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643-证治准绳·疡医 >

第28章

643-证治准绳·疡医-第28章

小说: 643-证治准绳·疡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方 用见肿消草、生白芨、白蔹 土大黄、生大蓟根、野苎麻根,共捣成饼,入 
朴硝一钱和匀,贴肿上留头勿贴,如干即换之。若更加山茨菇、金线重楼根尤妙。 
x百合散x 治颐颏疮,一名独骨疮。 
百合 黄柏(各一两) 白芨(一钱半) 蓖麻子(五十粒,研) 
上为末,用朴硝水和作饼贴之,日三五次。 
x二金散x 治大人小儿蚀透腮颊,初生如米豆,名含腮疮。 
鸡内金 郁金 
上等分为末。先用盐浆盥漱了,贴之。 
x芙蓉敷方x 治腮颔肿痛,或破成疮。 
芙蓉叶(不拘多少) 
上捣烂敷之,以帛扎定,日一换。 
x神效方x 治 腮,及痈疽发背,疮疖等证。 
赤小豆(为细末) 
以新汲水调敷疮上,及四边赤肿处,干则再敷之。 

卷之三面部(二)
面疮
属性:或问∶面游风毒何如?曰∶此积热在内,或多食辛辣浓味,或服金石刚剂太过,以致 
热壅上焦,气血沸腾而作,属阳明经。初觉微痒,如虫蚁行,搔损则成疮,痛楚难禁,宜 
服黄连消毒散去人参,加薄荷、栀子,及活命饮加桔梗、升麻。紫金丹、乌金散选用。外 
用祛风润肌之剂敷之。 
治面部生疮,或鼻脸赤风刺、粉刺,用尽药不效者,惟此药可治,神妙不可言。每 
以少许,临卧时洗面令净如面油,用之数日间,疮肿处自平,赤亦自消。如风刺、粉刺 
一夕见效,仍涂药,勿近眼处。 
生硫黄 香白芷 栝蒌仁 腻粉(各半钱) 全蝎(七枚) 蝉蜕(五枚,洗) 芫青(七枚,去 
足翅) 
上为细末,麻油、黄蜡约度,如合面油法,火熬溶,取下离火,入诸药在内,每用 
少许,涂面上。 
x〔山〕x 面疮,水调平胃散涂之。 
x〔千〕x 治脸上热疮涎出,以蒲黄敷上瘥。 
x〔东〕洗面药方x 治面有 点,或生疮及粉刺之类,并去皮肤燥痒垢腻,润泽肌肤。 
皂角(三斤,去皮弦子,另捣) 糯米(一升二合) 绿豆(八合,拣净,另捣) 楮实子(五两) 
三柰子 缩砂(连皮,半两) 白芨(二两,肥者,锉) 甘松(七钱) 升麻子(半两) 白丁香(五钱, 
腊月收拣净) 
上七味同为细末讫,和绿豆、糯米粉,及皂角末一处搅匀,用之效。 
x面油摩风膏x 
麻黄(五钱) 升麻 防风(各二钱) 当归身 白芨(各一钱) 羌活(去皮,一两) 白檀香(五分) 
上以绵裹定前药,于银石器中,用油五两,同熬得所,澄清去渣,以黄蜡一两,再 
煎熬为度。 
x莹肌如玉散x 
白丁香 白蒺藜 白牵牛 白芨 白蔹 小椒(各一两) 香白芷(七钱) 当归梢 升麻 
(各半两) 楮实子(四钱) 白茯苓(三钱) 白附子(二 
钱半) 麻黄(去节,二钱) 连翘(一钱半) 
上为细末。每用半钱,多少洗之。 
涂 黯不令生疮 
猪苓 麻黄 桂枝 白蒺藜 白附子 连翘 防风 香白芷 白蔹 当归身 升麻根 白芨 
上等分为细末。洗面用之,临卧唾调少许,涂面上。 
x〔肘〕x 疗面多 黯,如雀卵色。以 羊胆(一枚),酒(二升),煮三沸涂拭之,三日瘥。 
治面上粉刺,捣菟丝子绞汁涂之。 
x〔竹〕白附丹x 治男子妇人,面上黑斑点。 
白附子(一两) 白芨 白蔹 自茯苓 密陀僧 白石脂 定粉(各等分,研细) 
上为细末。用洗面药洗净。临睡用人乳汁,如无,用牛乳或鸡子清调和丸,如龙眼 
大。逐旋用温浆水磨开,敷之。 
x白附子散x 治面上热疮似癣,或生赤黑斑点。 
白附子 密陀僧 茯苓 白芷 定粉(各等分) 
上为末。先用萝卜煎汤洗面净;后用羊乳调,至夜敷患处,次早洗去效。 
x祛风白芷散x 治面上风癣疮。 
白芷(三钱) 黄连 黄柏 黄丹(各二钱) 茯苓(一钱五分) 轻粉(一钱) 
上为细末。用油调搽癣疮上,或加孩儿茶二钱,麝香二分亦可。 

