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完颜亮的一生 >

第12章

完颜亮的一生-第12章

小说: 完颜亮的一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颜宗本、完颜宗美、完颜宗哲、完颜宗雅、完颜禀、完颜京、完颜卞……等等这些王爷重臣的鲜血,就这样染红了完颜亮脚下的大地,和头顶的皇冠。
  
   饶是如此,完颜宗室内外,鲜血依然在不断喷溅着。
 十三:秦王支系(篇外之一)
  
   注:本篇为篇外,与前文关系不大,倒是与后一篇【杀宫:4】勉强有些因果关系。因此,将它“嵌”在此处,以为后文呼应。只看【杀宫】的朋友,本篇可以直接跳过了:)
  
   
  
   我们以前提过,被杀绝了后代的金太宗,是他爹金世祖的四儿子;而金世祖,则是金景祖的二儿子。
  
   仔细研究一下,其实金景祖有九个儿子。其中,正房元配唐括氏,也就是昭肃皇后,为他生了五个嫡子,正是老大到老五;剩下的四个儿子则通通出于侧室,以当时女真民族的习俗而言,那是绝无希望杠上开花的,顶天了也就是个普通勃极烈的前程。
  
   回到金景祖的五个嫡子,具体情况大致如下:
  
      老大 完颜劾者    韩国公
      老二 完颜劾里钵  【金世祖】
      老三 完颜劾孙    沂国公
      老四 完颜颇剌淑  【金肃宗】
      老五 完颜盈歌   【金穆宗】
  
   这里面的老大和老三,最终都没有当上皇帝;而这,也正是金景祖自己的意思。大约各位也难以想到,他们与大位擦肩而过的原因,竟然是自己的个性:金景祖认为老大完颜劾者“柔和,可治家务”,认为老三完颜劾孙“亦柔善人耳”。
  
   柔和、柔善,怎么听都不太象批评啊,又不是人品问题……那么,不妨对比一下老二完颜劾里钵获得的评价吧:“有器量智识,何事不成!”
  
   ——于是,皇位就从老大的身边轻轻滑过,径直停在了老二的屁股底下;老二死了,又轻轻滑过老三的身边,先后停在了老四、老五的屁股底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宽容、要聪明、要强悍啊!
  
   史书对老三完颜劾孙着墨不多,也跟我们的故事关系不大;还是让我们来看看老大完颜劾者吧。
  
   实话说,作为大哥的完颜劾者挺够意思的:虽然没当皇帝,可没有怨言,还尽心尽力帮助二弟搞好内部团结。二弟死了,四弟继位;四弟死了,五弟又继位——眼看着几个弟弟走马灯似的地过足了皇帝瘾,他自己居然也没有什么异图,考虑那会儿的时代背景,也的确算是难能可贵。
  
   五弟金穆宗看在眼里,心中也默默积蓄着感动的眼泪,最后下定决心,一定要给自己的大哥以适当的补偿。决心好下,可技术性问题却有点棘手:该补偿什么才好呢?
  
   以国公的地位而论,再高就只能封王了。但是,皇位近在咫尺,尚且没见他怎么动心,这区区王位又算得了什么?拿“封王”这样的安慰奖去打发一般臣子也就罢了,要用它来糊弄忠心的大哥,实在是不妥。
  
   最后,金穆宗决定跳过大哥本人,索性直接封赏他的儿子。
   
   这一手确实抓准了臣子的心理,毕竟古人总讲究个“封妻荫子”,其中荫子一项,才是功名富贵的长远根本,也往往正是臣子最在意的赏赐。就这样,一道诏令从天而降,完颜劾者的大儿子——完颜撒改——瞬间登天,一跃而为大金的国相。
  
