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 >

第7章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第7章

小说: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话说,真传一句话,但有些话却被无数人越解释越含糊。〃踵〃是脚跟的意思,所以有的人说要用脚跟来呼吸,当然这在生理上讲不通;还有的人说〃踵〃是〃接踵而来〃的意思,比喻呼吸的连绵不断,如此将养生真言文学化,更是小看庄子了。 

  为了不再让众人猜来猜去,延误养生时机,老师在前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踵〃其实就是阴跷穴。我们的脚跟处正是阴跷脉的起始端,再结合上古丹诀〃当呼吸之机,则从阴跷迎归炉〃的说法,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阴跷穴在人体的前阴与后阴之间的凹陷处(这个部位也叫会阴穴,如下图)。这个穴位与我们头顶上的百会穴(如下图)是一条直线上的,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它统摄着真气在全身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所以说,阴跷穴发生作用,连带阴跷脉,在脚跟一定会有感应。其实何止脚跟,全身都有感应,〃真人呼吸以踵〃这句话其实是借脚跟来暗讲阴跷穴的。 

  有的朋友会想,既然阴跷脉的开端就在脚跟那儿,为什么意守脚跟又不行呢?我们说养生要抓核心,阴跷脉的核心就在阴跷穴,舍本求末肯定不对,如果仅仅意守脚跟上的阴跷脉,将意念放在脚后跟、腿肚子上,日夜守住,时间长了身体会出毛病。 

  阴跷穴如何保养呢?实际上,激发阴跷穴最大潜能的方法就在静坐的时候。 

  静坐的姿势,是所有的门派共同的,道家、佛家,都是一样。静坐的方法是先找一个相对安静的房间,坐在地上或普通椅子上都可以,然后下面垫一个坐垫,可以保证身体不后仰;百会(头顶)、颈椎、尾椎成一条直线,可以调整头的角度,体会一下全身放松的感觉。打个比方,好比橡皮筋,不是扎得很长,也不是松松垮垮,而是略微扎一下,这样的松紧度就是整个身体略微往上抬一下,再往回收一点的那个状态,这样我们就坐好了。 

  就这样每天静坐15~20分钟,不要追求身体的反应,一切顺其自然。待用功日久,真气充裕以后,就会感觉腰间像有个暖水袋捂着一样,热乎乎的,异常舒适。这时只要把这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入阴跷穴即可。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跷的路线,更不要琢磨路线的宽窄。人身原本就是处处贯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只要一闪念,腰间热力便已到阴跷,如同在山中一叫,四处都有回声。 

  当真气已经灌注到你的阴跷穴时,会感觉像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动感,说动却不对,又像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那种感触非动非静,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跷中感觉一到,你就不要去管它了,只安安稳稳地坐下去,阴跷中的感觉自然会反射到全身。这时全身如泡澡般舒泰,腹内的感觉好像刚饮了酒,这是精气神在蒸腾互化,此时只管静心享受,自然就有源源不断的阳气升起,这便是古人不传六耳的种阳法了。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当我把这套种阳秘法教给朋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其中,一位朋友是中年人,他告诉我自己晚上静坐练功时,夫人过来了,他突然觉得夫人比平时要美上许多,于是便顺理成章,〃只羡鸳鸯不羡仙〃了。 

  阴跷种阳之法是非常独特的。由于阴跷穴与身体肾经的部位非常接近,如果我们仅仅按摩揉推这个穴道,肾阳强盛后,性欲也跟着旺盛,普通人十之八九都按捺不住,于是阴跷功能就成为了发泄的资本,在情欲的催促下,一损再损,反而伤害身体。比起那些意守脚跟的荒唐做法伤害更大,当我们将阳气引入到阴跷穴后,贵在能平心静气,不生邪念意淫,方能免阳旺施淫,方补即泄的危险。这也是古人对于阴跷一穴秘而不宣的缘由。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前些年孩子还小时,一次周末我带着她去爬山,回来的时候,我已经累得不行了,可再看女儿还是又蹦又跳的,浑身还有使不完的劲儿,一点没有累的意思。按理说,小孩子的体力远远不如成年人,同样的路程,为什么成人反而还不如孩子呢?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这里面有很多的医学道理:在爬山的过程中,小孩子是把关注点放在山水景色之中,尽情尽兴地游玩,身心是放松愉悦的。而成年人第一任务是看护好孩子,关注点在孩子的安全上,爬山过程中陡峭的山路、荆棘的树丛,处处都充满了危险,对孩子的监护丝毫不能放松,得时时提醒孩子这个地方不能爬,那个地方不能去,家长在这种状态下心神的消耗远比单纯爬山消耗的体能要多得多。〃多动劳身,多虑劳神〃,劳神带来的疲劳感远远比劳身要大得多。带过小孩的朋友都有这种体会,带孩子比上班做家务都要累,因为总悬着一颗心。 

