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古代后期文学史 >

第12章

世界古代后期文学史-第12章

小说: 世界古代后期文学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行之,创作出卓越的哲理诗剧《该隐》;普希金在其《先知》一诗中借用 

  了《旧约》的故事情节表达了诗人点亮人们心灵之光的愿望;托尔斯泰的巨 

  著《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都直接引用《圣经》的语录作扉页的题辞。 

   《圣经》对于现代各流派的影响同样很大。如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尼 

  尔的剧本《拉撒路笑了》,美国现代派小说家福克纳的名作《押沙龙,押沙 

  龙!》等等,都成功地运用了《圣经》的材料。直到今天,许多文学艺术作 



① 辜正坤译。 


… Page 53…

品仍带有浓厚的圣经色彩。 

      《圣经》对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五四”运动前夕,《圣经》中文译 

本完成,加上深受 《圣经》影响的西方文学作品大量翻译成中文,《圣经》 

的大量典故渐渐进入了中国的新文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亚当”、“夏 

娃”、“乐园”、“圣母”、“天使”、“救世主”等等。茅盾早年的两个 

短篇小说分别命名为《耶稣之死》和《参孙的复仇》,艾青有一部诗集题名 

为《新的伊甸》。可见,《圣经》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也很大。《旧约》 

文学中的珍品,至今仍然受到各国人民、特别是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当然, 

包括《旧约》在内的《圣经》两千年来作为宗教书籍也曾被教会利用毒害过 

人们的心灵,有着很大的腐蚀作用,但这不是《旧约》文学本身的罪过。 


… Page 54…

                             四、中国秦汉文学 



                             1。秦汉文学的发育 



     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到220年曹丕代汉称 

帝结束,历时400余年。秦代是一个短命王朝,整个汉代总的说比较强盛。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结束了200年七国纷争的局面,第一次 

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秦朝的建立,对于中国这样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国的发展,具有开创之功。这一时期,西方大国罗马 

正处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领土扩张。 

     秦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加强统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推行了一 

系列重大的社会改革。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全新的职官体制,对 

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同轨”,“行 

同伦”,统一法令、历法等,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秦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它奠定了中国辽阔疆域的基础,使中华民族的崇高声誉,早在两千多年前就 

远播海外,因而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秦朝为统一中国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同时,又以残酷镇压手段企图扼杀一 

切反秦意识。采用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在这种 

恐怖、高压政策下,秦代统治15年间,文学了无成就,唯一的作家是李斯。 

这时的罗马文学正处于开创时期,主要成就是戏剧。 

     由于秦统治者滥用民力,赋税无度,暴虐无比,阶级矛盾迅速尖锐化。 

公元前207年,秦王朝便被广大人民及六国残余贵族的起义所推翻。经过4 

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6年建立汉政权,史称西汉。公 

元8年,王莽篡汉,国号为新。公元23年,绿林、赤眉起义,推翻了王莽政 

权,刘秀乘机夺取胜利果实,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两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 

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亚洲西部是帕提亚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安 

息”。在中亚细亚是大月支人建立的贵霜帝国。在欧洲是罗马共和国和罗马 

帝国。罗马共和国后期约与西汉同时,罗马帝国前期与东汉同时,它经过几 

百年的发展,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两汉和罗马两大帝国 

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中心,东西方文明已经超越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互相碰撞, 

