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丁甘仁医案 >

第2章

丁甘仁医案-第2章

小说: 丁甘仁医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丁卯冬十二月世愚弟曹家达拜撰x 



卷一

伤寒案

属性:姜左 外寒束于表分,湿痰内蕴中焦,太阳阳明为病。寒热无汗,头疼,胸闷泛恶,纳谷减少,脉浮滑, 
苔白腻。拟汗解化滞,重用表药。经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淡豆豉(三钱) 赤茯苓(三钱) 炒枳壳(一钱五分) 净麻黄(四分) 生姜(二片) 姜半夏(二钱) 
六神曲(三钱) 青防风(一钱) 广陈皮(一钱) 炒谷芽(三钱) 炒赤芍(一钱五分) 
孔左 外邪袭于太阳,湿滞内阻中焦,有汗恶风不解,遍体酸疼,胸闷泛恶,腹内作胀。宜疏邪解肌,化 
滞畅中。 
川桂枝(八分) 仙半夏(二钱) 炒枳壳(一钱) 白蔻仁(八分) 炒赤芍(一钱五分) 陈广皮(一钱) 
大腹皮(二钱) 六神曲(三钱) 紫苏梗(一钱五分) 苦桔梗(一钱) 赤苓(三钱) 制 
川朴(一钱) 生姜(二片) 
张左 寒邪外束,痰饮内搏,支塞肺络,清肃之令不行,气机窒塞不宣,寒热无汗,咳嗽气喘,难于平卧, 
胃有蕴热,热郁而烦躁,脉浮紧而滑,舌苔薄腻而黄。宜疏外邪以宣肺气,化痰饮而清胃热,大青龙加减。 
蜜炙麻黄(四分) 云苓(三钱) 橘红(八分) 炙款冬(一钱五分) 川桂枝(六分) 象贝母(三钱) 
半夏(二钱) 石膏(三钱) 旋复花(包,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生甘草(六分) 
王左 脉郁数,苔薄腻尖红,身热不扬,烦躁不寐,时欲呕,此无形之邪,与有形之痰滞互阻阳明,阳明经 
邪,不能外达也。宜疏达伏邪,而化痰滞。 
淡豆豉(三钱) 薄荷叶(一钱) 鲜竹茹(枳实同炒,三钱) 炒谷麦芽(各三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朱茯神(三钱) 荆芥穗(一钱五分) 象贝母(三钱) 净蝉衣(一钱) 苦桔梗(一钱) 地枯萝(三钱) 
清炙枇杷叶(去毛、包,三张) 
吴左 发热不退,胸闷呕吐,舌中有一条白苔,脉弦滑而数,太阳阳明未解,痰滞逗留,中焦气滞,宣化失 
司。当拟栀豉汤疏解表邪,温胆汤蠲除痰饮,俾得邪从外解,饮从内化,则热可退,而呕吐自止。 
淡豆豉(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 半夏(二钱) 炒谷麦芽(各三钱) 赤芍(二钱) 生姜(一片) 
川桂枝(四分) 竹茹(一钱 
五分) 陈皮(一钱) 鸡金炭(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袁右 伤寒两候,太阳之邪未罢,阳明之热已炽,热熏心包,神明无以自主,发热谵语,口渴欲饮,脊背 
微寒,脉浮滑而数,苔黄。宜桂枝白虎,一解太阳之邪,一清阳明之热。 
川桂枝(五分) 仙半夏(二钱) 生甘草(四分) 连翘(三钱) 熟石膏(打,三钱) 炙远志(一钱) 
朱茯神(三钱) 知母(一钱五分) 生姜(一片) 红枣(二枚) 
李左 伤寒挟滞,太阳阳明为病,身热十余日不解,脊背微寒,脉浮滑而数,口干不多饮,唇焦,苔薄腻 
而黄,五六日不更衣,太阳之邪未罢,阳明之热熏蒸,肠中浊垢,不得下达。拟桂枝白虎汤加减,疏太阳之邪, 
清阳明之热,助以通腑,盖阳明有胃实当下之条也。 
川桂枝(五分) 生甘草(五分) 元明粉(一钱五分) 竹茹(一钱五分) 石膏(三钱) 栝蒌(三钱) 
川军(三钱) 半夏(一钱五分) 生姜(二片) 大枣(三枚) 
狄右 伤寒两候,壮热无汗,谵语烦躁,舌焦无津,脉象沉数,肢反逆冷,五六日不更衣,此邪已化热,由阳 
明而传厥阴,阴液已伤,燥矢不下,有热深厥深之见象,风动痉厥,恐在目前。急拟生津清热,下则存阴,以望转机。 
生石膏(四钱) 生甘草(五分) 肥知母(一钱五分) 鲜生地(六钱) 玄参(三钱) 鲜石斛(三钱) 
郁李仁(研,三钱) 大麻仁(研,四钱) 天花粉(三钱) 茅芦根(各一两) 清宁丸(包煎,三钱) 
二诊 昨进生津清热,下则存阴之剂,得便甚畅,壮热渐减,微汗蒸蒸,四肢转温,书所谓里气通而表自 
