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文学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去国远行途中内心纷扰的忧思和对前程的重重顾虑,对偶
工整,词藻精美。
陆机的文与赋的成就高于诗歌,如《豪士赋序》、《吊魏武帝文》,表
现出豪迈而又凄婉的风致。《演连珠》假喻设譬,颇含讽议之义,文字工整,
具有浓厚的骈丽气息。《文赋》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而完整的
论文学创作的文章,主要内容之一是论证文学创作的过程,细致地论述从构
思到谋篇及如何运用想象等问题;二是探讨立意修辞等问题;三是在曹丕所
分文体四科的基础上又区分文体为十类,并说明其不同的要求。《文赋》对
当世和后代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潘岳(公元247—300年),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人。西
晋著名文学家。少以才慧知名,乡邑称为奇童。早举秀才,十年未得官。后
历任河阳令、怀县令、太傅主簿、著作郎、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
与石崇等谄事贵戚贾谧,为贾谧“二十四友”之首,因赵王伦亲信陷害被杀。
① 《晋书·食货志》。
② 《文心雕龙·明诗》。
… Page 86…
①
他工于诗赋,与陆机齐名,后人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的赞语。他的诗
与陆机一样,缺乏深厚的内容,铺叙过多,但词采华艳,感情真挚,比陆诗
显得明净流畅。
潘岳的代表作是《悼亡诗》三首,其一云: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
淹留亦何益?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帷屏无
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周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震雷承
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这是诗人哀
悼亡妻而作的,道出了物是人非、哀痛无尽的深情。《晋书》说他“辞藻艳
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后人受潘岳影响,写哀悼亡妻的诗也都用“悼亡”
为题。
潘岳的《怀旧赋》、《寡妇赋》、《哀永逝文》等都以善叙哀情著称,
文辞凄切。《秋兴赋》、《闲居赋》则意境清幽。
②左思 刘琨。左思(公元250?—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今
山东临淄)人。西晋最有成就的诗人。他出身寒门,父亲曾做小吏,妹左棻
有才名,被晋武帝诏选入宫,全家迁居京师洛阳。左思官秘书郎。晋惠帝时,
曾追随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后隐居不仕,专意于典籍。他曾构思10
年,写成《三都赋》,显名当时,豪贵之家,竟相抄传,致使洛阳纸贵。
左思的作品保持了建安文学的传统,具有比较充实的社会内容,在当时
那种模拟因袭、雕饰词藻的形式主义诗风盛行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其代
表作是《咏史》诗八首。
《咏史》诗借古人古事抒发情怀,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抱负,反映了寒门
知识分子与士族门阀制度的矛盾。诗人对门阀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抨击,如《咏
史》第二首: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
不伟,白首不见招。”
诗中以山上的细草居然荫蔽了涧底松的比喻,揭露了门阀社会的不合
理,形象地揭示出士族子弟“蹑高位”、有志寒士“沉下僚”的社会现象,
愤怒地抗议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制,具有很强的思想感染力量。左思所创造
的“涧底松”这一艺术形象,扣动了后世不少文人的心弦。唐朝王勃曾写过
《涧底寒松赋》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反抗精神。他的《咏史》诗笔力矫健,
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其艺术风格苍凉浑厚,不事雕琢,在
西晋文坛上独树一帜,《诗品》誉为“左思风力”。左思继承和发扬了“建
安风骨”的传统,给后世诗人良好的影响。沈德潜称赞说:“太冲胸次高旷,
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制伟词,故是一代作手,岂潘、陆辈所能比
埒!”①
刘琨(公元270—317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是
西晋略后于左思的有成就的爱国诗人。出身士族,年少有诗名。与石崇、陆
① 钟嵘: 《诗品》。
① 《古诗源》卷七。
… Page 87…
机、潘岳等以文章事权贵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历任著作郎、尚书左
丞、司徒左长史等职,封广武侯。早年生活放荡,西晋末年在尖锐的民族矛
盾中成为有名的爱国志士。他和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为后人所称道。永嘉元
年为并州刺史,以后又都督并、幽、蓟三州军事。在外敌入侵、士大夫仓皇
南渡之际,他留在北方辗转抗敌,屡经挫败,却锲而不舍。最后因军事失利,
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竟被段杀害。刘琨的爱国事迹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宋
代爱国诗人陆游曾写道:“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刘琨今存诗歌3首,为《扶风歌》、《答卢谌》、《重赠卢谌》,都反
映了保卫中原的战斗生活。其中有名的《扶风歌》是诗人赴任并州刺史途中
所写: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顾瞻望宫阙,
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太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烈烈悲
风起,泠泠涧水流。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麋鹿游我前,猿猴戏
我侧。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君子道微矣,
夫子固有穷。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我欲竟
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京城
的眷恋、旅途的艰困及对事业前途的忧虑。诗中洋溢着忧国伤时的感情,用
李陵的典故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腐朽,抒发了抗敌御侮的爱国至诚
以及英雄末路的满腔悲愤。诗风慷慨悲壮,与曹操有相似之处。《诗品》称
其“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
西晋末年,玄言诗兴起。这种诗以阐述老庄哲理为宗旨,“理过其辞,
①
淡乎寡味” 。能够在这种诗风中“变创其体”的诗人是郭璞。郭璞(公元
276—324年)博学多才,代表作是《游仙诗》14首,借“列仙之趣”来抒写
现实人生的感慨。其特点是借助形象阐述玄理,并未脱离玄言诗的范畴。从
西晋末至东晋,玄言诗流风达百年之久。
4。陶渊明
东晋时期,士族清谈老庄玄言的风气比西晋更盛。自西晋末年至东晋初
年刘琨、郭璞以后的近百年时间里,玄言文学风靡文坛,没有出现真正有成
就的大家。直到东晋末年,出现了一位反清谈玄理、作品富有现实内容的田
园诗人陶渊明,才给窒息的文坛带来生气和光明。
