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

第30章

刘少奇的最后岁月-第30章

小说: 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光明的召唤,摆脱开海的羁绊。在阳光照耀下,映衬着天空中正加速消散
的铅灰色的阴云和墨蓝色的深沉的海洋,远远看去,海平面光滑如镜,一片
银白,磷光闪烁。它似乎是沉静凝固的,又似乎在轻快地跳动着。远处的陆
地似乎也被阳光托起,使它像是海市蜃楼般地悬浮在海面上,越来越近,轮
廓也越来越清晰。大约下午3 点半钟,军舰回港停靠在码头上。这时天空已
完全放晴,明丽的太阳高悬在头顶,慷慨地向人间播撒着生命的火花。下军
舰前,我扬首向天空中望了望,天上几乎找不到一丝云、一丝风了。这景色
真令人难以相信、难以重述。在一天之中,在几小时之内,天公竞做如此变
幻。你可以说那也许是巧合,但当我们从北京飞往青岛途中,飞机上曾报告
青岛天气情况时说的却是:“晴无风。”你也可以说那不过是自然界的偶一
变化,只不过没有被人测得罢了,但在我们下飞机时,高空中才只有难以辨
识的几丝薄薄的云,而到我们登上军舰、离开港岸时,天却开始变了,到了


撒骨灰时就开始下雨了,回航时雨渐渐减弱消失,到靠岸时又重播晴空于世,
大白天下。这自然界的偶然变化竟将它的时间表安排得如此准时!与人们的
意愿竟会如此巧合!以至当我把这段航程中无意中发现的天景的几次变化告
诉周围的人时,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去想象着:难道天亦有情、天亦有眼吗?!
我将这天公有情挥长泪、海天一色送英灵的往事记述在此,奉献给死者和生
者。

1988 年11 月


刘少奇在1966—1969

黄峥

讨论通过《二月提纲》

蜚声中外的北京中南海之所以闻名,不仅因为它是始建于辽、金并历经
元、明、清各朝长期修缮而成的古典园林,而且还因为它是中共中央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所在地。所谓中南海,当然并不是真正的海,而是两个占
地700 亩的城市湖泊,一曰中海,一曰南海。刘少奇居住的福禄居,就坐落
在南海西侧,怀仁堂的后面。

在这以前,刘少奇一家住在中南海西楼的甲楼。那是一幢灰色小楼,没
有围墙,结构类似公寓,办公室、卧室在楼上,会客室在楼下。这种布局无
论对已经60 开外的刘少奇本人,还是对来办公室谈工作的干部,都很不方
便。加上这期间西楼一带几次发生小孩子在各楼乱窜,警卫部门感到不利于
安全和保密。坚持要刘少奇搬出西楼。正好原来林伯渠副委员长居住的福禄
居,自他1960 年逝世后长期空着,中南海行政管理部门便安排刘少奇一家在
1963 年夏天搬了进去。

福禄居是一所有着两迸小院的老式庭院,全部平房。从大门进去,一转
弯就进了前院。北房一排平房,做了刘少奇的办公室和卧室。西厢一间较大
的房子,改成会议室兼会客室。平时由刘少奇召集的小型会议,包括中共中
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大多在这里举行。东西厢还有一些零星用房,是秘
书、警卫等工作人员的办公室。沿东侧走廊可以通往后院,那就是孩子们住
的地方了。

1966 年2 月5 日下午3 点来钟,几辆红旗、吉姆轿车先后开到福禄居大
门外,轻轻停下。从车上下来的人陆续进了福禄居前院会议室。他们是:彭
真、陆定一、康生、吴冷西、许立群、胡绳、姚溱。不一会儿,周恩来、邓
小平也一前一后进了会议室。邓家和福禄居是同一个巷子,只相隔几十米,
所以邓小平是走着来的。

这个会议室不大,但光线很好。这是因为它的整个东壁是一排玻璃窗。
室内陈设简单:西壁一排放满了书的书柜,南面靠墙半圈沙发,北面一张会
议桌,桌边摆了几十把椅子。

来开会的人在会议桌边坐定之后,刘少奇宣布开会。

这是一次研究日常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主要议程是由文化
革命五人小组汇报当前学术讨论方面的问题。

学术讨论问题为何要拿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来汇报讨论?此事说来话
长——

自从长篇小说《刘志丹》被康生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发难批判之后,
文艺界以至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便不得安宁起来。

先是昆剧《李慧娘》被拉出来开刀。这个剧本的作者孟超和为它写了一
篇题为《有鬼无害论》赞扬文章的廖沫沙受到公开批判。批判文章是江青在
上海组织人写的,登在了1963 年5 月的《文汇报》上。文艺界的阶级斗争空
气于是越发紧张。