相互影响,这是世界史上的第一次不同文明相互传播与交流时期。 

     西汉开国之初,城乡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国家非常贫弱。汉初统 

治者汲取秦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薄赋敛,省徭役,轻 

田租,重农抑商,因而初步出现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口增长的局面。 

与此相适应的是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颇为流行。汉惠 

帝废除秦的挟书之令,广开献书之路,促进了学术思想文化的发展,文学开 

始出现了生机。从公元前206年刘邦建汉到公元前141年景帝死,是西汉的 

前期。这一时期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和辞赋的发展上。汉初作家在 

全国一统的局面下,既保持了战国诸子关心现实的优良传统,又受到南方楚 

辞文体的影响,他们往往既是政论散文的作家,又是辞赋作家。因而,他们 

的散文从内容看,密切结合政治;在艺术上,辞采华茂,情感真挚,句法有 

辞赋化倾向。著名作家有贾谊、晁错等。 

     辞赋主要继承骚体传统,也开始向新赋体转化。完成由骚体赋向散体大 


… Page 55…

  赋这一演变的代表作家是枚乘。 

       西汉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年)即位 

  后,经济力量已十分雄厚。汉武帝施展雄才大略,实现了中央集权下的全国 

  的统一。经过多次战斗,他把匈奴势力赶到了大漠以北。西汉王朝进入了全 

  盛时期,学术文化也达到了汉代的鼎盛时期。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在思想文化方面,对当时社会影响最深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皇权思想,标志着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发展,开始成为封建 

  统治阶级加强政治思想统治的重要工具。 

       伴随着这种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各方面的变革,在文化上也对古代、 

  特别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灿烂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其代表著作就是司马 

  迁的《史记》,这是我国先秦文化的集大成式的文献,是一部光耀千古的文 

  学著作。 

       汉帝国的强盛,使好大喜功的汉武帝需要洋洋洒洒的文学作品来歌功颂 

  德,宣扬统一帝国的强大声威。于是,反映这个时期汉帝国的强盛和突出反 

  映统治阶级生活豪华、适应宫廷需要的一种辞赋形式——“大赋”便应运而 

  生。汉武帝时代,是辞赋最兴盛的时代,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东方朔等。 

       武帝以后,西汉王朝逐渐转入了衰微的时期。土地日益集中,阶级矛盾 

  尖锐。王莽改制,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灾难。西汉后期的文学也呈现衰落状态, 

  较有成就的仍然是辞赋和政论散文。一般政论散文大都蒙上今文经学说教的 

  外衣,迂腐板滞,毫无生气,只有宣帝时桓宽编著的《盐铁论》是唯一可贵 

  的作品。刘向的散文也有一定的价值。扬雄是西汉后期最大的辞赋家。 

       东汉建立之初,光武帝刘秀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多次释放奴婢, 

  安置流民,减轻田租,兴修水利,出现了“光武中兴”,阶级矛盾暂时缓和, 

  天下安平,百姓殷富。但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有了很大发展,中期以后,皇帝 

  都是幼年即位,不能掌握权力,于是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局面,使政治 

  日趋黑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公元184年,终于爆发了黄巾农民大 

  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东汉时期的统治思想是今文经学特别是谶纬神学。所谓谶纬神学,实际 

  上是经学和封建迷信的混合物,只不过是在经学身上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 

  衣,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愚弄人民和束缚士人的思想。为了使谶纬 

  神学取得与经学同样的学术地位,公元79年,汉章帝大会群儒于白虎观,讨 

                                           ① 

  论“五经同异”,“使诸儒共正经义”,实际是要使谶纬经学化,经学谶纬 

  化。会议的讨论情况,由班固写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白 

  虎通》)。这部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形成了今文经学的主 

  要论点。这部书把儒家思想法典化,使儒学独尊的局面最后确立下来。 

       谶纬神学的流行,使得今文经学更加空虚荒诞。统治阶级中一些较有见 

  识的人如桓谭、王充、张衡等都反对谶纬神学。王充的《论衡》对一切神学 

  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表现了唯物主义精神,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东汉时期,最重要的史学著作是班固的《汉书》,它包括了整个西汉一 

  代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的赋体文学不如西汉兴盛,但 

  出现了一些有一定开创意义的抒情小赋,张衡、蔡邕、赵壹等是代表作家。 

  汉代乐府民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代表作首推 



① 《后汉书·章帝纪》。 


… Page 56…

 《孔雀东南飞》,它创造了一个反抗封建礼教压迫的典型妇女形象,是汉乐 

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东汉文人的五言诗有了发展。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们反映了汉末尖锐的阶级 

矛盾,风格含蓄,语言谐和而鲜明。 



                                2。秦汉散文 



     秦朝存在的时间很短,统治者专门崇尚法治,对于发展文化不大重视。 

因此,秦代文学没有什么成就,唯一的作家是李斯。西汉是一个泱泱大朝, 

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其中散文成就最高。西汉前期,统治阶级及其所有 

的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家们都在认真总结秦亡的经验教训,思考怎样避免 

重蹈秦的覆辙,使汉王朝的统治长治久安。表现在文学上,最有力量的作品 

是政论散文,其代表作家是贾谊、晁错。西汉中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在文学上最具代表性的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散文家司马迁。西汉后期,社会 

