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面重要镜子。居住既是一种生活方式、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是一种生活
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空间、不同氏族和民族、不同的社会阶层,往往
存在着不同的居住习俗。不同的居住习俗或文化又往往通过不同的居住客体
的形式直接表露出来。
交通,包括徒步行走。直立徒步行走是人类脱离猿界的一个伟大进步,
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一个重要特征。行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
一种最最基本的动作行为,是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行走是交通的基础,交通是行走的经验结晶,是对行走能力的一种改善与创
造,是对人类行走能力或水平的一种显示和说明。交通通常是以交通工具的
出现为第一标志,它是交通工具与道路设施的集合体。交通工具的有无和好
坏,道路设施的优劣,除了反映一定阶段的交通水平外,也同时表明一定阶
段人类的行走能力和行走习俗。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表明,迄今为止的人类
发展史至少有99%以上的时间是属于徒步行走的历史。故悠悠岁月,漫漫时
日,行近走远,生产生活,都全凭脚下功夫。
游娱,包括游戏、歌舞、玩耍、玩用道具等等内容。其属于一种非生产
性的调节人类生产与生活情绪或情趣的动作行为和习俗。游娱源于生产、生
活活动,并贯穿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生产生活而言,游娱不仅是一种消
遣、放松形式,更是一种鼓动、振奋和庆贺、祝捷形式。游娱的发展演变,
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其形式和内容往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充实、更
新。其发展趋势是由原始粗犷、简单向丰富多彩、复杂发展。人类社会在铜、
铁器时代以前的游娱活动,从实质上言,均属原始游娱,其内容和形式都比
较简单朴实。其应用通常与生产的年成收获、生活的成功的祈求和祝贺以及
原始宗教活动等直接相关。
(1)旧石器时代的居住、交通和游娱
①居住。打器文化时期是以天然洞穴为主要居所。阿布维利文化期除继
续利用天然洞穴为居所外,开始出现最早的房屋建筑,这种房屋的体积不大,
平面呈长椭圆形,一般长8—15米,宽4—6米,四壁用小树枝编成,顶部由
2、3根木柱支撑,屋内设有火炉,它们是阿布维利时期人类从晚春到夏初露
营时的居所。阿舍利文化人类大致也基本继承了这种居住习俗,如在法国南
部尼斯的特拉·阿马他,考古发现此地有用石块建造的属阿舍利文化时期的
建筑遗迹,遗迹中有柱孔,大约是一种用兽皮遮蔽的居住遗迹,其面积大小
为9×4。5米,其中有灶堂,有切割食物的地方,甚至可能还有石头座位,集
… Page 32…
体人数大约15—20人。莫斯特文化时期的人,除继续居住洞穴和搭筑露营小
窝棚外,也出现利用天然岩石间较大的空隙而搭筑岩棚居住的习俗。旧石器
后期的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的人类,已开始过起半定居
式的生活,他们冬居洞穴、岩棚或其它坚固住所,夏季则居住在搭筑的帐篷
中。
②交通。交通工具尚未发明,故此时期只有徒步行走来从事各种生产和
生活活动,还没有严格意义的交通。
③游娱。此时期的游娱,尚处在原始的即兴抒发、无规范、无表演性质、
无艺术效果追求的阶段。游娱的内容通常仅限于游戏或歌舞,游戏和歌舞通
常又是揉合在一起,分不出彼此。游娱主要动机是祈求和庆贺生产与生活过
程中的一切大小成功。游娱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群队或集体的形式聚集在
一起,晚间活动则点燃篝火,血族成员不分彼此,随心所欲地在聚集地手舞
足蹈,并手持石块撞击石块,或手持石器撞击石器,加上即兴抒发的狂热的
呼号来作为游娱的伴奏或节奏。狂欢者或穿披狩猎所获的野兽毛皮,佩戴野
兽头角和飞禽羽毛。这样便构成了一个如中国古籍所说的“击石拊石”、“百
兽率舞”、“凤鸟来翔”的原始喧闹、狂欢喜庆的游娱场面。像这样的游娱
方式,场面或习俗,是世界范围内旧石器时代普遍流行的习俗。
(2)中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居住、交通和游娱
①居住。中石器时代的阿齐尔、塔德努瓦和马格勒莫瑟文化的人类,经