和之意。惟口干欲饮,尚有谵语,舌上干糙未润,少阴津液已伤,阳明伏热尚炽,脉数未静。仍宜滋少阴之 
阴,清阳明之热,冀其津生邪却,始得入于坦途。 
生石膏(四钱) 肥知母(一钱五分) 生甘草(五分) 天花粉(三钱) 鲜生地(六钱) 鲜石斛(三钱) 
玄参(三钱) 川贝(二钱) 冬桑叶(二钱) 粉丹皮(二钱) 北秫米(包,三钱) 茅芦根(各一两) 
三诊 两进生津清热之剂,壮热大减,谵语亦止,舌糙黑未润,口干欲饮,脉数溲赤,阴液被热销铄,津 
无上承。再拟甘凉生津,以清邪热。 
羚羊片(五分) 鲜生地(八钱) 鲜石斛(五钱) 生石膏(打,四钱) 冬桑叶(二钱) 玄参(三钱) 
生甘草(五分) 肥知母(一钱五分) 粉丹皮(二钱) 大麦冬(三钱) 茅芦根(各一两) 
四诊 表里之邪,均已大减,舌焦黑转为红绛,津液有来复之渐,邪热有退化之机,脉数较和。仍守甘凉 
生津,以清余焰。 
西洋参(一钱) 鲜生地(八钱) 鲜石斛(五钱) 肥知母(一钱五分) 玄参(三钱) 大麦冬(三钱) 
天花粉(三钱) 生甘草(五分) 桑叶(二钱) 粉丹皮(三钱) 川贝母(二钱) 北秫米(包,三钱) 
茅芦根(各一两) 
诸右 伤寒一候,经水适来,邪热陷入血室,瘀热交结,其邪外无向表之机,内无下行之势,发热恶寒, 
早轻暮重,神糊谵语,如见鬼状,胁痛胸闷,口苦苔黄,少腹痛拒按,腑气不行,脉象弦数,症势重险,恐再进一步 
则入厥阴矣。姑拟小柴胡汤,加清热通瘀之品,一以和解枢机之邪,一以引瘀热而下行,冀其应手为幸。 
柴胡(一钱) 炒黄芩(一钱) 羚羊片(八分) 藏红花(八分) 桃仁泥(包,一钱) 青皮(一钱) 
绛通草(八分) 赤芍(三钱) 清宁丸(包,三钱) 生蒲黄(包,二钱) 
王左 肾阴本亏,寒邪外受,太阳少阴同病,发热微寒,遍体酸楚,腰痛如折,苔薄腻微黄,脉象尺弱, 
寸关浮紧而数。太阳主一身之表,腰为少阴之府,风寒乘隙而入,营卫不能流通,两感重症。姑拟阳旦疏达表 
邪,以冀速解为幸。 
川桂枝(五分) 苏梗叶(各一钱五分) 北细辛(三分) 浓杜仲(一钱五分) 丝瓜络(一钱五分) 
葱头(三枚) 酒炒黄芩(一钱) 淡豆豉(三钱) 炙甘草(五分) 晚蚕沙(三钱) 生姜(两片) 
封左 诊脉浮紧而弦,舌苔干白而腻,身热不扬,微有恶寒,咳嗽气逆,十四昼夜不能平卧,咽痛淡红不 
肿,两颧赤色,据述病起于夺精之后,寒邪由皮毛而入于肺,乘虚直入少阴之经,逼其水中之火飞越于上,书 
曰戴阳重症也。阅前方,始而疏解,前胡、薄荷、牛蒡、杏、贝之品,继则滋养,沙参、石斛、毛燕、川贝, 
不啻隔靴搔痒,扬汤止沸。夫用药如用兵,匪势凶猛,非勇悍之将,安能应敌也。拙拟小青龙合二加龙骨汤, 
一以温解寒邪,一以收摄浮阳,未识能挽回否?尚希明哲指教。 
蜜炙麻黄(五分) 川桂枝(八分) 大白芍(三钱) 生甘草(八分) 熟附片(一钱五分) 牡蛎 
(,四钱) 花龙骨(四钱) 五味子(干姜三分拌捣,一钱) 光杏仁(三钱) 仙半夏(三钱) 
水炙桑皮(二钱) 远志(八分) 
服二剂后,气喘渐平,去麻黄又服两剂,颧红退,即更方,改用平淡之剂调理,如杏、贝、甘、桔、茯神、 
桑皮、苡仁、冬瓜子、北秫米等,接服五六剂而痊。 
姚左 伤寒两感,太阳少阴为病。太阳为寒水之经,本阴标阳,标阳郁遏,阳不通行,故发热恶寒而无 
汗;少阴为水火之脏,本热标寒,寒入少阴,阴盛火衰,完谷不化,故腹痛而洞泄。胸闷呕吐,舌苔白腻,食滞中 
宫,浊气上逆,脉象沉迟而细,仲圣云∶脉沉细,反发热,为少阴病。与此吻合,挟阴挟食,显然无疑,症势 
非轻。姑宜温经达邪,和中消滞。 
净麻黄(四分) 熟附子(一钱) 藿苏梗(各一钱五分) 制川朴(一钱) 枳实炭(一钱) 仙半夏(二钱) 
赤苓(三钱) 白蔻仁(研,八分) 六神曲(三钱) 生姜(一片) 干荷叶(一角) 
二诊 服温经达邪,和中消滞之剂,得微汗,恶寒发热较轻,而胸闷呕吐,腹痛泄泻,依然不止,苔腻不 
化,脉沉略起,太阳之经邪,虽有外解之势,少阴之伏邪未达,中焦之食滞互阻,太阴清气不升,阳明浊气不降 
也,恙势尚在重途,还虑增剧。仍守原法出入,击鼓而进取之。 
荆芥(一钱) 防风(一钱) 淡豆豉(三钱) 熟附子(一钱) 藿苏梗(各一钱五分) 仙半夏(二钱) 
生姜(二片) 枳实炭(一钱) 制川朴(一钱) 六神曲(三钱) 大腹皮(二钱) 酒炒 黄芩(一钱) 
干荷叶(一角) 
三诊 脉沉已起,恶寒已而身热未退,泄泻止而呕恶胸闷。渴喜热饮,心烦少寐,舌转灰腻,少阴之邪,已 
