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当代军事史 >

第21章

世界当代军事史-第21章

小说: 世界当代军事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公路干线。南路埃军则继续向耶路撒冷推进。与此同时,叙利亚、约旦、 


… Page 84…

伊拉克军队也与以色列进行了战斗。以色列为扭转战局,声称需要立即停火。 

在美国压力下,安理会同意停火建议,6月11日,阿以双方停火。 

     停火给以色列以喘息之机。他们扩充兵员、采购武器并进行军事改组。 

1948年7月9日,以色列重开战事,发动了名为“十天进攻”的军事行动。 

至7月18日,阿拉伯国家由于内部分歧严重,没有统一计划,处境相当被动。 

以军则集中4个旅向特拉维夫东南的卢德和腊姆拉城实施突击,并于7月11 

日和12日占领了两地,打开了通往耶路撒冷的走廓。在北线,以军在进攻中 

受叙军阻击,于是改变方向,进攻黎巴嫩军和阿拉伯解放军据守的拿撒勒和 

加利利。7月15日至16日,以军利用夜间突袭并占领了沙德阿姆尔和拿撒 

勒,并进而夺取加利利地区。7月15日,另一路以军攻占了马纳哈谷地,但 

在攻击耶路撒冷旧城中受挫。7月18日,联合国关于阿以停火的决定生效。 

以色列在这10天中占领了阿拉伯人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改善了自己的 

战略地位,并继续为重开战事进行充分准备。相反,阿拉伯各国内部矛盾进 

一步激化,日益陷于被动局面。 

     10月15日,以军再次向阿拉伯军队发动进攻。首先对埃及军队展开了 

 “约夫”战役。15日下午,以空军袭击了加沙等城镇,破坏了埃军通信系统 

和指挥机关。随后在西线抢占阿什克伦。在东线切断了埃军由马杰达耶到贝 

特贾夫林的公路,19日攻占了通往内格夫的要地胡莱卡特。21日,以军攻克 

内格夫首府比尔谢巴。 

     10月28日,以军实施“希拉姆”战役,企图把阿拉伯解放军全部赶出 

巴勒斯坦。以军分别在南面和西南面实行佯攻,然后以东西两路实施夹击。 

至30日,以军一直打到黎巴嫩利塔尼河两岸,夺取了黎境内15个村庄。以 

军在此次战役中未遭受损失。 

     12月22日,以军出动5个旅向埃军发动了更大规模的“霍雷夫”战役。 

以军先以戈兰尼旅对加沙地区实施牵制性进攻,阿隆师主力则从比尔谢巴方 

向进攻奥贾。与此同时,以空军轰炸了加沙和阿里什机场,掌握了制空权。 

23日,阿隆师主力在向阿里什方向推进中选择了一条被积沙掩没的罗马时代 

的古道,使埃军措手不及。阿隆师于27日占领了奥贾,28日攻占阿布奥格, 

并继续向阿里什攻击。 

     正当以军准备进行决定性进攻时,英国要求以色列从埃及领土上撤出; 

1949年1月7日埃及亦要求停火。以色列接受了停火要求。第一次中东战争 

遂告结束。以色列在此次战争中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4/5的土地,大批巴勒 

斯坦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56年10月29日。这次战争的直接原因是英法 

企图阻挠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1956年6月,英国军队按照埃英协议,全部撤出埃及。7月26日,埃及 

宣布将英法所有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为国有。英法与埃及的关系急剧恶化, 

开始积极策划军事解决办法并拉拢以色列参战。以色列早在1955年11月就 

制订了一个侵占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的作战计划,因而自愿充当此次战争的 

急先锋。英法与以色列的作战意图是,由以军首先向西奈半岛发起攻击,吸 

引埃军主力增援;英法则出动飞机轰炸埃及,摧毁其军事基地;然后由英法 

军队从塞得港登陆,向运河区进击,切断埃军退路;最后由以军占领西奈半 

岛全境,英法占领运河区。 

     1956年10月29日下午5时,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沙龙上校指挥下,首 


… Page 85…

先在南线的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余人,该旅主力3000人与伞兵会合后向山 

口突进。31日,以军两个连以及包括坦克支队和重迫击炮队的侦察分队在海 

坦谷地遭埃军伏击,双方激战至下午,以军占领海坦谷地东部。 

     为形成威胁西奈半岛北部埃军主力的态势,并配合南线对米特拉山口的 

进攻,以军于10月31日开始进攻埃军在鲁阿法水坝、乌姆希汉和乌姆卡特 

夫的防卫体系。当日,以军第7旅对阿布奥格拉发起攻击,随即占领该地; 

