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古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

第11章

世界古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11章

小说: 世界古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杏仁、松子的吃俗。耶利哥遗址则开始出现制盐,吃用盐和出口盐的习 

俗。 

     有陶新石器和铜石并用时代已普遍流行使用陶质饮食容器和其它质地的 

饮食容器。其种类见有陶盘、碗、杯、罐、钵、瓶、壶、带流器、尖底瓶、 


… Page 50…

酒杯、木碗、盘、盒、船形器、骨匙和石碗、罐、瓶等等。 

     ③青铜器时代的饮食。从欧贝德文化时期始至公元前800年左右,西亚 

地区已进入非常发达的文明社会,发达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无疑是当时 

的主要经济支柱。随发达繁荣的物质生产而来的是发达富足的饮食文化。 

     西亚青铜时代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大麦、小麦,这些作物经加工后成为当 

时人类的主食,从苏美尔古王朝时期海法吉遗址发现的面包加工场现象看, 

青铜器时代的人们不仅发明了面包加工制作,而且这种制作和食俗在西亚地 

区广泛流行。除粮食作物外,西亚青铜器时代的人类还流行种植葡萄、橄榄、 

椰枣、无花果、石榴、桑树和苹果等等,他们不仅鲜吃这些水果,而且还利 

用葡萄酿酒,利用橄榄制作香油,使饮葡萄酒的饮俗和食用橄榄油的食俗由 

此开始流行。此外,还开始出现了挤取和饮用羊奶的习俗。 

     西亚青铜器时代饲养的家畜有山羊、绵羊、猪、牛、驴、山驴和野驴等, 

这些家畜加上猎获而来的野山羊、鹿等,成为当时人类的最重要的副食,他 

们将这些动物屠宰后加工成各种肉食制品或美味佳肴,以此满足当时人类对 

高蛋白质食品的需求。捕鱼吃鱼的风气也与吃肉的嗜好不相上下,古文献记 

载古苏美尔人吃用的鱼至少有50种以上,由此足见当时人类对鱼类食品也是 

情有独钟的。从公元前2900年左右起,西亚人已开始饮用羊乳。牛乳,当时 

的王族、贵族并流行以牛奶为医药饮品。 

     西亚青铜器时代的饮食容器制品,主要见有陶罐、碗、瓶、壶、酒缸、 

大口杯、大酒杯、金银琥珀瓶和其它金银制容器和石制容器等等。 



      (2)穿戴 

     丛旧石器时代早期始至公元前800年左右的青铜器末期止,西亚地区的 

古人类穿戴习俗文化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①旧石器、中石器时代的穿戴。与欧洲地区的情况大体相类,旧石器时 

