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静静燃烧的日本雪-川端康成和他的小说 >

第4章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静静燃烧的日本雪-川端康成和他的小说-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虚无而生颓废是必然的结果。川端康成在这方面有不少令平常人难于理解的过激言行。早在中学时代,他就讲:“我的作风虽然不是锋芒毕露,其实却颇有一些违背道德标准的倾向。” (《文学自传》)他认为,为了表现美,可以不顾人类正常的伦理道德,甚至有时可以违背。

  晚年,他又有惊人之语:“作家应是无赖放浪之徒”,“所谓小说家,必定要敢于有 ‘不名誉’的言行,必定要敢于写违背道德的作品,否则便会导致小说家的死亡” (《夕阳原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在战后写出了一系列以表现违背正常伦理道德,甚至以表现官能刺激、色情享受和变态性爱为主旨的作品,在描写人们阴暗、丑恶心理时不免加以美化,充满颓废的情调。

  在《千鹤》中,太田夫人明明是菊治亡父的情妇,菊治却与她爱得情浓意浓。《山之音》中,川端康成把公公与儿媳之间的爱慕之情写得细腻入微,只是尚未达到发生乱伦行为的地步。

  川端康成说,美就象失去性功能的老人眼望着美女却不能尽情享受一样虚幻。1961年发表的《睡美人》,描写了一个老人先后与六个服下大量安眠药昏睡不醒的姑娘——“睡美人”躺在一起,抱着她们的裸体。在《一只胳膊》 (1964)中,他更加异想天开地设计一只完全脱离姑娘本体的胳膊,被一个男人带回家去,玩弄了一夜的故事。

  对于川端康成的这类作品,日本国内评论界也褒贬不一。三岛由纪夫曾赞美《睡美人》是颓废文学珍品。而著名评论家山西健吉在评论《一只胳膊》时则写道:“川端康成的创作越来越朝着奇怪的方向发展下去,越来越突入到奇想的世界里去了。他把对女人身体的理想寄托在这只胳膊上了。”“在所谓既无犯罪,又无背德之中,我反而嗅出了强烈的背德味道,产生这种妄想的孤独的心之深渊,使我觉得恐惧” (《文艺时评》)。

  川端康成以上美学特色的形成,是有着深刻而又复杂的思想渊源的。

  首先,据说川端康成的祖上在历史上曾与镰仓幕府执政官北条泰时为首的北条氏有一定联系。他自己曾经说过:“我有北条泰时的第三十一代或三十二代末孙这样一个不甚可靠的谱系”(《文学自传》)。不过,尽管这一谱系不大可靠,川端康成仍然十分珍视。获诺贝尔文学奖时,他就穿上印有家徽纹章的和服去参加颁奖仪式。

  另一方面,川端康成又明显感到了家族的没落,心中常常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悲凉之感。在《临终的眼》中,他有一段令人哀伤的内心独白:“我认为艺术家不是一代人可以造就出来的。先祖的血脉经过几代人的继承、才能开出一朵花……可以认为,世家代代相传的艺术教养流传下来,结果可能才产生一个作家;而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世家的后裔大抵体弱多病,犹如残烛之焰,即将熄灭,临末闪亮一下,于是出现一个作家。这已经是悲剧了。”“我在世上无依无靠,独身一人过着寂寥的岁月,有时甚至嗅到死亡的气息,这并不奇怪。” (《临终的眼》)这种寂聊的心绪使他倾向于悲哀、颓废和虚无。

