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职场谎言系列 >

第3章

职场谎言系列-第3章

小说: 职场谎言系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知道有这么一本《没有任何借口》的书,或者《把信送给加西亚》,直接赠书给扛活的长工就得了……

 

——那些好听的话是怎么说得来着?“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忠诚是无价之宝”;“自动自发地工作”,所以没有任何借口——西点军校的学员为了弄干长官的手套,可以一整夜不睡觉一直把洗过的手套拿在手上不停地做单摆运动到天亮,你为什么不可以奋不顾身通宵干活?你看看我周扒皮,已经做了老板,还是每天在鸡叫之前起床,你们做员工的怎么可以安然甜睡呢?

 

有人说中国企业之所以落后,发展速度慢,效益低,是因为中国员工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中国员工是世界上最差的员工,最难以管理的员工——天地良心,一个企业发展得不好,究竟该是员工负责还是企业的管理者负责?如果是由员工负责,凭什么一个管理人员的年薪要比普通的员工高出好多倍?现在不是培训中国员工的时候,首先需要接受培训的应该是企业的管理者——否则全是一群周扒皮,企业自己也难以做大啊。好的管理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受益;而坏的管理一定是两败俱伤。

 

有人曾经问过微软公司,为什么总要重金礼聘最优秀的人,微软认为,如果现在招聘了一批低素质的人,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渗透到公司的各部门;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又将开始招聘低素质的人。所以看上去,你少花了钱,但实际上你破费更多。

 

比尔·盖茨曾说:“在微软,我们通过一系列方法为每一个人提供许多不同的工作机会。任何热衷参与微软管理的员工,都将被鼓励在不同客户服务部门工作。即使有时这对微软意味着增加分支机构或调到别国工作。”

 

业内的人几乎都知道,微软公司管理的一个独到之处是充分授权。这与它特殊的历史、文化有关。微软早期主要由软件开发人员组成,工作强调独立性。所以,公司非常重视人的作用,愿意给予员工提供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和潜能。在微软(中国)公司市场部,每个产品项目下都有一个产品经理,可以完全由其一人制定和完成在整个中国国内市场的产品定位和推广计划等一系列工作。这就符合年轻人喜欢独当一面的特点,也让有才华的人觉得在微软工作有足够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制度都是人定的——但是定制度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好的制度一定有好的出发点,那就是把人往好处想,企业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帮助员工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压制员工;很少有企业会承认自己没有制度,甚至有些一塌糊涂的企业也有一套冠冕堂皇的制度,但只要稍微留心,你就能发现什么叫坏的制度——坏的制度有一个通病,他们制订制度的出发点就是瞄着“管人”,他们属于“助纣为虐”的类型——以企业的名义把个人变成工具,使得个人在庞大的企业面前毫无谈判地位——坏的制度是用来压人的。我觉得如果一个企业定了制度,但是多数人都感到不满意和压抑,我个人认为多数时候不是员工的问题,而是制度需要修改——至少不人性化。当然我这么说,企业家会反对我,会说你懂个什么?金字塔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奴隶怎么可能有那么灿烂的文明?长城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是拿着鞭子抽出来的。不错,我还真不能反驳你——独裁就是比民主更有效率,连美国人都说:不大刑伺候着犯人怎么肯老实招供呢?有些俘虏就是该被虐待,因为他们不是好俘虏。(他们对塔利班的态度)

 

每当我听到有人这么说的时候,都不自觉地心头一凛——现在是什么世纪?怎么还有人把自己当做埃及法老?上天赋予了他们什么权力?他们又从哪里来的自信——不就是一个公司的老板吗?不就是一层管理人员吗?更何况企业又不是只有他这里一家,东家不打打西家——岳飞是没有办法,他是军人,如果领导不信任他,他只要两条出路,一条是造反,一条是叛国,但咱做员工的和老板上司之间的关系不是士兵和将军的关系,这不是市场经济吗?天下那么多企业,上哪儿不能找一碗饭吃,为什么偏要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地方让一个自以为特牛的上司小鞭子飕飕地抽呢?