代早期,还未出现正式的衣着穿戴。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可能出现了简单 

的披裹兽皮或植物叶的穿戴习俗。 

     中石器时代,开始出现简单的衣服缝制技术和最早的装饰品。此时期人 

类开始穿着经缝制的兽皮衣服,并佩戴用兽骨、牙或石制的小型装饰品。 

     ②新石器和铜石并用时代的穿戴。前陶新石器阶段的穿戴基本沿袭了中 

石器时代的传统,出现了黑曜石、浮石和贝壳等装饰品。纺织品尚未出现。 

     有陶新石器和铜石并用阶段,出现了纺轮,表明纺织技术已发生。农作 

物已见亚麻,说明当时人类已开始利用亚麻来纺织缝制布衣,骨针、铜针是 

当时缝制衣服的主要工具。人们穿着亚麻衣服,佩戴着铅铜珠、管、石制牛 

头、鸟、双斧形垂饰和其它铜饰等来打扮、美化自己。此一时期可视作是西 

亚地区服饰文化发展的初兴期。 

     ③青铜器时代的穿戴。纺织业已十分发达,可能已出现专门的衣服制作 

行业和裁缝。衣服样式已有一定讲究,佩饰也趋向珍贵华丽。当时的神职人 

员祭司和贵族等流行穿着长袍式衣服和裙服。长袍是斜衽单肩披裹式。裙服 

则属于过膝的中短裙,裙下摆为旒状,或可称旒状短裙,旒状短裙在中下层 

民众中十分盛行。贵族的旒裙可能是羊毛绞股编织的,平民百姓的旒裙以麻 

布为主。男性服装基本上是长袍和短旒裙。女性服装除长袍外,下身所穿多 

为长裙。此外还有一种通行的带帽风衣,其式样类似现代的风衣。作战的武 

士则穿着皮马甲、头戴革盔。在正式场合和日常生活中,男界流行不蓄发光 


… Page 51…

头长胡须的习俗,个别或戴冠帽,讲究者或佩戴假发或金盔;女界则流行长 

发齐肩或梳辫盘头,盘头者或系发带,或戴冠帽。讲究者除戴冠帽外,帽上 

还戴系金质双角形的顶饰,耳垂金耳环,脖套金项圈或穿套葡萄状毛织脖套。 

乌尔王陵舒巴特(苏巴德)女王墓曾出土黄金玉饰和金质贝壳状粉盒,从粉 

盒中残存各种颜色的化妆品情况可知,当时的女士已时兴美容化妆,美容化 

妆术开始诞生和流行。 

     此时期的佩饰物,已趋向名贵化,讲究者一般都使用金、银、玛瑙和玻 

璃制成的发饰和佩饰,此外还有玉、石、骨饰等。 

     西亚青铜器时代的衣着文化,已相当发达。服式、饰品的名贵、出色的 

化妆美容术等,均对古代世界其它地区的衣着文化发生重要的影响,并在世 

界古代衣着文化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Page 52…

                         4。居住、交通和游娱习俗 



      (1)居住 

     西亚地区古代前期的居住文化,经历了洞穴群居、农村聚落、城邦或城 

市聚居等形式或阶段。居住建筑则从利用天然洞穴始,逐渐发展出搭筑窝棚、 

修建地面式土台或石基房子、建筑土坯墙或砖墙民房、神殿、宫殿、城堡和 

城墙、以及寺塔等等。 

     ①旧石器时代的居住。西亚旧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目前所见不多,据有 

限的资料分析,在整个旧石器时期中,西亚人基本上是过着洞穴群居的生活, 

即当时还未出现人工居住建筑,主要是利用各种天然的溶洞为居所,过着极 

为原始落后的洞穴生活。 