转阳明之经,中焦之食滞,与素蕴之湿浊,互阻不化也,脉证参合,渐有转机。今拟透解阳明之经邪,宣化中焦 
之湿滞。 
粉葛根(二钱) 淡豆豉(三钱) 嫩前胡(一钱五分) 藿香梗(一钱五分) 炒黄芩(一钱五分) 
仙半夏(二钱) 枳实炭(一钱) 炒竹茹(一钱五分) 六神曲(三钱) 大腹皮(二钱) 赤茯苓(朱砂拌,三钱) 
干荷叶(一角) 
四诊 得汗,表热大减,而里热尚炽,呕恶止而胸脘不舒,渴喜冷冻饮料,心烦少寐,小溲短赤,舌边尖红绛 
碎痛,苔转薄黄,脉象濡数,良由寒已化热,热又伤阴,津少上承,心肝之火内炽,还虑劫液之变。今拟生津清解 
而降浮火,邪却津生,始得坦然。 
天花粉(三钱) 生甘草(五分) 炒黄芩(一钱五分) 川雅连(四分) 连翘壳(三钱) 朱茯神(三钱) 
江枳壳(一钱) 炒竹茹(一钱五分) 川贝母(二钱) 活芦根(一尺) 
五诊 表里之热均减,渴喜冷冻饮料,心烦少寐,小溲短赤,舌红绛碎痛,糜点已起,脉左弦数,右濡数。此阴 
液已伤,津乏上承,心肝之火内炽,伏热蕴湿交蒸,病情 
变化,正难预料。仍以滋液生津,引火下行。 
西洋参(一钱五分) 生甘草(五分) 鲜生地(四钱) 川连(五分) 川通草(八分) 天花粉(三钱) 
川贝(二钱) 连翘(三钱) 白薇(一钱五分) 北秫米(包,三钱) 鲜竹叶(三十张) 活芦根(去节,一尺) 
六诊 热势渐退,舌糜亦化,佳兆也。而心烦少寐,渴喜冷冻饮料,脉数不靖,阴液伤而难复,虚火旺而易 
升,邪热已解,余焰未清,仍守增液生津,引火下行,药既获效,毋庸更张。 
原方加琥珀安寐丸(一钱五分),野蔷薇花露(半斤),入煎。 
贺右 伤寒两感,挟滞交阻,太阳少阴同病。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闷腹痛拒按,泛恶不能饮食,腰酸 
骨楚,苔白腻,脉象沉细而迟。病因经后房劳而得,下焦有蓄瘀也。虑其传经增剧。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温经达邪,去瘀导滞。 
净麻黄(四分) 熟附片(一钱五分) 细辛(三分) 赤苓(三钱) 仙半夏(三钱) 枳实炭(一钱) 
制川朴(一钱) 大砂仁(八分) 楂炭(三钱) 延胡索(一钱) 两头尖(酒浸、包,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 
二诊 昨投麻黄附子细辛汤,去瘀导滞之剂,得畅汗,寒邪已得外达,发热渐退,腹痛亦减,惟头胀且痛, 
胸闷不思纳食,脉象沉迟,舌苔薄腻,余邪瘀滞未楚,阳气不通,脾胃健运失司。今制小其剂而转化之。 
川桂枝(五分) 炒赤芍(三钱) 紫苏梗(一钱五分) 云苓(三钱) 仙半夏(三钱) 枳实炭(一钱) 
金铃子(二钱) 延胡索(一钱) 大砂仁(八分) 炒谷麦芽(各三钱) 生姜(三片) 
杨右 脉象浮弦,汗多如雨,恶风发热不解,遍体骨楚,少腹痛拒按,舌苔薄而腻,病从房劳经后而得。 
风入太阳,皮毛开而经 闭,蓄瘀积而气滞阻,即两感之重症也。亟宜温经达邪,去瘀消滞,以冀应手乃吉。 
川桂枝(八分) 白芍(二钱) 清炙草(八分) 熟附子(二钱) 云茯苓(三钱) 砂仁(八分) 
焦楂炭(三钱) 五灵脂(一钱) 两头尖(酒浸、包,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 
此症一剂而愈,故录之。明日以桂枝汤加和胃之品调之。 
陈左 气阴已伤,伏邪留恋,渐欲传入少阴,虚阳易于外越,痰湿弥漫中宫,清阳不能宣布,颇虑正虚邪 
实。姑拟扶正达邪,宣化痰湿,俾太阴之邪,从阳枢外泄乃顺。 
潞党参(三钱) 生甘草(八分) 广陈皮(一钱五分) 熟附块(二钱) 仙半夏(三钱) 熟谷芽(三钱) 
软柴胡(八分) 云茯 
苓(三钱) 生姜(三片) 红枣(五枚) 
卫左 始由发热恶寒起见,继则表不热而里热,口干不欲饮,四肢逆冷,脉沉苔腻,加之呕恶呃逆,大便 
不实。外邪由太阳而陷于太阴,不得泄越,阳气被遏,胃阳不宣也。脉沉非表,为邪陷于里之证。四肢逆冷,经 
所谓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是也,伤寒内陷之重症。姑拟四逆汤加减,通达阳气,和胃降浊。 
淡干姜(五分) 丁香(四分) 川桂枝(八分) 六神曲(三钱) 炙甘草(五分) 柿蒂(三枚) 
熟附子(一钱五分) 川朴(八分) 陈皮(一钱五分) 仙半夏(三钱) 熟谷芽(三钱) 生姜(三片) 



