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来自何方-去向何处-我是谁全书 >

第7章

来自何方-去向何处-我是谁全书-第7章

小说: 来自何方-去向何处-我是谁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我们的大脑与容量真的跟智力有必然的联系吗,根据现代医学论证,人的聪明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脑容量的多少,脑容量较少,甚至无脑的聪明人不断见诸报端,而脑容量超出常人重的白痴也不乏例子。根据考古学材料可知。新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不相上下。那么新人就该同现代人一样聪明,换句话说,5万多年来,人类似乎并没有进化。
  人脑的平均重量在1300克左右,但这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形体较大的动物,相对脑子的重量也大,比如大象的脑重4000克左右,鲸鱼的脑重是7000克左右;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用脑容量与身体重量之比的方法来说明人类的进化,但事实证明,这个方法也是行不通的,看一下数据就明白了。人是1:38,鲸是1:2500,大象是1:500左右,猩猩是1:100左右,似乎人占的优势较大,然而,白鼠是1:26,长臂猿是1:28,麻雀是1:34,都比人优秀得多,可它们并没有人类的自我意识也没我们聪明。
  进化生物学家后来又说,人类的额叶较灵长类动物大得多,这是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根源。然而,美国依阿华大学的学者们却认为,人类大脑额叶的大小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并无显著差别。依阿华大学的马西奥和谢曼迪费里两人对包括人类在内的一些灵长类动物作了磁力共振影象扫描,然后测算大脑每一部分的大小,结果他们发现,人类大脑的额叶与灵长类动物的区别并不明显,大猩猩额叶占大脑的31。7%,黑猩猩占36.1%,人类占36。8%。黑猩猩比大猩猩高出5。4个百分点,但它并不比大猩猩聪明多少,相反。人类比黑猩猩仅高出0.7个百分点,但人类却比黑猩猩聪明了许多。因此,额叶的大小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在英国北部的谢菲尔德大学的数学系有一位学生,智商一直很高,在历次考试中都是优秀,深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后来,在一次体格检查中,谢菲尔德大学神经学专家约翰·洛伯教授在为他做CT扫描时,意外发现,这位智商很高的学生竟然没有脑子,他的大脑皮质厚度只有几毫米,而一般正常人则有4。5毫米,他的皮质下是脑液。这位教授惊叹不已,他不知道这位学生的高智商是从哪里来的。
  人类区别以别的动物的根本所在就是我们有一个聪明而有意识的大脑,而也就是这个大脑偏偏与主流的进化学说没多大关系。
  我们的语言,恩格斯在1876年所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明确提出并全面论证了劳动创造人的原理。他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语言。
  研究人员近日发现,野生黑猩猩在用棍子“钓白蚁”时,很少使用右手。而事实上,多数黑猩猩都是“左撇子”。坦桑尼亚戈姆比国家公园对17只野生黑猩猩进行了为期3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其中12只用棍子探白蚁窝时使用左手,4只使用右手,一只左右手分工不是那么明确。
  美国埃莫利大学耶基斯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威廉·霍普金斯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与此前的研究结果相反,野生黑猩猩在使用工具过程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利手情况。”霍普金斯研究小组的发现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
  研究报告还回顾了以前针对黑猩猩的研究,结果发现虽然有些研究指明黑猩猩用棍子“钓白蚁”时习惯用左手,但也有研究称它们在砸碎坚果时也习惯用右手。科学家长期以来就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是否具有利手(习惯于用左手或习惯于用右手)的问题上存在争议。双手是由大脑左右半球控制,而霍普金斯研究小组的发现表明,这种大脑分工早在500万年前便开始了,这一时间明显要早于人类和黑猩猩的分离。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理查德·伯恩说:“如今看来,黑猩猩的‘技艺高超’的用手行为似乎来源于它们与人类的共同祖先以及其它所有非洲类人猿。”伯恩曾报道过山地大猩猩在从事复杂工作时的利手现象。他此次并未参与霍普金斯的研究。伯恩表示,霍普金斯研究小组的发现表明,黑猩猩在“钓白蚁”时,确实具有利手情况,此前许多研究人员之所以未得到相似的结论,是因为他们研究的黑猩猩数量比较少。
  据估计,在人类当中,90%都习惯于用右手。但伯恩指出,这一数字是在询问人们习惯用哪只手写字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而在对文盲行为的研究中,习惯于用右手的人明显低于这一数字。霍普金斯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还涉及语言的演变。
  霍普金斯解释说,大多数人都用大脑左半球处理语言,无论他们习惯用左手还是习惯用右手。科学家认为,如果人类是在与猿分离后发展的语言能力,而语言又与利手情况有关,那么猿就不可能有这种利手问题了。霍普金斯说:“这进一步表明,语言与利手情况之间所有历史联系可能并不正确,人们需要重新思考这些问题。”
  一批科学家声称,他们已确认第一个主宰人类语言能力的基因,并指此基因在大约于20万年前出现的突变,乃人类文明及语言高度发展的主要动力。
????  有关专家发现可能改写人类命运的“FOXP2”基因。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院的埃纳尔称:“这很可能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语言基因。”科学家表示,若此基因的DNA排列出现问题,会令人出现严重的语言及语法障碍。
???? 英国及德国科学家及后以猴子、猩猩和老鼠等动物与人类的FOXP2基因作比较,更发现它们之间有两个显著的分别,而这些改变似与控制面部肌肉的能力有关,由此令人类拥有较佳的语言能力。换句话说人类的语言产生可能来自基因突变与劳动联系不大。
  科学是把双刃剑,破立都可以由它去论证,用科学的方法所得于的结论有时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再科学的方法也要由人去运作,而人对于事物的认知是有差别的,这也就注定再科学的论证也不可能百分百考虑周会,不带任何的个人臆断!