   在当时,“国相”是约定俗成的说法,正式名称则是“国论勃极烈”。在这个头衔里,“勃极烈”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而“国论”也作“固论”或“骨鲁尔”,在女真语里的意思是“尊贵的”。顾名思义,所谓“尊贵的部长”当然很不一般;以当时而言,其地位仅次于“都勃极烈”和“国论忽鲁勃极烈”,是当时完颜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在连年内外用兵、杀伐不断的金国,它的威权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就连金穆宗自己,在没做皇帝以前,也曾经当过国相;总的来说,金穆宗对完颜撒改的提拔相当够意思,而完颜撒改也很快就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皇帝的确没有看错人。
  
   概括来说,完颜撒改先是机智地扫除了叛将阿疏的部分羽翼,后又将其主城及附属势力一网打尽,逼得阿疏亡命大辽;待到金穆宗、金康宗死后,早已身份贵重的完颜撒改,又首先建议当时的皇储完颜旻(也就是完颜阿骨打),趁大辽内政荒芜,赶紧起兵讨伐。
  
   这个建议可相当不平常——以当时情况而言,金以属国的身份,必须服从辽的管理;而金帝也要接受大辽的册封,官职则是节度使。其实那时候,哪有什么真正的金国皇帝,都还是勃极烈来勃极烈去的,不过是部族领袖而已;皇帝名号,也如前文所说,都是后世子孙追着孝敬上的。
  
   而大辽也是比较不给人活路,从各方面压榨和欺负金不说,还动不动就派遣金兵,为自己征讨——这里面的具体事情确实挺多,考虑到离题太远,就不细说了;但是,大辽对待金国确实非常苛刻,的确不是虚言。此外,大辽还动辄干预金国内政——当然在大辽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比如,在第一次出兵剿灭完颜阿疏的过程中,御驾亲征的金穆宗就是因为接到了辽使的命令,而被迫罢兵,半途而废的。
  
   时间久了,这样的事情多了,谁能服气呢?现在看到大辽自己出了麻烦,完颜撒改的这一非常及时的建议,立刻得到了金国上上下下的全力支持。完颜旻自然也早就憋着一肚子气,当即决定公开翻脸,出兵在边境与二十万辽军死磕了一场。结果,辽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而金军的战斗力也在这头一次考试中,拿了个漂亮的满分。
  
   也因为这一仗,金国突然发现:自己的上国大辽也不过尔尔;整个国家,就开始迅速朝着军国化的方向前进了。顺便说一句:金国起初其实也十分惧怕宋的实力,总觉得对方特别厉害;也是等后来摸清底细才渐渐知道,敢情这幅员万里的“南朝”,也不过是个花架子而已。
  
   把话题拉回来吧。初战告捷,大家都高兴的要命。而完颜撒改敏锐地察觉到,时代真的不同了,历史的风云人物即将隆重面世;他马上派人面劝完颜旻,光明正大地登基做金国的皇帝——军功在先,策谋在中,拥立在后,完颜撒改在历史关键时刻的三次非常表现,使他真正成为了整个大金的栋梁之臣。
  
   同时,完颜撒改不仅非常能干,而且处理事情也非常公正;他的威望,也就在完颜各部落中渐渐地如日中天,以至当时有句流行的话叫“不见国相,事何从决”——不过老实说,臣子当到这个份上,皇帝想不猜忌也难;可真正难得的是,完颜旻始终非常信任他,而完颜撒改,确实也没有异心,这一点,大约是跟了他爹的遗传吧。
  
   后来完颜撒改去世,完颜旻——现在叫金太祖了——亲自吊唁,“剺额哭之恸”,心碎的一塌糊涂;下葬的时候,金太祖再次驾临,执意送他最后一程。
  
   而所谓“剺额”,是当时女真乃至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葬仪之一,指用刀剑划开自己的脑门,以这种血流满面的效果,来表达对死者极度的留恋。仪式归仪式,做不做可全在自己——作为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还保持着很多部落时代淳朴作风的金太祖,这次毫无疑问是真的非常伤心了。
  