康生、江青并未就此罢手。众多的文艺作品在他们的策动下一部接一部
地遭到公开批判,光电影就有《早春二月》、《北国江南》、《舞台姐妹》、


《逆风千里》、《林家铺子》、《不夜城》、《红日》等等十几部。

批判浪潮愈演愈烈。到了1964 年,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也开始遭殃。杨献
珍的“合二而一”哲学观点,孙冶方的经济学观点,翦伯赞的历史学观点,
以及文艺界代表人物夏衍,田汉、阳翰笙、邵荃麟、齐燕铭等等,都被当作
修正主义大批特批。

这场批判运动得到毛泽东的支持。1963 年12 月和1964 年6 月,毛泽东
两次批示,尖锐批评文艺界已经“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对一些作品和
观点进行公开批判,也经过他的首肯。

江青这期间异乎寻常地活跃起来。她到处搜罗材料,寻找茬子,同康生
一搭一档地批这批那。1965 年,她又跑到上海同张春桥(当时担任中共上海
市委书记处书记)密谋,组织批判北京市副市长、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写的京
剧《海瑞罢官》。文章由姚文元(当时是上海市委写作组成员)写成后,经
过毛泽东同意,在1965 年11 月10 日的《文汇报》突然发表。

这篇题为《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长文,点名批判吴晗,说《海
瑞罢官》为右倾机会主义翻案,“是一株毒草”,用词严厉,语气刻薄。人
们对此极为震惊。

对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

在第一线主持中央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事前却一无所知,中共
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彭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也蒙在鼓里。

在上海市的报纸上批判北京市的一位副市长,却不给中共

北京市委打一下招呼;公开发表这样一篇批判著名学者的“高档次”文
章,却不给中共中央宣传部说一声;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可毛泽东继续支持姚文元的文章。1965 年12 月21 日他在杭州对陈怕达
等人发表了这样的意见:《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
罢了海瑞的官, 1959 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这个谈
话预示对《海瑞罢官》的批判还要升级。

本来,中共中央在1964 年7 月根据毛泽东提议,专门成立了一个领导思
想文化工作的机构——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组长彭真,成员陆定一(中
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康生(中共中央书记
处书记)、周扬(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冷西(人民日报社社长、
新华通讯社社长)。彭真感到,事情不能这样听之任之下去,五人小组有责
任出来加强领导。于是, 1966 年2 月3 日,彭真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召集
五人小组开了一天会,研究指导方针。除周扬因病住院开刀外,其余成员都
到了会,另外还请了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治研究室、北京市的有关负责人许
立群、胡绳、姚溱、王力、范若愚、刘仁、郑天翔参加讨论。会后由中宣部
副部长许立群执笔写出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
纲》,报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这个提纲形成于1966 年2 月,所以后
来通常称它为《二月提纲》。

《二月提纲》显然是想对这场文化领域的大批判加以约束,不让它发展
为政治斗争。它提出:“要坚持实事求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
以理服人,不要像学阀一样武断和以势压人”,“报刊上公开点名作重点批
判要慎重,有的人要经过有关领导机关批准。”这些都针对着江青、张春桥
在批《海瑞罢官》一事上乱打棍子的蛮横作派。

2 月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听取五人小组汇报。汇报提纲已经


在开会前分送各位常委,所以会上用不着照稿子念,只由彭真和许立群作口
头说明。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不时询问一些情况。

彭真在口头汇报中特意说明,根据调查,吴晗同彭德怀没有联系,《海
瑞罢官》同庐山会议没有关系。

常委们经过讨论,对提纲中的意见表示同意。刘少奇最后说,他也没有
什么意见了,请五人小组的同志尽快去武汉向毛泽东当面汇报。

与会者纷纷起身离去,福禄居又静了下来。

刘少奇已经顾不上仔细琢磨这件事,因为他要准备出访亚洲3 国,这是
早已定了的事情。而在出去之前,他还有好几件国内国际的公务要处理,其
中包括同日本共产党代表团会谈和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农
业机械化问题。所以,有关五人小组汇报提纲的后期工作,刘少奇委托总书
记邓小平接着办。这样,《二月提纲》在彭真、陆定一等2 月8 日去武汉向
毛泽东汇报之后,邓小平在2 月12 日正式以中共中央名义转发全党。

刘少奇抓紧进行出国前的准备工作。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刮起一股妄
图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歪风。为了坚决抵制和冲破这股势力,中共中央、
国务院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由刘少奇以国家主席身分对巴基斯坦、阿富
汗、缅甸3 国进行友好访问,是这些措施中的重要一项。

在出访准备过程中,刘少奇提出这次不带夫人。因为他觉得女同志出国
比较麻烦,在服饰、礼仪、活动安排等等方面更多了一层讲究,再加上王光
美这时正在河北省定兴县农村参加四清运动,中途离开也不大好。可外事部
门坚持要求主席夫人随行,以便增加友好气氛。尤其是阿富汗王后来过中国,
她已经表示一定要亲自出面接待中国客人,这样中国方面主席夫人不出场就
不大好。这事拖到3 月中旬,刘少奇才同意王光美从农村赶回家做出国准备。
随同出访的陈毅副总理的夫人张茜,也差不多这时候才脱离工作。