  川端康成既为继承世家血统而自豪,又为世家没落衰败感到惋惜,这就使他产生一种消沉、没落情绪。这种情绪影响了他的美学观,使得他崇尚悲哀美、颓废美和虚无美。

  自立意识觉醒后,他开始对人们的怜悯产生了反感,反而对下层的、出身卑贱的人们产生了好感。在下层人那里,他感到亲密、温暖、平等、自然。尤其在伊豆的舞女那样的温柔女性那里,他得到了平等的爱。这就是川端康成崇尚女性美和卑贱美的根源。在浅草和伊豆,他活得自由自在。在浅草,他“觉得浅草比银座,贫民窟比公馆街,烟草女工们下班比学校女生放学时的情景。更带有抒情性。她们粗犷的美,吸引了我。我爱看江川的杂技踩球,马戏、魔术以及听因果报应的说书,我对所有在浅草的简陋戏棚演出的冒牌马戏团都感兴趣。”

  和同时代作家相比,川端康成常有末世遗民的感觉。早在1931年,他就说自己“想去的不是欧美,而是东方的灭亡的国家。或许我是个亡国奴。再没有什么形象,比地震时逃亡者那源源不断的行列,更能激荡我的心。我迷恋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不欣赏托尔斯泰。可能由于我是个孤儿,是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哀伤的、漂泊的思绪缠绵不断。”

  战后,这种观念在他头脑中更增强了。“战败的悲哀伴随着身心的衰弱,我们所生的国家和时代仿佛灭亡了。”“我似乎觉得自己已经死去,自己的尸骨被故国日本的秋雨所淋湿,被故国日本的落叶所掩埋,并且呼吸到古人的哀伤气息。”

  如此深重的哀伤情绪,深深影响到川端康成的美学特色。佛教教义与日本文学传统也是影响川端康成创作的重要因素,不复赘述。

  西方现代派文学对川端康成产生了较大影响,尽管他后来力图走出这种阴影并屡屡否认。例如新感觉派就受到了表现主义、达达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等的影响,西方现代派文学以描写孤独、寂寞、苦闷、彷徨、空虚、矛盾的心理见长,经常为人的道德沦丧而悲伤,为个人与社会的脱节而痛苦,但是却又无力自拔,只好听之任之。川端康成的作品与西方现代派有着不绝如缕的联系。三十年代初,川端康成致力于翻译介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同人刊物《文学》,同时购得乔伊斯的原作,与译文加以比较,试图模仿。“一朵花,比一百朵花还美”

  ——川端康成的美学追求

  本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作家接受了欧风美雨的洗礼,开始以各种形式进行艺术探索,在表现手法、题材内容、思想倾向等各方面异彩纷呈、热闹非凡。以小林喜多二为代表的无产阶级作家,将笔触伸向广大劳动人民,描写他们的苦难和不幸;私小说派以久米正雄、德田秋声为代表,将自身经历加以文学改造,敷衍成章;以岛崎藤村为首的自然主义文学,开始转向更大胆地爱欲描写,大量运用实录笔法……

  川端康成和横光利一被誉为日本新感觉派的双璧,他们坚持从传统的日本古典文学中吸取营养,发展自己笔法细腻、娇丽多姿、自然幽玄的风格。不过,由于“新感觉派”所标榜的艺术主张乃是来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文坛上出现的达达主义、表现主义和立体派,它所标榜的“艺术至上”、“情感、感觉就是一切”等观念在当时已是陈旧。所以一年后。“新感觉派”在组织上宣告瓦解,但是,川端康成自始至终坚持了题材上以少女情事为主,笔法上继承自《源氏物语》以来的幽玄风格并加以创新。

  川端康成特别推崇《源氏物语》,说《源氏物语》“深深渗透了我的心”,是他精神上的“摇蓝”。他称“自己决定要成为日本式的作家,希望能继承日本的美学传统。”在日本现代作家中,他是最坚定的日本传统美的发掘者和培养者,并成功地使日本文化走向世界。他的清词丽句和虚无飘渺、富有诗情的笔致,是其他作家无可比拟的。

  由于川端康成在文学上所作的努力,日本的复杂多趣的园林营造法,秀丽古朴、寓意深远的盆景、盆石,“古雅清寂、幽闭素朴”的日本山水画,“和敬清寂、流品高雅”的茶道……都逐渐为世界,尤其为西方文明所认同,所尊重。人们可以指责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消极因素如颓废情调过多筹,但却不能否认他的小说成就。