卷之三面部(二)
牙叉发
属性:《鬼遗》云∶左右牙叉骨接处发痈疽,肿处胀攻骨及牙关,张口不得。因诸风热上攻, 
或多食烧炙之物所为,或因患牙痈,即从牙缝中破出脓血,切忌外风水触犯。按∶此系 
阳明经郁热,治宜清胃散、甘露饮、防风通圣、凉膈之属,量虚实表里用之。若服寒凉 
过多,火不归源者,服理中之属,佐以姜附始安。 

卷之三面部(二)
承浆痈
属性:或问∶地角下生疽何如?曰∶是名颏痈,属阳明胃经积热所致。用白芷升麻汤、活命 
饮,加升麻、桔梗,更服紫金丹汗之。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 

卷之三耳部(三)
耳发
属性:或问∶耳叶生疽何如?曰∶是名耳发疽,属手少阳、三焦经风热所致。六七日渐肿,如 
胡桃或如蜂房之状,或赤或紫热如火,痛彻心是也。十日刺出黄白脓者生,刺之无脓,时 
出鲜血,饮食不下,神昏狂躁者死。小儿耳窍旁生者,相传指月而生,恐未必然,大抵 
风湿热毒成疳,故名月蚀疳疮。 
x水银膏x 治月蚀疮多在两耳上及窍傍,随月虚盈。 
水银(二钱半) 胡粉(研) 松脂 黄连(去须,为末,各半两) 猪脂(四两) 
上先熬猪脂令沸,下松脂诸末及水银,搅令匀,瓷盒盛,先以盐汤洗净疮,涂敷,日 
三五度。 
x胡粉散x 治月蚀疮。 
胡粉(炒微黄) 白矾( ) 虢丹( ) 黄连(净) 轻粉(各二钱) 胭脂(一钱) 麝香 
(少许) 
上为末。先以温浆水入盐,洗拭后掺药,如疮干,麻油调敷。 

卷之三耳部(三)
耳内疮
属性:或问∶耳中生毒何如?曰∶耳中所患不同,皆由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而 
然。其证有五∶曰停耳,亦曰耳湿,常出黄脓。有耳风毒,常出红脓。有缠耳,常出白 
脓。有耳疳,生疮臭秽。有震耳,耳内虚鸣,常出清脓。虽有五般,其源一也,皆不寒热。 
有耳蕈、耳痔,则不作脓,亦不寒热,外无 
臃肿,但耳塞不通。以上缠绵不已,令人耳聋,活命饮、黄连消毒饮治之。若寒热间作, 
内外红肿疼痛日增者,为耳痈,用活命饮加升麻、桔梗、紫金丹、乌金散;壮实者,一 
粒金丹下之。若寒热大作,痛楚难禁者疔也,作疔治之。 
x〔东垣〕黍粘子汤x 治耳内痛,生疮。 
桔梗(半两) 柴胡 黄 (各三分) 连翘 黄芩 黍粘子 当归梢 生地黄 黄连(各二 
分) 蒲黄 甘草(炙) 草龙胆 昆布 苏木 生甘草(各一分) 桃仁(一钱) 红花(少许) 
上件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少热服,食后,忌寒药利大 
便。 
x〔罗〕x 治耳内生疮者,为足少阴是肾之经也,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 
人于耳,兴气相搏,故令耳门生疮也,曾青散主之。 
x曾青散x 治耳内有恶疮。 
雄黄(七钱) 曾青(半两) 黄芩(二钱半) 
上件捣为细末,研匀。每用少许纳耳中。有脓出,即以绵杖子拭干用之。 
x黄连散x 
黄连(半两) 白矾(枯,七钱半) 
上捣为细末。每用少许,绵裹纳耳中。 
余详杂病第八,耳门。 