卷一

风温案

属性:吴右 风温秋燥之邪,蕴袭肺胃两经。肺主一身之气,胃为十二经之长,肺病则气机窒塞,清肃之令不行, 
胃病则输纳无权,通降之职失司,以故肌热不退,业经旬余,咳嗽痰多,胁肋牵痛,口渴唇燥,谷食无味,十余 
日未更衣,至夜半咳尤甚,不能安卧,象似迷睡。子丑乃肝胆旺候,木火乘势升腾,扰犯肺金,肺炎叶举,故咳 
嗽胁痛肋痛若斯之甚也。脉象左尺细数,左寸关浮弦 
而滑,右尺软数,右寸关滑数不扬,阴分素亏,邪火充斥,显然可见。据述起病至今,未曾得汗,一因邪郁气 
闭,一因阴液亏耗,无蒸汗之数据。脉症参合,症非轻浅,若进用汗法,则阴液素伤,若不用汗法,则邪无出 
路,顾此失彼,棘手之至,辗转思维,用药如用兵,无粮之师,利在速战。急宜生津达邪,清肺化痰,去邪所以 
养正,除暴所以安良,然乎否乎?质之高明。 
天花粉(三钱) 光杏仁(三钱) 金银花(三钱) 冬桑叶(三钱) 生甘草(八分) 川象贝(各二钱) 
连翘壳(二钱) 淡豆豉(三钱) 嫩前胡(二钱) 薄荷叶(一钱) 冬瓜子(三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广郁金(一钱) 活芦根(去节,一两) 枇杷 叶露(二两) 
二诊 风燥外受,温从内发,蕴蒸肺胃两经,以致肌热旬余不退,咳嗽痰多,胁肋牵痛,不便转侧,口渴溲 
赤,夜半咳甚气逆,直至天明稍安。夜半乃肝胆旺时,木火乘势升腾,扰犯于肺。加之燥痰恋肺,肺炎叶举,清 
肃之令不能下行,谷食衰少,十天不更衣,胃内空虚,肠中干燥可知。唇焦,舌不红绛,但干而微腻,脉象两尺濡 
数,两寸关滑数无力。经云∶尺肤热甚为病温。脉数者曰温。皆是伏温熏蒸之见象,平素阴液亏损,温病最易化 
热伤阴,是阴液愈伤,而风温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