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转贴一篇关于美国股市投资策略长期实证研究的文章 >

第1章

转贴一篇关于美国股市投资策略长期实证研究的文章-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转贴一篇关于美国股市投资策略长期实证研究的文章,该文主要讨论一些常见的投资策略绩效。原文出自闽发论坛,其中有很多网友评论及看法,为自己阅读方便,大多删除,但不彻底。供大家欣赏。
关于美国股市投资策略长期实证研究的一些结论和启发

      

      
      ★关于美国股市投资策略长期实证研究的一些结论和启发
      
        关于美国股市投资策略长期实证研究的一些结论和启发
        
        一、永远有多远?长期要多长?
          市场是否有效,是随机漫步的吗?
          事实上是80%的美国共同基金不能战胜S&P500。
          指数基金的消极投资者已经逐渐占据了主流。
          主动型的投资策略,有没有令人信服的战胜市场的证据?
          举出芭菲特这种个别例子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可以是小概率事件。
        有统计学家指出,要检验一个投资策略,至少需要25年的时间。25年,有点长吧?好象人们的金婚才30年啊。五年,好象叫啥“木头婚”吧?哈哈。不过,有人对美国股市做了长达45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从1951年到1996年。这位老兄是奥肖内西(James 
      P 
      。O^Shaughnessy)。借助于S&P公司强大的PUSTAT强大的数据库(这是有关美国股票市场情况的最大,最全面的数据库)。它检验了各种投资策略的长期意义上的统计显著性。其结论对我们是有不少启发意义的。
        
        二、为什么共同基金不能战胜市场?
          芭菲特的意义
          奥的结论是:我们研究错了对象。基金不能战胜市场并不能说明投资策略不能战胜市场。很少有基金能够“长期、一贯、严格”地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想一想我们不难发现,有哪家基金能够坚持几十年一贯地坚守自己的策略和原则?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假如你是价值投资的话,那么,即使有10的成长股好于市场,而你仍然要坚持你的策略。不能受到任何诱惑。就象中国古代的贞女烈妇一样,那可是会有人竖贞节牌坊的啊!这是一种信念的力量,更是一种残酷。
          这种情况是有的。比如芭非特。但更多的情况是很多基金经理可能在还没有等到足够长的时间时,就已经被抛弃而失去了证明自己和理念策略的机会了。几十年啊!一个人有几个几十年吗?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推测,老芭的成功,可能并不是什么例外,而是某种信念和坚持的结果,同时也是对自己“残忍”的结果。因为从肖的研究结果来看,芭的投资策略跟某种成功的策略是一致的。
        
        三、研究的方法
         1、编制一个所有市场组合,它由流通盘1。5亿美元以上的股票组成。并根据通货膨胀率对以前的标准进行修正,比如,1952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2600万元。设定这样一个标准是为了避免将超小型股票包括在内,因为后者的流通性障碍是可怕的、惊人的。后面俺还会提到。
         2、将其中市值在前16%的股票组合定义为大盘股票。
         3、基本上用复合收益率和夏普系数来评估业绩。再就是用滚动的十年期和五年期收益率,以考察的策略组合跟市场组合及大盘组合表现差异。比如一个策略组合在80以上的十年期组合中,都超过市场组合,那么它是优秀的。再有就是对某一指标进行分组分析。实际上这是业绩跟指标间的相关分析。即,一个指标跟业绩间是有关还是无关的统计定性分析。
         4、根据策略的指标选取50只股票,构造组合。并对数据进行了生存偏差和前视偏差的调整。前者是指某些公司退市消亡,后者是指某些指标必须有一定的时滞,如年报,在年底的时候其实还得不到。这里没有假定分析师的预测能力,因为有研究指出。这种业绩预测能力也是不易证明的。
        
        四、主要结论
        结论是发人深省的
        1、所谓小盘股优势,是一个谬误。
        2、从单因素看。价值型股票的表现要比成长型股票的表现要好得多。
        但是对价值型的指标选取,跟市场通行的说法不太一样。
        3、成长型策略必须跟市场走势结合起来,才能有好的表现。比如单一选择上一年度每股盈利的增长情况,是没有意义的。
        4、最好的投资策略,是将价值型、成长型与市场走势结合起来的复合策略。
        5、选择“龙头股”(近似于蓝筹股)的组合是一个不错的组合,它将使你在几十年累积中,获得超过SP500四倍的收益。
        6、最差的投资组合之一是高市盈率组合,它还不如国债。
        
          怎么样?这些结论有意思吧?
        俺下面再详细说说。
         最后,俺要感谢一位老兄,给俺提供了这本《华尔街股市投资经典》(What Works On Wall Street)。 
转贴一篇关于美国股市投资策略长期实证研究的文章(续)