  在写传统的“两情相悦终相守”的爱情模式方面,川端康成算不上圣手。诚如小林秀雄对川端康成的评论:“缺乏写出两个男人、两个女人的特点的才能。”但是,在他对女人的形体动作、心理活动和语言上,观察之细致,体会之深刻,笔致之委婉逼真。使人得到高度的艺术享受方面,确是无人能与之比肩的。

  川端康成的语言达到了字斟句酌、颗颗珠玑的地步。几乎所有的作品,都简洁而无斧凿之痕,一如行云流水、极其自然。文章剪裁得体,比兴巧妙,情节淡化,因此,他的内容基本健康的作品,如《伊豆的舞女》、《离合》、《名人》、《雪国》等等,自不必说,即便是颓废情调很重的作品,在这些方面也具有吸引读者的魅力。

  著名文学史家吉田精认为,日本文学有一个“容易使诗歌散文化,使散文接近诗歌”的特点。川端康成的小说有的蕴含较浓的抒情成分,有的富有诗歌韵味,这恐怕是它在风格上独树一帜、令人神往的一大长处。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很多意象,往往带有一定的象征,寓意性质。冰清玉洁的叶子驹子,只能生长在“大地一大莹白”,纤尘不染的“雪国”;《古都》里挺拢清隽的杉树,象征着日本人的清健和顽强,千花子乳胸之间的黑痣,就更是直截了当地象征了丑恶和惊惧。

  花比一百朵花还美。”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选色纯白者,单插花蕾待放的一支。纯白者,不仅最为清丽,也最富色彩。”还指出“五月间,以青磁花瓶插牡丹,这是茶道的插花中,最雍容华贵的一种。”

  川端康成在文学上始终没有偏离传统的日本美学特色。他那备爱赞赏的擅长观察女性心理的能力,可以从紫式部的清少纳言到松井荷风的作品中找到渊源。《雪国》与《千鹤》正是这方面的杰作。

  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辞对他的评价是毫不过誉的:“从两部作品浓艳的插曲里,我们可以发现作家辉煌而杰出的才能,细腻而敏锐的观察力,和编织故事的巧妙而神奇的能力。描写技巧在某些方面胜过了欧洲。读他的文章,令人联想起日本绘画。因为川端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倘如把外在行为的虚无比作漂浮在水面上的荇藻,那么,在川端的散文中,可以说能反映出俳句这种玲珑剔透的纯粹日本式的艺术。”

  伟大作家的魂灵,早已化作一年一度的花瓣雨,润泽美丽的日本。而他,却在自己躺下的地方,长成一棵美丽的樱花树,永远在人们心灵的远景里……

  镜中的印象 流萤的感觉

  —— 《雪国》

  遥远的雪国 虚幻的人

  ——内容与人物形象

  《雪国》是一部中篇小说,川端康成对此部作品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品从1935年到1948年,前后断断续续用了十三年时间。《雪国》是川端康成小说风格的最好体现,也是川端康成能在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扛鼎之作。

  川端康成这样讲述道:岛村乘火车去看望住在雪国的情人——驹子。在漫长而疲惫的旅途中,岛村注意到了一位面容极其清秀的姑娘。车窗反射出姑娘俊秀的面容,她亲切细心地照料着一个面容枯瘦的病人。黄昏的暮景和点点灯光飞快地向后流去,映在玻璃上那张美丽的脸庞像是透明的,岛村看入了神,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象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岛村没有想到同车的这个病人就是驹子师傅的儿子行男,那个美丽的女人是行男的情人,叫叶子。

  驹子是个洁净而善良的姑娘,为了给她的三弦和舞蹈师傅的儿子行男筹措医药费,驹子自愿当了艺妓。一年前,坐食祖产、无所事事的岛村来到雪国,仅仅是为了排遣一下情欲的苦闷,同还是良家姑娘的驹子发生了肉体关系。岛村当时已有妻小,闲暇之余研究点舞蹈艺术,因此才和喜爱舞蹈的驹子成了知音。

