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643-证治准绳·疡医 >

第12章

643-证治准绳·疡医-第12章

小说: 643-证治准绳·疡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头,一日二次,次日又一次,疮头食破,约五分血水出为妙,恐日久药干,将前收留灰 
汤和用。 

卷之一肿疡(十六)
灸法
属性:痈疽初发小点一二日间,急以大蒜头,横切如钱,贴其中心,顿小艾炷灸之,五壮而 
止。若形状稍大,以黄秆纸蘸酒全贴,认先干处为筋脚,于先干处灸之,或两处先干皆 
灸,但五七状止。又法,屈指从四围寻按,遇痛处是根,就此重按深入,自觉轻快,即此 
灸之,更于别处灸。若或大肿,即捣蒜为饼焙干,蘸法醋炙热,更换频罨,或以熨斗火 
于蒜饼上熨之,更换热饼频熨,如觉患处走散,即以绵帛覆盖,勿令气泄,俟少间敷药。 
凡痈疽展大如龟之形,且看头向上下,先灸其前两脚,次灸其尾,或红筋走紧而长,从 
尽处灸之,须留头,并后两脚勿灸。若尽灸之,不惟火气壅聚,彼毒无所走散,又攻入 
里也,或辨认不明,以 
白芷(三分) 汉椒 桑白皮(各一分) 连须 葱白(十片) 
上取新水煎汤,入酸醋半盏,淋洗,少顷,其筋自现,可以辨验头尾。 
x神仙隔蒜灸法x 治一切痈疽肿毒,前论言之详矣。凡大痛或不痛,或麻木痛者,灸 
至不痛,不痛灸至痛,其毒随火而散,此拔引郁毒从治之法也,信有回生之功。其法用 
大蒜头切三分浓,安疮头上,用艾炷于蒜上灸之,五炷换蒜再灸,未成即消,已成杀其 
大势,疮患大以蒜杵烂,摊患处,将艾铺蒜上灸之,蒜败再换,疮色紫,或白而不起发, 
不作脓,不大痛,不间日期,最宜多灸。 
x神效葱熨法x 治流注结核,骨痈鹤膝等症肿硬,或先已隔蒜灸而余肿未消,最宜用 
熨,以助气血而行壅滞,其功甚大,又为跌扑伤损,止痛、散血、消肿之良法。用葱白 
头捣烂,炒热,频熨患处,冷再换。 
x神效桑枝灸x 治发背不起,或瘀肉不溃,此阳气虚弱,用桑枝燃火着,吹熄焰用,火 
灸患处片时,日三五次以助肿溃,若腐肉已去,新肉生迟,宜灸四畔,其阴疮、瘰 ,流 
注、 疮、恶疮,久不愈者,亦宜用之。大抵此法,未溃则解热毒,止疼痛,消瘀肿;已 
溃则补阳气,散余毒,生肌骨,其阳症肿痛,甚或重如负石,初起用此法出毒水,即内消。 
日久者用之虽溃亦浅,且无苦楚。惜患者不知有此,治者亦不肯用此也。 

卷之一肿疡(十六)
砭法
属性:治丹毒、疔疮,红丝走散,或时毒,瘀血壅盛,用细瓷器击碎,取有锋芒者一块,以 
箸一根,劈开头尖夹之,用线缚定,两手指轻撮箸梢,令瓷芒正对患处,悬寸许,再用 
箸一根,频击箸头,令毒血遇刺皆出,毒入腹膨胀者难治。 
豆豉饼(法见兼证痛条。) 

