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_全然接受 >

第6章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_全然接受-第6章

小说: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_全然接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0节:从迷惘中觉醒(14)


  世界只有一个,就是此刻压迫着你的这个,你也只在这一分钟活着,就是此刻这一分钟;而唯一的生命之道,就是接纳每一分钟,视之为独一无二的奇迹。

  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学习彻底接纳。因为,清晰觉察与慈悲的态度,两者都是我们固有本质的表现。不过,由于我们往往很容易在迷惘中迷失自己,因此,我们需要诚挚的决心与有效的练习,才能使心灵觉醒。本书所提供的教法和禅修,来自丰富的佛教精神遗产,数世纪以来,不断引领那些寻求真正寂静与解脱的人。在这条彻底接纳的神圣道路上,我们不再奋力追寻所谓的完美,而是学习如何爱自己,进而使自身人格健全完整。

  禅修练习

  修持正念

  在佛法修持中,开展〃正念〃的修持即称为〃内观〃,在佛陀使用的巴利文中,意指〃清楚地见到〃或〃洞见〃,以下是练习的简单介绍,你可以自己念出来,用录音机录下,也可以请别人念给你听,直到熟悉练习为止。

  选一个能让你保持警觉的坐姿,脊椎挺直但不要太僵硬,同时要全然放松。闭上双眼,双手轻松地放下。以你的觉性扫描全身,尽量使明显有紧绷感的部位松弛。

  我们是如此容易迷失在杂念之中,因此,〃内观〃的练习就从专注入出息(呼吸)开始。以入出息作为正念的重心,能帮助我们静下心来,如此我们就能够觉察到向自己涌来的生命之流。

  先深呼吸几次,然后回到自然的呼吸。注意一下自己最容易察觉呼吸的部位,你比较容易注意到的也许是鼻腔的气息进出,也许是鼻孔周围或上嘴唇对气息的触觉,又或许是胸腔或腹部的起伏。专注在其中一个有明显触感的部位上。

  毋须控制、攀执或固着于呼吸,因为,并没有所谓〃正确的〃呼吸法,只要保持松缓的觉性,将之视为不断变化的感受与经历,体会呼吸究竟像什么。

  你将会发现,心自然而然会迷失在纷飞的妄念中。念头并非敌人,而你也不需要去除心中的种种妄念。相反地,你是在发展一种能力,以便能认清正在生起的种种念头。察觉到想法生起时,你可以柔和友善地在心里提醒自己:〃想法,想法。〃然后,不带批判色彩地轻轻回到呼吸的当下;以呼吸作为你的根据地,一个当下存在之处。同时你可能也会注意到其他经历:过往车辆的声音、温暖或凉爽的感觉、饥饿感等;只需把它们当作背景的一部分,别让自己分神。

第31节:从迷惘中觉醒(15)


  如果过程中有某些感受变得很强烈,引起你的特别注意,那么,就让这些感受取代入出息成为正念观照的主体。你可能会觉得热或冷、酥麻感、疼痛、扭曲感、刺痛、颤动等,这时,就以柔软开放的觉性,如实体验这些感受的原貌。这些感觉舒不舒服?当你专注地观照它们时,它们是变得更激烈?抑或消散了?注意它们如何变化。当感受不再强烈时,就回到入出息的正念观照。或者,若这些感觉真让你很不舒服,以至于你无法平静调和、无法以平等心看待,大可将觉照重新放回入出息。

  同理,你也可以把正念观照用在强烈的情绪上,包括恐惧、忧伤、快乐、兴奋、悲痛等。以仁慈宽容且清明的态度看待每一个经历,既不执著也不抗拒当下发生的一切。这情绪在你体内造成什么样的感受?感觉最强烈的是哪个部位?感觉是静止不动的?抑或是变化移动的?有多强烈呢?你的念头是否扰动不安且鲜明?这些感受是否反复不停且单调乏味?你的心感觉紧绷还是开阔?持续地观照,注意这些情绪如何变化,到底是愈来愈强烈还是逐渐减弱了?或者转变成另一种不同的状态?比如说,嗔恨变成悲痛?快乐变成祥和寂静?一旦情绪不再那么迫切,就再度把觉照放回呼吸上。假使这情绪实在太难以忍受,或者你搞不清楚应该把觉照放在何处,那么就放轻松,再回到呼吸上。