(1)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伟大诗人。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祖父和
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到他时,家境已经没落。
陶渊明自幼接受老庄和儒家两方面的思想影响,29岁以前过着躬耕、读
书的生活,从小养成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他
年轻时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他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
少时孤贫,得不到社会的重视。他生活在东晋末年、晋宋易代的大动乱时期,
① 《诗品》。
… Page 88…
社会黑暗腐败,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十分尖锐。在
这种政治局面下,他的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陶渊时29岁出仕,任江州祭酒。因不满官场污浊,遂辞官归去。后来又
作过参军一类的小官。他的个性与污浊的官场格格不入,因此每次出仕的时
间都不长。39岁那年,由于生活艰难,他开始参加农业劳动。41岁出任彭泽
令。当郡督邮来县时,吏属告诉他应该束带相迎,他叹道:“我不愿为五斗
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解职归田,在官仅80余日。他认识到腐朽的社
会现实,大济苍生的理想无从实现,又不甘与恶浊的社会同流合污,于是一
直在出仕与归隐之间徘徊,在几度出仕之后,于41岁时弃官归隐,从此步入
躬耕生活,直到63岁逝世。
陶渊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洁身守志,情趣高尚。他归隐田园后,
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有机会接触农民,对农民的思想感情有了一些体会,
这对以后的创作起了积极作用。
(2)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歌126首,辞赋、散文12篇。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
要是诗歌,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两大类。
最能代表陶渊明的创作特色和艺术成就的是田园诗。田园诗按其内容可
分为三方面。有表现农村恬美的景色和归隐后悠然自得的心境和生活的,如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间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蓠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人
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悠然自得的生活中,感到获得了归宿,心境自由而
恬静。又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
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描绘出一幅典
型的田园风光,庆幸自己终于冲破“尘网”、“樊笼”,复得返自然,表现
了他对丑恶社会的鄙视和重返故乡的喜悦。
田园诗也有歌颂农业劳动、抒发诗人躬耕感受的,如《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由于诗人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
改变了剥削阶级鄙视劳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劳动的价值,也在劳
动中对农民产生了亲切的感情,劳动才第一次在文人创作中得到充分的歌
颂。诗人劳作了一天,虽然辛苦,但内心却很充实,企望庄稼取得好收成。
随着生活的日渐贫困,陶渊明更多地参加了劳动。他在《于西田获早稻》中
写道:“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田家难道
就不觉得辛苦吗?只是没有办法摆脱这种艰苦的劳作罢了。诗人道出了劳动
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这种体会显然比“带月荷锄归”要深刻得多了。
田园诗还有反映农村的凋蔽和自己生活的困窘的,如《庞主簿邓治中》:
“炎人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
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夏日干旱,又遭虫灾,收割季节,
风雨纵横,从诗中可以看出农村的困苦的状况。诗中描述了诗人晚年每逢天
… Page 89…
灾不免屡受饥寒的境遇。诗人归田初期那种悠然闲散的生活不见了,而是对
劳动有了深切的感受。也正是在这种贫困劳顿中使诗人的认识提高了,他不
再说早期说过的“民生不勤,勤则不匮”以及“力耕不吾欺”的话了,而是
真正体验到“躬身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粱。御冬足
大布,粗絺以应阳。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这时,他“倾壶绝余沥,
闚灶不见烟。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早期那种“息交游闲业,卧起弄
书琴”的闲情逸致也一扫而光了。这是真诚可贵的。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阮籍、左思的传统,表达了他“日月掷人去,
有志不获聘”的苦闷,借咏贫士安贫守贱曲折地暴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表
达了自己不慕荣利、甘于淡泊的情怀。陶渊明在诗歌中也流露出一些消极思
想和颓唐无奈的情绪。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田园诗这块艺术园地。他的田园诗题材
广、数量多、描写深刻,其基本风格是平淡自然。“惟陶靖节不宗古体,不
①
习新语,而真率自然,则自为一源也,然已兆唐体矣。”他的创作内容主要
是农村平淡的田园风光,所描写的生活景物都是农村的日常生活,普普通通,
而出自诗人的笔下却又耐人寻味。如“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方宅
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话极平常,事极常
①
见,“沛然自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但自有一种真纯的美蕴涵其中。
写雪景“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看似平淡,却匠心独具。他的诗在使
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入到一种境界中去。在他诗中出现的方
宅茅舍、远村近烟、鸡鸣狗吠这一类宁静安祥的画面,无一不经过诗人生活
理想的洗涤,无一不反射着诗人的希望和情趣,无一不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
意境。它们潜移默化,使人们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泽
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他的诗由于内容不同,风格
也不尽相同。田园诗平淡自然,咏史诗却豪放有力,抒写了诗人的满腔悲愤
和抗争。所以龚自珍说:“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诗品》说他的诗“又协左思风力”。
陶渊明在经历了长期劳动和日益贫困的生活之后,向往着理想世界。他
的《桃花园诗并记》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