济生活以游猎为主,故他们居无定处,居室均是一种用树木枝叶或植物叶搭
筑起来的临时性窝棚或帐篷。农业、牧畜业和陶器、纺织等手工业的出现和
发展,使新石器时代居住文化与前此时期相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显明
的特点是,出现了建立在平原地带的农业村落,出现了地穴式、半地穴式房
子和石基土坯墙住宅以及石砌围墙城堡建筑等等。由于地区和时间差异,居
住文化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各文化的住房情况大多有着自身的特色。南斯
拉夫斯塔尔切沃文化的住房遗址不太明显,学者推测其流行的是地穴式房
屋。保加利亚卡拉诺沃文化的房屋出现了以方形单间排列成街巷的建筑布
局,方形房屋到晚期又演变成长方形房屋,房屋附建有前室。东欧和西南欧
印纹陶文化的居民,仍然流行着自旧石器时代以来的洞穴居传统和习俗,并
在平原和溪边亦建筑一些简陋茅屋,反映了印纹陶文化居民点具有由定居村
落和季节性宿营地共同组成的特点,印纹陶文化的村落面积一般在1。5公顷
左右,居民约150人以下,约有10至20间房屋,房间长度一般不超过10
米。这种村落在意大利、法国南部、西班牙和葡萄牙沿海以及西地中海许多
大小岛屿都可见到,它们代表了西欧早期的农业村落形式。南斯拉夫温查文
化居民的村落建筑规模较大,温查遗址村落面积达8公顷,房屋建筑中街道
规划整齐,房屋一般由两间方形屋组成一套,有木骨泥墙和夯土地面,晚期
出现三间一套的房屋,中房设火灶,后房是贮藏室。希腊的前陶新石器文化
阿尔吉萨遗址最大的房址长约4米、宽约2。2米;个别房子地面铺砾石、并
设火灶;房子结构是椭圆形半地穴式,地穴周围有小洞,可能是用立木作草
棚支柱挖的坑。希腊有陶文化新尼科门迪亚遗址房址面积为8×8平方米或8
×12平方米、12×12平方米等规格,房形有方、圆两种,房壁为土墙,其中
12×12平方米的方形大房子,可能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或首领、酋长的住房。
奥察基遗址的房屋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形式,前者边长6米,结构为石基土
… Page 33…
坯墙,墙内面砌若干附壁柱,被认为是希腊色萨利地区最早的石砌墙基住宅;
后者墙内无附壁柱木,房前两侧墙壁突出,形成门廊,其形式与后来希腊各
地流行的带门廊的麦加伦建筑 (或译礼厅)相似。希腊迪米尼文化的村落建
筑,已出现建在小丘上的圆形防御性城堡式设施,城堡长宽均约百米,由外
至内筑有6道石围墙,墙一般高约2米、厚0。8米,各围墙之间有横墙阻隔,
有明显的防御目的,最里面一圈墙垣最为厚实,墙圈内为一中心庭院,院内
筑有一座典型的麦加伦式厅房建筑,成为整个城堡中最重要的建筑物;厅房
建筑长11米,厅内宽约6米,门廊中有两根圆柱,大厅内有方柱和炉灶,迪
米尼这种城堡建筑被认为是迈锡尼文明的卫城和麦加伦厅房建筑的先驱或雏
型。中欧线刻纹陶文化的居住地址,出现一种至少有7至10间的长屋,这种
长屋一般长约20至30米,宽约5至6米,可能属大家族同居的形式,个别
房屋周围出现防御性木栅栏的设施。东欧爱莱斯德—库库泰尼—特里波利耶
文化的居住区往往建筑在河流环绕的附近小丘平面上,整个居住区布局呈同
心圆式,面积一般在5公顷以下,中、晚期也出现10公顷甚或数百公顷的大
居民聚落;一些居民点设置壕沟土墙,房屋多为三四十至八九十平方米的长
方形草泥材料建筑,房内常设置有灶、碾谷台和贮藏窖穴,在房内外均发现
有用作厨房或劳动场所的椭圆形地穴;个别地区则流行起建筑成2至3层的
楼房。北、东欧的篦纹陶文化,居住点一般位于河、湖沿岸,房屋是圆形、
椭圆形或长方形的半地穴建筑,长方形房屋之间有过道相连,面积约从 14
至15平方米至40至50平方米不等。
②交通。欧洲最早于中石器时代,出现了交通工具舟船。英国斯塔卡遗
址出土的木桨实物,是独木舟上使用的划水工具,经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
距今9488±350年;荷兰佩斯遗址则直接出土了木船实物,测定年代为距今
8270±275年。这是迄今所知欧洲最早的交通工具实物。它们的出土发现,
表明欧洲地区具有真正意义的交通行为或习俗至少在距今八九千年前便已出
现和开始流行。其最早的交通行为与习俗是从水上开始的,水上交通所依赖
的工具是独木舟。这种独木舟在当时的渔业捕捞、运输货物和跨越江河障碍
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村落、大都是濒临江河湖泽等水资
源丰富的地段,故独木舟的制作利用习俗更为风行。大量的、频繁的渔猎活
动,大量的农作物和定居生活物品的搬运、运输,使独木舟的运输交通功能
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发展,从而成为新石器时代唯一的、最重要的水上