  做正念修持时生起的某些觉受、情绪或想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乐意平静下来,观照自己的任何经历,而这就种下了彻底接纳的种子。假以时日,我们就会发展出一种能力,使我们得以在禅修或日常生活中,以深刻的清明仁慈之心来面对穿流而过的经历。
第32节:适时歇息片刻(1)


  第三章

  适时歇息片刻

  够了,这几个字就够了。

  若不是这几个字,这呼吸也就够了。

  若不是这呼吸,那么,安坐于此也就够了。

  这个对生命的敞开态度,

  我们曾一再拒绝,

  直到现在。

  直到现在。

  大卫·怀特①(DavidWhyte)

  

  ①大卫·怀特(David Whyte),英国诗人,于越战期间从事和平运动,1982年在法国南部建立〃梅村〃禅修道场,并赴世界各地弘法。

  在上世纪50年代,一批受过严格训练的美国空军飞行员接到一项生死攸关的任务,他们必须在前所未及的高度中飞行。飞越地球大气层之后,他们惊恐地发现,一般的空气动力法则竟然不再管用,汤姆·伍夫①(TomWolfe)在其所著的《太空先锋》(TheRightStuff)中描述道:〃飞机可能会滑行,进入平面螺旋的状态,就好像麦片碗在光滑的美耐板上打转一样,然后就开始翻滚不是打转或俯冲,而是像翻筋斗一样不断地翻滚而下。〃

  

  ①汤姆·伍夫,生于1931年,美国畅销小说家,资深记者。1979年写作《太空先锋》一书,1983年改编为电影,大受好评。

  第一批接受挑战的飞行员的回应是狂乱地调整,企图稳住机身,但他们愈急于控制操纵杆,飞机就翻滚得愈严重。他们无助地向地面塔台人员大喊:〃现在怎么办?〃然后俯冲坠地而亡。

  这样的悲剧发生了好几次,直到其中一名飞行员查克·叶格(ChuckYeager)意外地发现解决办法。当叶格驾驶的飞机开始翻滚时,他因为在机舱中被猛烈地抛来抛去而不省人事,飞机笔直下坠。下降3500米之后,飞机又重回浓浓的地球大气层,这时标准导航策略又管用了;叶格这时醒了过来,重新稳住飞机,最后安全着陆。他发现,在这种危急险恶的状态中,唯一可能的救命之道就是:什么也别做,只消把手从操纵杆上放下即可。就如同伍夫所说的,这个办法是〃 你唯一的选择〃。虽然这违反了所有的训练甚或基本的求生法则,但是却非常有效。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时常遭遇自己无法掌控的状态,面对这些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策略显然都失效。哭天不应、叫地不灵,我们感到孤立无助,手忙脚乱地企图控制当下发生的一切。也许孩子学业退步了,于是我们不断对孩子恫吓胁迫,希望他们收心上进;有人出言不逊时,我们就立刻反击,或者退缩躲避;工作出纰漏时,我们就仓皇地想掩盖,或额外花很多心力试图弥补。面对冲突,我们情绪高涨,紧张兮兮地演练、思索对策,愈是害怕失败,身心就愈发狂似地运转。我们用各种活动来填满每一天:内心不断计划或担忧、习惯性地谈话、修理东西、搔痒、调整、打电话、吃零食、丢弃、购物、照镜子。

  想象一下,假设在忙碌的时刻,我们突然刻意放下所有的活动,会是什么光景?查克·叶格失去了意识才得以暂停想控制的冲动,如果我们也刻意暂停自己内心的算计、匆促忙碌,只消一两分钟,注意一下内心的经历,又会如何呢?