  我们的身体,人的许多生理特征,还有我们胎儿的发育过程,在别的陆生灵长类动物身上都没有,而在别的动物如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身上却存在。 
  其证据是:
  一:所有的灵长类动物身体体表都长有浓密的皮毛,惟有人和水兽一样,皮肤裸露光滑,没有体毛。
  二: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皮下脂肪,而人类却有皮下脂肪,这一点,明显不同于别的灵长类动物,而与水兽相似。
  三:人类泪腺分泌泪液以及排出盐分的生理现象,也是水兽所具有的特征。这在灵长类动物中是绝无仅有的。
四:人类所具有的性行为以及出汗等生理现象,也是灵长类所没有而与水中生物相似
  五:人类在控制体内盐分平衡的生理机制上同陆生哺乳动物大相径庭,而与海兽极其相似。
  六:人在潜水时,体内会产生一种称为“潜水反应”的现象:肌肉收缩,全身动脉血管血流量减少,呼吸暂停,心跳也变得缓慢。此时,饱含氧气的血液不再输入到皮肤组织、骨肌和其他器官,而全部集中到维持生命最重要的机体中心大脑和心脏,使它们的细胞得以在几十分钟的时间内不致死亡。这种现象与海豹等水生动物的潜水反应十分相似。
   七:妇女在水中分娩没有痛苦,而婴儿喜欢水,并有游泳的本能,这都说明人类与水的关系非同寻常。 
  针对这个疑惑人类现在找到个比较合理的假设,他是1960年,英国的人类学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人类的祖先不是生活在陆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中。也就是说,人类进化史中,存在着几百万年的水生海猿阶段。哈代提出:地质史表明,800万~400万年前,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区被海水淹没,迫使部分古猿下海生活,进化为海猿。几百万年后,海水退却,已适应水中生活的海猿重返陆地。它们是人类的祖先。
  当然也有怀疑,海猿说虽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也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不同的看法。
  一:古猿在下海的400万年里,获得了一些适于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特征,重返陆地后,为了适应陆地生活,也应该丢掉这些应于海水生活而不适合于陆地生活的特证,如人类不能对体内所需食盐进行精确控制等,为什么在返回大陆的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没有丢失?
  二: 400万年的化石缺环,海猿说仍没有很好的解释。在海洋生活就没有化石可找了吗?我们现在不也发现大量的海中生物化石吗?
  三:根据分子人类学研究所得的结论,人和猿开始分化的时间是距今500万~400万年前,这一点也不支持海猿说。
  1924年,被誉为世界研究生命起源的先驱。苏联生物学家奥巴林在他的《生命起源》一书中把生命起源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有机物产生;氨基酸、高分子聚合物形成;具有新陈代谢机能的蛋白质产生。奥巴林认为,生命发生的可能过程应为蛋白质分子一分子团团聚体,团聚体内部结构的完善可以导致原始生命的出现,并最终产生结构、功能复杂的生命单体。先是原始单细胞生物,然后向两个方向进化:一是自养能力强化而运动功能退化,进化至单细胞菌藻类植物,成为植物界进化的源头;另一方向则是运动功能强化而自养功能退化,进化至单细胞原生动物,成为动物界进化的源头。 
  奥巴林的生命起源假说拥有很大一批追随者,其中不乏闻名于世的身体力行者。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米勒开创了生命起源模拟实验的先河。1953年,米勒依据奥巴林的假说,着手开始了原始大气模拟实验。他把甲烷、水蒸汽、氨、氧气的混合物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装置内,让它们循环流经一个模拟太阳紫外线辐射的电弧。在历经一周的连续放电之后,密闭装置内产生了甘氨酸、丙氨酸等11种氨基酸,其中有4种氨基酸存在于天然蛋白质中。米勒实验的成功给了后来者极大的鼓舞,此后,世界各国科学家纷纷投身于寻找生命源头的研究中。
  1959年,德国科学家格罗特和维斯霍夫设计了一个用紫外线代替放电的实验,同样得到了氨基酸;1961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奥洛把氰化物加入实验混合物中,得到了很多种氨基酸及一些短链的肽,还制成了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一瞟吟;1962年,奥洛又制成了核糖和脱氧核糖;1963年,美国人波南佩鲁马做了同米勒相似的实验,他用电子作能源,制成了腺瞟吟;接着,他又和同事们一起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制成了腺膘吟校普。到了本世纪70年代,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已能够全部通过人工模拟自然条件的方法合成。奥巴林假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有机物产生阶段已多次为实验所证实,大的分歧出现在蛋白质与生命物质产生阶段。在奥巴林生命起源假说中,海水是不可或缺的,它被认为是生命的摇篮。奥巴林派坚持认为,如果没有原始海洋,有机物质难以储存聚集,最终形成有自我复制功能的生命单体。 