时间紧迫,王光美和张茜抓紧时间阅读材料,熟悉礼仪,准备服装。这
中间,她们还要穿插着安排家务,叮嘱孩子,忙得不可开交。偏巧这时毛泽
东又要刘少奇去杭州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议从3 月18 日开
到20 日。刘少奇开完会回到北京,只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启程了。

1966 年3 月22 日,刘少奇一行乘专机离开北京,经乌鲁木齐前往巴基
斯坦访问。

中国方面对这次刘少奇出访的安排极为隆重,随员中除陈毅副总理外,
还包括4 位副部长级官员,阵容可观,新闻记者队伍也很庞大。到机场送行
的仪式是按国家最高规格安排的。参加送行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
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7 位副委员长、3 位副总理、4 位全国政协副主席、
2 位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以及中央各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民主党派、各
人民团体和北京市的负责人,显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这次访问的高度重
视。

3 月26 日,刘少奇一行抵达巴基斯但首都拉瓦尔品第。一时间,这里刮
起了空前规模的中国旋风。整个城市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到处洋溢着中巴友
好的热烈气氛。每当中国客人的车队在街道上经过,总是受到市民群众的夹
道欢迎。

3 月28 日,刘少奇在阿尤布·汗总统的陪同下,参观兴建中的新首都伊
斯兰堡,下午由巴基斯但外交部长布托陪同去拉合尔访问。

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的历史名城,西巴基斯坦首府。中国客人在这里受到


的热烈欢迎简直难以形容。

当刘少奇等乘车从拉合尔机场去省督府时,受到了近100 万人的极其热
烈的欢迎。一路上,欢迎的人群密密层层,汇成一片海洋。道路两旁的树上、
房屋上、电杆上都高高低低地站满了人。人们挥舞着旗帜、彩带,作出种种
欢迎表示。

车队开出不久,两旁的欢迎队伍突然失去控制。拥挤的人群冲破警察的
警戒线,兴奋地站在马路中央高呼欢迎口号,争睹中国领导人的风采。无数
工人、学生、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天真的儿童都争着把手伸进汽车窗口,同中
国客人握手。整条马路水泄不通,刘少奇一行的车队一再被热情的群众阻住。
通过这条5 英里长的道路,车队用了整整一个半小时。

晚上,西巴基斯坦省督为刘少奇主席的来访举行欢迎宴会。宴会开始前,
宾主在客厅里愉快地交谈。双方不约而同地谈论着白天拉合尔人民自发欢迎
的情景,都对这种令人难忘的盛情赞叹不已。

宴会上,刘少奇举杯为英雄的拉合尔人民、为中巴两国人民之间的兄弟
友谊祝酒。他再次热情地说:“今天拉合尔人民群众给了我们极其热烈的欢
迎。街道上人山人海,一片欢腾的景象。这生动地表达了巴基斯坦人民对中
国人民的兄弟友情。”

刘少奇一行3 月30 日离开拉合尔到卡拉奇访问。以后又接连访问了阿富
汗、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缅甸,带去了中国人民对这些国家人民的
友好情谊。

整个访问十分成功。4 月10 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
厅回答巴基斯坦记者提问时说:“刘主席的访问,无疑将对今后我们两国友
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不仅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根本
利益,也必将有利于亚非人民的团结反帝事业和全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斗
争。”“这次访问巴基斯坦,受到了阿尤布·汗总统和巴基斯坦人民的盛大
欢迎和热情接待,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非常高兴和感谢。”

4 月19 日,刘少奇、陈毅一行结束了对亚洲3 国的访问,回到昆明。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966 年5 月4 日,星期三,北京。

今天北京从一大早起就云遮雾障,阴沉沉地像要下雨。天气不大好,天
安门广场的游人比平日少了许多。

上午将近10 点,一辆辆轿车陆续驶进人民大会堂西门院落。从车上下来
的人腋下夹着公文包,步履匆匆地进了河北厅。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将在这里举行。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有关负责人,共
70 多人。人们看到会场上有几张引人注目的新面孔:张春桥、王力、关锋、
戚本禹。。这是刚刚组建不久的“文化革命文件起草小组”的几位大员,因
而被“扩大”进来了。

自从“文化大革命”成了史无前例、震动世界的大运动以来,这次中共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知名度大增,成为中外历史学者和中共党史专家关注
的一个热点,从中分析研究出了这样那样的观点。但在当时,与会者一直到
散会,仍对会议通过的文件、决定一知半解,不甚了了,真可谓“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刘少奇是这次会议的主持者,同样对议程完全缺乏思想准备。


他和陈毅是4 月19 日从缅甸仰光飞回昆明的。他们本来打算顺便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