  学习歇息,就是彻底接纳的第一步。所谓的歇息,就是暂停一切活动、不再朝目标前进的暂时空闲的时刻。跟仓皇狂乱的飞行员不同的是,我们不再问:〃现在怎么办?〃在任何活动过程中都可以停歇,可以只停歇一瞬间或几个小时,甚至经年累月地持续下去。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静坐禅修来停歇一下;也可以在禅修中停歇一下,放下种种念头并再度把觉照放在入出息上;抑或暂时走出日常生活,参加静坐闭关、亲近大自然或休个长假。我们也可以在谈话中停歇一下,忍住想说话的冲动,以便真正地倾听并陪伴对方;突然觉得很感动、很欢喜、很悲伤的时刻,我们也可以停歇一下,让这些感觉浸淫、穿过我们的心。在停歇的时刻,我们只要暂时中止正在做的事,比如思考、说话、走路、写东西、计划、担忧、饮食等,全然投入当下,全心地观照,这时身体通常会进入静止的状态。你现在就可以试试看:先暂停阅读,坐下来,然后〃什么也别做〃,只要简单地注意自己内心正在经历什么。

第33节:适时歇息片刻(2)


  停歇时刻应有时间限制,之后再重新展开活动,但须以一种愈来愈专注于当下的态度进行,如此我们才会更有能力善加抉择。在咬下第一口巧克力之前,停歇一下,我们可能会察觉期待的激动,也许还暗自感到罪恶和自我批判。之后我们可能会选择吃下巧克力,彻底品尝味觉的感官刺激;或者,我们也可能决定放下巧克力,改为外出跑步。停歇的时刻,我们并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但是由于中断习惯性行为,我们得以开展崭新且具创造力的模式,对自己的需求和恐惧予以适当回应。

  当然,有时显然不适合暂停下来。假使孩子正朝着车水马龙的街上跑去,我们当然不能暂停;有人要伤害我们的时候,别呆呆地杵在那儿〃歇息〃,反而要尽快寻求自我保护之道;快赶不上飞机的时候,当然要一个箭步奔向登机门。不过,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紧迫忙碌和习惯性控制,实际上对我们的生存并无帮助,当然也无法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这是因为,它们其实出自飘忽不定的焦虑感,即我们时时都在担忧有什么不对劲或不足。即使恐惧源自于现实中的挫败、损失,或如前述飞行员一样面临死亡,我们本能的紧张和努力也往往是徒劳无功且不明智的。

  不再控制,停歇一下,我们就有机会认清在背后驱使自己的欲求和恐惧。在这停歇的瞬间,我们逐渐意识到,这种欠缺感和差错感使我们偏离原本应走的道路,不断地冲向未来。这样的觉察带我们回到该如何回应的基本抉择:我们可以继续徒劳地掌控我们的经历,也可以选择用彻底接纳的智慧来面对自己的脆弱。

  在沙漠圣殿中经历的停歇时刻,让我开始看清,自己深陷迷惘之虚幻情节与痛苦中。但是由于当时我决定停驻原处,停止参与其他活动,于是得以面对自己逃避多年的羞愧感与恐惧。事实上,停歇下来并接纳痛苦所导致的压力,是我得以解开迷惘之桎梏的唯一途径。

  通常,最需要停歇下来的时刻,刚好是我们最无法忍受的时候。在怒火中烧、被哀伤淹没、欲望高涨的时刻,要我们停歇下来是困难的。就像那些高空中的飞行员,放下操纵杆似乎与我们求生的本能完全背道而驰。停歇的时刻可能会让人觉得像是从空中无助地坠落一样,完全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我们害怕自己会被赤裸裸呈现的盛怒、悲痛或欲望吞没,然而,如果不去接纳当下的实际经历,就不可能做到彻底接纳。
第34节:适时歇息片刻(3)


  禅学老师、作家夏绿蒂·净香·贝克①(CharlotteJoko Beck)教导我们,心灵之道的〃秘诀〃就在于〃回到我们一生都在逃避的所在,安住在当下的亲身经历之中,哪怕是备受羞辱、感到落寞、遭到抛弃,或遭遇不平等待遇〃。通过神圣的停歇艺术,我们得以掌握停止闪躲、停止逃避自身经历的能力。我们开始信赖自己禀性的智慧,信赖我们与生俱来的明慧之心,信赖我们对万事万物敞开心胸的能力。就像大梦初醒般,在停歇的时刻,我们渐渐不再迷惘,而能开始彻底接纳。