  岛村是一个将一切都看成虚无的人。然而驹子却爱上了他,这多少有点让他为难。他很想明确地告诉驹子,这种爱是徒劳的。然而驹子却盼望着他能长久地与她来往。在岛村回东京那天,行男死了。

  一年之后的秋天,岛村第三次来到雪国。这年初,驹子回到了港市的娘家,不做艺妓了。因为岛村约好二月要来这里看赶鸟节,所以自二月份起,驹子就回到山乡里等岛村了。后来,她又做了艺妓。驹子这次做艺妓期限是四年,她企望在这四年间,岛村每年能来一次。然而来到这山乡之后,岛村似乎更注意的是那个叶子。叶子在行男死后,每日逡巡于他的墓前。在她的身上,有一种浸透了悲哀的美。叶子请岛村回东京时把她也带去,岛村答应了。但是,就在岛村快要离开山乡时,突然发生了火灾,叶子死于火灾。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重要作品,被看作“出自日本风土、旅情的抒情性名作。”作者写了两位艺妓驹子和叶子。川端是把她们当作美的象征来刻画的。而川端康成的美又是与悲哀相联系的。”悲哀这个词同美是相通的”,因而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总是有一种与悲哀、纯真相联系的柔和美,川端康成笔下的爱总是给人一种温柔的感伤,淡淡的哀愁,是被他称为“精神上的摇篮”冠绝古今的,“创造了日本美的传统,影响乃至支配了后来八百年间的日本文学”的《源氏物语》中古典女性的现代翻片,都有一种温和、谨慎、熨贴的特点。 《雪国》的叶子无疑是一种美的象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美的理想。她宛如一尊矜持脱俗的雕塑,美在肉体,美在心灵,凛然而不可犯。“雪中火场”——叶子的涅惣升天式的结束,是作者对叶子的最美好的赞歌,这并不意味着叶子生命的结束,而是“她内在生命的变形”,“在转变成另一种东西”,(《雪国》),这种东西正是小说开头的“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却几乎为之颤动。” (《雪国》)

  川端康成曾宣称:他的创作立足于“日本的传统美学”,要不遗余力地表现祖国的“传统美”。这种传统美主要是通过他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体现出来的。日本女人具有东方女人的诸多优点:柔媚、秀丽、端庄、凝重……川端认为“女人比男人美……是永恒的基本主题。”翻开他的作品,一股清新之风就扑面而来,众多青春、妩媚的少女便流光溢彩地浮现在读者的眼中:“女人给人的印象是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小巧的朱唇却宛如美极了的水蛭环节,光滑而伸缩自如,在默默无言的时候也有一种动的感觉……     ”——这是《雪国》里的艺妓驹子。“那眼神冰冷冷的,如同远处的一星灯火。或许是因为岛村想起了昨夜的印象。昨晚,他望着叶子映在车窗上的面庞,山野的灯火正从她面庞上闪过,灯火和她的眸子重叠,朦胧闪烁,岛村觉得真是美不可言,心灵为之震颤不已。”——这是 《雪国》里的叶子。

  灵秀的山水、古朴的民风孕育出了如此俏丽夺人的女性形象。她们如一幅幅传神的“仕女图”,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她们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心灵也美。她们身上闪耀着日本劳动妇女传统美德的光芒:温柔善良、吃苦耐劳,刚毅顽强,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等。尽管她们身世凄凉,命运坎坷,但大都竭力挣脱厄运的罗网,于艰难中求生存,于屈辱中保尊严。

  《雪国》中的艺妓驹子,是下层女性形象的画廊中颇有代表性的一位。由于家境贫困,她十六岁被卖到了东京的酒吧当女侍。后来一个好心人替她赎了身,让她学习舞蹈。谁料人世无常,不久她的恩人就去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