交通工具。
骑马。欧洲的骑马习俗似乎发生甚早。西班牙皮列尼山地新石器洞窟壁
画中发现的骑马形象,表明欧洲的骑马习俗很可能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便已
发生,这也是迄今世界和欧洲地区最早的骑马记录。
③游娱。内容和形式与旧石器时代相类。既有为狩猎活动成功而抒发的
原始歌舞,更出现为农业、家畜饲养业、制陶业、纺织业等收获和成功祈求
与祝捷而举行的游戏或歌舞。此外,尚出现一些带原始宗教色彩的祭祀歌舞。
另外,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开始出现一些诸如石弹丸、陶塑小动物橡、人
像、装饰性的小石子等遗物,这些遗物,也可视作是最原始的玩具用品。
(3)青铜器、早期铁器时代的居住、交通和游娱
①居住。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阿尔戈斯城西南的勒纳遗址,是希腊一处
以青铜器时代早期文化为主的遗址。该遗址的居住建筑,出现了设防城堡;
… Page 34…
城堡外圈为双层城墙,两墙之间夹修有小房间,并设筑马蹄形望楼或塔楼;
城内房子多为四方形,在众多的小房子环绕的中心部位则修筑起一座大型长
方形房子,大房墙壁厚实,面积为25×12米,结构较复杂,至少有两层,由
中央大厅和与之相连的一厅及门廊、过道、楼梯间等组成,屋前有大门,屋
后及左右侧有小门,其形制与新石器时代所见的麦加伦型的厅房判然不同,
房内地板、墙面皆涂抹石灰,屋顶铺陶瓦,或据此称为“陶瓦大宅”。这种
大宅的豪华建筑程度已接近稍后的宫室建筑。在爱琴地区的基克拉泽斯文
化,也流行城堡布局的房屋建筑习俗。米诺斯文明克里特岛的费斯托斯王宫
遗址、马和亚王宫遗址、克诺索斯王宫遗址和古尔尼亚等遗址的发掘揭露,
表明真正的宫殿建筑和城市建筑风尚已形成并流行,克里特岛旧王宫时期的
建筑以克诺索斯王宫规模最大,各王宫均是奴隶王国的中心,克诺索斯显然
是各王国联盟之首;各王宫建筑的布局和建筑风格基本相同;宫室一般有两
三层,围绕长方形中央庭院修建厅房,庭院西部各厅房为举行宗教祭礼的场
所,西部院外有一广场,为祭典场所,亦称作“戏场”;王宫内供水设施较
完善,克诺索斯王宫的引水管道长达10公里,陶水管接缝严密,将高山的清
泉直接引进王宫内。新王宫时期的克诺索斯王宫也是最气派最豪华的,其余
各王宫也有一定规模和规划,它们均建有城防设施,表明此时的克诺索斯已
成为统一王国的首都;这时期各地的居住建筑布局,都是以王宫为中心,周
围建筑别墅、商馆、普通民居以及陵墓;王宫建筑偏重精细小巧风格,不刻
意对称,喜用木柱,上粗下细,别具一格;宫室为多层楼房,厅房过道曲折
相连,主要寝室均附有浴室、厕所等卫生设施,使用自来水,上下水道的铺
设已很完善,建筑材料是木石混用,以石砌基部,柱子及屋顶用木材;克诺
索斯王宫建筑的总体呈方形,面积达2。2万平方米,中央为长60、宽30米
的露天庭院,王宫内厅堂房间总数估计至少在1500间以上,在中央庭院东西
两边各设有楼梯与东西两院各层连接;梯道和各层通道形成柱廊,以天井取
光,地下建有贮藏室,各处均有壁画浮雕装饰。迈锡尼文明亦流行城堡宫室
建筑,迈锡尼晚期的城堡建筑,平面略呈三角形,有用巨石环山修建成的城
墙,墙高8米、厚5米,无防御设施,设大门、内门、暗门,王宫修建在城
堡中央高处,以麦加伦式大厅为主体,大厅前面有高墙和楼廊圈成的庭院,
前厅门廊立两根圆柱,后厅约呈方形,地面为灰泥上涂彩绘,并用石膏板镶
边,厅内有四根圆柱,中央为圆形神灶,倚墙置有宝座,其它住房为两层或
三层结构。同时期的梯林斯城址,平面不太规则,南北长300米,东西宽60
至100米,略呈靴底状,南高北低;城墙用巨石构筑,平均厚7。5米,最厚
处达17米,部分墙段内设有通道,被视为古希腊的工程奇迹,城堡内宫室建
筑以麦加伦式大厅为中心,形制与迈锡尼大厅相同。东欧南部草原地带竖穴
墓文化的房屋建筑,主要流行半地穴式和平地起建的石基草泥房,房内设草
泥炉灶,晚期开始出现多间式房屋,居民聚落周围一般建有防御用石墙和开
挖壕沟。洞室墓文化房子,大致是地面木构房子,平面为长方形,地面抹泥
夯土。木椁墓文化农业聚落早期规模较小,晚期较大,面积可达几十公顷,
个别见有土墙和壕沟设施,居住房子多为长方形半地穴式,也有原木或石基
泥墙的地面房屋,面积为25至300平方米不等,房内有土榻、窖穴和灶,个
别则有畜圈。意大利的泰拉马拉文化有较大规模的村落,居民们临水而居,
茅屋建筑在水溪木桩上,属一种水面房子建筑。早期铁器时代西欧和中欧的
哈尔施塔特文化,发现较多城堡遗址;德国的霍伊讷见格遗址以箱式木棚或
… Page 35…
土坯筑墙为城堡防御设施,城墙设有望楼和大门,城堡内建有方形木构房子、
冶铁和青铜作坊工棚,但没有厅房和宫殿建筑。
②交通。至少在希腊米诺斯文明新王宫时代前后,造船业已获得迅猛发
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