卷之三耳部(三)
耳根毒
属性:或问∶耳根结核何如?曰∶是名耳根毒。状如痰核,按之不动而微痛,属足少阳胆经, 
兼三焦经风热所致。用活命饮加升麻、柴胡,水酒煎服,或乌金散汗之。壮实者,一粒金 
丹下之;老弱者,黄 内托散、十宣散托之。一人劳倦,耳下 肿,恶寒发热,头疼作 
渴,右脉大而软,当服补中益气汤。彼自用药发散,遂致呕吐,始信。予用六君子汤,更 
服补中益气汤而愈。大抵内伤荣卫失守,皮肤间无气滋养,则不任风寒,胃气下陷,则 
阳火上冲,气喘发热头痛,脉大,此不足证也,误作外感表实而反泻之,宁免虚虚之祸。 
东垣云∶内伤右脉大。外感左脉大。当以此别之。按∶左脉大属外感,此亦难凭,必须 
察形观色审证,参之以脉,乃得不误。丹溪治一老人,饥寒作劳,患头疼发热,恶寒骨 
节疼,无汗妄语,脉洪数而左甚,治以参、 、归、术、陈皮、甘草,每帖加附子一片,五 
帖而愈。又一少年,九月间发热头痛,妄语大渴,形肥脉数大左甚,以参、术君,茯、芍 
臣, 佐,附一片使,盖人肥而脉左大于右事急矣,非附则参、 无捷效,五十帖大汗 
而愈。此皆左脉大,丹溪悉以内伤治之。若根据东垣认作外感,宁不杀人。 一妇耳下肿 
痛,发寒热,与荆防败毒散四剂,表证悉退,以散肿溃坚汤数剂,肿消大半,再以神效栝 
蒌散四剂而平。 一人肝经风热,耳下肿痛发热,脉浮数,以薄荷丹治之而消。 一妇 
因怒,耳下肿痛,以荆防败毒散加连翘、黄芩,四剂而愈。尝治此旬日不消者,以益气 
血药及饮远志酒井效,无脓自消,有脓自溃。一妇因怒,耳下 痛,头痛寒热,以荆防 
败毒加黄芩,表证悉退。但饮食少思,日晡发热。东垣云∶虽有虚热不可大攻,热去则 
寒起,遂以小柴胡加地骨皮、芎、归、苓、术、陈皮十余帖而愈。次年春复肿坚不溃,用八 
珍汤加香附、柴胡、地骨皮、桔梗,服至六七帖,以为延缓,仍服人参败毒散,热愈盛, 
又服流气饮则盗汗发热,口干食少,至秋复求诊视,气血虚极,辞之果殁。一人每怒 
耳下肿,或胁作痛,以小柴胡汤加青皮、红花、桃仁四剂而愈。 一女性急好怒,耳下 
常肿痛,发寒热,肝脉弦急,投小柴胡加青皮、牛蒡子、荆芥、防风而寒热退,更以小 
柴胡汤对四物数剂而肿消。其父欲除病根,予谓∶肝内主藏血,外主荣筋。若恚怒气逆则 
伤肝,肝主筋,故筋蓄结而肿,须要自加调摄,庶可免患。否则肝迭受伤,不能藏血,血 
虚则难瘥矣。后不戒,果结三核,屡用追蚀,不敛而殁。 一人远途劳倦,发热,脉大无 
力,耳下患肿,此劳损也,宜补中益气、养荣汤,自然热退肿消。彼不听,服降火药及 
必效散,果吐泻不食而死。夫劳倦损气,气衰则火旺,火乘脾土,故倦怠而热,此元气 
伤也。丹溪曰∶宜补形气,调经脉,其疮自消,不可汗下。若不详脉症。经络受病之异。 
而辄用峻厉之剂,鲜不危矣。 

卷之三耳部(三)
耳后疽(参发颐)
属性:或问∶耳后一寸三分生疽,古云不治之证。今有一人,年二十四岁,耳后结块如拳, 
肉色不变,亦不甚痛,七日不食何如?曰∶此名耳后毒,非瘿也,隔蒜灸之;活命饮加柴 
胡、桔梗、升麻,八阵散下之愈。 张通府,耳后发际,患肿一块无头,肉色不变,按之 
微痛,彼谓痰结,脉软而时见数。经曰∶脉数不时见,疮也,非痰也。仲景云∶微弱之 
脉,主血气俱虚,形精不足。又曰∶沉迟软弱,皆宜托里,遂用参、 、归、术、川芎、 
炙甘草以托里,少加金银花、白芷、桔梗以消毒,彼谓不然。内饮降火消痰,外贴凉药, 
觉寒彻脑,患处大热,头愈重,食愈少,复请治,以四君子加藿香、炮干姜数剂,食渐 
进,脓成刺之,更以十全大补汤去桂,灸以豆豉饼,又月余而愈。 罗宗伯,耳后发际 
患毒 痛,脉数,以小柴胡加桔梗、牛蒡子、金银花,四剂而愈。 一人耳后患毒,脉证 
俱实,宜用内疏黄连汤,彼此严冬不服寒剂,竟至不起。 一人耳后寸余发一毒,名曰锐 
疽。 痛寒热,烦躁喜冷,此胆经蕴热而然。先用神仙活命饮一剂,势减二三,时值仲冬, 
彼惑于用寒远寒之禁。自用十宣、托里之药,势渐炽,耳内脓溃,喉肿闭,药不能下而殁。 