 

以前读过一本书叫《惠普之道》,其中最感动我的是惠普文化的核心价值—— “只要给予员工适当的手段和支持,他们愿意努力工作,就一定会做得很好。”惠普创建人之一的比尔?休利特曾说:“这是由一种信念衍生出来的政策和行动,这种信念是:相信任何人都愿努力工作,并能创造性地工作,只要赋予他们适宜的环境,他们一定能成功。”所以,惠普公司就提倡不设考勤制度;他们提倡相信员工,惠普有很多工具箱,根本不上锁,即使你拿回家用,也没人谴责你;员工晚来和早走只要不影响工作,它会给你这个自由,它提倡弹性工作,这是出于对员工的尊重,启发他的善心。许多惠普的员工说:“你总是希望为惠普工作,你听到的都是好事。”

 

也许你会说外国员工的素质高,所以对他们可以这样,中国员工不可以这样对待他们,他们也不配你这样对待他——对中国员工必须管,必须狠,——员工犯了错如果能直接剁手指而又不犯法,我相信一定有中国企业家会认为这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这的确有效——但我怀疑如果企业领导者是这样的管理水平,他能带出什么好队伍来?哪个高素质的人由着他随便剁手指头?

 

   直截了当地说吧——《没有任何借口》这类烂书和石家庄那个悲惨的工人看上去没有关系,实际上他们是有关系的——他们是在同一片土壤上。经济学家左大培说:我们把企业家宠坏了——我严重同意他的话——很多中国企业家、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他们根本不愿意学习尊重员工,他们也不认为有员工值得尊重,他们认为管理就是胡罗卜加大棒,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而我们的土壤——我们社会中相当多一批人恰巧是认同这一点的,在我们的文化中一直有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以及“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认同,我们对有钱人对拥有话语权的人总是有更多宽容,而对于员工,我们的态度基本上就是——你是拿人家薪水给人家干活的,想干就听话,不想干就走人。老板委屈了你,那是正常的,爹妈还有冤枉你的时候呢。

 

其实不应该是这样的——换句话说这样理解是不对的。也许“借口”、“加西亚”系列书中多少也有可取之处,但是我怀疑它在眼下中国的流行与上面所说的文化劣根有关系——这种书的市场在哪里?谁会要看这种书?如果不是有一批根本不懂管理的人又急于把公司管起来,我看不出这类书为什么会流行。即使退一万步讲,中国的员工素质低,那么相比较中国的管理层来说,他们的素质已经不算低了。我不相信让周扒皮去管理一个现代企业,他能管成什么样。说老实话,中国企业家几乎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企业家了——中国的员工人力多便宜啊,你拖欠他几个月工资,他还默默地工作,你不给他上医疗保险,他继续为你卖命,你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下属?要搁在国外,早上法庭了——一个企业如果明目张胆如此不善待员工,不要说经济赔偿,法律制裁,就是社会舆论的唾沫星也把你淹死了——国外哪家企业解聘员工比我们这里更随意?基本上早上上班的时候还在想做个好员工,到中午的时候就已经抱着一个纸箱子站在大街上——你的上司告诉你不必再来了。你犯什么错了吗?上司解聘你根本不需要任何借口——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谈什么企业忠诚度,谈什么“不可以找寻的借口”,这不是蒙那些刚毕业没两年的大学生吗?

没有任何借口的谎言(职场谎言系列·四) (2008…09…16 10:14:44) 
标签:杂谈    

 
 

高级的谎言都是这样的——他们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所以他们要找一些颠扑不破很难证伪的“哲理性文字”做包装——就像魔术开始前,魔术师要给你看他的魔术道具——没有任何破绽吧?你找不到漏洞吧?说时迟那时快,魔术师手上开出一朵花来!如果一个不诚实的魔术师借此非说自己是有法术在身,让你从此信他跟随他,他就超过了自己的职业边界——原本他可以靠卖艺为生,但现在他却要骗你的灵魂!

 

 没有任何借口》根本不配做一本励志书——因为它为你定的志向太低了,他说服你教育你,让你讨好老板,哪怕那个老板根本不配你去讨好——它让你视工作为快乐,哪怕你不快乐,它也要说服你快乐——它让你学会对自己撒谎,学会自欺欺人,它告诉你,如果你在工作中不快乐,那不是工作的问题,是你的问题——不要上当,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何况你真的努力做成了那样一名没有任何借口的优秀员工,结果又怎样呢?也许是更大的不幸!