  但是,美国生物化学家福克斯却不这样认为,1960年,他提出了另一种生命起源的假说一类蛋白微球体假说。福克斯认为,早期的地球温度很高,依靠热能就足以使简单的化合物形成复杂的化合物。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说,早在1955年,福克斯就开始进行实验。他把各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加热到200℃,3小时后,它们形成了形似蛋白质的分子链,被称为类蛋白。1960年,福克斯又把酸性类蛋白放人稀酸中加热溶解,冷却后缩结成团,形成微球体。在光学显微镜下,福克斯发现这种微球体很像细菌,并且在特定处理后还能出芽,芽长大后能脱落下来;小球还能分裂,一分为二或者彼此连成长串。 
  福克斯的类蛋白微球体假说否定了生命发生对原始海洋的依赖,因而被称为“陆相起源派”。科学历来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多年以来,奥巴林派与福克斯派长期致力于发展完善各自的理论,其间并无多少争论。在数十亿年前,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而今天的人类只能在想象中追寻昔日的印迹,追寻原始生命发生的轰轰烈烈的景象。奥巴林派与福克斯派的学术价值都得到了同样的认可,团聚体和微球体都被看成是生命发生过程中的原始细胞模型。 
  近年来,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假说纷起林立,比较著名的有“火山学派”与“外来生命学派”。福克斯的“类蛋白微球体”迄今在自然界尚未被发现,而有生命的类病毒却可以在自然界发现。类病毒的前导物质为单质磷酸,科学家在研究火山气体时发现其中含有单质磷酸复合形成的大分子磷酸。据此,“火山学派”认为,由于火山爆发生成了大量大分子磷酸,这种物质溶入海水,成为地球生命之源。有一件事可以佐证“火山学派”的结论。1977年,海洋学专家柯利斯在太平洋底考察海底火山时无意中发现,在沸腾的火山岩浆喷口周围活跃着形形色色的生命形态,有鞋底大小的蛤,也有身长近两米的大管虫。这时,一个奇思在他的脑海中产生: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催生的,因为在地球形成生命的初期,地球的环境也是相当恶劣的,许多地方都很类似于海底火山四周围的环境。柯利斯的发现及假设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未有过科学家真正去认真地加以验证。绝大多数探索生命源头的人都不会相信,生命是在滚烫有毒的环境中诞生的。直到最近几年,才有一些科学家开始挽起袖口验证热液出口是否有发生生化反应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那些炙热的、甚至含有大量有毒物质的热液喷口处果真有早期生命产生所必需的化学变化。1996年8月,美国基因组研究所的科学家宣称,他们解开了当初由柯利斯提出的作为生命第三分支(另两种为细菌与真核细胞)而存在的一种原始生物杨氏产甲烷球菌的1700个基因密码。杨氏产甲烷球菌生活在太平洋洋底2623米水深的一座火山口的边沿上,其生活不受阳光的影响,而且不以有机碳作为食物源。它靠火山口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氮和氢为生,释放甲烷。研究人员从这种微生物中抽取了生命体中最重要的生命物质DNA。科学家认为,这种微生物可能是原始生命最早的形式,还可能是外星上最有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 
    我们可能来自海里,但我们也可能来自火星,据英国广播公司2006年12月19日报道,由美国和俄罗斯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几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细菌。他们发现,这些细菌在人体能够承受辐射极限几千倍的辐射下仍然能够成活,因此他们认为,这些稀有的特殊细菌内部已经形成了某种可以抵御超强辐射并且可以保持水分的功能。 
  科学家们不相信任何地球上起源的生命可以演化出这些特异功能,因为有证据显示,在过去40多亿年中,地球上的辐射强度变化不大,所以他们认为,这些超级细菌可能源自火星,搭乘陨石来到地球,并最终成为地球上最早的简单生命。他们的研究成果将发表在最新一期《星际生物学》杂志上。
  火星被其他天体碰撞后,它表面的一些物质被撞到太空中最终落到地球上就形成了来自火星的陨石。
    不过,也有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