卷之三耳部(三)
总论
属性:x〔薛〕x 耳疮属手少阳三焦经,或足厥阴肝经,血虚风热,或肝经燥火风热,或肾经 
虚火等因。若发热 痛,属少阳、厥阴风热,用柴胡栀子散。若内热痒痛,属前二经血虚, 
用当归川芎散。若寒热作痛,属肝经风热,用小柴胡汤加山栀、川芎。若内热口干,属肾 
经虚火,用加味地黄丸,如不应,用加减八味丸,余当随证治之。 文选姚海山,耳根 
赤肿,寒热作痛,此属三焦风热也,但中气素虚,以补中益气加山栀、炒黄芩、牛蒡子 
治之而愈。 一儒者,因怒,耳内作痛出水,或用祛风之剂,筋挛作痛,肢体如束,此肝 
火伤血也,用六味丸料数服而愈。 举人毛石峰子,年二十,耳内出水或作痛,年余矣。 
脉洪数,左尺益甚,此属肝、肾二经虚热也,用加减八味丸料,一剂而愈。 一男子每入 
房,耳内或作痒或出水,常以银簪探入,甚喜阴凉,此属肾经虚热也,用加减八味丸而 
愈。 一妇人,因怒发热,每经行即两耳出脓,两太阳作痛,以手按之痛稍止,怒则胸 
胁、乳房胀痛,或寒热往来,或小便频数,或小腹胀闷,此皆属肝火血虚也,先用栀子清 
肝散二剂,又用加味逍遥散数剂,诸证悉退,又以补中益气加五味而全愈。 一妇人经行 
后,因怒气劳役,发热寒热,耳内作痛,余以经行为血虚,用八珍汤加柴胡,怒气为肝 
火,用加味逍遥散;劳役为气伤,用补中益气汤加山栀而愈。 一妇人,耳内作痛或肿 
,寒热发热,面色素青黄,经行则变赤,余以为怒气伤肝,郁结伤脾,用加味归脾汤、加 
味逍遥散而愈。 一妇人耳内肿痛,寒热口苦,耳内出水, 连颈项,饮食少思,此肝 
火甚而伤脾也,用小柴胡汤加山栀,牡丹皮稍愈。用加味逍遥散,及八珍汤加柴胡、山 
栀、丹皮,调补肝脾而全愈。 一孀妇,或耳内外作痛,或项侧结核,内热晡热,月经 
不调,唾痰少食,胸膈不利,余以为郁怒伤肝脾,朝用归脾汤以解脾郁,生脾气;夕用 
加味逍遥散以清肝火,生肝血而愈。 太卿魏庄渠,癸卯仲冬,耳内作痛,左尺洪大而 
涩。余曰∶此肾水枯竭,不能生肝木,当滋化源,彼不信。仍杂用直补之剂,余谓其婿 
陆时若曰∶庄渠不能生肾水,来春必不能起。 
至明年季春十八日,复请治,昏愦不语,颐耳之分,已有脓矣,且卵缩便数,方信余言, 
求治。辞不克,用六味丸料一盅,阴茎舒出,小便十减六七,神思顿醒。余曰∶若砭脓出, 
庶延数日,为立嗣之计,否则脓从耳出,死立待矣。或谓不砭可生者,余因辞归。翌日 
果耳内出脓,至二十一日己未,火日而卒。宪副姜时川,癸卯冬,右手寸口浮数而有痰, 
口内若有疮然。余曰∶此胃火传于肺也,当薄滋味,慎起居,以御之。甲辰秋,尺脉洪 
数而无力。余曰∶此肺金不能生肾水,无根之火上炎也,宜静调养滋化源以治之。彼云∶ 
今喉耳不时燥痛,肢体不时发热,果是无根之火殒无疑矣。后会刘古峡云∶姜公之病已 
如尊料,遂拉同往视,喉果肿溃,脉愈洪大,又误以为疮毒而投苦寒之剂,卒于仲春二十 
八日。乃药之促其亡也,否则尚能延至仲夏。 
x当归川芎散x 治手足少阳经,血虚疮证或风热,耳内痒痛生疮出水,或头目不清,寒 
热少食,或妇女经水不调,胸膈不利,胁腹痞痛。 
当归 川芎 柴胡 白术 芍药(各一钱) 山栀(炒,一钱二分) 牡丹皮 茯苓(各八分) 
蔓荆子 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若肝气不平寒热,加地骨皮。肝气实,加柴胡、黄芩。气血虚,加参、 、归、地。脾 
虚饮食少思,加苓、术。脾虚胸膈不利,加参、 。痰滞胸膈,加术、半。肝气不顺,胸 
膈不利,或小腹痞满,或时攻痛,加青皮。肝血不足,胸膈不利,或小腹满痛,加熟地黄。 
肝血虚寒,小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