动荡,文学呈现着衰落的状态,较有成就的散文作家是桓宽、刘向。东汉时 

期的文章著述比西汉后期还要迂腐沉闷,文坛上充塞着一种神学迷信和恶劣 

的形式主义的迷雾,最有成就的散文作家是班固。而战斗性最强、思想水平 

最高的是王充的作品。关于司马迁,将在下一个目作专门介绍。 



      (1)李斯 

     李斯 (?——公元前208年),楚国上蔡 (今河南上蔡县)人。秦代著 

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战国末期,他和韩非同受业于著名思想家荀况。后入秦,历任长史、客 

卿、廷尉,官至秦国丞相。他在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秦二世时,被赵高杀害。 

     李斯的文章留下来的有《谏逐客书》和《论督责》,见于《史记·李斯 

列传》。 

      《谏逐客书》写于战国晚期的秦王嬴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是李斯 

对秦王嬴政由于发现奸细而错误地下逐客令所上的一封奏疏。当时,韩国派 

往秦国作间谍的郑国被发觉,秦王在宗室大臣的一致要求下下了逐客令。李 

斯是楚国人,正在秦国作客卿,也被驱逐。于是,他上了这篇奏疏,历叙了 

秦穆公以来客卿在秦国的统一事业中立下的功绩,并以异国的器物玩好作比 

喻,指出这些东西虽然不产于秦,却为秦所用,批驳了逐客的错误,进而指 

出用人不必限于本土,重用客卿,将无敌于天下: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 

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 

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 

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 

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 

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诸侯,求国无危, 

不可得也。” 

     文章不仅表现了政治家的远见,而且也真实地反映了战国晚期斗争剧 

烈、各国统治阶级争取人才的历史。文章运用铺陈夸张、排比对偶的写法, 

比喻形象,说理有力,文采华美,气势充沛,具有战国纵横家善于辞说的雄 


… Page 57…

  辩风格,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结果,秦王读了这封奏疏后,收回 

  了逐客令。 

        《论督责》是李斯向秦二世阿谀谄媚、推行严刑酷法的奏议。李斯的铭 

  文是他随同秦始皇巡狩封禅时刻在山上的文字,一般是四言韵文,歌功颂德, 

  对后世碑铭文有一定影响。 



        (2)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洛阳人,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 

  家,也称贾生。少以博学能文著称,20余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被汉文帝 

  召为博士,擢拔为太中大夫。他提出了一套巩固地主政权的主张,力主中央 

  集权,强调以民为本,颇得汉文帝赏识。后因周勃、灌婴等人的谗毁,被贬 

  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忧郁而死,年仅33岁。其政论散文皆见于刘向 

  编的《新书》中。 

       贾谊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以政治家敏锐的目光、文学家杰出的手笔, 

  写出了匡时救失、具有远见卓识的政论散文。其代表作为《过秦论》、《陈 

  政事疏》、《论积贮疏》等。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总结了秦朝兴亡的历史原因,是脍炙人 

  口的名篇,其基本观点是秦国不了解打天下与守天下所用谋略的区别。作者 

  极力渲染秦国自孝公以来如何强盛,但终于二世而亡。文章深刻论述了以暴 

  力取天下兴,以暴力治天下则亡的道理,强调了民心的作用。秦始皇守天下 

  没有实行争取民心的政策,秦二世又暴虐无道,所以,陈涉、吴广揭竿而起, 

  伐无道,诛暴秦,富强无比的秦倾刻土崩瓦解。而秦亡的原因是什么呢?“一 

  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①所以,要想使天下长治久安,必须使用儒家的仁义之术。 

        “过秦”,即指责秦政的过失。作者的写作目的是用“过秦”来“过汉”, 

  要汉朝以秦亡为鉴。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对贾谊评价很高。 

   《过秦论》采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来论述主要观点,文辞宏丽,笔致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