卷之二溃疡
大法
属性:痈疽已破,脓出者是也。《集验》云∶痈疽既破,脓出肉腐,当用拔毒膏贴之,邪气 
渐退,气血亦虚,脉之洪数,渐宜减退,当内补托里,必使气血滋荣,正气强盛,脓色 
鲜浓,赤肿渐收,药宜补气生血,秋冬微加御风寒之药,十宣散、十全大补汤中用桂是 
也,气滞加香附。如毒势大退,气血未复,多宜用人参、当归、黄 四物汤之类。痈疽虽 
已见脓,根脚赤晕,反展开阔,或不痛,或大痛,此毒瓦斯不退,金银白芷散、十宣散,去 
浓朴、桂,倍人参、川归、黄 ,加忍冬藤、连翘、犀角、栝蒌根,消毒之药。春末夏间 
及秋初,宜加酒芩、黄连、黄柏、羌活,腰以下可去桔粳。见脓后须以补气血药为主,解 
毒药助之,或不宜于补药者,宜忍冬丸,四围肿 处,用毫针烧赤刺之约一米深,红肿 
则缩,服药脉得和缓为佳。或破后不溃,疮口坚硬者风也,用蜈蝎散敷之,或蠹肉不腐, 
用雄黄、轻粉敷之,大忌红肿不退,或饮食进少,从权且调理脾胃,或兼他证,又另议 
药。治腐肉不知痛痒,正黑者可去之,但不伤四畔好肉及里面良肉,当去外之黑腐者下 
皆去,黄白如絮之状,脓内有红血丝路,又不可动。此项大脓次日必自脱落,庶免伤其 
良肉。若怕刀砭,三四日必自脱落,但用刀去者,新肉易长,毒瓦斯渐消。凡腐肉亦有少 
臭气,腐败去后则无变,四围腐者渐渐去令净,用长肉膏贴,间日用猪蹄汤洗,新肉长 
如梅李,如石榴子红活可爱,日见堆阜,或上有白膜,皆是吉兆,若腐败去后,下面良 
肉色白而平,略无纹理,亦不能如米如粟,不见渐生之意,或脓水清淡或臭,此积毒内连 
五脏,血气枯竭,乃是危证。肉不能长,气血不荣,卫气不护疮,则风寒着之,用北艾 
黄汤熏洗,生肌长肉药敷之,用乳香膏、长肉等膏贴之,或肉虽长起,色紫者,遗毒也, 
用地榆汤、活血散敷,追毒膏贴之,即自红活,疮口渐收,仍用长肉膏贴,或疮口痒,用 
细茶、葱盐煎汤热洗。或疮口易收,乃气血中热毒,故不分消,即使长肉,必防流注之 
患,或更迷违,疮口如钱大时,恐转他证危殆。凡痈疽疮口已收,但皮嫩未可便去膏药。 
《鬼遗方》云∶凡发背及痈疽,皆在背上,不问大小,有疼无疼,或热或不热,或冷或不 
冷,但从小至大,肿起至一尺以上者,其赤肿 热者,即用紧急收赤肿药围定,不令引 
开中心,即用抽脓聚毒散贴之,急令散毒外透,内服排脓缩毒、内托汤药,候脓成,相 
次破穴,看疮大小深浅,内发其脓汁,脓水大泄,急须托里内补,虽破穴脓汁不多,再 
须排脓拔毒,透后慎不令再肿,须疼止肿消,患人自觉轻便,即是顺疾也,最宜节慎饮食。 
其热毒方盛,或发大渴,多饮冷水及冷浆之类,此是毒瓦斯攻心,令口干烦渴,但以心气 
药,内补脏腑即止矣。(内补谓参 之属,排脓谓皂角刺之属。) 
x〔薛〕x 脓熟而不溃者,阳气虚也,宜补之如圣愈汤之类。瘀肉不腐者,宜大补阳气, 
更以桑柴火灸之。不作脓,脓不溃,气虚也,托里消毒散去金银花、白芷、连翘三味,加 
参术、肉桂,如不应,暂用十全大补汤。肿赤作痛,血凝滞也,本方加乳香、没药;如 
不应,暂用仙方活命饮。脓出反痛,气血虚 
也,去三味,加参 归地。溃后食少无睡,或发热者,虚也,宜补之,内补黄 汤之类。倦 
怠懒言,食少不睡者,虚也,宜补之黄 人参汤之类。寒气袭于疮口,不敛或陷下不敛 
者,温补之,十全大补汤。脉大无力或涩而微,肌肉迟生者,气血俱虚也,峻补之,十 
全大补汤倍用参 。肉赤而不敛,血虚有热也,托里消毒散去三味,加熟地、丹皮。肉 
黯而不敛,阳气虚寒也,前散去三味,加参 、白蔹、官桂。漫肿不痛,或肉死不溃,脾 
气虚也,前散去三味,加人参、白术;如不应,加姜桂;更不应,急加附子。肉白而不 
敛,阳气虚也,前散去三味,加参 、归术。脓多而不敛,气血虚也,前散去三味,加参 
、归术、熟地黄;如不应,暂用十全大补汤。饮食少思而不敛,胃气虚也,前散去三 
味,加参 ;如不应,暂用补中益气汤。饮食难化而不敛,脾气虚也,前散去三味,加 
参术;如不应,暂用六君子汤;又不应,佐以八味丸。脓多而带赤,血虚也,前散去三 
味,加归地、参术;如不应,暂用八珍汤加牡丹皮。(出血、作痛、发热等,另分条在后。) 