     ②中石器时代的居住。西亚中石器时代的居住,与前期相较显然发生了 

非常重大的变革和飞跃。首先是继承旧石器洞穴居的传统,如卡尔迈勒山的 

凯巴拉洞穴和瓦特洞穴。在这一基础上又迅速发展出在原野河谷地带挖筑窝 

棚野营和建筑泥砖房子的居住形式,并形成错落有序的居住村落、体现了季 

节性定居生活的特点和趋向。 

     西亚中石器时代的代表文化是如前所述的纳吐夫文化,纳吐夫文化本身 

又可区分出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三个发展阶段的居住文化既一脉相承 

又稍有区别,各具特色。 

     纳吐夫文化早期的居住遗址,在约旦艾因·迈拉哈、以色列卡尔迈勒山 

法拉赫、叙利亚的穆勒贝特、阿拉伯半岛的贝哈、巴勒斯坦的耶利哥都有发 

现。其中,艾因·迈拉哈居住遗址,占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发现圆房 

子约50间,每间直径在2。5—9米之间,这种圆房子,便是西亚地区古代最 

早出现的房屋建筑之一。艾因·迈拉哈的圆房子是建筑在地面上的,它们每 

每由若干间圆房子构成一个居住群,每一居住群中同时开设有许多钟形储藏 

坑,这是与圆房建筑相配套的居住设施,体现了其住居文化上的独到之处和 

风俗。阿拉伯半岛的贝哈遗址,则发现过类似用泥砖修筑而成的房屋。叙利 

亚的穆勒贝特遗址,也流行建筑圆房子的习俗。可见,圆房子建筑,实是纳 

吐夫文化早期最流行的房子形式。此外,在巴勒斯坦的耶利哥遗址,也发现 

过一座纳吐夫文化早期的建筑遗迹,遗迹为一粘土台,面积6。5×3平方米, 

周围绕筑石墙,其中两块石头中有插孔,发掘者或认为这可能是插立“图腾 

柱”的孔穴,整个遗迹则可能是一处神殿或神龛建筑。 

     纳吐夫文化中期发现的遗址不多,其持续的时间也不太长,故其在居住 

习俗上基本沿袭着早期的形式和内容,保持着早期的居住传统。 

     纳吐夫晚期的主要遗址有以色列的哈努、沃伦和巴勒斯坦的希阿姆。哈 

努、沃伦是一处将洞穴和野营溶为一体的村落遗址,除部分利用洞穴为居室 

外,大部分属野营搭筑式的房子。房子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圆形房子,直径 

7至10米,周壁用石块垒砌而成;另一类是椭圆形房子,房内设有炉灶。 

     西亚中石器时代的居住文化,已初具许多较为先进的因素,这种先进因 

素的迅速出现,可能与西亚地区当时优越的气候、环境有关。在这种高起步 

的居住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下,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至整个青铜器时代止。西亚 

地区的居住文化出现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其建筑形式和内容的丰富 

多彩,尤其是城堡、城市建筑的率先出现,对整个古代世界城市建筑的发展 

予以重要影响,其建筑艺术和水平,无疑在古代世界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 Page 53…