然后以两路兵力分别攻击鲁阿法水坝埃军据点和向西推进。鲁阿法水坝埃军 

凭借反坦克掩护体组成的防御工事进行阻击,但以军仍于当夜占领了该地。 

同日,以军总参谋长达扬亲自督促第10步兵旅进攻乌姆卡特夫,但久攻不 

下。以第37机械化旅亦投入战斗,结果先头部队遭埃军炮兵和反坦克武器的 

射击,后续部队又误入雷区受损,进攻失败。 

     也是在10月31日,英法两国借口保护运河航运,向埃及出兵。英法空 

军在下午开始对埃及15个机场以及开罗、亚历山大、塞得港和苏伊士等处进 

行轰炸,并对西奈埃军实施空袭,企图将埃军阻截在西奈半岛。埃军开始有 

组织地撤出西奈。 

     11月2日,以军为了打破埃及对蒂郎海峡的封锁,命令第9旅进攻蒂郎 

海峡西岸的重镇沙姆伊姆赫,于5日攻占该地。埃军主力全部撤出西奈。 

     与此同时,英法空军在向塞得港实施轰炸后,向该地空投了第一批伞兵。 

英伞兵600人迅速占领了加密尔机场,法伞兵500人在富阿德港降落并占领 

了供水厂。下午,英法第二批伞兵又在上述两地着陆。11月6日,英法登陆 

部队沿苏伊士运河南下,企图一举占领运河区,但遭埃军抵抗。在塞得港, 

由于埃军和埃及民众的抵抗,英法军队未能全部占领该城。 

     英法的军事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 

法被迫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于11月6日宣布停火。12月,英法军队撤出 

埃及。次年3月,以军也撤出了埃及。 

     在这次战争中,英法没有实现占领运河区的目的,并丧失了对中东地区 

的主导权。以色列则达到了解除埃及对蒂郎海峡的封锁的目的。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 

     从60年代中期起,阿拉伯世界出现了空前团结的局面,埃及与叙利亚加 

强合作,叙、约、黎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利用约旦河水的问题上达成 

协议。这些使以色列感到将面临南北夹击的威胁,试图以先发制人的突然袭 

击,获取战场上的优势地位。美苏出于各自的战略利益插手中东,进一步激 

化了地区矛盾。进入1967年以来,以叙之间多次发生军事冲突。4月以叙间 

发生1956年以后中东地区最大规模的空战。这实际上是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序 

幕。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 

所有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突然袭击。第三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 

     从当天早晨至下午18时,以空军对阿拉伯各国实施了数波突袭。第一波 

袭击埃及10个机场。由于打击突然,埃及空军大批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 

摧毁在地面。第二波袭击摧毁了埃军轰炸机基地和混合机种的8个基地。第 

三波袭击了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空军基地。开罗国际机场也遭重创。在 

袭击中,埃及空军90%以上的飞机被摧毁。以色列对空袭做了相当周密的准 

备,对埃及空军机场的跑道、雷达系统甚至埃军军官活动的规律等均了如指 

掌。以军飞机在作战中保持四机编队,飞行员巧妙地利用朱弟安山的阻拦, 


… Page 86…

躲过约旦雷达网的搜索,并在距海面不到10米的高度飞行。向埃及后方发起 

攻击时,其高度仅为50—100米。以空军飞行员为此进行了长期有针对性的 

训练,并能在攻击中百发百中。作战中遵循“先打跑道,后打飞机”的原则, 

致敌于丧失作战能力的境地。 

     同时,以军地面部队5个师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自加沙、阿里什和阿 

布奥格拉大举进攻。埃军发动了两次反击,均因没有制空权而失败。到6月 

8日,以军全歼西奈半岛上的埃军5个师。仅3天,西奈半岛即为以军全部 

占领。 

     开始进攻埃及后不久,以军发动了对约旦河西岸的进攻。以军进攻分两 

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占领杰宁地区,目的是解除约旦炮火对以色列马 

特戴维居民点和空军基地的威胁,攻占拉特伦并控制拉特伦至腊马拉的公 

路,同时占领耶路撒冷旧城。第二阶段目标是占领整个约旦河西岸。在耶路 

撒冷方向,5日夜以军发起进攻,6日下午夺取了耶路撒冷旧城至斯科普斯山 

之间地区,7日占领耶路撒冷旧城。在杰宁方向,5日,以军在空军掩护下进 

攻杰宁以西的约军炮兵阵地,以装甲旅夺取卡巴蒂亚,切断了杰宁与纳布卢 

斯和约旦河西岸大部分地区的联系。以约双方在进行了一场坦克战之后,以 

军攻占了杰宁;6日,以军又攻占了纳布卢斯;7日,以军占领了约旦管辖的 

整个约旦河西岸地区;当日20时,约以双方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 

     在叙利亚方向,以军于9日向戈兰高地发起攻击。戈兰高地与以色列接 

壤,居高临下,对以威胁很大。以军从南北两面向戈兰高地进攻。在北路, 

曼德勒旅攻下卡拉,戈兰尼旅直指特勒阿扎奇特高地,在攻占高地后又向山 

上推进,午夜即占领了山上叙军阵地。10日,以军科瓦奇旅协同戈兰民旅一 

部进攻巴尼亚斯。曼德勒旅未经战斗就占领了库奈特拉。在南路,以军古尔 

伞兵旅和阿夫农步兵旅于 10日晚完全控制了戈兰高地的大部地区和通往大 

马士革的几条公路,夺取了横跨阿拉伯地区通往黎巴嫩的输油管。11日,叙 

以双方签订停火协议。至此,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 

     在这次战争中,埃及、叙利亚、约旦三国损失惨重。以色列通过这场战 

争夺占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戈兰高地共6。5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之为“斋月战争”。 