卷之二溃疡
辨脓
属性:《集验》云∶脉紧而数,为脓未成,紧去但数,为脓已成。以手按上,热者为有脓,不 
热者为无脓。按之牢硬,未有脓也;按之半软半 ,已有脓也,大软方是脓成也。大按 
之痛者,脓深也,按之不甚痛者,未成脓也。按之即复者,为有脓也;不复者,无脓也。小 
按便痛,薄皮剥起者,脓浅也;按之四痛,皮色不变,不高阜者,脓深也,浅者宜药点破, 
高突者宜铍针,深者宜烙,更详虚实何如。肿处软而不痛者,血瘤也;发肿日渐增长而不 
大热,时时牵痛者,气瘤也;虚肿而黄者水也,气结微肿,久而不消,后亦成脓,此是 
寒热所为也,留积经久,积阴生阳,寒化为热。以此溃必成 ,宜早服内塞药以排之。诸 
瘿瘤、疣赘等,至年衰皆自内溃不一,于补养而妄行攻蚀,必有性命之忧。至于瘰 结 
核,寒热发渴,经久不消,其人面色萎黄,被热上蒸,已成脓也,(治见本条。)手足指梢,及 
乳上,宜脓熟大溃,方可开之。麻豆后,肢节上痈,稍觉有脓,便须决破,迟则成挛曲 
之疾。 

卷之二溃疡
取脓
属性:凡疮肿,以手指从疮旁按至四畔上赤黑 
者,按之色不变,脓已结成,又按之随手赤色,此亦有脓。按之白,良久方赤,游毒已 
息,可就赤白色尽处灸断,疮肉平实,久而方消。夫痈则皮薄肿高,疽则皮浓肿坚,初 
发并宜灼艾,惟痈脓成则宜针,疽脓成则宜烙。切宜熟视详审,候其溃熟,脓透于外,其 
势盈盈欲出,只用替针丸自疮头咬开,不半日许其脓自出,切不可用针刀也。(丹溪云∶《精 
要》论戒用针刀,业外科者,当拳拳服膺。) 
x替针丸x 治痈疽已溃未破,或破后脓出不快者。 
白丁香(一字) 砂(一字以上) 没药 乳香(各一字) 
上灰饼药内,种糯米十四粒。其法∶用锻石五升,炉灰三升,以水五升,淋取清汁, 
入大锅内熬浓汁,至三二升,用瓦器盛贮。临用时,以小青盏,盛取半盏浓汁,却用皮纸, 
贴盏中浓汁面上安定,然后取糯米十四粒,种在皮纸面上,一宿即是。 
上为细末,糯米饭丸,如麦粒大。每用一粒,未破,用津贴疮头薄处即破,脓滞不 
快,则用一粒纳疮口内,使脓不滞好肉易生。 
x又方x 
雄雀粪(二十粒) 砂 陈仓米 没药(各一字) 
上研匀,以米饭丸,如粟大。每用一粒,贴疮口眼中,即溃脓出。 
x替针丁香丸x 
草乌(尖) 砂 白丁香(坚者) 
上为末,酸醋调点,将破者令速溃。若 
急则无如刀快。蜞针一法亦妙,见后。 
x〔梅〕x 治诸痈不消,已成脓,惧针不得破,令速决。取雄雀粪涂头上,干即易之,雀 
粪中坚者为雄。 
x〔本事〕x 治痈疽已有疮眼,未出脓,痛不可忍,用此药 即脓出。巴豆一枚,去皮 
膜,不去心、油。盐鼓十四粒,口中含去皮,令软,同研烂,真麝香少许,如难丸,入少 
稀糊,捏作饼子,如鼠粪大。大小临时看疮口 之,只以纸捻子送入药,须臾必痛,忍 
之良久,脓遂出。 
x〔丹〕x 出一切疮口,用出蛾茧壳,烧存性,无灰酒调下,每服一枚,服下一个时辰, 
便有疮口一个,若服两枚,出疮口两个。 
x〔精〕x 痈成脓宜针,其铁用马衔铁为之。形如韭叶,两面皆利,可以横直裂开,五六 
分许,取其毒血,如觉病轻,须先灸而后裂。 
x〔娄〕x 按∶痈如椒眼数十粒,或如蜂窠莲房而脓出痛不除,宜用针者,以针横直裂 
之,则毒血挟脓出而愈,如无椒眼之类,只消直入取脓,不必裂之也。又法∶当椒眼上, 
各各灸之亦佳,不必裂也。 
x〔灵〕x 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 
x〔素〕x 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病疑篇,王注云∶息∶ 也,死肉也。今世用刀割去 
死肉者是也。) 
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大小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正。(长刺 
节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八字,衍文也。大小深浅刺七字,取脓之法,尽矣备矣。) 
x〔精〕x 疽成脓宜烙,可用银篦大二分,长六寸,火上烧令赤,急手熨烙毒上,得脓 
为效。《鬼遗》凡痈觉在虚处,及眼不见处,皆是恶症。如发高肿,紫赤皮薄光泽,觉里 
有脓毒,诸药贴 不破者,宜用熟铜针,于油火上燎透,先用墨笔点定,却当头以针浅 
刺入,随针出脓者顺也,有不随针脓出,当用白纸作 , 入针孔,引出脓毒,当时肿 
退可及三分,如肿不退是一逆也。肿不退,疼不除,但脓出二逆也。脓疼不退,患人不觉 
疮轻三逆也,虽用针破出脓,亦无所济,须急用引脓托里汤药,以助其势力可也。更有 
痈生实处,不问浅深,如有脓即用针烙无害,稍缓即恐伤筋骨内疼,凡近筋脉骨节处,不 
得乱行针烙,反致他病也。患疽初生赤硬,或在虚处毒瓦斯浅,或在实处毒瓦斯深,切须仔细 
辨认,仍问患人疼痛,觉深觉浅,其患处疮头,不拘多少,其间须有一个最大者,即是 
大脓窍,当用熟铁大针头如KT 脚者,于麻油灯上烧令热透,以大头处按定,插入一寸或 
至二寸脓当下,恐未有脓毒出,却用白纸作 子 入,候次日取出,其脓即随 下矣。脓 
色黄白即好,若赤黑色,防后有鲜血出,即患人寒战不禁,其有虚处,不得妄行针烙。凡 
患发背,觉似有脓成,便用大熟铁针烙,当正头上烙之,其烙并用麻油灯上烧令通红,烙 
入可二寸许,初人肉即须横插入,不得正入,恐烙透膜也,如已有破处,皮烂溃熟,更不 
得用针烙,如是横长赤引开阔,当须两头下火针,令脓毒随针引出,肥人脓汁多,瘦人 
脓汁少,如肥人却少,瘦人却多,多是肉败坏成脓,少是肉不腐烂,受气实也,尤宜详 
审,不可造次便行针烙。亦看患人气脉匀和,荣卫气不节滞,血脉不致凝涩,即行针烙无 
畏,切须仔细,患人气虚,脉气大者,亦不可乱行针烙;针烙之法,不可容易,先看皮 
纹紧慢浓薄,紫赤色大光泽者,即可用针烙,如皮肉未变,不可用针,针亦无济。大抵用 
针,只欲引脓,如针刺无脓,是气伏也,不可用针烙。 
x〔丹〕x 或问烙法如何?曰∶脓或汪洋欲出,奈何皮浓肉深难穴者,既前无内托之药, 
先致力于内。后又不用烙以开窍,脉脓何由出。脓本肉腐所成,皆挟毒热之气,若久留 
肉腠间,则毒瓦斯浸淫,好肉亦化为脓腐,此所以烙法有功于溃疡也,彼根浅而皮薄者,何 
必假此以卖弄假法,恐吓而胁取利也。 