 

 

 

 

    谎言之所以是谎言,并不是因为它完全没有道理,而是因为它看上去很有道理——假如一句谎言刚一出口,就被人识破,那么就是不及格的谎言,不及格的谎言像相声小品,除了娱乐大众以外没有别的作用。而畅销谎言,其基本特征就是让你乍一听,觉得挺对,但稍微细想一下,你就知道——她们隐藏了许多不想让你知道的真相。

 

   下面这个故事摘自《没有任何借口》,之所以要摘录它,是因为它比较典型——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分析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没有一个是经得起推敲的。

 

   “阿诺德和布鲁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着同样的薪水。可是一段时间以后,阿诺德青云直上,而布鲁诺却仍在原地踏步。

 

   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布鲁诺,’老板说话了,‘您去集市一趟,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东西。’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说一共有40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

 

     布鲁诺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了价格。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你坐在椅子上别说话,看看别人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运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布鲁诺,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这个故事讲得很好,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上确实有这样的老板——《没有任何借口》中的每条真理都是通过这样一个个故事讲出来的,这是最巧妙的谎言包装,因为通过这样的包装,它使你忽略了很多真相——比如,他没有告诉你这个世界上的老板其实有很多样,并不是每个老板都喜欢阿诺德,而且当一个人成为老板以后,他们的口味就很特别——他们今天喜欢阿诺德这样的员工,但明天呢?阿诺德会永远得宠吗?——让我来给你继续讲完这个故事吧,顺便说一句,我认为那些以《没有任何借口》培训你的人,90%以上都知道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他们为什么要有意无意地隐瞒掉这一部分呢?等一下我们再讨论这一个问题,先回到“阿诺德”和“布鲁诺”的故事上来。

 

——没有多长时间,老板需要提拔一名副手,他考虑来考虑去提拔了布鲁诺,阿诺德不平衡,跑去问老板,老板说:因为你是一个特别好的基层员工,你能做好本职工作,再也没有人比你更适合你现在的职位。但你不适合做老板的副手,我之所以提拔布鲁诺,是因为他很让我放心,不会让我感受到任何威胁,而且他做事非常任劳任怨,不厌其烦,比如老板要他去集市一趟,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东西的时候,他只会简单地说“土豆”,而不会很麻烦地带来一个农民。

 

     到底是做布鲁诺还是做阿诺德?究竟谁更讨老板的欢心?你一定以为我是要你去做布鲁诺吧?千万不要这样误解我——我之所以为你把这个故事讲下去,目的不是让你以他们中的哪一个做自己的榜样,我是想让你了解,这个世界上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偶然性,你并不知道命运对你的安排,所以你千万不要以某个老板的“用人标准”为自己的人生标准,因为那样做风险太大——你不能将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寄托在某一个具体的老板身上,万一他失败了你怎么办?

 

    也许你会反驳我——如果我不讨好老板,那么我怎么能得到加薪和提职呢?那么我告诉你——还有比这个更惨的事情,你想再接着听“布鲁诺”和“阿诺德”的故事吗?好,我告诉你——阿诺德听过老板的解释,于是决定痛改前非,但最后老板把他炒掉了——因为老板不需要两个布鲁诺。

 

    阿诺德为什么会从一名“好员工”变成一名“不合格的员工”?是老板眼光有问题,还是阿诺德自己有问题?如果是培训大师,他一定会告诉你,老板当然不会错,肯定是阿诺德有问题,他工作态度不端正——他应该“没有任何借口”,老板不提拔他,他应该一如既往地工作,当老板让他去集市转转的时候,他应该每次都能带回更多的农民,并且自己讨腰包买回更多的样品让老板选择,他哪能像布鲁诺似的,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好吧,幸亏人生是漫长的,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并不在于一次两次的“炒鱿鱼”——我们接下来讲阿诺德的故事。他被解雇以后,为原来老板的竞争对手服务,并且很快成为公司的核心层,然后没有多久,他就收购了以前自己曾经服务过的公司——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艾斯纳就做过这样的事情。

 

     现在布鲁诺又回到阿诺德手下——阿诺德让他去集市上看看有什么东西卖——如果你是布鲁诺,你会怎么做?是告诉阿诺德只有一车土豆,还是把那个卖土豆的农民带回公司?究竟怎么做,他才是阿诺德心目中的好员工?我告诉你,假如我是布鲁诺,我就会问阿诺德,你想要我怎么做?!因为道理太简单了——假如阿诺德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上司,布鲁诺无论如何也难以在他手下做一名好员工,因为标准掌握在他的手里,你带回农民,他说你越权;你只汇报有一车土豆,他说你工作不主动。

 

    这个故事你还可以接着再讲下去——甚至讲成一个传奇故事,比如像霍英东那样的版本——众所周知,霍英东出生艇户,就是穷困户中的穷苦户,不要说被中产阶级嗤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