姆哈
拉、提格雷等地的分裂活动,重新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了克服政
治上的割据状态,他规定各省和各区的地方长官由中央政府委派。原来的地
方封建主,凡是拥护皇帝的,可以留在原地,但孟尼利克可以随时调动他们。
首次在埃塞俄比亚设立政府各部。他采取了限制奴隶制度的措施,并对税收
制度作了规定。在他执政期间,还修建道路,架设电报线,开办医院,创立
学校。这些政策对社会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
意大利在列强瓜分非洲中所得不多,就想利用它与埃塞俄比亚于 1889
年5月2日签订的《乌查利条约》,来达到吞并埃塞俄比亚的目的。该条约
阿姆哈拉文本第17条规定,“埃塞俄比亚万王之王皇帝陛下在与其他列强
或政府发生交涉时,可以借助于意大利国王陛下政府”①。意大利政府擅改
条文,在意大利文本中把“可以”改成“务必”。1890年意大利政府公布意
大利文的条约全文,并根据柏林会议原则,通知各签字国,埃塞俄比亚已接
受意大利的“保护”。孟尼利克对意大利政府这种欺诈行为提出强烈抗议,
并于1893年宣布废除该条约。
1894年7月,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占领了埃北部一些地
方。1895年9月17日,孟尼利克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号召全国军民
人人参战,保家卫国。很快组成了112000人的大军。1895年12月,埃军在
安巴阿拉吉战役中首战告捷。1896年1月收复马卡累要塞。3月2日,埃、
意两军主力在阿杜瓦进行决战。埃军凭借6万人的优势兵力,一举全歼意军。
意军17000人中伤亡11000人,被俘4000人,包括两名将帅和300名军官。
5月,战争结束。10月26日,意大利在《亚的斯亚贝巴和约》上签字,无
条件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放弃其侵占的土地,保证不将厄立特里亚转让他
国,并赔款1000万里拉。埃塞俄比亚人民取得了民族卫国战争的胜利,使
它成为20世纪初非洲仅存的两个独立国家之一。
(3)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
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和德国在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现为坦桑尼亚)
进行侵略和争夺。1885年,柏林会议结束后,俾斯麦宣布占领坦噶尼喀。1890
年,桑给巴尔沦为英国保护地。
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德国和英国殖民者的斗
争,特别是坦噶尼喀人民的抗德斗争,在东非人民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
的一页。
1888年,在阿布希里·本·萨利姆·哈斯的领导下爆发了起义。起义军
… Page 99…
人数达1万人,占领了坦噶尼喀东部地区。他们以长矛、弓箭与前来镇压的
用最新式的速射炮和马克沁重机枪武装起来的德军作战。由于武器落后而失
败。1889年12月15日,阿布希里被殖民者绞死。
在坦噶尼喀中南部,赫赫族首领姆克瓦瓦领导人民进行了抗德斗争。
1891年8月,在一次伏击战中,几乎全歼由泽柳斯基率领的德军。1894年,
起义军首府卡伦加被德国殖民军攻陷后,姆克瓦瓦又坚持了4年游击战争,
直到1898年6月,自杀殉国。
1904年末,马图姆比族和恩金多族居住的地区秘密流传着一个消息,说
是死去的祖先将在恩加兰比显灵,那里的巫医金吉基蒂勒·恩格瓦勒来在鲁
非吉河中得到一种圣水,不仅能怯病除邪,而且能刀枪不入。于是,人们纷
纷前去求“圣水”。在斯瓦希利语中,水叫“马及”,起义因此叫“马及马
及起义”。
1905年7月,起义在基尔瓦地区开始,很快蔓延到坦噶尼喀东部各地。
起义的主力是农民,领导权掌握在一些部落酋长、巫医、巫师手里。起义军
取得一些胜利,给德军以重创。但在敌人镇压下,于1906年基本结束大规
模战斗,局部和零星的战斗持续到1907年1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占领了坦噶尼喀。战后,根据《凡尔赛和
约》和国际联盟的决定,坦噶尼喀划归英国统治,整个坦桑尼亚都变成了英
国殖民地。
4。西部非洲
(1)英属西非
阿散蒂人民进行过多次抗英战争。1871年2月,英国、荷兰通过谈判签
订协定,荷兰把在黄金海岸(现加纳)的几处殖民据点转让给英国。阿散蒂
国王科菲·卡利卡利不承认英国的占领。1873年,英国人发动对阿散蒂国的
第7次进攻。阿散蒂人顽强抵抗,后因军中流行天花和痢疾,主动后撤。1874
年2月初,英军占领库西马,炸毁了皇宫。3月14日,签订《福梅纳条约》,
英国强迫阿散蒂赔款5万盎司黄金,放弃对沿海地区几个土邦的主权。1896
年,英军发动第8次侵略阿散蒂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