卷之二溃疡
发表
属性:一男子溃后,发热头痛,脉浮紧,虚而兼表邪也,以补中益气汤,加川芎、白芷二 
剂而止,更以托里药而愈。一男子风袭疮口,牙关紧急,腰背反张,以玉真散一服而愈,仍 
以托里药而敛。一男子患痈将敛,遍身作痒,脉浮,以消风散二服而止,更以托里药而愈。 

卷之二溃疡
攻里
属性:x〔薛〕x 一人胸患痈, 痛烦躁,发热作渴,脉数而实,时季冬。予谓∶此热毒内蓄, 
须舍时从证,欲治以内疏黄连汤,彼以时当隆寒,乃杂用败毒药愈炽。仍求治,投前汤 
二剂,后去二次,诸证悉退,以金银花散加连翘、山栀,四剂出水而消。罗谦甫,治贾 
仓使父,(见发背。) 

卷之二溃疡
清热
属性:一男子患痈,溃而饮酒, 痛发热,服黄连解毒汤二剂而止,更以托里消毒散而愈。 
常治痛而大便秘,脉实者,用清凉饮治之。 

卷之二溃疡
已寒
属性:x〔罗〕x 至元壬午,有王伯禄者,年五十七,右臂膊肿盛,上至肩,下至手指色变,皮 
肤凉,六脉沉细而微,脉症俱寒,举疡医彦和视之,曰∶此乃附骨痈,开发已迟,以燔 
起之,脓清稀解,待日再开之,加吃逆不绝,彦和与丁香柿蒂汤两服,稍缓,待日吃逆尤 
甚,自利脐腹冷痛,腹满饮食减少,时发昏愦,于左乳下黑尽处,灸二七壮,又处以干 
姜、附子、木香、沉香、茴香、羌活类药, 咀一两半,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