  有句俗语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出生的小牛为什么不怕老虎呢?这是一种生命的自然本能,牛犊对周围环境没有任何危险的概念,完全没有防护意识。人也是这样,在婴幼儿时期,人的意识未开,处于混沌状态,身心都是放松的,遇到外界的刺激会有本能的紧张,外界的刺激消除后,身体马上恢复到自然松弛状态。老子所讲的〃抟气至柔,能婴儿乎〃就是要让我们学习婴儿的先天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是没有病的,病可以说都是在后天形成的。人在成年以后,理性成熟,七情六欲也逐日增多,外在的环境有着很多安全隐患,潜意识会形成人的自我保护系统,防止潜在危险对人体造成伤害。久而久之,就陷入一种习惯性紧张中,也就是无意识紧张状态,而无法自然放松,在这种状态下,人消耗的不单纯是体力,还有心神,也就是阳气。阳气耗损过多则导致阳虚。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行走在车辆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和行走在花草芬芳的公园里,心境是截然不同的。 

  临床上,很多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肩部一直耸着,坐着也放松不下来,形成惯性了,这是典型的无意识紧张状态。长期处在无意识紧张中的人双肩会不自觉地上耸,气机上浮,郁结在胸膈部分沉不下去,造成虚火上升,产生胸闷、心烦、易怒、头晕等一系列不适症状,严重的还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高血压等病变。治疗时如果不从根本上消除这种无意识紧张,无论吃多少药,都只能缓解一时之痛。 

  写作这篇文章时,刚好有一位病人来复诊,经过几次调理后,病人双脉平缓,舌苔净洁,饮食正常,大小便通畅,已经是一副无病之躯了。但是这位病人总感觉身上这儿也不舒服那儿也不舒服,好像有东西堵在里面,甚至怀疑患了癌症,非常紧张焦虑。仔细问询后才知道,她在家带着一个一岁多大的外孙,小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一会儿用手指去捅插座,一会儿把碗摔了,没有安静的时候。老太太生怕外孙有个闪失,整天提心吊胆,感觉到很累,起急上火了,又不好意思跟女儿说,烦恼闷在心里边,浑身就不舒服了。我跟她说身体正常没有病,是由于长时间的心情紧张劳累所致,她认为我是在安慰她。为了让她相信身体没有大病,我用了道家医学中一个叫做遍山寻贼的手法,按压她的三阴交穴,病人有强烈的酸痛感。有压痛就说明体内有气机淤阻,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的聚合点,这个穴有疏肝解郁、培补元气的功能,是调节心情的妙穴。我告诉她一套运动治疗法,每天练习抱住健康养生桩,把气沉下来,用脚趾抓挠的方法刺激三阴交,一周后,这位患者明显感觉身轻气爽。我告诉她,以后不用吃药,每天坚持站养生桩就能健康如意了。 

  从事20年的中医诊疗工作,无数患者的体验证明,这个融武术健身、中医养生、道家修炼为一体的养生桩,是目前所有调整身心方法中最简捷、最便利、最安全而且见效最快的一种方法。它能从根本上消除阳虚给人带来的一切身心问题。 

  明白了无意识紧张致病的道理,再去旅游时也要学会使自己放松,把肩松下去,使气沉下来,用心去欣赏天地间的秀丽风景,犹如柳宗元在《使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的描述,一瞬间〃心凝形释与万化溟和〃。达到古人说的天人合一的养生至高境界。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站养生桩时我们强调多想些开心的事、高兴的事,如果一边站养生桩一边想心烦的事,站养生桩就不会起到好作用。站养生桩时精神集中,千万不要集中在紧张烦恼的事情上,而要集中在轻松愉快的事上,要集中在某一动作上,逐渐过渡到思想朦胧空洞,大脑细胞兴奋性进入抑制状态,代替了紧张烦恼。同时休息后的中枢神经调节机能也恢复正常,可以正常地调节支配平滑的植物神经。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洞悉了无意识紧张是疾病的一大诱因之后,我就有意识地通过抱住健康养生法去诱导病人在生活中学会放松,但是发现放松成了现代人最缺乏的本能。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放松,很多人自我感觉是放松的,但在我看来,依然是紧张的,因为他们无意中耸起的双肩告诉了我。从姿势反射学的角度来讲,肩部可以说是人体紧张情绪的反应器,人之所不能真正放松,恰恰是不会放松肩部。也可以说放松的最大秘密是肩部放松。无意识紧张犹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无形之中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临床上经常见到的铁板肩(颈椎病),就是生活中无意识紧张日积月累的结果。 