 一、关于市值规模的投资策略
         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小盘股效应,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真实的结论是:只存在虚幻的微型股效应。即,将所有股票进行按总数量(7276只)等分,每组726只,那么最小的一组,即规模小于2500万美元的股票,才具有28。54的复合年收益率(或者35。9%的平均收益率)。其它分组,跟市场组合及SP500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而小于2500万美元市值的股票,它们的流通性极差,有时一个季度的成交金额为0,经常有买卖价差相关百分之几百的情况。
         其实在香港股市中的毛股,仙股,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对应于中国股市,这个情况可能不太严重,因为中国股市的市值规模差距没有这么大。
         没有流通性的投资组合,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的交易成本无法控制。而基金业的事实是:晨星公司(专门研究基金的美国公司)的数据库中,1997年全部投资小盘股的514家共同基金,其股票市值的中位数高达8。6亿美元。仅有7只基金的中位数低于1亿美元。而这7只基金中,只有两家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了1亿美元。
         小般股效应,是一个谬误。它只是虚幻的微型股效应,象镜中花,水中月。很美,却不能拥有。
  
      【 · 发布:乙木  2002…08…30 11:21 】   
        自反理解有误,组合的选股程序是每年根据条件选出一些组合,然后持有,到条件不符合时剔出。据说美国的基金经理们,对于10美元以下的股票是一般不予考虑的。当然了,10美元的股票,其长期平均市盈率也就是15倍左右。

      【 · 发布:乙木  2002…08…30 15:12 】   
        二、长期的魅力
         目前投资组合理论的主流是长线投资,一方面分享经济增长及资本市场长期成长,另一方面是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超越大盘的回报,以及在经风险调整后的回报高于被动投资组合,这样,选股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就做指数基金就行了。
         这里用夏普比率,它是组合的收益率减去无风险收益率,再除以组合的标准差来表示。无风险收益率用美国90天短期国债收益率来代替。它的复合收益率是5。63,标准差是2。71%。即它的夏普比率为0。而目前中国国债市场上的收益率,是明显偏低了的,在3%以下,而美国几十年的复合收益率是6。7%。
         长期投资的魅力在哪呢?
         俺们看一些基本数字,这些数字也是我们随后讨论详细的投资策略要用到的。
        1、全部股票的复合收益率为12。91%,标准差为19。46%,夏普系数为44。这意味着,初始投资1万美元,到45年的,将变成164万元。无风险的90天国债组合累积收益是9。9万元。大盘股的组合是11。54%,标差:15。72%,夏普系数41。累积收益为98。2万元。这位老兄根据某种策略做出的组合是“组合基本策略”,其相应指标为:17。1%,19。5%,66的夏普比率,而累积收益达到惊人的758。3万元。
        2、我们看一下,“最好”的策略其实也就比所有市场组合多4。2个百分点,但累积收益差了5倍多,比无风险收益高了11。4%,但最后累积投资收益差了77倍左右。在目前,如果能够有人做的组合能在同等的风险水平下超越SP5002-3个百分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其复利增长的魅力,是很大的。
        3、这样看来,一个人要想做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不是很难的事情啊。
         不过,这需要45年的长线投资,长线投资的的魅力,来自于神奇的复利。
         至于我们怎么怎么看待这些财富,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毕竟每个人有自己对生命周期和财富周期的理解。但是,对于目前美国股市里真正的主力,保险资金来说,这些复利增长,则是实实在在的事,也是他们的退休金计划、寿险计划的真正出发点。
        4、获得长期增值,复利魅力的前提是坚持,即使人坚持被动的指数型投资,也需要很大的耐心。或者,用的就是一种放在银行吃利息的心态。至于用主动型策略,那么更需要坚持了,“长期坚持,会出现奇迹”。
        5、假设有人很在意这些长线投资的魅力,想几十年后为自己,或者为后代做富翁,用投资组合原理进行长线投资,哪怕就是做指数投资,也是个很不错的主意。那么,现在就只剩下一下问题:
          中国股市会是长期增长的吗?
         我们几乎看到每一家基金的投资理念都基于此,那么,这个基础牢固吗?
        俺不知道,这不关俺的事,哈。
   

      【 · 发布:乙木  2002…08…30 16:02 】   
        俺是一个彻底的投机者,但俺觉得,了解什么叫真正的投资,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因为自己爱吃白菜,就整天说萝卜怎么怎么不好吧。哈。
    
      【 · 发布:kitaroym  2002…08…30 19:48 】   
        木头:
        这是旁敲侧击系列其中的东西吗?
        准备周日离京,再回到自己海阔天空的地方去了。关于残忍,我这次有了更深的体会,时间上的坚持,是最大的一种致命武器,至少对我来说是致命的。这种坚持会让你为之动容。不止为何想起了康熙帝国结尾中康熙对容妃的评价:一根刺,一直想拔出来,没想到此反而扎得越来越深,最后老了,就不想拔了,让刺留在心里生长吧。——可能就是这样,呵呵!
        