    ③新石器和铜石并用时代的居住。西亚前陶新石器文化阶段,居住房子 

建筑已获得很大的发展,流行的房子建筑基本都是用泥砖砌筑的。房子平面 

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前者一般时代稍早,后者出现稍晚,后者是从前者的基 

础上发展而成的。所有房子都属地面建筑,房子内地面用夯打泥土筑成。除 

泥砖砌筑的房子外,尚流行用石灰石和红粘土砌筑的房子。此时期的居住文 

化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城堡建筑。如巴勒斯坦耶利哥前陶新石器时代的居 

住遗址,出现了防御系统,整个居住遗址内修筑有城堡、城墙和濠沟。城墙 

用石块砌筑而成,残高3。74米,复原后高度应为6米;濠沟宽约8。25米, 

深2。75米,位于城墙外面。城堡位于中央部位,城堡的中心有石砌的望楼, 

共有22级阶梯可供上下。耶利哥遗址发现的城堡建筑系统,是目前所知世界 

最早的。它的出现,充分说明西亚地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已形成相当充裕 

的物资财富,社会组织已经高度发达,居住建筑上已开始达到了一个合理设 

计营造城镇的较高水平。另外,在此时期居住文化中,除流行建造大量圆、 

方形小房外,还流行建造一种方形大房子,这种大房子两侧有墙,墙体用烟 

卷型的砖块砌成,房内地板涂上灰泥,房子前带有庭院,房屋朝庭院开门, 

院里设火炉,周围还建筑着小房子,这些小房子,有的是用作贮藏室,与大 

房子构成的一个整体。与此同时,还出现一些非用于人住的建筑物或房子, 

如神庙建筑和手工业作坊等,前者规模很小,通常涂有红色灰泥,庙中有靠 

壁神龛,放置石柱或供奉石神像;后者与住房大小差不多,主要有石器制作、 

骨器制作以及屠宰等工场或工棚建筑。 

    有陶新石器和铜石并用时代的居住文化,总体而言,房子的建筑形制已 

由前陶时期的圆形、方形进一步演变成长方形。在这一主要的共性特征下, 

各遗址的房屋修筑又显然存在一些不尽一致的个性,兹试分别作一介绍。 

    土耳其的哈吉拉尔遗址,流行长方形房屋,均长约10。5米、宽6米左右, 

墙壁用方砖砌筑而成。居住区已与埋葬区分开。遗址中并建筑有防卫色彩较 

强的城堡。 

    土耳其的恰塔尔休于遗址,已揭露出14个建筑文化层,时间前后连续不 

间断。房屋都用土坯砌成,由一间起居室和几个附属房间组成套室,其间以 

低矮的门洞沟通,房内设有炉灶、木梯等。除民居房屋外,还流行建造专门 

用作“神坛”的房屋,这种房屋墙上一般装饰有壁画、浮雕、神像和牛头。 

该遗址居住区的建筑物处有土墙围绕,表明其已具有城镇的特点。这是西亚 

高原地区定居村落最早的资料,据统计,当时的居民人口数高达8000至10000 

人。 

    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地区的哈苏纳文化,有定居的村落,流行用泥块建筑 

的圆形房子和长方形房子。继哈苏纳文化之后的萨迈拉文化,定居村落规模 

宏大,居住区修筑有护村濠沟或城墙,流行长方形房子,房墙为砖坯结构, 

墙壁和地面均涂抹灰泥,出现火灶、窖穴的设施。也流行宗教建筑神庙。 

     与萨迈拉文化同时,伊拉克、叙利亚北部和土耳其一带的哈拉夫文化, 

村落面积一般较小,流行建筑圆形房子,房基用石砌筑,每套住房由一长方 

形前室和一圆形内室构成,是一种厅房式或内外套间式房屋形式,是西亚地 

区新石器时代一种极富特色的房屋建筑。 

     阿里库什遗址,流行石基砖墙筑砌房子,房内墙壁用灰泥涂抹,并以赤 

铁矿绘画装饰图案。 

    雅亚遗址、巴昆遗址,均流行土坯砌筑的房子,房子除人居外,还用作 


… Page 54…

仓库。 

     ④青铜器时代的居住和建筑。青铜器时代居住文化的显著特征是,出现 

规模宏大的神殿、宫殿和城市建筑。 

     欧贝德文化时期,出现初期的以神殿建筑为中心、成型的城镇建筑布局, 

城内居民住房既有泥砖砌筑者,也有芦苇建造者。埃利都遗址有神殿和民房 

两种建筑,神殿平面为长方形,面积约4平方米,殿的一端有一突出部分, 

内安祭坛,殿堂中央另设一祭坛,门开在殿堂的另一端,神殿一角有圆形祭 

祀坑、献祭桌,其上有祭烧灰烬残迹,这座神殿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发现的 

最早、最完整的宗教建筑。欧贝德时期的神殿,开始置于基坛之上,而且越 

到后期基坛越高,在布局上,神殿的主室为长方形,左右设有小室,祭坛位 

于主室的一端,其上放置着陈放贡品的桌子。建筑物的四角正对东南西北四 

方。这一神殿形式奠定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神殿的基本格局,并为后世所继 

承。埃利都遗址的民居建筑有两类,一类是建筑在土台上的土坯墙结构房屋, 

房壁涂饰红色或绿色粘泥;另一类是结构简单的芦苇棚,是用泥和芦苇合筑 

而成,或认为这是一种附属建筑。欧贝德遗址也有神殿和民居两种建筑,神 

殿基址平面有方形、椭圆形、不规则方形等。民居房子种类也是土坯房和芦 

苇棚两类。 

     晚于欧贝德文化的乌鲁克文化,居住文化开始步入城市文化发展中。其 

主要的建筑是神殿,并以神殿为中心形成城市民居聚落。乌鲁克的神殿建筑, 

以红庙和柱廊神庙最著名。“红庙”因其墙壁涂有红色而得名。柱廊神庙筑 

于台基之上,大厅的柱廊由两排直径达2。62米的柱子拱立,围墙以红、白、 

黑色的圆锥形镶嵌物装饰,显得华丽堂皇。天神安努塔庙在废物、泥土、砖 

瓦和沥青的山顶平台上,建有一个上层神庙,其最早的形式即所谓“白庙” 

 (因涂白色而得名),平台上用凸形和凹形建筑作装饰,墙壁上部用瓶状的 

土坯行列砌筑,在长方形的庭院中央有一个高起的祭坛。反映了当时人认为 

神殿是神的住所、神会从天而降来会晤敬神者的意识观念。作为神殿地基的 

高坛,其建筑构思在后来的寺塔建筑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继乌鲁克文化之后,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流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