     阿拉伯国家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损人失地,蒙受耻辱,这本身就意味着 

战争并未终结,下一次战争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1967年以后,美苏出于各 

自利益的考虑,分别向以阿双方提供了大量军援,同时为了避免直接碰撞而 

有意维持阿以双方“不战不和”的局面。70年代初,阿拉伯国家决定依靠自 

己的力量夺回被占领土。 

     1973年,埃、叙领导人商定联合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收复失地。埃 

及方面的战略主导思想是总统萨达特提出的有限战略,即通过一次有限战 

争,首先收复西奈半岛的一部分,造成有利态势,然后通过政治谈判,收复 

全部失地。叙利亚则希望通过一次战争全部收回戈兰高地。而以色列由于在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了戈兰高地、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大大改善了国土 

狭窄、缺乏战略纵深的不利环境,因而用防御战略取代了以往的进攻战略。 

     1973年10月6日,埃、叙军队从西奈和戈兰高地两个战线同时向以色 

列发动突然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开始。战争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0月6日至9日 


… Page 87…

     在西奈战线上,10月6日14时5分,埃军部署在运河西岸的4000门大 

炮同时开火,集中轰击以军“巴列夫”防线。与此同时,250架作战飞机对 

西奈半岛以军炮兵阵地、机场、雷达站和地对空导弹基地等实施轰炸。打击 

持续了53分钟,使以军40%的炮兵阵地被摧毁。14时15分,埃及8000名 

突击队员在飞机掩护下渡过苏伊士运河,向前推进一公里后构筑阻击阵地, 

掩护后续部队渡河。工兵渡河后仅用两小时即在东岸沙堤上开辟了 82条 7 

米宽的通道。在冲刷开的缺口上架设了10架浮桥和2座水下桥,保证了主力 

和重型装备迅速渡河。在埃军突然打击下,以军仓促应战,出动战斗机对渡 

河埃军实施空袭和扫射,但遭埃军防空武器重创。至7日,埃军已有5个师、 

500辆坦克渡过了运河,并加强了桥头阵地。以军虽组织了有限的反冲击, 

但由于埃军平均每公里就有55件反坦克武器,使以军的反击未能奏效,仅曼 

德师就被摧毁 200辆坦克。8日,埃军两个军团主力均在运河东岸展开。9 

日,埃军大批坦克到达东岸,桥头阵地纵深达9公里,以军陷于被动。 

     在戈兰高地战线,6日14时5分,叙军300门火炮及150辆坦克开始火 

力准备,然后出动100余架飞机对以军阵地实施航空火力突袭,第一线3个 

步兵师同时发起进攻,以军以反坦克武器阻击叙军,并出动330架次飞机支 

援地面作战。叙军则利用夜色通过坦克和装甲车上的夜视器,在夜暗中机动 

射击,使以军暂陷被动。7日,叙军第二梯队的两个装甲师投入战斗,以军 

决定放弃一些城镇,沿主要公路加强反坦克据点,以迟滞叙军攻势。9日, 

叙军突破第三次中东战争停火线,收复菲格;以军按照先北后西,避免两线 

作战的原则迅速调整部署,准备反击。 

     在战争的第一阶段,以军由于准备不足,仓促应战,在两条战线均处于 

被动局面。在8日后续部队增援以后,才基本稳住了局势。 

     第二阶段,从10月10日至14日。 

     在西奈战线,埃军调整兵力,巩固阵地。以军利用这个间隙首先加强戈 

兰高地战线的兵力,使叙军陷于困境。叙利亚方面对埃及有所不满,要求埃 

军马上发动进攻以缓解戈兰高地战线的压力。埃军于14日出动空军对西奈前 

线以军阵地实施轰炸,并以1000辆坦克和5万名士兵发起进攻,但遭以空军 

猛烈打击。 

     在戈兰高地战线,以军兵分三路猛攻叙军,叙军被迫转入防御并退却。 

12日,以军越过停火线约30公里,形成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直接威胁。 

在此关键时刻,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国军队参战,以军遂暂停进攻,组织 

防御。直到战争结束,叙以双方未再大规模交战。 

     第三阶段,从11月24日至20日。 

     在西奈战线,以军在正面实施佯攻,牵制埃军;再以两个旅偷渡运河, 

在河西分数路推进。其中一个旅遭埃军伏击,伤亡较重;另一个旅偷渡成功 

后在运河西岸迅速构成环形阵地,并袭击埃军地面防空网得手,使西岸埃军 

失去了空中保护。对于以军偷袭运河西岸的行动,埃军准备不足。到19日晚, 

以军在西岸的部队已达到4个坦克旅、1个机械化旅和1个伞兵旅,并取得 

战场的主动权。以军随即袭击公路、铁路,切断了埃军第2、3军团的后路。 

东岸以军也配合发起攻势,使埃军第3军团腹背受敌。22日,以军向北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