        关于投资和投机,傻郎兄的看法我并不同意,投机涵盖的范围要比投资(那种书本上的投资)更甚——我的体会。这根本牵扯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投机让我更多的感受到了道家的那种思想,而投资更多的让我感受到了儒家的东西。这两种类型的投资人至少在人生的观点上让我感受到了这些。至于说投机和投资如何,就如同中国几千年来学道治学的道和儒数不胜数,大家都看的是同样的东西和内容,但是能成气候的并不多。——并不是你看了什么葵花宝典就会如何。最终在个人的修行了。不管是成佛还是成魔,均由君心啊!哪怕是神奇的咒语,也要看谁来念,用在什么场合。呵呵!
        投资和投机实在是讨论的太多太滥了,实在没有什么更新鲜的了。
        
        关于巴菲特,他本人从来没有亲自动手写过有关他的投资策略和方法的书,从这点来说,周围写巴菲特的人真正对巴这个人了解多少,我不敢说。
        但是从他的个人生活倒是可以看出不少东西来,至少在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上。巴本人每年撰写的分析报告,从中可以亲自感受他在报告中的那种睿智和博学(可以信手引用哲学中的各种妙语)
        巴本人住在远离都市的一个人口不过10万的小城,和老伴一起住在一所很普通的公寓房子里,闲暇最爱玩的游戏是玩具火车。这一切能反映出什么,呵呵!对我们这些在都市浮躁不安的人来说,对我们这些成天谈论这种策略,那种无敌术的来说,我们应该借鉴什么?什么样的做人态度决定什么样的策略和交易方法,也决定了你会如何成功和失败。
        至少看到巴的生活和做人,我很惭愧!
        
        不知道巴菲特是因为这种作人和处事方式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他的成功,还是因为他成功了才有了这种生活和处事方式?谁能说说!呵呵
        
      【 · 发布:乙木  2002…08…30 23:09 】   
        老K好,不是旁敲侧击的。你多想一分钟就会明白是干什么用的。
        俺也不知道对于“坚持”,俺的感受到底应该怎么描述,当时想到了残忍。不知是什么心态。但可能最终,也属于“坚强”一类的吧。
         芭菲特别的俺也不知道,知道他有个情人,好象叫安娜啥的,而且跟妻子有个约定。哈哈哈。
         周末愉快!
        
      工具箱  

     
      【 · 发布:无情庄稼汉  2002…08…31 00:11 】   
        乙木兄,
        
        那位做研究的老兄说的不错,基金不能战胜市场,不是投资策略问题,其实是个体制问题,或者不如说是人的本性问题。四十年如一日,说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大半生啊!如果去掉幼年和求学阶段,差不多就是一生了。要是俺的寿命有1000岁,俺一定效仿老巴。要是真有1000岁的寿命,还做什么股票? 
      赚钱就是个太无聊的事情了:)
        
        回忆一下两三年前吧,春风得意的大小炒家们恨不得把老巴灭得如粪土:一年30%算个鸟?不翻倍能有资格说话?到头来也都感受到了复利的魅力,不过是反向的。
        
        关于流动性,俺有一个感觉,国内市场也将逐渐以此为分野产生结构性的变化。现在已经露出了点苗头。公募基金现在已经有1000个亿,再过两年就是2000亿,占到了流通市值的10%还多;券商和私募基金再去做庄是进去容易出来难,要是再碰上个2001下半年,不是死得更惨?上市公司做配合也有个极限问题,就算监管不收紧,上市公司资源也有耗尽的一天,一不小心弄个退市,就全部鸡飞蛋打。
        天好地好,不如能变成现金好,有的赚就赚,没的赚就跑,一天成交10万股的死东西就是仙女也没人愿意碰了。哪一家仙女在国内这个大环境下能保证三五年后不变成巫婆?
        
        俺相信流动性为王的一天会很快到来。也许现在就已经是了。
        
        乙木兄,等会给你发媚儿。
        
   
      【 · 发布:乙木  2002…08…31 00:20 】   
        是啊。老芭的年25%,其实是很吓人的。超越指数3个点,在美国,你就可以不用吆喝,也不用什么关系,自然会有资金来找你啦。老芭的长期坚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