   虽然完颜撒改离开了金国这片热土和他所深爱的人民,但是他的大儿子完颜宗翰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再次顶起了大金的一片天。这位完颜宗翰,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粘罕”;他的本名叫粘没喝(在不同典籍中,也写做“尼堪”、“粘没罕”等),汉人以讹传讹,结果才有了后世《说岳全传》中那位粘罕的“高大形象”。
  
   而实际上,完颜宗翰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与所谓“金国大狼主”的那个艺术形象很不沾边;这次,我们就专门用些篇幅来讲讲他吧。
  
   历史告诉我们:完颜宗翰是大金的超一流功臣,说他是“开国定鼎之臣”,那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完颜宗翰天生好武,骑术、箭术、兵刃格斗样样在行,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并屡立功勋了。“四肢发达”以外,他的脑子也是足够好用,很会分析形势,曾经建议时机成熟的时候对辽用兵,深受金太祖完颜旻欣赏。前文也说到,当完颜旻还没继位的时候,完颜撒改曾经派人去劝进。派的人是谁呢?正是自己的儿子完颜宗翰,以及部将完颜希尹。
  
   结果和群臣劝说的效果一样,完颜旻还是不乐意;大概是毕竟没人真做过金国皇帝吧,他自己心里还有着种种顾虑。就这么拖延了几个月,终于有一次,完颜宗翰再次劝说,并且使出了与众不同的杀手锏:
  
      若不以时建号,无以系天下心。
  
   潜台词就是:得,我们承认,当不当皇上是你的自由;但是总还有个“天下”的概念,比你个人的自由更重要吧?——几百年后,有个叫老谋子的人拍了部电影来表扬刺客,其实暗地里却是为了回答“为什么完颜旻终于答应继位”的历史问题——大家千万可别被秦王、剑客、杀气、风景什么的伪装给骗了,呵呵。
  
   就这样,完颜宗翰的攻心策略奏效,成功地说服了完颜旻升级为金太祖。拥立之后,他看到当时大辽内部变故频生,正是天赐良机,决定破除两国暂时和平的现状,再次建议发兵西征。
  
   到了这个时候,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辽早已是风雨飘摇了。而我们也不妨暂时把视线从完颜宗翰身上移开,先看看后期的辽金情况吧。
  
   六年前,金主帅完颜旻和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各自亲统兵将,在驼门展开了历史性的巅峰对决。
  
   其实这一仗中,辽军哪有七十万?据考证,连契丹军带汉军,一共才十万多人。大概是因为天子御驾亲征,喜欢把排场搞得夸张一点,希望士气可以多振奋一点吧。问题是,几倍地虚夸自己的兵力,除了说起来好听以外,还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呢?胜了,人家觉得你搞人海战术,所谓胜之不武;败了,更是颜面何存,连个理由都没地儿找——怎么看,怎么都是个自堕下风的愚昧招数。或许,大辽是觉得自己以宗主国的身份讨伐叛逆属国,至少从声势上要吓住那些家伙吧?
  
   结果,“七十万大军压境”的消息传来,金国上下倒真是被吓得人心惶惶。而主帅完颜旻的做法却相当有个性——他在众位军将眼前,直接“以刀剺面”,在鲜血横流之际,仰天痛哭:
  
      始与汝辈起兵,共苦契丹残扰而欲自立国尔。今吾为若卑哀请降,庶几免祸。(辽帝兴兵)乃尽欲翦除,非人人效死战,莫能当也。不若杀我一族,汝等迎降,可以转祸为福。
  
   翻译过来,就是:惨遭欺凌,我们立国;奴颜屈尊,我们苟活;他要灭门,我们没辙;杀我全家,你们免祸——不难想像,这话从极得人心的女真最高领导嘴里说出,又将具有多么强大的煽动力——众将听后,当即跪倒一片,高呼“事已至此,惟命是从”、“以死拒之”……
  
   结果,浩浩荡荡、号称七十万的辽军,竟然被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的两万金军完全击败!要不是辽天祚帝跑的快兼跑得远(速度为五百里/一日一夜,平均时速约十公里——算上吃住,再考虑到当时还没有蒸汽机而只有马车和马匹,这个速度该算是逃命的极限了吧),他也得被女真部队抓个俘虏。
  