  要想明白放松是种什么样的状态,就要先搞清楚什么是紧张的状态。人紧张的时候本能地会耸肩,肩部绷紧又带来颈椎的紧张,肩颈部是调和人体平衡的枢纽,肩颈紧张则导致全身紧张。所以,放松的关键是松肩。肩部放松了,全身才能放松。这也是我通过20多年的站养生桩体认得出来的结论。肩部有一个重要的穴位,肩井穴。在道家医学里,肩井有很好的降气的作用。养生桩也是通过肩井穴来使气机沉入小腹,人才会从内至外感到放松。真正的放松状态不单纯是肌肉的放松,而是内在气机的运行畅通,所以,松肩是抱住健康养生桩的入手之法,也是获得健康的捷径。 

  经过多年的体悟,我总结了一套松肩五部曲,也是整个养生桩姿势的基础,掌握了这五部曲,也就做到了养生桩〃形〃的正确。 

  养生桩松肩五部曲: 

  预备式:两脚与肩宽,膝盖部稍弯曲,感觉〃咯噔〃一下即可,目视前方(如下图)。 

  1.双手抬起,两臂平行与肚脐高(如下图)。 

  2.双手保持原位不动,双肘稍微向外展开,双手在脐上的位置(如下图)。 

  3.双手抬到比双肘稍高的位置,双手略高于肩(如下图)。 

  4.双肘再稍抬高,但仍略低于双手(如下图)。 

  5.双手十指自然张开,双臂在胸前做抱球状(如下图)。 

  此时就可以称为〃抱住健康〃了,因为肩部放松了,气沉于小腹,人才处于放松状态中。小腹也是修炼家称之的下丹田所在之处,小腹沉实了,人的阳气也就旺盛了。 

  很多人认为站养生桩就是站着不动,这是非常错误的,人在站养生桩时犹如大树,不是不动,而是生生不已之动。站时需用意体察一下全身,保持浑身上下关节似曲非曲。想象自己站在齐胸深的温泉当中,前后左右有水波轻轻晃动,身体不做中流砥柱,但随之晃动。站养生桩过程中多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幸福的经历,仿佛整个身子融入到温暖的泉水之中,从里到外都暖洋洋的。一切烦恼之事随波而去,疾病也会随着水波的荡漾,远离我们的身体。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站养生桩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站养生桩前,应排除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带松开。 

  2.站养生桩结束后,可拍打一下双肩,做一些柔和的伸展动作。 

  3.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功。

  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人本元,命曰归宗。 

  《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钻究养生之道多年,在桩法的修持上感觉站得越多体会越多,虽然只是一个姿势站着,没有其他动作,但永远不觉得枯燥,永远感觉自己是在进步,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呢?是因为站养生桩不光调整了筋骨、调动了气血,更微妙之处在于养神。这也是中华传统养生法优于其他运动锻炼之处。 

  《黄帝内经》曰:〃粗守形,上守神。〃在掌握了抱住健康的基本姿势之后,就要进一步安养人的心神了。到了这个阶段,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曾有过一个精辟的论述:〃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注重在精神层面的调整。我们知道,唱京剧要有神韵,否则就是京剧歌,而不是京剧;打太极拳同样要有神韵,否则就是太极操,而不是太极拳。站养生桩也要站出桩的神韵来,不然就是枯木一棵了。 

  我刚开始练站养生桩的时候,把姿势调整好之后,老师总是不断强调要精神集中,身体放松,但试想,年轻小伙子哪有那么深厚的定力呢?后来练习得久了,我发现越想排除杂念,杂念越来,更加思绪纷繁,反而造成精神紧张。我索性听其自然,采取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的态度,反而容易进入状态。王老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站养生桩时设想自己身如大冶洪炉,无物不可陶熔。精神上要将自己放大,顶天立地,有吞吐宇宙的气概。孟子讲〃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后人不明白怎么个养法,还以为是圣人的一个比喻。其实站养生桩才是养浩然之气的不二法门。 

  站养生桩时,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是在公园里散步,观赏着美丽景色,呼吸着新鲜空气,甚至嗅到松柏树散发出的阵阵香气,这时的思想和肌肉将自然地进入一种状态,正是养生桩所要求的放松状态。接下来,可以设想站立在齐胸深的温水中,身体随波晃动,在煦暖的阳光下,舒舒服服地站着。眼里看着外界秀丽的风景,心里想着舒畅美好的事情,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感受一下身体各部分是否放松了,有紧张感的部位,稍稍地调节一下。等身体放松下来时,用心感受身体与水波之间的阻力,感受阻力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调动了全身的皮肤毛孔,使它们也进行了互动。如此持之以恒地站下去,日久功深,会觉得全身毛孔似乎都在呼吸,这是身体充分放松、人体阳气充沛的表现,阳气敷布全身,浑身上下犹如武侠小说中描述的护体神功那样,有了一个坚强的防护层。达到这种境界,还有什么病痛能侵害到你呢?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练习养生桩一段时间后,多数人会发现自己说话变得浑厚有力,底气也足了。我有一位朋友,站养生桩几个月后,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