  

  ①夏绿蒂·净香·贝克: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追随太山前泉禅师学禅,后来成为禅师的传人,也是美国洛杉矶禅宗中心的第三代达摩继承人。目前任教于美国圣地亚哥禅学中心。

  逃避只会加深迷惘

  有个传统的民间故事说到,一名男子由于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于是企图逃开。他坚信,只要甩掉他的影子,生活就会快乐。当他发现,无论自己跑得多快,影子都〃如影随形〃时,他愈发沮丧了。但他仍然不愿放弃,愈跑愈快、愈跑愈快,到最后,他终于精疲力竭、倒地身亡。其实,他只消踏进影子里,坐下来安歇一会儿,影子就会消失了。

  同理,我们的影子就是那些自己觉得无法接受的部分。我们的家庭和文化从小就教导我们,人性的哪些品德是有价值的,而哪些又令人鄙视不屑。我们希望被人爱、受人接纳,于是不断改变、打造自己,企图呈现一个能吸引他人的自我,以确保自己有所归属。但是,我们不免还是会表现自己原本的侵略性、贫乏或恐惧这些是情绪的部分元素,通常被视为禁忌而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就会对之有所回应。其回应无论是轻微的斥责、忽视还是剧烈排斥,都会使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感到受伤、被拒绝。

  由于我们惯于压制可能会引发他人排斥的情绪,因此,这阴影逐渐在心灵中酝酿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可能会埋藏或遗忘自己如孩子般的兴奋情绪;不理会自己的怒气,以至于愤怒凝聚成体内紧绷的结;或者,以永无止尽的自我批判和自责来掩饰自己的恐惧。我们阴影的根源就在于羞愧感,并受缚于自觉根本有所残缺的念头。

  我们愈自觉有瑕疵、不讨人喜爱,就愈是拼命想逃离这阴影的魔掌。然而,我们愈想逃离所恐惧的一切,就愈助长了内在的黑暗阴影。每次排拒内在的一部分时,我们无疑是在确认,自己根本毫无价值。在〃我实在不应该这么生气〃底下,其实是〃一定是我有问题才会有愤怒感〃。就像陷入流沙之中,手忙脚乱地企图逃离自己的〃坏〃,只会让我们深陷其中;愈奋力想要逃避阴影,那个自认害怕、有缺陷的〃自我感〃就愈加坚实。

第35节:适时歇息片刻(4)


  罗拉来找我做心理治疗时,她用以逃避阴影的模式几乎葬送了自己的婚姻。当时她已变成丈夫菲尔口中〃一不小心就会随时爆炸的地雷〃。当初刚开始约会时,她的敏感和戏剧化的感受力令他大为心动;罗拉是个护士,而菲尔,跟大部分的患者一样,都非常喜爱她贴心的关怀,也很感动于她处处为他设想;罗拉跟菲尔共处时很快乐,她很欣赏菲尔的聪明机智。但是结婚几个月后,他敏锐的心和尖刻的幽默,却开始让她感觉像是在攻击她一样,每当菲尔批评她的开车技术或收拾碗盘的方式时,她就会觉得很受伤;这使得她的内在开始崩毁,到最后觉得自己根本就一无是处。被批判之后她的怒气会开始翻腾,然后,她毫无预警地就恼羞成怒,向菲尔咆哮如雷。大发雷霆是罗拉逃避羞耻感的主要策略。

  他们的亲密感几乎已全面瓦解双方连话都很少说了。当律师的菲尔有很好的辩论才能,因此什么事都可以解释成罗拉的错,每当这种情形发生的时候,罗拉到最后就会对他大吼大叫,然后气呼呼地跑掉。她来找我做心理治疗时,就已痛下结论:〃沟通根本没用,他是理性先生,我只会被打败而已。〃

  就在我们第一次协谈的前一个晚上,他们又发生了激烈冲突。罗拉白天跟医院的上司发生了严重口角,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