   正是这决定命运的一仗,彻彻底底动摇了大辽的国基。而后,辽军败绩益发不可收拾,从黄龙府开始,转眼间就连丢五十多个州,失败的效率高得令观众瞠目结舌——自此,领土面积不再“大”的辽不仅无力再与大金抗衡,甚至求得自保都已是困难重重了。
  
   借着军事上的胜利,金与辽谈判时,地位也越来越高。实话说,金当时还没有灭辽的野心,只求辽能批准金帝国的合法地位,因此,还是尽量在争取政治解决。但是辽总还是抱着过去的观点不放,始终不在册封金帝等问题上完全满足金国的愿望,局面也就僵持下来。
  
   在这个背景下,再看完颜宗翰的建议,实质就很清楚了:很显然,他现在所说的“西征伐辽”,就是要给一直在苟延残喘的辽政权捅上致命的最后一刀。这就是说,你们不承认我们,不拿我们当平等的战略伙伴,那我们索性废了你——金太祖早有此意,听后当然非常高兴;他当即采纳并命令各路(辖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省)作好军事斗争准备。之后有一天金太祖召集大臣喝酒猜谜,席间,他对完颜宗翰推心置腹地说:
  
      今议西征,汝前后计议多合朕意。宗室中虽有长于汝者,若谋元帅,无以易汝。汝当治兵,以俟师期。
  
   说着说着,金太祖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亲自倒酒,和完颜宗翰分饮;进而自我感动升级,又要脱掉自己的衣服,给完颜宗翰穿上。君臣关系如此融洽,实在是让人羡慕啊——可又有谁能想到,这段本来已经呼之欲出的千古佳话,马上就被不识趣的、非要插嘴的群臣给变成了千古笑话;他们马上说,“现在(农历五月底)是暑月”……
  
   暑月……炎热……加衣……痱子……
  
   淳朴的金太祖“乃止”,虽然完颜宗翰未必在意捂出点痱子吧?不知道了,不知道了……
  
   而大金的一代名将完颜宗翰,就这样在皇帝的充分倚重下,踏上了他星辰大海的漫漫征途。
  
   他先是攻下中京(今辽宁宁城西大明城),击败大辽奚王耶律霞末,纳降北安州;再极力建议追杀正在山西打猎的辽帝,得到批准后,又亲自选拔六千精兵一路狂奔而去,虽然最终没追上,可也把堂堂的大辽皇帝撵的狼狈不堪,并从此奠定了大辽的最后命运——四年后,辽末主天祚帝还是被完颜宗翰的部队生俘,曾经是大金的天朝上国、国祚长达209年的大辽,终于被金军彻底扼死。
  
   追杀辽帝未遂之后不久,他杀回西京(今山西大同),平息这个收复不久的城市的叛乱,并在将星闪耀的完颜宗雄、完颜宗干、完颜宗峻等人之中,率先亲自领兵冲击敌阵,最后全歼叛军;也是在这一仗中,他的弟弟完颜扎保迪阵亡,也算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特殊注脚吧。
  
   有着傲人功勋的完颜宗翰,即便在金太宗继位后,也是极受敬重的——金太宗直接下诏对他说:“寄尔以方面,当迁官资者,以便宜除授”——你那边的官员该晋升的,你说了就算数——新君对他的信任倚重之情,虽然在这十五个字里表达得淋漓尽致,却也并不罕见;真正令人万分震惊的,是随着这张诏书,一起发给完颜宗翰的东西。
  
   谁又能想到,那居然是一百道空白的圣旨!
  
   什么都不用多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缺心眼儿的大宋连连出现违背宋金“海上之盟”约定的短视行为时,完颜宗翰又力主不能妥协,并请缨伐宋。由此,绵延一百多年的宋金战争正式开始;而我们一般看到的历史介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